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物品搬送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13 23:55: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搬送设备,其具备搬送装置和通信装置,所述搬送装置搬送安装有用于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电子标签的对象物品,所述通信装置与安装在该对象物品上的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2.例如,在国际公开第2006/028086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物品的搬送中途与附加在该物品上的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设备。以下,在背景技术的说明中标注在括号内的符号是专利文献1的符号。
3.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设备中,如该文献的图4a~图4c所示,通过传送线(34)和搬送机构(33)来搬送容器(32)。并且,以从上侧以及俯视时与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包围搬送机构(33)的方式,设置有ic标签读取器盖部(30)。ic标签读取器盖部(30)的内部成为进行与ic标签的无线通信的通信区域。在容器(32)中收容有附加了ic标签的部件,ic标签读取器盖部(30)与由搬送机构(33)搬送并通过该ic标签读取器盖部(30)内部的ic标签进行无线通信,从而从该ic标签读取信息。
4.在ic标签读取器盖部(30)中设置有开口部以及开闭闸门(38),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并且容器(32)能够通过该开口部,所述开闭闸门(38)进行该开口部的遮蔽和开放。通过使开闭闸门(38)成为关闭状态,该开闭闸门(38)配置在搬送方向上的传送线(34)与搬送机构(33)之间,遮蔽上述开口部,抑制电波在ic标签读取器盖部(30)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泄漏。并且,为了利用开闭闸门(38)遮蔽上述开口部,在搬送方向上的传送线(34)与搬送机构(33)之间,形成有对关闭状态的开闭闸门(38)进行配置的间隙区域。这样,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设备中,搬送机构(33)和传送线(34)被配置成在搬送方向上分离了相当于所述间隙区域的距离的量,所述搬送机构(33)在由ic标签读取器盖部(30)包围的通信区域内部搬送容器(32),所述传送线(34)在该通信区域外部搬送容器(32)。
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02808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设备中,将箱状的容器(32)为搬送对象,所述箱状的容器(32)平面地形成有底面部的形状,因此,如上所述,即使在传送线(34)和搬送机构(33)之间形成有间隙区域的情况下,以跨越该间隙区域的方式来搬送容器(32),也能够在比较稳定的状态下搬送该容器(32)。
7.然而,在将具有柔软性的物品(例如收容在袋体中的物品、或外装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的物品等)作为搬送对象的情况下,物品的一部分有可能落入上述间隙区域,而难
以跨越该间隙区域来稳定地搬送物品。此外,即使在将具有比较硬的外装的物品作为搬送对象的情况下,若上述间隙区域相对于该物品的大小过大,则与上述同样,也难以稳定地搬送物品。
8.因此,期望实现一种能够在通信区域的内部和外部的边界中稳定地搬送物品的物品搬送设备。
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公开的物品搬送设备具备:搬送装置,其是搬送对象物品的装置,所述对象物品安装有用于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电子标签,所述搬送装置具备载置所述对象物品的搬送面,沿着规定的搬送方向搬送所述对象物品;以及通信装置,其设置在通信区域中并且具备与所述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机,所述通信区域设定在搬送所述对象物品的搬送路径的一部分中,所述搬送装置具备区域内搬送部和区域外搬送部,所述区域内搬送部设置在所述通信区域的内部,所述区域外搬送部设置在所述通信区域的外部并沿着所述搬送方向与所述区域内搬送部并排配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遮蔽壁和遮蔽门,所述遮蔽壁以包围所述通信区域的方式设置并且在与所述搬送路径对应的部分中形成有开口部,所述遮蔽门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所述遮蔽门具备门体,所述门体在遮蔽所述开口部的关闭状态下配置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区域内搬送部与所述区域外搬送部之间的区域即间隙区域中,在开放所述开口部的打开状态下配置在从所述间隙区域离开的位置,所述区域内搬送部和所述区域外搬送部中的至少一者被构成为能沿着所述搬送方向移动,将能在所述区域内搬送部与所述区域外搬送部之间配置所述门体的所述间隙区域的长度设为第二间隔,将在所述区域内搬送部与所述区域外搬送部之间搬送所述对象物品的期间设为搬送期间,将不进行该搬送的期间设为非搬送期间,在所述非搬送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内,所述搬送方向上的所述间隙区域的长度为所述第二间隔以上,并且所述遮蔽门为所述关闭状态,在所述搬送期间内,所述遮蔽门为所述打开状态,并且所述搬送方向上的所述间隙区域的长度为比所述第二间隔短的第一间隔。
