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草鱼-河蟹-螺多营养级池塘系统及池塘养殖方法与流程

2022-04-14 01:44: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草鱼-河蟹-螺多营养级池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草鱼养殖区域、螺蛳鲢鳙养殖塘(3)和河蟹养殖塘(2)三个区域;所述草鱼养殖区域包括一蓄水池,所述蓄水池中设置多个草鱼养殖池(1),草鱼养殖池(1)的水来源于所述蓄水池,并通过潜水泵与所述蓄水池连通;所述蓄水池呈矩形,其一侧边与螺蛳鲢鳙养殖塘(3)对应贴合,另一相邻侧边与河蟹养殖塘(2)之间通过人工湿地(6)隔开;所述多个所述草鱼养殖池(1)在所述蓄水池中呈阵列分布,集污井(5)设于相邻四个草鱼养殖池(1)的节点之处;各所述草鱼养殖池(1)底部与集污井(5)连通;所述集污井(5)与螺蛳鲢鳙养殖塘(3)连通;所述螺蛳鲢鳙养殖塘(3)呈接近矩形的形状,其与河蟹养殖塘(2)连通之处设有拦鱼网(7);所述螺蛳鲢鳙养殖塘(3)通过生态沟(4)与河蟹养殖塘(2)连通;所述河蟹养殖塘(2)由多个塘埂(8)隔开,各塘埂在接近河蟹养殖塘(2)边缘处具有一缺口,相邻两个所述缺口靠近河蟹养殖塘(2)的不同侧,使水流在河蟹养殖塘(2)形成连续的s形流向;相邻两个塘埂与河蟹养殖塘(2)一对侧边围成的的区域中底部均设有一凸台(9);所述螺蛳鲢鳙养殖塘(3)中鲢鳙按照鲢鱼:鳙鱼为3:1的数量比例投放;所述草鱼养殖池(1)、河蟹养殖塘(2)两个经济品种生产区,作为饲料营养的ⅰ级利用层级;所述草鱼养殖池(1)的后端设置螺蛳鲢鳙养殖塘(2),作为饲料营养ii级利用层级;所述河蟹养殖塘(2)种植沉水植物,作为饲料营养的ⅲ级利用层级;所述河蟹养殖塘(2)按照800个/亩投放蟹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4)的一侧边为河蟹养殖塘(2)的边缘,另一侧边为塘埂(8);各所述草鱼养殖池(1)中设置水车增氧机(10);所述河蟹养殖塘(2)中也设置多个水车增氧机(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系统平整体平面视角下呈四边形形状;各所述草鱼养殖池(1)的角落部位具有方切角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池塘系统,其特征在于,6个养殖池采用不锈钢或玻璃钢建成,方切角形结构,尺寸为15米
×
15米
×
2米,切角边为2米,最大设计水深1.8米,草鱼养殖池占系统总面积的10%;每2个养殖池为1套,其间设置闸板,以便开展两阶段的序批式生产;不锈钢方管焊接作为骨架,1.5mm不锈钢板或6~8mm玻璃钢板的作为池壁,不锈钢板采用点焊焊接;养殖池池内外水位差不超过30cm,池底采用0.9cm帆布铺设,底坡降1%;每个养殖池内均安装有水车增氧机(10)、水泵,水泵实现整个系统的水体循环,6个养殖池均设有颗粒物收集管(1-3)和集污井(5),将鱼类排泄物、残余饲料等颗粒物经养殖池底孔(1-2)和管道收集到集污井(5),再依靠水位差流到螺蛳鲢鳙养殖塘(3)进行物理沉淀;螺蛳鲢鳙养殖塘(3)位于草鱼养殖池(1)后端,该区域水深大于3米,塘埂坡比3:1,以增加螺蛳的栖息面积;螺蛳鲢鳙养殖塘(3)占整个池塘系统总面积的15%;河蟹养殖塘(2)位于螺蛳鲢鳙养殖塘(3)后端,占池塘系统总面积的75%,为四周环沟形式,环沟水深1米、宽3米,凸台(9)水深0.6米;螺蛳鲢鳙养殖塘(3)与河蟹养殖塘(2)由生态沟(4)连接,生态沟(4)宽6米。5.一种多营养级利用层级的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养殖方法利用权利
