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深潜水工作母船的智能消防灭火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14 00:59: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深潜水工作母船的智能消防灭火器。


背景技术:

2.深潜水工作母船是集抢险打捞作业、饱和潜水、深水海洋工程吊装作业和铺管作业于一身的高端海洋装备。其动力由发动机组提供,当发动机组过载或故障时,会产生失火现象。但是深潜水工作母船长时间在海洋作业,其内出现失火等情况须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并且做出应对。
3.如果仅是通过烟雾报警器,人工抢救灭火无疑不能满足需求。深潜水工作母船作用于海洋,抢险救灾设施相对有限,如不能第一时间快速反应,造成的损失将难以挽回。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发动机组失火时,可在第一时间内将其自动熄灭,减少损失。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潜水工作母船的智能消防灭火器,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拐角,所述拐角内设有垂直朝上的安装舱,由所述固定座向上开设有与所述安装舱相通的导孔,所述导孔设有导柱,所述导柱的顶端设有墩座,所述墩座的顶面上设有沉槽,所述沉槽内固定设有灭火器,灭火器的顶端设有圆弧部,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两处对应在所述灭火器顶端圆弧部两侧的限位杆,所述灭火器的顶端设有阀杆,所述阀杆的底面接触在其中一处限位杆的顶面上,所述安装舱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内壁上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面上固定有电缸,所述电缸的动作杆朝下延伸并连接在墩座上,使得所述电缸的动作杆推动墩座带着灭火器向下移动时,同时还使得阀杆与限位杆产生挤压并将阀杆开启,所述灭火器上的介质喷管贯穿通过固定座,使得阀杆开启时,通过介质喷管将灭火器内的灭火介质喷出,所述固定座上设有与所述介质喷管同侧的烟雾传感器,所述烟雾传感器朝向于发动机组。
6.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对应在所述灭火器上方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两端设有轴承,两轴承之间共同安装有一根位于所述导轨内的丝杠,所述丝杠的两端设有互为反向的螺纹,两限位杆分别位于两段互为反向的螺纹上。
7.作为优选的,两限位杆上开设有用于使其挤压在所述灭火器上方,且与圆弧部接触的压弧。
8.作为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包括有构成其l形结构的立板和水平板,其中介质喷管贯穿在所述立板上,还在介质喷管上设有远离于所述立板的喷头。
9.作为优选的,所述水平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立板是阻燃板。
10.作为优选的,所述立板上设有自顶部向底部逐渐变窄的斜舱,且在所述斜舱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对应在所述介质喷管下方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安装有马达所述转轴
上设有叶片,所述马达还固定在所述立板的端面上。
11.作为优选的,所述叶片为两组,且两组所述的叶片之间设有间隙,所述转轴的中部安装有对应在所述间隙内的凸轮,所述介质喷管的管壁上还设有对应在所述凸轮上方的滚轮,所述转轴带动凸轮旋转至与所述滚轮接触时,使得所述介质喷管上下晃动。
12.作为优选的,所述立板上开设有用于使所述介质喷管贯穿通过的穿孔,所述介质喷管的管路上还设有一段波纹连接段,所述波纹连接段对应在穿孔中。
13.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了固定座,将灭火器设置固定座上,并通过烟雾传感的方式,使其感应发动机组是否失火,当发动机组失火时,烟雾气体就会被烟雾传感器感应,以启动电缸带着灭火器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将设置在灭火器上的阀杆自动向下按压,使其开启并对准发动机组喷射灭火介质,此介质喷到发动机组上使其火源达到自动熄灭的目的,此功能可确保发动机组发生失火现象时,在无需人为操作的情况下,使其自动灭火,令其受到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后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发明断开后主视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发明由图3引出的底部仰视视角下的示意图;
18.图5为本发明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至图5所示。
21.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深潜水工作母船的智能消防灭火器,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上设有拐角2,拐角2内设有垂直朝上的安装舱3,由固定座1向上开设有与安装舱3相通的导孔4,导孔4设有导柱5,导柱5的顶端设有墩座6,墩座6的顶面上设有沉槽7,沉槽7内设有灭火器8,灭火器8的顶端设有圆弧部9,固定座1上设有两处对应在灭火器8顶端圆弧部9两侧的限位杆10,灭火器8的顶端设有阀杆11,阀杆11的底面接触在其中一处限位杆10的顶面上,安装舱3开设有缺口12,缺口12的内壁上焊接有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底面上固定有电缸14,电缸14的动作杆朝下延伸并连接在墩座6上,使得电缸14的动作杆推动墩座6带着灭火器8向下移动时,同时还使得阀杆11与限位杆10产生挤压并将阀杆11开启,灭火器8上的介质喷管15贯穿通过固定座1,使得阀杆11开启时,通过介质喷管15将灭火器8内的灭火介质喷出,固定座1上设有与介质喷管15同侧的烟雾传感器16,烟雾传感器16朝向于发动机组。