10.根据本结构,在区域内搬送部与区域外搬送部之间搬送对象物品的搬送期间内,搬送方向上的区域内搬送部与区域外搬送部之间的区域即间隙区域的长度为比能够配置门体的第二间隔短的第一间隔。因此,即使在将具有柔软性的物品作为对象物品的情况下或者第二间隔相对于物品的大小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跨越为比该第二间隔短的第一间隔的间隙区域,在区域内搬送部与区域外搬送部之间稳定地搬送对象物品。因而,能够在通信区域的内部与外部的边界中稳定地搬送物品。此外,根据本结构,在非搬送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内,搬送方向上的间隙区域的长度为第二间隔以上,并且遮蔽门为关闭状态。因此,能够确保成为电波难以在通信区域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泄漏的状态的期间,能够在该期间内在通信区域的内部良好地进行通信装置与电子标签的通信。
11.本公开的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参考附图所记述的以下示例性且非限制
性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12.图1是物品搬送设备的俯视图;图2是物品搬送设备的立体图;图3是物品搬送设备的宽度方向视图;图4是从通信区域的外部向内部搬送对象物品时的工作图;图5是在通信区域的内部与对象物品进行通信时的工作图;图6是从通信区域的内部向外部搬送对象物品时的工作图;图7是物品搬送设备的控制框图;图8是示出由物品搬送设备进行的控制的作业顺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物品搬送设备的概略结构〕参照附图对物品搬送设备的实施方式进行例示性说明。
14.如图1~图3所示,物品搬送设备100具备搬送装置1和通信装置2,所述搬送装置1沿着规定的搬送方向x搬送对象物品9,所述对象物品9安装有用于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电子标签9a,所述通信装置2具备与电子标签9a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机20。
15.通信装置2被设置在通信区域2a中,所述通信区域2a被设定在搬送对象物品9的搬送路径r的一部分中。搬送装置1具备区域内搬送部10和区域外搬送部11,所述区域内搬送部10设置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所述区域外搬送部11设置在通信区域2a的外部。区域内搬送部10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搬送对象物品9,区域外搬送部11在通信区域2a的外部搬送对象物品9。在物品搬送设备100中,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由搬送装置1搬送对象物品9的中途,通过通信装置2在与安装在该对象物品9上的电子标签9a之间进行通信。此外,图1及图2示出对象物品9由区域外搬送部11搬送的状态。图3示出由区域内搬送部10搬送对象物品9并且在安装于该对象物品9的电子标签9a与通信装置2之间进行通信的状态。
16.以下,将搬送方向x上的上游侧设为搬送方向上游侧xu,将下游侧设为搬送方向下游侧xd。由搬送装置1搬送的对象物品9从搬送方向上游侧xu向搬送方向下游侧xd移动。此外,以下,将俯视时与搬送方向x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y。
17.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与电子标签9a的通信。具体而言,通信装置2使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系统来进行与电子标签9a的通信。在本例中,电子标签9a被构成为rf标签或ic标签,用作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电子地存储对象物品9的商品的名称、种类、价格、制造年月日、搬送源、搬送目的地等与对象物品9相关的各种属性信息。然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2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来读取存储在电子标签9a中的信息。此外,通信装置2也可以构成为进行存储在电子标签9a中的信息的输入(写入)、删除、或改写等。
18.对象物品9是成为搬送装置1的搬送对象的物品。在这种物品中例如包括部件、原材料、生产中途的半成品、生产完成的成品、或者它们收容在容器、袋体等中的状态的物品等。在本例中,对象物品9是将作为成品的商品收容在作为包装的袋体中而成的物品。在图
示的例子中,对象物品9被构成为将作为商品的衣服收容在透明的包装袋中。但是,不限于上述例子,对象物品9也可以是被构成为在箱状的容器中收容内容物的物品。
19.在本实施方式的物品搬送设备100中,通过搬送装置1搬送对象物品9,并且在对象物品9的搬送中途,从安装在该对象物品9上的电子标签9a读取属性信息。然后,在物品搬送设备100中,例如,根据从多个对象物品9分别读取的属性信息,进行区分多个对象物品9等的工序。虽然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是搬送装置1将读取了电子标签9a的属性信息的对象物品9搬送到规定的搬送目的地。以下,对物品搬送设备100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20.〔通信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通信装置2被设置在通信区域2a中,所述通信区域2a设定在搬送路径r的一部分中。通信装置2通过无线通信机20在与安装在对象物品9上的电子标签9a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通信机20被构成为电子标签9a的读取装置,从电子标签9a读取属性信息。无线通信机20具备天线(未图示),并且利用电波与电子标签9a中具备的天线(未图示)进行通信。
21.在本例中,电子标签9a被构成为不具有电池的无源型rf标签。并且,电子标签9a通过从无线通信机20的天线接收电波而产生电动势。由此,电子标签9a对该无线通信机20的天线发送属性信息被加密的信号。无线通信机20通过接收来自电子标签9a的信号而读取属性信息。但是,不限于这种结构,电子标签9a也可以被构成为具有电池的有源型rf标签。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标签9a自动地向无线通信机20发送信号。