要求1~4任一项所述草鱼-河蟹-螺多营养级池塘系统进行;具体为:利用池塘进行生态工程改造,将池塘分隔为草鱼养殖池(1)、河蟹养殖塘(2)两个经济品种生产区,作为饲料营养的ⅰ级利用层级;草鱼养殖池(1)的后端设置的螺蛳鲢鳙养殖塘(3),作为饲料营养的ⅱ级利用层级;河蟹养殖塘(2)种植沉水植物,作为饲料营养的ⅲ级利用层级;草鱼养殖池(1)的残饵、粪便经收集进入螺蛳鲢鳙养殖塘(3)包括残饵、粪便的有机沉积物直接作为螺蛳的饵料被摄食,大量繁殖的螺蛳通过人工收获,成为河蟹的天然饵料,未利用的残饵、粪便分解产生的富营养物质成为微藻的营养来源,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经鲢鳙滤食成为鲢鳙鱼生物量;未利用的富营养物质进一步由河蟹养殖塘的沉水植物吸收,沉水植物经打捞,投入草鱼养殖池(1)作为草鱼的饵料;所述草鱼养殖池投放草鱼规格为0.5kg/条,总共放养13500条;在所述螺蛳鲢鳙养殖塘(3)中投放螺蛳,刮食塘底有机沉降物,投放量不低于3kg/m2,增殖的螺蛳定期收获,投放到河蟹养殖塘作为饵料,实现饲料营养的二次利用,投放鲢鳙按照白鲢:花鲢=3:1的数量比例投放,投放规格为1.5kg/条,总投放2000条,滤食水体中的藻类。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池塘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螺蛳鲢鳙养殖塘(3)中投放螺蛳,刮食塘底有机沉降物,投放量不低于3kg/m2,增殖的螺蛳定期收获,投放到河蟹养殖塘作为饵料,实现饲料营养的二次利用;鲢鳙按照白鲢:花鲢=3:1的数量比例投放,滤食水体中的藻类;在凸台(9)种植苦草,环沟内种植伊乐藻,进行水质净化,吸收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成为水草生物体,定期打捞投放到草鱼养殖池,使草鱼未摄食的营养物质返回到鱼体内;在生态沟(4)内种植挺水植物,作用是提高进入河蟹养殖塘的水体透明度,以免影响河蟹养殖塘沉水植物的成活率。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鱼-河蟹-螺多营养级池塘系统及池塘养殖方法,将池塘分隔为草鱼养殖池、河蟹养殖塘两个经济品种生产区,作为饲料营养的Ⅰ级利用层级;草鱼养殖池的后端设置螺蛳鲢鳙养殖塘,作为饲料营养的Ⅱ级利用层级;河蟹养殖塘种植沉水植物,作为饲料营养的Ⅲ级利用层级;草鱼养殖池的残饵、粪便经收集进入螺蛳鲢鳙养殖塘包括残饵、粪便的有机沉积物直接作为螺蛳的饵料被摄食,螺蛳成为河蟹的天然饵料,未利用的残饵、粪便分解产生的富营养物质成为微藻的营养来源,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经鲢鳙滤食成为鲢鳙鱼生物量;未利用的富营养物质由河蟹养殖塘的沉水植物吸收,沉水植物经打捞,投入草鱼养殖池作为草鱼的饵料。投入草鱼养殖池作为草鱼的饵料。投入草鱼养殖池作为草鱼的饵料。


技术研发人员:田昌凤 车轩 刘兴国 王健 周寅 朱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3.26
技术公布日:2022/4/1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