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6:00: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


背景技术:

2.led,又名发光二极管,常常作用在灯箱、招牌及各种电器的指示灯和背光灯的,也往往是汽车尾灯、高位刹车灯、日间行车灯、汽车大灯的重要组成部分。
3.采用led作为前大灯光源,led具有亮度高、颜色种类丰富、低功耗、寿命长的特点。近年来,汽车外形由于设计上的需要、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及美观的需求,低侧面流线形的外形越来越受欢迎,大灯的形状也朝着异型化和一体化发展,而现有的led灯由于体积和散热限制,体积大,无法适配各种车型的大灯形状,存在安装位置不匹配的现象,而体积较小的led灯其散热效果不佳,无法使用大功率的led灯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led灯由于体积和散热限制,体积大,无法适配各种车型的大灯形状,存在安装位置不匹配的现象,而体积较小的led灯其散热效果不佳,无法使用大功率的led灯珠”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灯体薄,能够安装更多汽车型号,散热后盖改良设计,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能够满足更大功率led灯的使用需求。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包括散热灯体,所述散热灯体的内部设置有灯珠安装板,所述灯珠安装板用于承载发光元件;灯泡卡盘,设置于所述散热灯体的底部,所述灯泡卡盘用于与安装位置连接;散热后盖,设置于所述散热灯体的尾部,所述散热后盖的周缘环绕设置有若干散热齿,所述散热齿围绕所述散热后盖的截面呈雪花状,各所述散热齿的间距为0.7~0.9mm;其中,所述散热灯体、所述灯珠安装板、所述灯泡卡盘和所述散热后盖一体成型。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后盖包括过渡部、垂直部和连接部,所述过渡部的一端与所述散热灯体连接,所述过渡部的另一端与所述垂直部连接,所述过渡部呈倾斜伞状,且所述过渡部的截面两侧呈弧形过渡,所述过渡部的直径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增大;所述垂直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垂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两者直接形成阶梯层。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齿的厚度在0.7~0.8mm之间。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齿的深度在4.0~6.0mm之间。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垂直部的长度为所述过渡部的长度的0.5~0.6倍,所述垂直部的长度为所述连接部的长度的1.0~1.2倍。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后盖的内部中空,所述散热后盖的中部与所述散热灯体的中部连通。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珠安装板的两侧安装有led灯珠,所述散热
后盖的中部内置有一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与所述led灯珠电连接,所述温控组件用于检测所述led灯珠的温度并调整输出功率,控制温度;所述散热后盖的所述垂直部一侧设置有出线孔,所述温控组件的线材穿过所述出线孔延伸出外部。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后盖的所述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一风扇安装盖,所述风扇安装盖内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温控组件电连接;所述风扇安装盖的底部为镂空设置,所述风扇安装盖的中部设置有风扇安装孔,所述散热风扇通过所述风扇安装孔安装于所述风扇安装盖上。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灯泡卡盘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安装位置结构来进行匹配。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灯体、所述灯泡卡盘和所述散热后盖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的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散热灯体、所述灯珠安装板、所述灯泡卡盘和所述散热后盖一体成型,能够缩小led灯的整体体积,让灯体更薄,能够安装更多的汽车型号,而所述散热后盖采用雪花状设计,所述散热齿之间的间距进行优化,能够带来更好的散热效果,能够满足大功率led灯的散热条件。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的底部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的侧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的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的风扇安装盖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散热灯体100、灯珠安装板110、灯泡卡盘120、散热后盖130、过渡部131、垂直部132、连接部133、散热齿140、出线孔150、风扇安装盖160、风扇安装孔161。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
30.如图1-图5所示,高效散热型汽车led灯包括散热灯体100、灯泡卡盘120和散热后盖130,三者组成led灯的产品外壳,其中散热灯体100、灯泡卡盘120和散热后盖130一体成型,能够有效缩小led灯的尺寸,通用更多的汽车型号。
31.散热灯体100的壳体垂直延伸,内部呈中空设置,能够从中部安装灯珠和线缆等部件,避免部件外露到壳体外。散热灯体100的中部侧壁向内凹陷,与散热灯体100的内部中空连通,而散热灯体100的内部中部设置有灯珠安装板110,灯珠的光线能够从散热灯体100的凹陷部发散到汽车的灯罩内,再经过灯罩的透镜和反射罩的折射和反射向指定方向照明。
32.灯泡卡盘120,设置于散热灯体100的底部,具体地,设置在散热灯体100的底部区域,沿散热灯体100的底部周缘设置,灯泡卡盘120用于与汽车大灯的安装位置连接。