22.此外,通信装置2具备遮蔽壁21和遮蔽门22,所述遮蔽壁21以包围通信区域2a的方式设置并且在与搬送路径r对应的部分中形成有开口部211,所述遮蔽门22对开口部211进行开闭。
23.遮蔽壁21使用难以透射电波的材料(例如金属制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遮蔽壁21具备顶壁部21t和侧壁部21s,所述顶壁部21t配置在通信区域2a的上侧,所述侧壁部21s从顶壁部21t的周缘向下方延伸。侧壁部21s设置在通信区域2a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以及搬送方向x的两侧。在本例中,侧壁部21s从顶壁部21t延伸到地面f。由此,能够使电波难以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泄漏。
24.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开口部211形成在侧壁部21s,所述侧壁部21s设置在搬送方向x的两侧。也就是说,开口部211包括上游侧开口部211u和下游侧开口部211d,所述上游侧开口部211u设置在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上游侧xu,所述下游侧开口部211d设置在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下游侧xd。上游侧开口部211u形成在配置在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上游侧xu的侧壁部21s,在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上游侧xu使通信区域2a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下游侧开口部211d形成在配置在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下游侧xd的侧壁部21s,在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下游侧xd使通信区域2a的内部与外部进行连通。此外,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说明上游侧开口部211u和下游侧开口部211d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开口部211。
25.遮蔽门22具备门体221,该门体221在遮蔽了开口部211的关闭状态下配置在搬送方向x上的区域内搬送部10与区域外搬送部11之间的区域即间隙区域g中,并且在开放了开口部211的打开状态下配置在从间隙区域g离开的位置。
26.门体221与遮蔽壁21同样,使用难以透射电波的材料(例如金属制的材料)构成。门体221形成为板状,配置成使得板的厚度方向沿着搬送方向x。在本实施方式中,门体221构
成为沿着宽度方向y移动。更详细地说,门体221由在宽度方向y上并排的一对板状构件构成,一对板状构件以沿着宽度方向y彼此接近及分离的方式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门体221中的一对板状构件沿着宽度方向y分离,由此,门体221配置在从间隙区域g离开的位置。由此,遮蔽门22成为打开状态。此外,门体221中的一对板状构件沿着宽度方向y接近,由此,门体221配置在间隙区域g中。并且,门体221中的一对板状构件彼此抵接,由此,遮蔽门22成为关闭状态。
27.在本实施方式中,遮蔽门22包括对上游侧开口部211u进行开闭的上游侧遮蔽门22u、和对下游侧开口部211d进行开闭的下游侧遮蔽门22d。在本例中,上游侧遮蔽门22u和下游侧遮蔽门22d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此外,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说明上游侧遮蔽门22u和下游侧遮蔽门22d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遮蔽门22。
28.在上述的门体221中包括上游侧遮蔽门22u所具备的上游侧门体221u、和下游侧遮蔽门22d所具备的下游侧门体221d。上游侧门体221u在上游侧开口部211u被遮蔽的关闭状态下配置在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上游侧xu的间隙区域g中,在上游侧开口部211u开放的打开状态下配置在从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上游侧xu的间隙区域g离开的位置。下游侧门体221d在下游侧开口部211d被遮蔽的关闭状态下配置在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下游侧xd的间隙区域g中,在下游侧开口部211d开放的打开状态下配置在从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下游侧xd的间隙区域g离开的位置。此外,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说明上游侧门体221u和下游侧门体221d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门体221。
29.〔搬送装置〕搬送装置1具备载置对象物品9的搬送面ft,沿着规定的搬送方向x搬送对象物品9。对象物品9在载置于搬送面ft的状态下,由搬送装置1搬送。
30.如上所述,搬送装置1具备区域内搬送部10和区域外搬送部11,所述区域内搬送部10设置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所述区域外搬送部11设置在通信区域2a的外部并且沿着搬送方向x与区域内搬送部10并排配置。
31.区域内搬送部10具备能够搬送对象物品9的搬送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内搬送部10具备一对带轮10b和卷绕在该一对带轮10b上的带10a,它们构成了搬送机构。即,在本例中,区域内搬送部10由传送带构成。
