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具有对提综臂调节功能的多臂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15 02:58: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对提综臂调节功能的多臂机。


背景技术:

2.如业界所知,在织机上,按照织物组织要求将经纱上下分开而形成梭口的运动形式称为开口。完成开口动作的机构为开口机构,也就是说,由开口机构的作用而使经纱上下分开,形成前述的梭口。开口机构有多种类型,如凸轮和连杆开口机构,该机构适合织机织制平纹、斜纹等简单织物,投用的综框数量相对较少,通常在2-8片,又如多臂开口机构,由于该机构能适合相对复杂的花纹织物组织,投用的综框数量为14-32片左右,因而较受人们的器重。
3.仍如业界所知,在多臂机的结构体系中具有设置在箱体内的一共轭凸轮轴和一提综臂轴,由于提综臂轴还通常被称为摆臂轴,因而设置在提综臂轴上的提综臂也相应被称为摆臂。从前述部件的名词释义可知:共轭凸轮轴用于设置共轭凸轮,而提综臂轴用于设置提综臂,由与共轭凸轮轴的一端连接的蜗轮蜗杆装置带动共轭凸轮轴转动,从而使固定于共轭凸轮轴上的并且位于箱体内的一组共轭凸轮转动,由于每一个共轭凸轮对应有一个提综臂上的两个滚轮并且该两个滚轮分别与共轭凸轮的两个轮缘配合,因而在共轭凸轮轴带动固定其上的共轭凸轮转动的过程中,由共轭凸轮的轮缘作用于前述滚轮,由于滚轮是固定在提综臂上的,因而由滚轮带动提综臂运动,最终由提综臂带动综框运动,即实现前述的开口。对此还可通过对cn1057352c(旋转多臂机以及装备此类多臂机构的织机)、cn102400257b(旋转式多臂机开口机构)、fr-a-2540524(织机用旋转多臂机构)以及cn110387624a(旋转式多臂机和织机)等中外专利文献的阅读得到充分理解。
4.如前述,在箱体内安装有共轭凸轮轴以及提综臂轴,从理论上讲,固定在提综臂上的滚轮(每个提综臂有两个滚轮)是可以达到与共轭凸轮的轮缘表面无隙配合的要求的,但是由于受加工精度误差、安装精度误差、热胀冷缩的自然因素影响、工作过程中的磨损因素等的制约,前述滚轮与共轭凸轮的轮缘表面之间往往存在不希望存在但客观上又无法避免的间隙,于是在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噪声并且容易使共轭凸轮以及滚轮两者均受到损坏,影响提综臂的动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最终影响织机综框的开口效果。因此,对于探索解决前述问题的技术手段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良好地消除固定在提综臂上滚轮与固定在共轭凸轮轴上的共轭凸轮的轮缘之间的间隙而得以避免产生噪声、防止共轭凸轮及滚轮损坏并且保障提综臂的动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具有对提综臂调节功能的多臂机。
6.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对提综臂调节功能的多臂机,包括一箱体,在该箱体的箱体腔内构成有一左支承墙板和一右支承墙板;一共轭凸轮轴和一提
综臂轴,共轭凸轮轴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左支承墙板的前端上部,而共轭凸轮轴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右支承墙板的前端上部,并且在共轭凸轮轴的中部固定有共轭凸轮,该共轭凸轮具有共轭凸轮第一轮缘ⅰ和共轭凸轮第二轮缘ⅱ,提综臂轴的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在左支承墙板的后端上部,而提综臂轴的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在右支承墙板的后端上部,在提综臂轴的中部转动地设置有数量与共轭凸轮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与共轭凸轮相对应的提综臂,在该提综臂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共轭凸轮第一轮缘ⅰ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滚轮ⅰ,而在提综臂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共轭凸轮第二轮缘ⅱ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滚轮ⅱ,第一滚轮ⅰ与共轭凸轮第一轮缘ⅰ接触,第二滚轮ⅱ与共轭凸轮第二轮缘ⅱ接触,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提综臂轴调节机构,在所述箱体的左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提综臂轴的左端的位置开设有一固定套配合轴头探出让位孔,所述提综臂轴构成为偏心轴构造并且在该提综臂轴的提综臂轴左轴头上延伸有一固定套配合轴头,该固定套配合轴头途经所述固定套配合轴头探出让位孔伸展到所述箱体的左壁体外,所述提综臂轴调节机构在箱体的左壁体外与所述固定套配合轴头固定。