33.散热后盖130,设置于散热灯体100的尾部,散热后盖130的周缘环绕设置有若干散热齿140,灯珠工作过程中会发热,而产生的热量从灯珠安装板110传递到散热齿140中。在本实用新型中,散热齿140围绕散热后盖130环绕分布,其截面呈雪花状,各散热齿140之间的间距为0.7~0.9mm,当各散热齿140聚集热量时,两两散热齿140之间能够形成对流效应,让热量朝两散热齿140之间的上下方向移动,形成上升趋势,热量被动的往上方散失,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当两散热齿140之间的间距太大,两散热齿140之间的热量无法形成对流,当两散热齿140之间的间距太小,两散热齿140之间的热量彼此干涉,中部没有留有适当的空间,对流效果较差,在本实施例中,各散热齿140之间的间距采用0.85mm。
34.具体地,散热灯体100、灯珠安装板110、灯泡卡盘120和散热后盖130一体成型,散热效果比现有的led灯散热效果更好,并且一体成型能够把散热灯体100做的更薄,适用更多型号的汽车大灯,散热灯体100安装到灯罩内部,灯泡卡盘120于灯罩的安装位置连接,散热后盖130位于灯罩外,朝发动机舱内延伸。因为每辆汽车型号的灯罩后方的安装空间各不相同,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后盖130的长度比现有的led灯的后盖长度更短,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安装空间,避免散热后盖130与发动机舱内零部件发生干涉或距离导致散热效果不佳。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具体地,散热后盖130包括过渡部131、垂直部132和连接部133,具体地,过渡部131的一端与散热灯体100连接,过渡部131的另一端与垂直部132连接,过渡部131呈倾斜伞状,过渡部131的直径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增大。过渡部131的顶部为与散热灯体100连接的一端,过渡部131的底部为与垂直部132连接的一端,过渡部131采用逐渐增大的直径,有利于灯珠安装板110的热量沿着过渡部131的散热鳍片传递,最终集中到垂直部132中,垂直部132的各处直径相同,过渡部131的热量传递到垂直部132中,热量积聚在垂直部132中的驻留,等待热量散发。具体地,过渡部131的截面两侧呈弧形过渡,当热量从散热灯体100处传递到弧形过渡部131时,过渡部131的弧形
能够形成一个热量爬升坡度,最顶部的直径最小,能够吸收的热量最少,当顶部散热齿140热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其该处的热量吸收会减慢,持续传递过来的热量会往垂直部132的散热齿140处快速传递。本结构的核心是通过削减过渡部131的散热齿140体积,从而达到热量转移的作用,相对于现有截面两侧为倾斜直线的过渡部131,弧形过渡部131的散热齿140总体积更小。
36.垂直部132的另一端与连接部133连接,垂直部132的直径大于连接部133的直径,两者直接形成阶梯层,连接部133与垂直部132之间分界靠直径差来实现,便于连接部133后续的散热部件进行连接。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散热齿140的厚度在0.7~0.8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散热齿140的厚度为0.8mm,能够保证散热齿140不会被轻易折弯,提升一定的抗弯强度。散热齿140的深度在4.0~6.0mm之间,散热齿140的底部能够与散热后盖130的中部连通,有利于散热后盖130内的散热装置对散热齿140主动散热。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垂直部132的长度为过渡部131的长度的0.5~0.6倍,垂直部132的长度为连接部133的长度的1.0~1.2倍,过渡部131的长度比垂直部132长,能够让过渡部131的热量更快地传递到垂直部132中,促进整个散热过程。本实用新型的led灯采用多次传递并散热的方式,把通过过渡部131的快速传递作用和垂直部132的小面积高效散热的作用实现温度的良好控制。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散热后盖130的内部中空,散热后盖130的中部与散热灯体100的中部连通,灯珠安装板110的两侧安装有led灯珠(在附图中未示出),散热后盖130的中部能够容纳led灯珠的驱动组件(在附图中未示出)。散热后盖130的中部还内置有一温控组件(在附图中未示出),温控组件与led灯珠电连接,温控组件用于检测led灯珠的温度并调整输出功率和控制温度。
40.散热后盖130的垂直部132一侧设置有出线孔150,温控组件的线材穿过出线孔150延伸出外部。具体地,出线孔150从垂直部132延伸至连接部133,便于理线和降低加工成本。
41.应理解,出线孔150设置在垂直部132和连接部133并非唯一实施方式,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把出线孔150设置在垂直部132中,在垂直部132进行打孔,温控组件的线材先通过出线孔150再与温控组件焊接,更加美观。本实用新型对出线孔150的设置结构不一一赘述,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基本构思的前提下,出线孔150的设置结构灵活变换,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散热后盖130的连接部133可拆卸连接一风扇安装盖160,风扇安装盖160内设置有散热风扇(在附图中未示出),散热风扇与温控组件电连接。风扇安装盖160的安装口能够与连接部133扣合,拆卸方便,当散热风扇需要更换时,更加便捷。
43.风扇安装盖160的底部为镂空设置,风扇安装盖160的中部设置有风扇安装孔161,散热风扇通过风扇安装孔161安装于风扇安装盖160上。在风扇安装盖160上形成的风扇安装孔161,能够让散热风扇固定连接在风扇安装盖160上,形成整体的部件,有利于压缩风扇安装盖160的厚度,并且风扇安装盖160的镂空设置,能够防止进入发动机舱内的树叶或树杈从风扇安装盖160处进入散热风扇,影响led灯的主动散热功能。如果树叶从风扇安装盖160中进入散热风扇,导致扇叶卡住,将会使led灯的热量无法散失,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
led灯烧毁,在风扇安装盖160处设置镂空结构,形成格珊,能够起到保护散热风扇的作用。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灯泡卡盘120的结构根据不同的安装位置结构来进行匹配。灯泡卡盘120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型号h1、h3、h4和h7,具体灯泡卡盘120和散热灯体100的结构,根据所需要生产的型号来改变。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散热灯体100、灯泡卡盘120和散热后盖130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铝合金一体成型,能够保证led灯的整体体积更轻薄的情况下,保证led灯珠的散热效率。
4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