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及方法

2022-04-13 17:4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水上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石斛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有关石斛的咀嚼片就有很多种类。由于石斛适宜生长在温暖、潮湿、半阴半阳、通风多雾的环境中,一般其要求生长环境的湿度达到80%以上,一月平均气温大于8℃,年降水量达到1000毫米以上。
3.野生石斛主要生长在海拔100~3000米的山林之中,因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所以产量稀少,获取比较困难,导致其在市面上的价格较高。对于一些港湾地区,其山林面积少,而湖泊、池塘较多,水资源丰富,将石斛实现水上种植就显得很有商业价值。要实现水上种植石斛,需要面临的问题有:如何使种植石斛的装置漂浮于水面之上,不下沉,且保证其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如何保证该种植装置上的生长环境适合石斛生长。即要求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要使石斛的生长环境具备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4.专利“cn206413539u”公开了一种水上石斛种植器,该方案中,其不具控温和遮阳措施,不能保证可以一年四季全天候种植,也不能确保在干燥的晴朗天气空气湿度达到要求,要保证石斛处于一个较佳的生长环境比较困难。
5.专利“cn214508644u”也公开了一种水上石斛种植器,该方案中,其需保持种植池内的水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天气寒冷时需要对种植池内的水进行加热,但由于时刻需用水泵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到种植池内以保证种植池内水的流动性,因此,实际上相当于将整个蓄水池内的水进行加热,能耗太大,不经济;在支撑架上铺上大棚布不能同时兼顾保温和透光要求;且这种结构也不适合用在开放水域大面积种植。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低成本,适合于在开放水域全天候、大面积种植且温度和湿度控制方便的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及方法。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包括有:
8.浮起平台;
9.内壳和外壳,均设置在所述浮起平台上,所述外壳盖设在所述内壳上,且所述外壳和内壳之间围成一种植空间;所述内壳的外壁上铺设有吸水石和种植基,所述吸水石和种植基上可供石斛和/或遮阳灌木种植;所述外壳的底部沿其自身的周向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所述外壳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通气孔;所述内壳的底部沿其自身的周向设有多个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三者处均设有用于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控制阀,且三者均与所述种植空间连通;
10.吸水纤维和雾化喷头,所述吸水纤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吸水石上,吸水纤维的另
一端垂于所述浮起平台之下的水中,用于将水吸至所述吸水石处,沿所述内壳外壁的周向设有多根所述吸水纤维;所述雾化喷头设置在所述内壳的外壁上,并处于所述内壳的中部,所述雾化喷头喷出的水可飘洒向所述吸水石和/或种植基上,并同时形成水雾,随气流充满种植空间;
11.灶台、火炕和第一烟道,所述灶台和火炕均设置在所述浮起平台上,且所述火炕处于所述内壳中,所述火炕中设有第二烟道,所述第二烟道的一端与所述灶台连通,所述第二烟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烟道连通,所述第一烟道呈螺旋向上排布在靠近所述内壳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烟道远离所述第二烟道的一端设有烟囱,所述烟囱从下至上贯穿所述内壳和外壳。