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支承墙板的前端上部构成有一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腔,而在左支承墙板的后端上部构成有一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轴承腔;在所述右支承墙板的前端上部构成有一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腔,而在右支承墙板的后端上部构成有一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腔;所述共轭凸轮轴的左端通过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腔内,而共轭凸轮轴的右端通过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转动地支承在所述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腔内;所述提综臂轴的提综臂轴左轴头通过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轴承支承在所述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轴承腔内,而提综臂轴的提综臂轴右轴头通过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支承在所述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腔内。
8.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支承墙板的前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的位置固定有一用于对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限定的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压盖,而在左支承墙板的后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轴承的位置固定有一用于对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轴承限定的提综臂轴左支承轴承压盖;在所述右支承墙板的前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的位置固定有一用于对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限定的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压盖,而在右支承墙板的后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的位置固定有一用于对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限定的提综臂轴右支承轴承压盖。
9.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滚轮ⅰ通过一组第一滚轮固定螺钉ⅰ固定在所述提综臂的左侧,而所述第二滚轮ⅱ通过一组第二滚轮固定螺钉ⅱ固定在所述提综臂的右侧,第一滚轮ⅰ的第一滚轮轮缘ⅰ与所述共轭凸轮第一轮缘ⅰ接触,第二滚轮ⅱ的第二滚轮轮缘ⅱ与所述共轭凸轮第二轮缘ⅱ接触。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箱体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腔的位置构成有一左加工工艺孔,而在箱体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所述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腔的位置构成有一右加工工艺孔,在完成了箱体的加工后,该左加工工艺孔以及右加工工艺孔处于封堵状态。
11.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箱体的前侧右端开设有一动力
输入轴孔,由途经该动力输入轴孔伸展到所述箱体腔内的动力输入轴带动与所述共轭凸轮轴的右端传动连接的并且同样设置在箱体腔内的蜗轮蜗杆装置而使共轭凸轮轴运动。
12.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共轭凸轮轴上一体构成有与所述共轭凸轮的数量相等的共轭凸轮固定盘,在该共轭凸轮固定盘上开设有共轭凸轮螺栓固定孔,在共轭凸轮上并且在对应于共轭凸轮螺栓固定孔的位置开设有共轭凸轮螺栓孔,由作为紧固件的共轭凸轮固定螺栓在对应于共轭凸轮螺栓孔与共轭凸轮螺栓固定孔的位置将共轭凸轮与共轭凸轮固定盘固定。
13.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提综臂轴的提综臂轴左轴头的固定套配合轴头、提综臂轴右轴头以及提综臂轴的中部区域三者的中心是非同心的。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提综臂轴调节机构包括一手柄座、一手柄、一涨紧固定套和一抱箍,手柄朝向手柄座的一端与手柄座固定,而手柄的另一端构成为揿手端,涨紧固定套固定在手柄座的右侧的中心位置并且套置在所述固定套配合轴头上,抱箍抱合在涨紧固定套上,由该抱箍将涨紧固定套与固定套配合轴头紧密配合。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手柄座上围绕手柄座的圆周方向开设有彼此相隔180
°
