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4:23: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痛经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病,主要发生群体为青春期及育龄期女性。我国妇女中痛经的发病率为33.1%,其中重度痛经的发生率为13.55%,且近年来,我国痛经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原发性痛经(pd)是区分于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明显病变症状的痛经。pd痉挛性等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易造成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4.在原发性痛经的中医分型中,审证求因,关键在瘀,当代痛经的发病与瘀密切相关。因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愈发壅滞,“不通则痛,发为痛经”。痛经病分型气滞血瘀、寒凝、气血亏虚及肝肾亏虚,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失调,不通则痛,其病机最终皆演变至血瘀,故而“瘀”是病机关键。其病位在冲任、胞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活血化瘀是本病最重要的治疗原则。
5.祖国医学对于痛经的治疗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且疗效巩固、毒副作用小,有其独特的优势。中药治疗痛经因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主要分为内服与外治疗法。但内服中药由于熬制耗时、口感等因素,患者往往不能坚持治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效的充分发挥。而中医外治法具有费用低、安全高、易操作、较舒适的优点,在痛经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有针刺、艾灸、推拿按摩、耳穴贴压、中药热奄包、穴位埋线、穴位按压、穴位贴敷等。其中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以皮肤给药的方式,即避免了口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又避免了药物对肝肾的伤害等副反应,即无痛苦,也无毒副反应,联合痛经膏穴位敷贴,能使药物作用发挥事半功倍。
6.本技术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使用自拟的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药饼对原发性血瘀型痛经进行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痛经,基本方组成:延胡索10份、川芎10份、乳香5份、细辛2份共研细末,加黄酒、饴糖为膏(痛经膏)制成药饼于关元、中极、双侧大赫、命门、腰阳关穴位敷贴4小时。
7.后期实践过程中,本技术人在前期工作基础上调整得到另一方药,经证实其效果更为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9.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中药组合物用途。
10.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川芎11-14份,乳香6-8份,细
辛3-5份。
11.作为一个优选例,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川芎13份,乳香7份,细辛4份。
12.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药物中的应用。
13.本发明优点在于:
14.痛经膏组方中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则,配合理气止痛之品。其中川芎通达止痛,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又入血分,上行可达巅顶,下行可达血海,乃血中气药;乳香行气活血,止痛定痛,善治气血瘀滞之痛证;细辛性温辛窜,温经止痛,通利血脉。诸药配伍起到行气活血,止痛化瘀的作用。而痛经膏结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能使药膏中的有效成分更快速深入地进入人体穴位,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15.其中透药穴位:中极、关元属任脉经穴,通于胞宫,为女子蓄血之所在,可调和冲任,温通胞脉;命门、腰阳关属督脉,督脉起于胞中,贯脊属肾,该穴直达胞中,疏通经气,使之上下、前后贯通,阳气通达,配伍冲脉之穴大赫穴可以加速胞宫经脉之气血运行,得以活血止痛之效。
16.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根据生物电药导理论、仿生学、热敷医学、中国古典中医医学及现代微电脑技术相结合,具有中频仿生按摩及热、磁治疗、经络穴位敷贴等多重功能。调制的中、低频电流能促进皮肤电阻下降,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具有消炎、消肿、镇痛、疏经通络、松解粘连、调节和改善局部循环的作用。通过对穴位进行脉冲电导刺激,可以很好地使经气得到激发,以促进疏通经脉、脉道通利。在定向药透仪的基础上,用痛经膏穴位敷贴能更深入、更快速到达病灶,延长膏药作用时间,使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发挥更强。
17.通过临床观察可得,本发明痛经膏穴位敷贴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确切,显著降低vas量表积分、痛经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pg1α和txb2指标。该疗法免去了患者服药的负担,具有疗程短、安全、易操作、患者感受安逸舒适等优点,且各项疼痛指数进行性下降,说明痛经膏透药疗法具有持续改善痛经症状的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19.实施例1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一)
20.用川芎13份,乳香7份,细辛4份等共研细末,加黄酒、饴糖为膏(痛经膏)制成药饼。
21.实施例2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二)
22.用川芎11份,乳香6份,细辛5份等共研细末,加黄酒、饴糖为膏(痛经膏)制成药饼。
23.实施例3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三)
24.用川芎14份,乳香8份,细辛3份等共研细末,加黄酒、饴糖为膏(痛经膏)制成药饼。
25.实施例4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四)
26.用川芎13份,乳香7份,细辛4份等共研细末,加黄酒、饴糖为膏(痛经膏)制成药饼。
27.实施例5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五)
28.用川芎14份,乳香8份,细辛4份等共研细末,加黄酒、饴糖为膏(痛经膏)制成药饼。
29.实施例6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六)
30.用川芎13份,乳香7份,细辛5份等共研细末,加黄酒、饴糖为膏(痛经膏)制成药饼。
31.实施例7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中药组合物(七)
32.用川芎11份,乳香6份,细辛4份等共研细末,加黄酒、饴糖为膏(痛经膏)制成药饼。
33.实施例8临床疗效实验
34.1.临床资料
35.1.1一般资料 病例为2019年10月~2021年7月间中医妇科门诊,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原发性血瘀型痛经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依据spss22.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无脱落现象,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婚姻状况、月经周期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36.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的相关诊断标准确定,经期或经行前后小腹疼痛,疼痛程度不一;b超、妇科检查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
37.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妇科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纳入,主证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中医辨证属血瘀型。
38.1.3纳入标准
ꢀ①
年龄16-45岁;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病程至少2个月经周期;