12.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包括有常开控制阀和常闭控制阀,多个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及第三通气孔处设有常开控制阀,剩余的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及第三通气孔处设有常闭控制阀。
13.进一步地,所述常开控制阀包括有第一导杆和依次套设在所述第一导杆上的第一球塞、第一弹簧及第二球塞,所述第一球塞和第二球塞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所述第二球塞上设有第一磁铁,所述内壳及火炕边缘设有第一电磁线圈,所述第一电磁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磁力可推动所述第一磁铁,以使所述第一球塞按需封堵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或第二通气孔或第三通气孔。
14.进一步地,所述常闭控制阀包括有第二导杆和套设在所述第二导杆上的第三球塞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三球塞封堵在所述第一通气孔或第二通气孔或第三通气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三球塞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内壳或火炕上,所述第三球塞上设有第二磁铁,所述外壳及内壳上设有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二电磁线圈通电,所产生的磁力可推动所述第二磁铁,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球塞按需从所述第一通气孔或第二通气孔或第三通气孔处撤离。
15.进一步地,所述烟囱沿其自身的周向开设有多个排气孔,且多个所述排气孔处于所述种植空间中。
16.进一步地,所述火炕的顶部设有用于种植菌菇的种植平台,所述内壳的内壁上设有若干补光灯,且所述补光灯处于所述菌菇种植平台的上方。
17.进一步地,还包括詹氏钩,设置在所述浮起平台上,且相邻两所述浮起平台之间可通过所述詹氏钩相互连接。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气孔和/或第二通气孔处设有捕湿网。
19.进一步地,所述内壳呈半球形设置,和/或所述外壳呈半球形设置,和/或所述浮起平台呈六边形设置,和/或所述第二烟道呈螺旋状分布在所述火炕中。
20.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出一种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方法,采用以上的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有:
21.采用聚合物混凝土制成浮起平台,使浮起平台可将整个装置浮起于水面;
22.将灶台、火炕和内壳置于浮起平台上,且使灶台、火炕中的第二烟道以及靠近内壳内壁上的第一烟道依次连通;外壳采用透光率可调的pc阳光板;内壳采用发泡聚合物混凝土浇筑而成,将种植基以及表面具有众多透气孔的吸水石铺设于内壳凹凸不平的外表面上,且在种植基和吸水石上种植石斛和遮阳灌木;在火坑的种植平台上种植菌菇,当菌菇处
于子实体阶段时采用补光灯进行补光;沿内壳外壁的周向设置若干吸水纤维,沿内壳外壁的中部设置若干雾化喷头;
23.将外壳盖设在内壳上,且在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处设置控制阀;
24.取一浮起平台,并在浮起平台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和蓄电池,沿该浮起平台的周向通过詹氏钩连接一层或者多层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且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电供每个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用电;
25.湿度控制:通过雾化喷头喷出的水洒向种植空间;以及通过吸水纤维将水分吸至吸水石,石斛从吸水石处吸收水分;以及通过捕湿网润湿进入种植空间中的空气,调节种植空间的湿度;
26.温度控制:灶台中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传递至火炕处,部分热量通过火炕辐射至内壳内空间及内壳上;螺旋排布的第一烟道也将部分热量传递至内壳内空间及内壳上,并经内壳逐步传递至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种植空间中;太阳光透过外壳进入种植空间,使种植空间成为蓄热空间;多个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互连,保温、减缓温度散失;