的一对顶紧螺钉孔,在该对顶紧螺钉孔上各配设有一顶紧螺钉,该顶紧螺钉的右端端面与所述箱体的左壁体接触,而所述涨紧固定套上间隔开设有涨紧槽,在所述抱箍上并且位于抱箍的开口部位配设有一抱箍夹紧螺钉。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将提综臂轴设计成偏心轴的构造,又由于在提综臂轴左轴头的固定套配合轴头的位置增设了一提综臂轴调节机构,因而依需通过对提综臂轴调节机构的操作而带动提综臂轴,由提综臂轴带动提综臂,使固定在提综臂上的第一滚轮ⅰ以及第二滚轮ⅱ能恰到好处地分别与共轭凸轮的共轭凸轮第一轮缘ⅰ以及共轭凸轮第二轮级ⅱ良好接触,既可避免因接触不良而产生噪声并且避免损及共轭凸轮、第一滚轮ⅰ以及第二滚轮ⅱ,又能保障提综臂动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共轭凸轮与提综臂两者相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20.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21.请参见图1,示出了在实际的使用状态下配有箱盖(图中未示出)的一箱体1,在该箱体1的箱体腔11内构成有一左支承墙板12和一右支承墙板13;示出了一共轭凸轮轴2和一提综臂轴3,共轭凸轮轴2的左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左支承墙板12的前端上部,而共轭凸轮
轴2的右端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右支承墙板13的前端上部,并且在共轭凸轮轴2的中部固定有共轭凸轮21,该共轭凸轮21具有共轭凸轮第一轮缘ⅰ211和共轭凸轮第二轮缘ⅱ212,提综臂轴3的提综臂轴左轴头32支承在左支承墙板12的后端上部,而提综臂轴3的提综臂轴右轴头33支承在右支承墙板13的后端上部,在提综臂轴3的中部转动地设置有数量与共轭凸轮21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与共轭凸轮21相对应的提综臂31,在该提综臂31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共轭凸轮第一轮缘ⅰ211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滚轮ⅰ311,而在提综臂31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共轭凸轮第二轮缘ⅱ212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滚轮ⅱ312,第一滚轮ⅰ311与共轭凸轮第一轮缘ⅰ211接触,第二滚轮ⅱ312与共轭凸轮第二轮缘ⅱ212接触。
2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多臂机的结构体系中还包括有一提综臂轴调节机构4,在前述箱体1的左壁体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提综臂轴3的左端的位置开设有一固定套配合轴头探出让位孔14,前述提综臂轴3构成为偏心轴构造并且在该提综臂轴3的提综臂轴左轴头32上延伸有一固定套配合轴头321,该固定套配合轴头321途经前述固定套配合轴头探出让位孔14伸展到前述箱体1的左壁体外,前述提综臂轴调节机构4在箱体1的左壁体外与前述固定套配合轴头321固定。
23.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在图1中仅在共轭凸轮轴2上即在共轭凸轮轴2的中部示出了一个共轭凸轮21,并且相应地在提综臂轴3上即在提综臂轴3的中部示出了一个提综臂31,这是考虑到为了清楚方便地解读本实用新型,因为在实际的情况下共轭凸轮轴2上通常安装14至32个共轭凸轮21以及在提综臂轴3上安装14至32个提综臂,然而本实用新型选择的是14个共轭凸轮21以及14个提综臂31。鉴于前述,不能以图1所示的共轭凸轮21以及提综臂31的数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24.在前述左支承墙板12的前端上部构成有一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腔121,而在左支承墙板12的后端上部构成有一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轴承腔122;在前述右支承墙板13的前端上部构成有一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腔131,而在右支承墙板13的后端上部构成有一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腔132;前述共轭凸轮轴2的左端通过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22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腔121内,而共轭凸轮轴2的右端通过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23转动地支承在前述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腔131内;前述提综臂轴3的提综臂轴左轴头32通过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轴承322支承在前述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轴承腔122内,而提综臂轴3的提综臂轴右轴头33通过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331支承在前述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腔132内。在工作过程中,提综臂轴3是不转动的,但通过提综臂枢转轴承313(也可称“提综臂摆动轴承”)设置在提综臂轴3上的提综臂31是可转动的,以便使提综臂31得以摆动。
