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15:56: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最新发展方向,车路协同是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在车里协同系统运行过程中,当高速路面出现一处沉降时,便可通过该系统实施且快速反馈给控制室,从而使人们在第一时间就能对沉降路面进行检测维护,提高路面平整度,以提高驾乘安全性能。
3.然而,传统的检测方式多是通过人为操作,先是取出水平尺,对沉降宽度进行检测,然后再以水平尺作为水平基准,将深度尺插入凹陷内,并靠着水平尺进行沉降深度测量,这种检测方式较为麻烦,且全程手扶测量尺不仅使检测人员肢体感到酸疼,还会在手抖情况下增加测量误差,并且这种测量一般是一人手扶测量尺进行测量,一人从旁记录数据,需要多人合作完成,人工成本较高。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减少人工投入、能够提高测量精准度,操作方便的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包括: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梁板,所述梁板上滑动安装有测量杆,所述梁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滑杆和两个量尺一,所述测量杆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滑板,两个所述滑杆均贯穿对应的所述滑板并与对应的所述滑板滑动连接,所述测量杆的底端设有测量头一;所述梁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凹形座一,两个所述凹形座一内均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杆,两个所述调节螺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龙门架外并与所述龙门架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调节螺杆上均螺纹安装有衔接座,两个所述衔接座的顶部均与对应的所述凹形座一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衔接座的底部均设有测量头二,两个所述凹形座一内均固定安装有量尺二,两个所述量尺二均贯穿对应的所述衔接座并与对应的所述衔接座活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梁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凹形座二,所述凹形座二内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上螺纹安装有两个连带板,两个所述连带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板,所述弧形卡板与所述测量杆相适配。
8.优选的,两个所述滑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均与对应的所述量尺一相适配。
9.优选的,两个所述滑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滑板的顶部相接触。
10.优选的,所述测量杆上开设有活动腔一,所述活动腔一内设有螺栓一,所述螺栓一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测量杆的下方并与所述测量头一固定连接,且所述螺栓一与所述测量杆的底部螺纹连接。
11.优选的,两个所述衔接座上均开设有活动腔二,两个所述活动腔二内均设有螺栓二,两个所述螺栓二的底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衔接座的下方并与对应的所述测量头二固定连接,且所述螺栓二与所述衔接座的底部螺纹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测量杆上开设有插槽,所述龙门架的顶部滑动安装有拉板,所述拉板靠近所述测量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插槽内。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通过设置的测量头一和测量头二,以及量尺一和量尺二的辅助配合,便可快速知晓沉降位置处的最大深度和宽度,并且,通过弧形卡板对测量杆的卡持,以及调节螺杆与衔接座之间螺纹咬合,便可在无需手扶的情况下,腾出手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整个检测过程简单方便,一人操作也可完成,减少了人工投入,相应的也提高了测量精准度,此外,整个装置架构较为简单,制造成本低,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中凹形座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号:1、龙门架;2、梁板;3、测量杆;4、滑杆;5、量尺一;6、滑板;7、测量头一;8、凹形座一;9、调节螺杆;10、衔接座;11、测量头二;12、量尺二;13、凹形座二;14、双向螺杆;15、连带板;16、弧形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请结合参阅图1-图4,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包括:龙门架1,在龙门架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带有自锁功能的万向轮,并且在龙门架1的上方还固定有两个推杆,以方便人们将本装置进行推移,所述龙门架1的两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梁板2,所述梁板2上滑动安装有测量杆3,所述梁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滑杆4和两个量尺一5,所述测量杆3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滑板6,两个所述滑杆4均贯穿对应的所述滑板6并与对应的所