27.空气流动:第一通气孔、第二通气孔和第三通气孔处的控制阀,部分处于常开状态,部分处于常闭状态,使种植空间以及内壳中的空气流通,且烟囱顶部的排气孔通向种植空间中,带动空气流动;同时,种植空间与和它互通的烟囱以及第二通气孔形成烟囱效应,有助于空气流动。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发明中,外壳采用透光率可调的pc阳光板,太阳光透过外壳进入种植空间,使种植空间成为蓄热空间,利于节能;内壳采用发泡聚合物混凝土浇筑而成,满足强度的基础上具有轻质的特征,便于浮起平台将其浮起,且发泡聚合物混凝土利于蓄热,缓慢放热以保证不至于热坏石斛根部,且可节省灶台中所需要燃烧的燃料;内壳的表面浇筑成凹凸不平状,保证吸水石以及种植基可稳定的铺设在内壳外壁上,并且可直接用于种植石斛和遮阳灌木,遮阳灌木可用于遮挡阳光,利于石斛处于半阴半阳的状态下。当冬天气温较低时,通过灶台中燃料的燃烧产生热量,其中的部分热量通过火炕辐射至内壳内空间及内壳上;螺旋排布的第一烟道也将部分热量传递至内壳内空间及内壳上,螺旋状排布的烟道利于热量的大面积辐射,热量经内壳逐步传递至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种植空间中;并且多个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互连,保温、减缓温度散失。由于石斛对生长环境的湿度要求较高,本方案中,通过雾化喷头喷出的水洒向种植空间,可供石斛吸收;以及通过吸水纤维将水分吸至吸水石,石斛从吸水石处吸收水分;以及通过捕湿网润湿进入种植空间中的空气,调节种植空间的湿度;在外壳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外壳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气孔,以及种植空间的蓄热,利于形成烟囱效应,有助于空气从下往上流动,而底部的第一通气孔处设置了捕湿网,可将水分带入种植空间中,烟囱上开设了多个排气孔,且排气孔处于种植空间中,利于种植空间中的空气流通,实现换气;并可通过传感器监测种植空间中的温、湿度情况,调节控制阀的开闭。整个装置所使用的材料价格低廉,制作及施工工艺简单,利于低成本地实施;整个装置及方法可实现石斛的水上仿野生种植,使石斛不仅仅只在山林中仿野生栽培,并使石斛的生长环境便于控制和管理。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的立体图;
32.图3为图2的俯视图;
33.图4为第二烟道在火炕中的分布示意图;
34.图5为第一烟道在内壳中的分布示意图;
35.图6为沿中心浮起平台连接一层种植石斛的装置后的示意图;
36.图7为沿中心浮起平台连接多层种植石斛的装置后的示意图;
37.图8为詹氏钩的结构示意图。
38.图中,
39.1、浮起平台;10、詹氏钩;
40.2、内壳;20、吸水石;21、第三通气孔;22、补光灯;23、捕湿网;230、种植空间;
41.3、外壳;30、第一通气孔;31、第二通气孔;
42.4、吸水纤维;5、雾化喷头;6、灶台;300、石斛;400、遮阳灌木;500、太阳能电池板;600、菌菇;
43.7、火炕;70、第二烟道;71、种植平台;
44.8、第一烟道;80、烟囱;801、排气孔;
45.9a、常开控制阀;9b、常闭控制阀;90、第一导杆;91、第一球塞;92、第一弹簧;93、第二球塞;94、第一磁铁;95、第一电磁线圈;96、第二导杆;97、第三球塞;98、第二弹簧;99、第二磁铁;990、第二电磁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46.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47.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48.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一”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0.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1.实施例一:
52.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包括有:浮起平台1;由于浮起平台1需要将整个种植石斛的装置浮起于水面上,故要求其具有较大的浮力,本浮起平台1采用聚合物混凝土(即塑料混凝土)制成,其质轻,具有良好的耐水、耐磨和耐腐蚀性,浮在水面上并有良好的稳定性。内壳2和外壳3,均设置在所述浮起平台1上,所述外壳3盖设在所述内壳2上,且所述外壳3和内壳2之间围成一种植空间230;所述内壳2的外壁上铺设有吸水石20和种植基,所述吸水石20和种植基上可供石斛300和/或遮阳灌木400种植;具体地,内壳2是一种分层的结构,其先用细钢筋焊接成半球壳形的网,再在半球壳形的网上浇注发泡聚合物混凝土,形成一种表面凹凸的既有结构强度,又轻质、保温,还能缓释热量的结构;之后再在其表面凹凸处放置吸水石20、种植基体,种植遮阳灌木400和石斛300。需要解释地是,发泡聚合物混凝土是以泡沫聚苯乙烯、聚丙烯纤维、环氧树脂为胶结料、结合发泡剂、粉煤灰、石粉等浇捣聚合而成,内含丰富气孔。所述外壳3的底部沿其自身的周向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30,所述外壳3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二通气孔31,第一通气孔30和第二通气孔31均采用较小孔径的孔;所述内壳2的底部沿其自身的周向设有多个第三通气孔21,所述第一通气孔30、第二通气孔31和第三通气孔21三者处均设有用于控制其开启或关闭的控制阀,且三者均与所述种植空间230连通;一部分第一通气孔30、第二通气孔31以及第三通气孔21处于常开状态,另一部分的第一通气孔30、第二通气孔31以及第三通气孔21处于常闭状态,且可以根据装置中的传感器检测石斛的生长环境,根据需要,由控制阀控制相应的第一通气孔30、第二通气孔31以及第三通气孔21开启或者关闭,控制简单。吸水纤维4和雾化喷头5,所述吸水纤维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吸水石20上,吸水纤维4的另一端以洞穿方式垂于所述浮起平台1之下的水中,用于将水吸至所述吸水石20处,而只要吸水纤维4将水吸至装置底部的吸水石20处,水分就可以在吸水石20之间进行转移,即底部的吸水石20处的水可以转移至种植空间230中各个地方的吸水石20处,供石斛300以及遮阳灌木400吸收,沿所述内壳2的周向设有多根所述吸水纤维4,吸水纤维4通过毛细现象将水输送至吸水石20处;所述吸水石20均布于凸起的内壳2表面,使水分到达石斛300和遮阳灌木400根部的同时还不会使其根部有过多的积水;所述雾化喷头5设置在所述内壳2的外壁上,且处于所述内壳2的中部,所述雾化喷头5喷出的水可洒向所述吸水石20和/或种植基上,实现人工造雾的功能,并随气流充满种植空间。灶台6、火炕7和第一烟道8,所述灶台6和火炕7均设置在所述浮起平台1上,且所述火炕7处于所述内壳2中,所述火炕7中设有第二烟道70,所述第二烟道70的一端与所述灶台6连通,所述第二烟道7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烟道8连通,所述第一烟道8呈螺旋向上排布在靠近所述内壳2的内壁上(如图5所示),且所述第一烟道8远离所述第二烟道70的一端设有烟囱80,所述烟囱80从下至上贯穿所述内壳2和外壳3。由于石斛300喜欢其生长环境处于半湿润的状态,对湿度要求较高,在所述第一通气孔30和第二通气孔31处设有捕湿网23,通过捕湿网23润湿进入种植空间230中的空气,调节种植空间230的湿度,可通过多方面实现对种植空间230中湿度的控制。
53.如图1中两处的局部放大图所示,对常开控制阀9a和常闭控制阀9b的具体结构进行了示意,其中:所述控制阀包括有常开控制阀9a和常闭控制阀9b,多个第一通气孔30、第二通气孔31及第三通气孔21处设有常开控制阀9a,剩余的第一通气孔30、第二通气孔31及第三通气孔21处设有常闭控制阀9b。所述常开控制阀9a包括有第一导杆90和依次套设在所
述第一导杆90上的第一球塞91、第一弹簧92及第二球塞93,所述第一球塞91和第二球塞93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弹簧92的两端,所述第二球塞93上设有第一磁铁94,所述内壳2及火炕7边缘设有第一电磁线圈95,所述第一电磁线圈95通电,所产生的磁力可推动所述第一磁铁94,以使所述第一球塞91按需封堵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常开控制阀9a中设置了第一球塞91、第二球塞93两者以及设置在两者之间的第一弹簧92,在初始状态下第一电磁线圈95不通电,第一球塞91不封堵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当需要控制常开控制阀9a将相应的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封堵时,使第一电磁线圈95通电,产生磁力,该磁力作用在第一磁铁94上,由于第一磁铁94设置在第二球塞93上,故第一磁铁94带动第二球塞93向外运动,将第一弹簧92向外压缩,进而推动第一球塞91将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封堵,第一导杆90控制了第一球塞91和第二球塞93的运动方向,保证其能精准的向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运动,对其进行封堵。