32.区域外搬送部11具备能够搬送对象物品9的搬送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外搬送部11包括上游侧搬送部11u和下游侧搬送部11d,所述上游侧搬送部11u相对于区域内搬送部10在搬送方向上游侧xu并排配置,所述下游侧搬送部11d相对于区域内搬送部10在搬送方向下游侧xd并排配置。上游侧搬送部11u和下游侧搬送部11d分别具备一对带轮(11ub、11db)和卷绕在该一对带轮(11ub、11db)上的带(11ua、11da)。即,在本例中,上游侧搬送部11u和下游侧搬送部11d两者由传送带构成。在上游侧搬送部11u和下游侧搬送部11d中的每一者中,一对带轮(11ub、11db)和带(11ua、11da)构成了搬送机构。这样,区域内搬送部10、上游侧搬送部11u、以及下游侧搬送部11d分别具备能够彼此独立地工作的搬送机构。对象物品9从上游侧搬送部11u被搬送到区域内搬送部10,之后,从区域内搬送部10被搬送到下游侧搬送部11d。此外,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区分说明上游侧搬送部11u和下游侧搬送部11d的情况下,将它们统称为区域外搬送部11。
33.在此,如上所述,在区域内搬送部10与区域外搬送部11的搬送方向x之间形成间隙
区域g。在本例中,在区域内搬送部10与上游侧搬送部11u之间、以及在区域内搬送部10与下游侧搬送部11d之间分别形成有间隙区域g。在对象物品9例如是收容在袋体中的物品或外装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的物品等具有柔软性的物品的情况下,在搬送中途,对象物品9有可能落入间隙区域g。具体而言,在该对象物品9通过间隙区域g时,可能存在因自重而以向下方弯曲的方式变形并落入间隙区域g的情况。即,存在如下的情况: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和外部的边界中,不能跨越间隙区域g稳定地搬送物品。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物品搬送设备100中,构成为即使在将这样的具有柔软性的物品作为对象物品9的情况下,也能够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和外部的边界中稳定地搬送对象物品9。以下详细说明。
34.在该物品搬送设备100中,区域内搬送部10和区域外搬送部11中的至少一者被构成为能够沿着搬送方向x移动。由此,能够使区域内搬送部10和区域外搬送部11在搬送方向x上相对接近,能够暂时减小间隙区域g。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内搬送部10被构成为能够沿着搬送方向x在搬送方向上游侧xu和搬送方向下游侧xd双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在通信区域2a中的搬送方向上游侧xu及搬送方向下游侧xd中的每一者中,根据需要减小间隙区域g。
35.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内搬送部10具备可动支承部10c和引导部10d,所述可动支承部10c支承搬送机构(在本例中为带10a及一对带轮10b)并且沿着搬送方向x移动,所述引导部10d沿着搬送方向x引导可动支承部10c。在图示的例子中,引导部10d由沿着搬送方向x的一对轨道构成(也参照图1)。
3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外搬送部11的搬送方向x的位置被固定。更具体而言,上游侧搬送部11u及下游侧搬送部11d的搬送方向x的位置被固定。如图3所示,上游侧搬送部11u具备上游侧固定支承部11uc,所述上游侧固定支承部11uc支承搬送机构(在本例中为带11ua和一对带轮11ub)并且固定在地面f上。此外,下游侧搬送部11d具备下游侧固定支承部11dc,所述下游侧固定支承部11dc支承搬送机构(在本例中为带11da和一对带轮11ub)并且固定在地面f上。在图示的例子中,上游侧固定支承部11uc及下游侧固定支承部11dc例如由支柱构成。
37.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内搬送部10能够在搬送方向上游侧xu和搬送方向下游侧xd双方向上移动。在本例中,区域内搬送部10被构成为通过沿着搬送方向x移动,而能够位置变更为基准位置ps、与基准位置ps相比位于搬送方向上游侧xu的上游搬送位置pu、以及与基准位置ps相比位于搬送方向下游侧xd的下游搬送位置pd。
38.搬送装置1在区域内搬送部10位于上游搬送位置pu或下游搬送位置pd的状态下,在区域内搬送部10与区域外搬送部11之间搬送对象物品9。此外,以下,将在区域内搬送部10与区域外搬送部11之间搬送对象物品9的期间设为搬送期间tt,将不进行该搬送的期间设为非搬送期间tn。搬送期间tt和非搬送期间tn是在彼此不同的地方可能同时期发生的概念。例如,在区域内搬送部10和上游侧搬送部11u之间进行对象物品9的搬送的搬送期间tt内,在区域内搬送部10和下游侧搬送部11d之间,为不进行对象物品9的搬送的非搬送期间tn。
39.在此,将能够在区域内搬送部10与区域外搬送部11之间配置门体221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设为第二间隔l2。并且,将比第二间隔l2短、能够在区域内搬送部10与区域外搬送部11之间适当地搬送对象物品9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设为第一间隔l1。在该例子中,第一间隔l1被设置为比门体221的厚度(搬送方向x上的长度)短的间隔。第一间隔l1例如优选为不存
在区域内搬送部10的搬送机构与区域外搬送部11的搬送机构之间的干扰的最小间隔。
40.如图1~图3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区域内搬送部10位于基准位置ps的状态下,区域内搬送部10与区域外搬送部11之间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第二间隔l2。在本例中,在区域内搬送部10位于基准位置ps的状态下,在区域内搬送部10与上游侧搬送部11u之间、以及区域内搬送部10与下游侧搬送部11d之间这两者中,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第二间隔l2。