述滑板6滑动连接,所述测量杆3的底端设有测量头一7;所述梁板2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凹形座一8,两个所述凹形座一8内均转动安装有调节螺杆9,两个所述调节螺杆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龙门架1外并与所述龙门架1活动连接,在龙门架1的两侧均开设有活动孔,两个调节螺杆9均贯穿对应的活动孔,从而形成活动关系,两个所述调节螺杆9上均螺纹安装有衔接座10,两个所述衔接座10的顶部均与对应的所述凹形座一8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在凹形座一8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滑槽,在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该滑块的底部与衔接座10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限制衔接座10的活动轨迹,使其只能水平移动,两个所述衔接座10的底部均设有测量头二11,测量头一7和测量头二11的底部均活动镶嵌有滚珠,从而减少两个测量头的磨损程度,提高使用时长,两个所述凹形座一8内均固定安装有量尺二12,两个所述量尺二12均贯穿对应的所述衔接座10并与对应的所述衔接座10活动连接,两个量尺二12相互远离的一端为零刻度端,相互靠近的一端为终端,且两个零刻度端的间距为已知,从而方便人们进行简单的加减计算。
22.所述梁板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凹形座二13,所述凹形座二13内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14,所述双向螺杆14上螺纹安装有两个连带板15,两个所述连带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卡板16,所述弧形卡板16与所述测量杆3相适配,在凹形座二13内固定有横杆,横杆贯穿连带板15并与连带板15滑动连接,这样便可对连带板15形成限制,在双向螺杆14转动时,两个连带板15能顺利形成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且在弧形卡板16内固定有橡胶垫,以提高与测量杆3的摩擦力,提高卡紧力度,防止测量杆3发生滑动,为较为精确的检测工作带来一定保障。
23.两个所述滑板6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均与对应的所述量尺一5相适配,导向板指向量尺一5的零刻度线,且在初始阶段,测量杆3便处于零刻度线位置,从而能够精确的计算出测量杆3下降多长距离,使得沉降深度能轻松获取。
24.两个所述滑杆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滑板6的顶部相接触,挡块便是为滑板6提供最高的停止位置,使得每次检测完毕后,都能将滑板6带回量尺一5的零刻度线位置。
25.所述测量杆3上开设有活动腔一,所述活动腔一内设有螺栓一,所述螺栓一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测量杆3的下方并与所述测量头一7固定连接,且所述螺栓一与所述测量杆3的底部螺纹连接,在螺栓一的顶端固定有限位板一,使得在转动测量头一7时,只要限位板一下降至与活动腔一的底部内壁接触,测量头一7便已经达到与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的位置,便能完成位置校准。
26.两个所述衔接座10上均开设有活动腔二,两个所述活动腔二内均设有螺栓二,两个所述螺栓二的底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衔接座10的下方并与对应的所述测量头二11固定连接,且所述螺栓二与所述衔接座10的底部螺纹连接,与螺栓一一样,在螺栓二的顶端固定有限位板二,最终能够将测量头二11校准至与路面接触。
27.所述测量杆3上开设有插槽,所述龙门架1的顶部滑动安装有拉板,所述拉板靠近所述测量杆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插槽内,在龙门架1上开设有滑口,插杆便贯穿该滑口并与滑口的两侧内壁接触,且在滑口内固定有支杆,支杆贯穿拉板并与拉板滑动连接,此外,在支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拉板固定,另一端与滑口的一侧内壁固定,这样便可在松开拉板时,拉板能带着插杆自动插入插槽内,方便对测量
杆3进行卡位固定。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9.在进行路面沉降检测时,先将本装置推移至指定的使用地点,使得沉降路段位于梁板2的下方,然后进行调整,使得测量头一7与沉降最深处对应,随后转动测量头一7,在螺栓一的作用下,测量头一7开始下降,直至旋至最低位置后,此时测量头一7的最底部位置与路面水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然后转动两个测量头二11,与测量头一7一样的,转动至最低位置后,与路面接触,此时完成测量头一7与测量头二11的校位,然后掰动拉板,将插杆拉出插槽,使得测量杆3失去限制,随即往下放下测量杆3,并松开拉板,直至测量头一7与沉降最深处位置的平面接触后,顺时针转动双向螺杆14,使得两个连带板15相互靠近,最终通过弧形卡板16将测量杆3卡紧,然后根据导向板在量尺一5上指向的位置,便可知晓沉降处的深度数据;
30.然后先转动其中一个调节螺杆9,便可带动对应的衔接座10水平并往靠近测量杆3的方向移动,此时测量头二11随之移动,直至移动至沉降处的边沿点时停止转动,随后转动另一个调节螺杆9,并将对应的测量头二11移动至沉降处的另一个沿边点,这时,根据衔接座10在量尺二12上的位置,便可通过简单计算得知沉降的宽度,这时,完成并知晓沉降处的宽度数据,然后便可进行数据的记录。
3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的路面沉降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装置通过设置的测量头一7和测量头二11,以及量尺一5和量尺二12的辅助配合,便可快速知晓沉降位置处的最大深度和宽度,并且,通过弧形卡板16对测量杆3的卡持,以及调节螺杆9与衔接座10之间螺纹咬合,便可在无需手扶的情况下,腾出手对相关数据进行记录,整个检测过程简单方便,一人操作也可完成,减少了人工投入,相应的也提高了测量精准度,此外,整个装置架构较为简单,制造成本低,适合广泛推广。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