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可定期复诊者。
39.1.4排除标准 (1)未能坚持完成规定干预措施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2)服用过其他相关药物治疗者;(3)治疗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受试者;(4)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5)精神病患者及妊娠期、哺乳期、绝经期妇女及准备妊娠者;(6)正在参加其它临床实验者。
40.1.5治疗方法
41.两组治疗中均选用wandom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型号:wnd-zz-2td,是非对称中频电流治疗仪。中药定向透药电极片选用威诺敦一次性理疗用电极片,由无纺布垫片、薄荷素油、甘油、酒精构成。其中薄荷素油有消炎镇痛和解痉的作用。
42.治疗时间:从经前2周开始直至痛经症状结束,一周两次。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一个疗程。
43.1.5.1对照组:
44.选取关元、中极、双侧大赫、命门、腰阳关穴位,用含有中药(薄荷素油)定向透药电极片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20分钟,热疗温度5级、调制强度根据患者的个体承受程度为准。
45.治疗的完毕后,用延胡索10份、川芎10份、乳香5份、细辛2份共研细末,加黄酒、饴糖为膏(痛经膏)制成药饼于关元、中极、双侧大赫、命门、腰阳关穴位敷贴4小时。
46.1.5.2治疗组:
47.选取关元、中极、双侧大赫、命门、腰阳关穴位,用含有中药(薄荷素油)定向透药电
极片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治疗20分钟,热疗温度5级、调制强度根据患者的个体承受程度为准。
48.治疗的完毕后,用川芎13份,乳香7份,细辛4份等共研细末,加黄酒、饴糖为膏(痛经膏)制成药饼于关元、中极、双侧大赫、命门、腰阳关穴位敷贴4小时。
49.1.6临床观察指标:
50.1.6.1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痛经症状积分评估两组患者痛经程度。判定标准,积分0~7分为轻度痛经;积分8

13分为中度痛经;积分>14分为重度痛经。
51.1.6.2中医症候积分评定:同痛经症状评分时间设定。评判标准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患者痛经症状积分,治愈:痛经症状完全消失,痛经症状积分为0;显效:痛经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痛经症状积分降至治疗前1/2以上;有效:痛经症状有所缓解,且积分降至治疗前1/2-3/4;无效:痛经症状基本无改善,痛经症状积分降低幅度<1/4。
52.1.6.3vas表(视觉模拟量表):由患者带回量表自行测定,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次行经痛经症状发作开始至痛经症状结束,每天测量至少一次,视患者个人痛经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变化为准。分数为0-10分。0分,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4-6分: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7-10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及生活。
53.1.6.4实验室检查:
54.①
pgf

(前列腺素1α,计量单位:ng/l,正常范围为10~320ng/l)
55.②
txb2(血栓素2,计量单位ng/l,正常范围为3~120ng/l。)
56.检测时间:分别在治疗前月经的第1天和入组后第3个月经周期第1天采集空腹静脉血4ml。
57.检测方法:采集空腹静脉血8ml,2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20℃保存。由elx808酶标仪选用r8ld试剂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pgf

、txb2数值越高,表示痛经程度越严重。
58.1.7疗效判定方法:
59.以痛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vas表前后变化值、观测指标值前后变化值为分析指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2年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痊愈: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90%。显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70%,《90%。有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无改善或加重,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
60.安全性评价: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并分析其与药物间的相关性,对于严重不良反应患者,进行肝、肾功能检测。
61.1.8统计方法
62.统计分析均采用excel和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描述: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组内前后比较,符合正态方差齐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符号秩和检验(wilcoxon signed rank test);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wilcoxon mann-whitney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
63.2结果:
64.2.1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65.经3个月经周期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痛经膏透药疗法(本发明)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详见表1。
66.表1两组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比较
[0067][0068]
2.2两组临床证候积分与临床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0069]
治疗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与实验室检测指标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与实验室检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均有明显好转,说明痛经膏透药疗法(本发明)对原发性血瘀型痛经的证候积分与实验室检测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详见表2与表3)
[0070]
2.2.1两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的比较
[0071]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相关指标的比较(p》0.05)。
[0072][0073]
2.2.2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0074]
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的比较(p《0.05)。
[0075][007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0077]
2.3两组患者安全性评价研究期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0078]
本发明其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结合海派蔡氏妇科理气化瘀治疗痛经经验,总结出治疗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基本方“痛经膏”,配合中药定向透药治疗仪,进行穴位敷贴,根据患者月经周期进行治疗,前期观察临床疗效值得肯定。痛经膏方中乳香,细辛共奏活血化瘀之效;取穴关元、中极、双侧大赫、命门、腰阳关皆为妇科要穴,共起活血止痛之效。
[0079]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与前列腺素(pg)、血栓素(txb)等分泌
紊乱息息相关。
[0080]
目前一致公认pg含量的增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挛缩,造成子宫缺血,乏氧状态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
[0081]
又txb2系血栓素a2的代谢产物,具有强烈的收缩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以及导致血栓形成等作用。跟踪检测txb2含量,可直观反映体内瘀血情况。
[0082]
本发明在临床使用痛经膏透药疗法治疗原发性血瘀型痛经患者100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旨在探究原发性痛经的中医外治疗法及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008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