41.此外,如图4所示,在区域内搬送部10位于上游搬送位置pu的状态下,区域内搬送部10与上游侧搬送部11u之间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成为第一间隔l1。在该状态下,区域内搬送部10与下游侧搬送部11d之间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成为第二间隔l2以上,在此成为比第二间隔l2长的第三间隔l3。
42.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区域内搬送部10位于下游搬送位置pd的状态下,区域内搬送部10与下游侧搬送部11d之间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成为第一间隔l1。在该状态下,区域内搬送部10与上游侧搬送部11u之间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成为第二间隔l2以上,在此成为比第二间隔l2长的第三间隔l3。
43.如图4~图6所示,在非搬送期间tn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内,搬送方向x上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第二间隔l2以上,并且遮蔽门22为关闭状态。并且,在搬送期间tt内,遮蔽门22为打开状态,并且搬送方向x上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比第二间隔l2短的第一间隔l1。由此,即使在具有柔软性的物品是对象物品9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跨越间隙区域g的方式在区域内搬送部10与区域外搬送部11之间搬送对象物品9。因此,能够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与外部的边界中稳定地搬送对象物品9。此外,由于在非搬送期间tn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内,搬送方向x上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第二间隔l2以上,并且遮蔽门22为关闭状态,因此能够确保成为电波难以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泄漏的状态的期间,能够在该期间内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良好地进行通信装置2与电子标签9a的通信。
44.在图4所示的状态下,区域内搬送部10和上游侧搬送部11u之间成为搬送期间tt,上游侧遮蔽门22u为打开状态,并且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第一间隔l1。此外,区域内搬送部10和下游侧搬送部11d之间成为非搬送期间tn,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第三间隔l3,并且下游侧遮蔽门22d为关闭状态。即,在本例中,在上游侧遮蔽门22u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下游侧遮蔽门22d为关闭状态,与上游侧遮蔽门22u对应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第一间隔l1。由此,能够在区域内搬送部10和上游侧搬送部11u之间稳定地搬送对象物品9。
45.接着,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侧遮蔽门22u及下游侧遮蔽门22d两者处于关闭状态,通信装置2与电子标签9a进行无线通信。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区域内搬送部10与上游侧搬送部11u之间、以及区域内搬送部10与下游侧搬送部11d之间这两者成为非搬送期间tn,间隙区域g为第二间隔l2,并且上游侧遮蔽门22u及下游侧遮蔽门22d为关闭状态。由此,能够成为电波难以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泄漏的状态,能够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良好地进行通信装置2与电子标签9a的通信。
46.之后,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区域内搬送部10和下游侧搬送部11d之间成为搬送期间tt,下游侧遮蔽门22d为打开状态,并且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第一间隔l1。此外,区域内搬送部10和上游侧搬送部11u之间成为非搬送期间tn,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第三间隔l3,并且上游侧遮蔽门22u为关闭状态。即,在本例中,在上游侧遮蔽门22u为关闭状态
的情况下,下游侧遮蔽门22d为打开状态,与下游侧遮蔽门22d对应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第一间隔l1。由此,能够在区域内搬送部10和下游侧搬送部11d之间稳定地搬送对象物品9。
47.〔控制结构〕接着,对物品搬送设备100的控制结构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物品搬送设备100具备控制装置3。控制装置3例如具备微计算机等处理器、存储器等周边电路等。而且,通过这些硬件与在计算机等处理器上执行的程序之间的协作,实现了各功能。
48.控制装置3被构成为能够利用有线或无线与搬送装置1和通信装置2中的每一者彼此通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搬送设备100具备对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感测的传感器se。并且,控制装置3被构成为能够取得由传感器se感测到的信息。