2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座1将智能消防灭火器安装到发动机组的机舱内,并且令其靠近于发动机组,当发动机组失火时,就会产生烟雾,这些烟雾被烟雾传感器16检测
到,电缸14就通电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组的机舱内容易失火的位置相对特定,检测到烟雾而启用灭火器8一般能起到灭火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缸14通电工作时,其动作杆推着墩座6向下移动,由此也会带着墩座6上的灭火器8向下移动,自此使其顶端的阀杆11与限位杆10产生挤压并开启,由此就使得灭火器8内的灭火介质通通过介质喷管15喷出,并将火源在第一时间内快速熄灭,整个灭火过程实现了智能自动化,一是便于操作,二是可将发动机组的损害降低。
23.如图1、图5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固定座1上开设有对应在灭火器8上方的导轨17,导轨17的两端设有轴承18,轴承18外壁和导轨17内壁胀紧连接,两轴承18之间共同安装有一根位于导轨17内的丝杠19,丝杠19的两端设有互为反向的螺纹20,两限位杆10分别位于两段互为反向的螺纹20上,丝杠19的一端连接有手轮34。
2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丝杆19旋转的方式,可使安装在其两侧反向螺纹20上的限位杆10进行互为相向或互为反向移动,用于使两限位杆10可以固定在不同直径灭火器8的顶端圆弧部9上,而转动手轮34实现限位杆10的固定后,将手轮34带着丝杠19、轴承18、以及限位杆10沿着导轨17方向整体向外拉移,以图3中所示,整体向右拉移后可以使限位杆10更靠近阀杆11连接在灭火器8上的铰接端,即使两限位杆10位于灭火器8正上方偏右侧位置,那么电缸14通电工作时可以更大开启灭火器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转动手轮34可以实现更大开启灭火器8。
25.如图1、图3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两限位杆10上开设有用于使其挤压在灭火器8上方,且与圆弧部9接触的压弧22。
26.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杆10利用底部压弧22对灭火器8顶部圆弧部9施压的方式,提高挤压面积,结构合理。
27.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固定座1包括有构成其l形结构的立板23和水平板24,其中介质喷管15贯穿在立板23上,还在介质喷管15上设有远离于立板23的喷头25。水平板24上开设有用于使其固定在发动机组舱内的安装孔34,立板23是阻燃板,立板23的设置,可对发动机组和灭火器8形成隔挡,即使发动机组失火时,也不会影响灭火器8。
28.如图2至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立板23上设有自顶部向底部逐渐变窄的斜舱26,且在斜舱26的顶部通过轴承安装有对应在介质喷管15下方的转轴27,转轴27的一端安装有马达28,转轴27上设有叶片29,马达28还固定在立板23的端面上。
29.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旦发动机组失火,其产生的烟雾气体被烟雾传感器16检测到,电缸14通电工作启动灭火器8将火源熄灭。同时,马达28也通电工作,自此通过转轴27带着叶片29旋转,该叶片29旋转可以将对侧的空气往斜舱26一侧引流,即当烟雾传感器16检测到烟雾气体时,叶片29旋转将失火侧的空气往斜舱26一侧引流,从而使烟雾传感器16可以准确检测直到火源扑灭而控制电缸14复位、马达28停止转动。如图4所示,叶片29位于烟雾传感器16的上方,因此叶片29旋转时所产生的气流会经过烟雾传感器16上方,以确保烟雾传感器16可以准确检测而扑灭火源。因而该马达28、转轴27、叶片29在技术方案中所起的作用是扑灭火源。
30.如图2、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叶片29为两组,且两组叶片29之间设有间隙30,转轴27的中部安装有对应在间隙30内的凸轮31,介质喷管15的管壁上还设有对应在凸轮31上方的滚轮32,转轴27带动凸轮31旋转至与滚轮32接触时,使得介质喷管15上下晃动。
31.在本实施方式中,介质喷管15进行上下晃动时,可将正在喷射的灭火介质呈远近洒落的方式喷射到发动机组的火源部位上,一般发动机组的火源部位多出现在接线柱位置处,即在实际组装时,将介质喷管15上的喷头25与发动机组上的接线柱部位对准,通过此方式可提高灭火效率。
32.如图2、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立板23上开设有用于使介质喷管15贯穿通过的穿孔33,介质喷管15的管路上还设有一段波纹连接段34,波纹连接段34对应在穿孔33中,波纹连接段34的设置,使得介质喷管15和喷头25的材料选择上可以是具有一定防火性的金属材料,并且介质喷管15仍然能以波纹连接段34为晃动点进行上下晃动。
33.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特别指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