25.在前述左支承墙板12的前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22的位置通过一对第一压盖螺钉1231固定有一用于对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22限定的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压盖123,而在左支承墙板12的后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轴承322的位置通过一对第二压盖螺钉1241固定有一用于对提综臂轴左轴头支承轴承322限定的提综臂轴左支承轴承压盖124;在前述右支承墙板13的前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23的位置通过一对第三压盖螺钉1331固定有一用于对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23限定的共轭凸轮轴右支承轴承压盖133,而在右支承墙板13的后端上部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331的位置通过一对第四压盖螺钉1341固定有一用
于对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331限定的提综臂轴右支承轴承压盖134。
26.前述第一滚轮ⅰ311通过一组第一滚轮固定螺钉ⅰ3111固定在前述提综臂31的左侧,而前述第二滚轮ⅱ312通过一组第二滚轮固定螺钉ⅱ3121固定在前述提综臂31的右侧,第一滚轮ⅰ311的第一滚轮轮缘ⅰ3112与前述共轭凸轮第一轮缘ⅰ211接触,第二滚轮ⅱ312的第二滚轮轮缘ⅱ3122与前述共轭凸轮第二轮缘ⅱ212接触。
27.在前述箱体1的左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共轭凸轮轴左支承轴承腔121的位置构成有一左加工工艺孔15a,而在箱体1的右侧并且在对应于前述提综臂轴右轴头支承轴承腔132的位置构成有一右加工工艺孔15b,在完成了箱体1的加工后,该左加工工艺孔15a以及右加工工艺孔15b处于封堵状态,也就是说左、右加工工艺孔15a、15b最终是被封堵的,封堵方式可以采用密封盖封堵。
28.在前述箱体1的前侧右端开设有一动力输入轴孔16,由途经该动力输入轴孔16伸展到前述箱体腔11内的动力输入轴带动与前述共轭凸轮轴2的右端传动连接的并且同样设置在箱体腔11内的蜗轮蜗杆装置而使共轭凸轮轴2运动(属于已有技术)。
29.在前述共轭凸轮轴2上一体构成有与前述共轭凸轮21的数量相等的(例如14个)共轭凸轮固定盘24,在该共轭凸轮固定盘24上开设有共轭凸轮螺栓固定孔241,在共轭凸轮21上并且在对应于共轭凸轮螺栓固定孔241的位置开设有共轭凸轮螺栓孔213,由作为紧固件的共轭凸轮固定螺栓在对应于共轭凸轮螺栓孔213与共轭凸轮螺栓固定孔241的位置将共轭凸轮21与共轭凸轮固定盘24固定。
30.前述提综臂轴3的提综臂轴左轴头32的固定套配合轴头321、提综臂轴右轴头33以及提综臂轴3的中部区域三者的中心是非同心的。更具体地讲,提综臂轴3的中部与固定套配合轴头321以及提综臂轴右轴头33该三点即三个部位并不在同一直线上,而固定套配合轴头321以及提综臂轴右轴头33是彼此同心的,即两者处于同一中心线上(也可称“处于同一直线上”)。
31.继续见图1,前述提综臂轴调节机构4包括一手柄座41、一手柄42、一涨紧固定套43和一抱箍44,手柄42朝向手柄座41的一端与手柄座41固定,而手柄42的另一端构成为揿手端,涨紧固定套43固定在手柄座41的右侧面的中心位置并且套置在前述固定套配合轴头321上,抱箍44抱合在涨紧固定套43上,由该抱箍44将涨紧固定套43与固定套配合轴头321紧密配合。
32.在前述手柄座41上围绕手柄座41的圆周方向开设有彼此相隔180
°
的一对顶紧螺钉孔411,在该对顶紧螺钉孔411上各配设有一顶紧螺钉4111,该顶紧螺钉4111的右端端面与前述箱体1的左壁体接触,而前述涨紧固定套43上间隔开设有涨紧槽431,在前述抱箍44上并且位于抱箍44的开口部位配设有一抱箍夹紧螺钉441。
33.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完成了将图1所示的共轭凸轮轴2连同其上的共轭凸轮21安装于箱体腔11内后,以及将提综臂轴3连同提综臂31安装于箱体腔11内后,可依据需要即依据实际状况对手柄42操作,操作之前,可先解除顶紧螺钉4111与箱体1的壁体的顶紧,由手柄42带动手柄座41,由于手柄座41带动与其右侧面的涨紧固定套43,由于涨紧固定套43是通过抱箍44与固定套配合轴头321固定的,因而由涨紧固定套43带动提综臂轴3,由于固定有第一滚轮ⅰ311以及第二滚轮ⅱ312的提综臂31是设置在提综臂轴3上的,因而在施加的外力下,提综臂轴3会转过一定的角度,以便使第一滚轮ⅰ311以及第二滚轮ⅱ312分别与
共轭凸轮21的共轭凸轮第一轮缘ⅰ211以及共轭凸轮第二轮缘ⅱ212良好接触,即实现无隙接触。调节完成后,再将顶紧螺钉4111返回到顶紧于物体的壁体(外壁)的状态。通过前述可知,整个提综臂调节机构4保留在固定套配合轴头321上,以便在日常检护和/或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次调节。
3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