49.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分别控制区域内搬送部10、上游侧搬送部11u和下游侧搬送部11d。区域内搬送部10、上游侧搬送部11u和下游侧搬送部11d分别独立地具备未图示的控制部,各搬送部中的细微的控制由各个控制部进行。
50.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内搬送部10具备区域内搬送驱动部10mt和滑动驱动部10ms,所述区域内搬送驱动部10mt驱动用于沿着搬送方向x搬送对象物品9的搬送机构(在本例中为带10a和一对带轮10b),所述滑动驱动部10ms使该搬送机构沿着搬送方向x滑动移动。此外,上游侧搬送部11u具备上游侧搬送驱动部11um,所述上游侧搬送驱动部11um驱动用于沿着搬送方向x搬送对象物品9的搬送机构(在本例中为带11ua及一对带轮11ub)。下游侧搬送部11d具备下游侧搬送驱动部11dm,所述下游侧搬送驱动部11dm驱动用于沿着搬送方向x搬送对象物品9的搬送机构(在本例中为带11da及一对带轮11db)。这些各驱动部例如由电动机构成。
51.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分别控制上游侧遮蔽门22u和下游侧遮蔽门22d。上游侧遮蔽门22u和下游侧遮蔽门22d分别独立地具备未图示的控制部,各门中的细微的控制由各个控制部进行。在本例中,上游侧遮蔽门22u具备驱动上游侧门体221u的上游侧门驱动部22um。此外,下游侧遮蔽门22d具备驱动下游侧门体221d的下游侧门驱动部22dm。
52.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se包括:在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上游侧xu感测对象物品9的位置的上游侧位置传感器se1、在通信区域2a的搬送方向下游侧xd感测对象物品9的位置的下游侧位置传感器se2、感测上游侧遮蔽门22u的开闭状态的上游侧门传感器se3、感测下游侧遮蔽门22d的开闭状态的下游侧门传感器se4、上游侧门通过传感器se5和下游侧门通过传感器se6。
53.如图1~图3所示,上游侧位置传感器se1与上游侧搬送部11u对应地设置,感测由上游侧搬送部11u搬送的对象物品9到达规定位置。下游侧位置传感器se2与下游侧搬送部11d对应地设置,感测由下游侧搬送部11d搬送的对象物品9到达规定位置。上游侧位置传感器se1及下游侧位置传感器se2例如由光传感器构成,所述光传感器通过照射光并且该照射的光被遮挡来感测对象物品9。但是,不限于这种结构,上游侧位置传感器se1和下游侧位置传感器se2也可以使用例如使用限位开关等能够感测在搬送面ft上搬送的对象物品9的其他公知方式来构成。
54.如图3所示,上游侧门传感器se3与上游侧遮蔽门22u对应地设置,感测上游侧门体221u。在本例中,上游侧门传感器se3分别感测上游侧门体221u处于与打开状态对应的位置、以及处于与关闭状态对应的位置。下游侧门传感器se4与下游侧遮蔽门22d对应地设置,
感测下游侧门体221d。在本例中,下游侧门传感器se4分别感测下游侧门体221d处于与打开状态对应的位置、以及处于与关闭状态对应的位置。上游侧门传感器se3及下游侧门传感器se4例如由光传感器构成,所述光传感器通过照射光并且该照射的光被遮挡来感测门体221和对象物品9。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上游侧门传感器se3及下游侧门传感器se4也可以使用例如使用限位开关等能够感测沿着开口部211移动的门体221及通过开口部211的对象物品9的其他公知方式来构成。
55.上游侧门通过传感器se5与上游侧开口部211u对应地设置,感测对象物品9通过了上游侧开口部211u。下游侧门通过传感器se6与下游侧开口部211d对应地设置,感测对象物品9通过了下游侧开口部211d。上游侧门通过传感器se5及下游侧门通过传感器se6例如由光传感器构成,所述光传感器通过照射光并且该照射的光成为被遮挡的状态之后不再被遮挡来感测对象物品9通过了。但是,不限于这种结构,上游侧门通过传感器se5及下游侧门通过传感器se6也可以使用例如使用限位开关等能够感测在搬送面ft上搬送的对象物品9的其他公知方式来构成。
56.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在由上游侧位置传感器se1感测到对象物品9的情况下,使上游侧遮蔽门22u变为打开状态,使区域内搬送部10移动到上游搬送位置pu(参照图4)。由此,成为能够在上游侧搬送部11u和区域内搬送部10之间搬送对象物品9的状态。
57.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在由上游侧门传感器se3感测到对象物品9通过了上游侧开口部211u的情况下,使区域内搬送部10移动到基准位置ps,并且使上游侧遮蔽门22u变为关闭状态(参照图5)。并且,控制装置3将由上游侧门传感器se3感测到上游侧遮蔽门22u为关闭状态并且由下游侧门传感器se4感测到下游侧遮蔽门22d为关闭状态作为条件,通过通信装置2与电子标签9a进行通信,从该电子标签9a读取属性信息。由此,能够在通信区域2a的内部和外部被隔断的状态下,良好地进行通信装置2与电子标签9a的通信。
58.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3在通信装置2与电子标签9a之间进行了通信之后,使下游侧遮蔽门22d变为打开状态,并且使区域内搬送部10移动到下游搬送位置pd(参照图6)。由此,成为能够在区域内搬送部10和下游侧搬送部11d之间搬送对象物品9的状态。
59.以下,参照图8来说明物品搬送设备100进行的控制的作业顺序。
60.在物品搬送设备100中,首先,判断对象物品9是否到达了上游侧搬送部11u(步骤#1)。该判断是基于上游侧位置传感器se1的感测结果来进行的。在判断为对象物品9没有到达上游侧搬送部11u的情况下(步骤#1:否),重复执行步骤#1。在判断为对象物品9到达了上游侧搬送部11u的情况下(步骤#1:是),使上游侧遮蔽门22u变为打开状态(步骤#2),并且使区域内搬送部10位于上游搬送位置pu(步骤#3)。
