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的制作方法

2022-04-15 07:54: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填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


背景技术:

2.生物填料是一种配合污水处理使用的装置,一半配套接触氧化塔、氧化池氧化槽等设备,用于各种生物膜法处理污水废水,是微生物挂膜的生物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比表面积大,填料上生物膜分布均匀,不产生明显积泥不产生凝团现象;空隙率较大,不会被生物膜堵塞,不易被水中油污粘住而影响处理效果;抗压强度高,有较高的耐盐、耐腐蚀性;亲水性能良好,微生物容易附着;对化学和生物稳定性强,不溶出有害物质产生二次污染。
3.目前,生物填料类型有蜂窝状、网状等,常用种类有蜂窝斜管填料、合成纤维球、纤维束、生物飘带、绳索、泡沫滤珠及各种陶瓷滤料等。这些填料采用单一的原材料,简单的工艺制作而成,仅能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但是面对需求日益增长的污水处理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上述的填料自身无法产生微生物,需要额外加入微生物到污水处理池中,带来了操作的复杂性;另外,这些填料自身结构简单,不易附着生物基质,难以满足污水处理中至关重要的微生物繁殖和留存,使得污水净化效果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自身产生微生物,导致生产操作复杂;同时结构简单难以使得微生物繁殖和留存,导致污水净化效果不足的问题。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包括基料、镶嵌在基料中的载体框架以及配合基料设置的触须,所述基料为微生物菌种和生物蜡混合制成的块状固体,所述载体框架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基料中镶嵌设置有多个载体框架,且载体框架两端未嵌入基料之内,所述触须为高分子纤维束,所述触须中部埋设在基料内,两端分别伸出至基料外部。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为:本实用新型整体造型参考了自然界的水母,其结构设计依据仿生学原理,符合水流力学,基料包含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材料和微生物菌种,载体框架和触须提供了微生物繁殖、存活的环境,触须增加了微生物和污水的接触面积,全面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
7.进一步的,所述基料为方形结构,所述载体框架的高度配合基料的厚度,使得载体框架的两端开口正好对应基料上下表面,所述触须从基料侧面伸出至外部。
8.进一步的,所述载体框架包括沿轴向堆叠的多层结构,相邻载体框架的端面设有供触须穿过的开口,所述触须夹设在不同层的载体框架之间进行固定。
9.进一步的,所述载体框架内部设有分隔板将内部空间分割为多个区域。
10.进一步的,所述基料中部还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连接孔。
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的基料中含有微生物菌种和碳基生物蜡,因自身具备微生物源,无需额外补充,同时还具有稳定的碳基,且微生物直接接种在生物蜡内部,更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生长和留存;
13.2、载体框架设置在基料内部,使得生长出的微生物可以直接进入载体框架中,由载体框架为其提供繁殖、存活的有利环境,有利于各种微生物及硝化菌、em菌、丝状菌等有益菌种的生长,为生物脱氮除磷打下了坚实基础;另外,触须的存在极大的提高了填料整体的比表面积,易挂膜,为大量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支撑,提升了微生物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14.3、本实用新型的基料密度、内部载体框架的结构和触须的存在,使得其具有稳定的悬浮比重,使填料在污水中处于悬浮流状态,填料自身根据水流方向稳定停留于缓流区域,提高了微生物的附着能力;另外,飘散的触须还增加了对气泡的撞击和切割,减少了曝气量,使得悬浮物可以更快的沉淀;
15.4、本实用的生物填料从投入使用起开始不断融解繁殖,并提供微生物的碳基,不需要清洗及翻新,不仅减少了维护时间和成本,填料本身还能自然分解,可连续投加使用,使用周期越长,污水处理效率越高。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载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9.上述附图中:1、基料;2、载体框架;3、触须;11、固定连接孔;21、分隔板;2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包括基料1、镶嵌在基料1中的载体框架2以及配合基料1设置的触须3。
22.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料1为微生物菌种和生物蜡混合制成的块状固体,优选为长方体结构,且上下表面为正方形;优选的,基料1中部还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连接孔11,以便在运输和放置过程中使用绳索贯穿固定连接孔11。载体框架2为两端开口22的筒状结构,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载体框架2为圆筒形结构,载体框架2内部设有分隔板21将内部空间分割为多个区域,从而提升了内部的比表面积,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和生长,本实施例中包括有双层环形分隔板21和过轴向的片状分隔板21。
2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基料1中镶嵌设置有四个载体框架2,四个载体框架2分别对应基料1的四个侧面均匀设置,且载体框架2两端未嵌入基料1之内;因基料1为方形结构,故载体框架2的高度配合基料1的厚度,使得载体框架2的两端开口22正好对应基料1上下表面,这样水流可以从载体框架2内部流过,让微生物可以与水流接触。优选的方案中,载体框架2使用生物降解塑料材质制成,因此在长时间使用后,载体框架2随着基料1同时融化降解,最终无需回收任何废弃材料,更为方便环保。
24.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触须3为高分子纤维束,所述触须3中部埋设在基料1内,两端分别伸出至基料1外部,因基料1为方形结构,所述触须3从基料1侧面伸出。与之配合的,所述载体框架2包括沿轴向堆叠的多层结构,本实施例中设有两层堆叠结构,相邻载体框架2的端面设有供触须3穿过的开口22,所述触须3夹设在不同层的载体框架2之间进行固定。在生产时,可以让触须3从载体框架2内部穿过之后再从底端的开口22伸出,从而将触须3更牢固的与载体框架2和基料1结合起来,让基料1在逐渐降解过程中更好的维持触须3的固定。
2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料、镶嵌在基料中的载体框架以及配合基料设置的触须,所述基料为微生物菌种和生物蜡混合制成的块状固体,所述载体框架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基料中镶嵌设置有多个载体框架,且载体框架两端未嵌入基料之内,所述触须为高分子纤维束,所述触须中部埋设在基料内,两端分别伸出至基料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为方形结构,所述载体框架的高度配合基料的厚度,使得载体框架的两端开口正好对应基料上下表面,所述触须从基料侧面伸出至外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框架包括沿轴向堆叠的多层结构,相邻载体框架的端面设有供触须穿过的开口,所述触须夹设在不同层的载体框架之间进行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框架内部设有分隔板将内部空间分割为多个区域。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中部还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连接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母式污水处理生物填料,包括基料、镶嵌在基料中的载体框架以及配合基料设置的触须,所述基料为微生物菌种和生物蜡混合制成的块状固体,所述载体框架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基料中镶嵌设置有多个载体框架,且载体框架两端未嵌入基料之内,所述触须为高分子纤维束,所述触须中部埋设在基料内,两端分别伸出至基料外部;本实用新型整体造型参考了自然界的水母,其结构设计依据仿生学原理,符合水流力学,基料包含微生物所需要的碳源材料和微生物菌种,载体框架和触须提供了微生物繁殖、存活的环境,触须增加了微生物和污水的接触面积,全面提升了污水处理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薛蔺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薛蔺烽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4/1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