54.所述常闭控制阀9b包括有第二导杆96和套设在所述第二导杆96上的第三球塞97和第二弹簧98,所述第三球塞97封堵在所述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所述第二弹簧98的一端抵在所述第三球塞97上,第二弹簧98的另一端抵在所述内壳2或火炕7上,所述第三球塞97上设有第二磁铁99,所述外壳3及内壳2上设有第二电磁线圈990,所述第二电磁线圈990通电,所产生的磁力可推动所述第二磁铁99,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三球塞97按需从所述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处撤离。常闭控制阀9b在初始状态下是将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封堵的,此时的第二弹簧98张紧在第三球塞97上,当需要将第三球塞97从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处撤离时,第二电磁线圈990通电,产生的磁力推动第二磁铁99,第二磁铁99推动第三球塞97,进而使第三球塞97沿着第二导杆96向压缩第二弹簧98的方向运动,并压缩第二弹簧98。
55.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常开控制阀9a和常闭控制阀9b可以通过分别控制第一电磁线圈95和第二电磁线圈990的通断电来控制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的开启和关闭,在常开控制阀9a和常闭控制阀9b均处于断电的情况下时,常开控制阀9a未封堵它所控制的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常闭控制阀9b封堵它所控制的第一通气孔30或第二通气孔31或第三通气孔21,处于外壳3底部的第一通气孔30处的控制阀大多都为常开状态,以便于空气流通。
56.优先地,所述烟囱80沿其自身的周向开设有多个排气孔801,且多个所述排气孔801处于所述种植空间230中,烟囱80周向设置的多个排气孔801,可加速种植空间230中的空气流动,实现种植空间230与外界的换气,以保证石斛300的正常生长。
57.火炕7用于对种植石斛300的环境中进行温度控制,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在灶台6中燃烧燃料,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多种方式传递至石斛300的生长环境中。在所述火炕7的顶部设有用于种植菌菇600的种植平台71,该种植平台71上种植有菌菇600,充分利用其环境和空间,且在所述内壳2的内壁上设有若干补光灯22,且所述补光灯22处于所述菌菇600种植平台71的上方。需要解释地是:菌菇600的生长先经过菌丝体阶段,该阶段一般不需光照或需要极少量的散射光;而当菌菇600处于子实体阶段时,则需要散射光,对其进行补光,但不能采用强光,在该阶段可开启补光灯22,对菌菇600进行补光。
58.如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用于水上种植石斛的装置还包括詹氏钩10,设置在所述浮起平台1上,且相邻两所述浮起平台1之间可通过所述詹氏钩10相互连接。其中,詹氏钩10的连接具有方向性,所有的浮起平台1之间,只要设置了詹氏钩10进行连接的地方,其詹氏钩10的朝向都相同,保证所有的浮起平台1间的詹氏钩10能同时进行连接在一起。
59.所述内壳2呈半球形设置,且所述外壳3呈半球形设置,半球形的形状可以使得在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内部的体积最大,进而可以种植石斛300的空间更大。
60.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浮起平台1呈六边形设置,在将半球形的外壳3设置在六边形的浮起平台1上之后,六边形的浮起平台1周圈还有一圈可供人行走的通道,也就是说,外壳3的球直径比该六边形的内切圆的直径要小,该通道可以供龟鳖类动物,比如甲鱼、乌龟类动物晒壳。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烟道70呈螺旋状分布在所述火炕7中,螺旋状的第二烟道70可减缓热量的散失以及将热量均匀地分散至火炕7的表面。
61.下面具体对本用于水上种植石斛300的装置进行种植石斛300的具体方法进行解释。
62.实施例二:
63.如图1和图6-图8所示,一种用于水上种植石斛300的方法,采用以上的用于水上种植石斛300的装置,该种植方法包括有:
64.采用聚合物混凝土制成浮起平台1,使浮起平台1可将整个装置浮起于水面;浮起平台1解决整个种植石斛300装置在水面上浮起的问题。