61.之后,判断对象物品9是否通过上游侧开口部211u到达了通信区域2a的内部(步骤#4)。该判断是基于上游侧门通过传感器se5的感测结果来进行的。在判断为对象物品9没有到达通信区域2a的内部的情况下(步骤#4:否),重复执行步骤#4。在判断为对象物品9到达了通信区域2a的内部的情况下(步骤#4:是),使区域内搬送部10移动到基准位置ps(步骤#5),并且使上游侧遮蔽门22u变为关闭状态(步骤#6)。接着,判断另一侧的遮蔽门22即下游侧遮蔽门22d是否为关闭状态(步骤#7)。在判断为下游侧遮蔽门22d不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即,在判断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步骤#7:否),使下游侧遮蔽门22d变为关闭状态(步骤#8)。
62.在判断为上游侧遮蔽门22u和下游侧遮蔽门22d两者都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通过通信装置2与安装在对象物品9上的电子标签9a进行通信(步骤#9)。由此,从电子标签9a读取属性信息。在通信完成之后,使下游侧遮蔽门22d变为打开状态(步骤#10),并且使区域内搬送部10位于下游搬送位置pd(步骤#11)。
63.之后,判断对象物品9是否通过下游侧开口部211d到达了下游侧搬送部11d(步骤#12)。该判断是基于下游侧门通过传感器se6及下游侧位置传感器se2中的至少一者的感测结果来进行的。在判断为对象物品9没有到达下游侧搬送部11d的情况下(步骤#12:否),重复执行步骤#12。在判断为对象物品9到达了下游侧搬送部11d的情况下(步骤#12:是),使区域内搬送部10位于基准位置ps(步骤#13),并且使下游侧遮蔽门22d变为关闭状态(步骤#14)。
64.〔其他实施方式〕接下来,对物品搬送设备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65.(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区域内搬送部10被构成为能够沿着搬送方向x移动并且区域外搬送部11的搬送方向x的位置被固定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这样的例子,区域外搬送部11也可以代替区域内搬送部10或者与区域内搬送部10一起被构成为能够沿着搬送方向x移动。例如,在区域内搬送部10的搬送方向x的位置被固定并且区域外搬送部11被构成为能够沿着搬送方向x移动的情况下,在搬送期间tt内,遮蔽门22为打开状态,并且区域外搬送部11向接近区域内搬送部10的方向移动,区域外搬送部11与区域内搬送部10的搬送方向x上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比第二间隔l2短的第一间隔l1。此外,例如,在区域内搬送部10和区域外搬送部11两者被构成为能够沿着搬送方向x移动的情况下,在搬送期间tt内,遮蔽门22为打开状态,并且区域外搬送部11和区域内搬送部10两者向彼此接近的方向移动,区域外搬送部11与区域内搬送部10的搬送方向x上的间隙区域g的长度为比第二间隔l2短的第一间隔l1。
66.(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区域内搬送部10和区域外搬送部11两者由传送带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样的例子,这些搬送部也可以使用其他公知的搬送方式来构成。例如,区域内搬送部10和区域外搬送部11中的至少一者也可以由传送辊构成。
67.(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门体221被构成为沿着宽度方向y移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种例子,门体221既可以构成为沿着与宽度方向y不同的方向(例如上下方向)移动、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使用铰链进行摆动。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门体221由在宽度方向y上并排的一对板状构件构成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这种例子,门体221例如也可以由一个板状构件构成。
68.(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上游侧遮蔽门22u和下游侧遮蔽门22d为彼此相同结构的例子进行了说明。然而,不限于这种例子,上游侧遮蔽门22u和下游侧遮蔽门22d也可以是彼此不同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上游侧遮蔽门22u和下游侧遮蔽门22d中的任一者被构成为具备沿着宽度方向y移动的门体221,而另一者被构成为具备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门体221。
69.(5)此外,只要不产生矛盾,则上述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也能够与其他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结构进行组合来应用。关于其他结构,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仅仅是示例。因此,能够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各种改变。
70.〔上述实施方式的概要〕以下,对上述中说明的物品搬送设备进行说明。
71.一种物品搬送设备具备:搬送装置,其是搬送对象物品的装置,所述对象物品安装有用于进行非接触通信的电子标签,所述搬送装置具备载置所述对象物品的搬送面,沿着规定的搬送方向搬送所述对象物品;以及通信装置,其设置在通信区域中并且具备与所述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机,所述通信区域设定在搬送所述对象物品的搬送路径的一部分中,所述搬送装置具备区域内搬送部和区域外搬送部,所述区域内搬送部设置在所述通信区域的内部,所述区域外搬送部设置在所述通信区域的外部并沿着所述搬送方向与所述区域内搬送部并排配置,所述通信装置具备遮蔽壁和遮蔽门,所述遮蔽壁以包围所述通信区域的方式设置并且在与所述搬送路径对应的部分中形成有开口部,所述遮蔽门对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所述遮蔽门具备门体,所述门体在遮蔽所述开口部的关闭状态下配置在所述搬送方向上的所述区域内搬送部与所述区域外搬送部之间的区域即间隙区域中,在开放所述开口部的打开状态下配置在从所述间隙区域离开的位置,所述区域内搬送部和所述区域外搬送部中的至少一者被构成为能沿着所述搬送方向移动,将能在所述区域内搬送部与所述区域外搬送部之间配置所述门体的所述间隙区域的长度设为第二间隔,将在所述区域内搬送部与所述区域外搬送部之间搬送所述对象物品的期间设为搬送期间,将不进行该搬送的期间设为非搬送期间,在所述非搬送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内,所述搬送方向上的所述间隙区域的长度为所述第二间隔以上,并且所述遮蔽门为所述关闭状态,在所述搬送期间内,所述遮蔽门为所述打开状态,并且所述搬送方向上的所述间隙区域的长度为比所述第二间隔短的第一间隔。
72.根据本结构,在区域内搬送部与区域外搬送部之间搬送对象物品的搬送期间内,搬送方向上的区域内搬送部与区域外搬送部之间的区域即间隙区域的长度为比能够配置门体的第二间隔短的第一间隔。因此,即使在将具有柔软性的物品作为对象物品的情况下或者第二间隔相对于物品的大小较长的情况下,也能够跨越为比该第二间隔短的第一间隔的间隙区域,在区域内搬送部与区域外搬送部之间稳定地搬送对象物品。因而,能够在通信区域的内部与外部的边界中稳定地搬送物品。此外,根据本结构,在非搬送期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期间内,搬送方向上的间隙区域的长度为第二间隔以上,并且遮蔽门为关闭状态。因此,能够确保成为电波难以在通信区域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泄漏的状态的期间,能够在该期间内在通信区域的内部良好地进行通信装置与电子标签的通信。
73.在此,优选的是,所述区域外搬送部包括上游侧搬送部和下游侧搬送部,所述上游侧搬送部相对于所述区域内搬送部在所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并排配置,所述下游侧搬送部相对于所述区域内搬送部在所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并排配置,所述开口部包括上游侧开口部和下游侧开口部,所述上游侧开口部设置在所述通
信区域的上游侧,所述下游侧开口部设置在所述通信区域的下游侧,所述遮蔽门包括上游侧遮蔽门和下游侧遮蔽门,所述上游侧遮蔽门对所述上游侧开口部进行开闭,所述下游侧遮蔽门对所述下游侧开口部进行开闭,所述区域内搬送部被构成为能沿着所述搬送方向在上游侧和下游侧双方向上移动,所述上游侧搬送部和所述下游侧搬送部的所述搬送方向的位置被固定。
74.根据本结构,上游侧搬送部、下游侧搬送部以及区域内搬送部中的、仅区域内搬送部构成为能够沿着搬送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区域内搬送部与上游侧搬送部的间隙区域、以及区域内搬送部与下游侧搬送部的间隙区域中的每一者根据需要而变化为第一间隔。这样,根据本结构,能够减少构成为可移动的搬送部的数量,因此,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结构来实现能够相对于通信区域在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两者的间隙区域中稳定地搬送对象物品的物品搬送设备。
75.此外,优选的是,在所述上游侧遮蔽门为所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下游侧遮蔽门为所述关闭状态,与所述上游侧遮蔽门对应的所述间隙区域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间隔,在所述下游侧遮蔽门为所述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上游侧遮蔽门为所述关闭状态,与所述下游侧遮蔽门对应的所述间隙区域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间隔。
76.根据本结构,在上游侧遮蔽门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与该上游侧遮蔽门对应的间隙区域的长度为第一间隔,由此,能够从通信区域的外部向内部适当地搬送(搬入)对象物品,并且在上述情况下,下游侧遮蔽门为关闭状态,由此,能尽早准备与安装在上述对象物品上的电子标签的无线通信。因此,容易改善循环时间。此外,根据本结构,在下游侧遮蔽门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上游侧遮蔽门为关闭状态,与下游侧遮蔽门对应的间隙区域的长度为所述第一间隔。由此,在通信区域的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能够从通信区域的内部向外部适当地搬送(搬出)对象物品,并且在通信区域的搬送方向的上游侧,间隙区域的长度至少为第二间隔以上而变宽,但由于上游侧遮蔽门为关闭状态,所以能够降低接下来搬送的对象物品落入间隙区域中的可能性。
77.此外,优选的是,在所述上游侧遮蔽门和所述下游侧遮蔽门两者为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
78.根据本结构,能够有效地抑制电波在通信区域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泄漏,因此,能够在通信区域的内部良好地进行通信装置与电子标签的通信。
79.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公开的技术能够利用于物品搬送设备。
80.附图标记的说明100:物品搬送设备1:搬送装置10:区域内搬送部11:区域外搬送部11d:下游侧搬送部11u:上游侧搬送部
2:通信装置2a:通信区域20:无线通信机21:遮蔽壁22:遮蔽门22d:下游侧遮蔽门22u:上游侧遮蔽门211:开口部211d:下游侧开口部211u:上游侧开口部221:门体221d:下游侧门体221u:上游侧门体9:对象物品9a:电子标签ft:搬送面g:间隙区域l1:第一间隔l2:第二间隔r:搬送路径tn:非搬送期间tt:搬送期间x:搬送方向xd:搬送方向下游侧xu:搬送方向上游侧y:宽度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