65.将灶台6、火炕7和内壳2置于浮起平台1上,且使灶台6、火炕7中的第二烟道70以及靠近内壳2内壁上的第一烟道8依次连通;其中,内壳2采用发泡聚合物混凝土浇筑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将种植基以及表面具有众多透气孔的吸水石20铺设于内壳2的外表面上,且在种植基和吸水石20上种植石斛300和遮阳灌木400,按照合适的间距对石斛300以及遮阳灌木400进行种植,充分发挥遮阳灌木400的遮阳效果;在火坑7的种植平台71上种植菌菇600,当该菌菇600处于子实体阶段时,采用补光灯22对其进行补光,保证内壳2中的光照充足;沿内壳2外壁的周向设置若干吸水纤维4,沿内壳2外壁的中部设置若干雾化喷头5;该吸水纤维4以及雾化喷头5以及外壳3上的捕湿网23均是为了石斛生长环境中的湿度控制所设置的,对于具体的湿度控制方法,在后续将会做详细描述。
66.将外壳3盖设在内壳2上,且在第一通气孔30、第二通气孔31和第三通气孔21处设置控制阀;该控制阀包括有常开控制阀9a和常闭控制阀9b,其具体结构见实施例一中的详细描述,该多个第一通气孔30以及多个第二通气孔31的设置,将外壳3中的种植空间230模拟类似白蚁洞穴的结构,在种植空间230中形成烟囱效应,既有利于外壳3及内壳2之间的种植空间230的温度控制,又可保证种植空间230中的空气的可控流动。
67.取一浮起平台1,并在浮起平台1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500、控制器和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500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存储于蓄电池中,在控制器的协同下实现蓄电池的充、放电,对于一些不便于拉线供电的地方,采用太阳能发电可实现该种植装置的电能供给。沿该浮起平台1的周向通过詹氏钩10连接一层或者多层用于水上种植石斛300的装置,且太阳能电池板500发出的电供给每个用于水上种植石斛300的装置用电;通过詹氏钩10对装置进行互联,实现一个水上种植的微环境,进一步提高种植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各浮起平台1的抗风浪性能,从而不至于使风浪引起的起伏使各浮起平台1上种植的石斛300以及遮
阳灌木400掉落、移位。种植石斛300主要需要控制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下面对该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68.湿度控制:通过雾化喷头5喷出的水洒向种植空间230;以及通过吸水纤维4将水分吸至吸水石20,石斛300从吸水石20处吸收水分;以及通过捕湿网23润湿进入种植空间230中的空气,调节种植空间230的湿度。
69.温度控制:灶台6中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传递至火炕7处,部分热量通过火炕7辐射至内壳2内空间及内壳2上;螺旋排布的第一烟道8也将部分热量传递至内壳2内空间及内壳2上,并经内壳2逐步传递至外壳3和内壳2之间的种植空间230中;太阳光透过外壳3进入种植空间230,使种植空间230成为蓄热空间;多个用于水上种植石斛300的装置互连,保温、减缓温度散失。
70.空气流动:第一通气孔30、第二通气孔31和第三通气孔21处的控制阀,部分处于常开状态,部分处于常闭状态,使种植空间230以及内壳2中的空气流通,且烟囱80顶部的排气孔801通向种植空间230中,带动空气流动;同时,种植空间230与和它互通的烟囱80以及第二通气孔31形成烟囱效应,有助于空气流动。
71.综合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来看,本方案中,内壳2采用发泡聚合物混凝土浇筑而成,满足强度的基础上具有轻质的特征,便于浮起平台1将其浮起,且发泡聚合物混凝土利于蓄热,缓慢放热以保证不至于热坏石斛300根部,且可节省灶台6中所需要燃烧的燃料;内壳2的表面浇筑成凹凸不平状,保证吸水石20以及种植基可稳定的铺设在内壳2外壁上,并且可直接用于种植石斛300和遮阳灌木400,遮阳灌木400可用于遮挡阳光,利于石斛300处于半阴半阳的状态下。当冬天气温较低时,通过灶台6中燃料的燃烧产生热量,其中的部分热量通过火炕7辐射至内壳2内空间及内壳2上;螺旋排布的第一烟道8也将部分热量传递至内壳2内空间及内壳2上,螺旋状排布的烟道利于热量的大面积辐射,热量经内壳2逐步传递至外壳3和内壳2之间的种植空间230中;并且多个用于水上种植石斛300的装置互连,保温、减缓温度散失。由于石斛300对生长环境的湿度要求较高,本方案中,通过雾化喷头5喷出的水洒向种植空间230,可供石斛300吸收;以及通过吸水纤维4将水分吸至吸水石20,石斛300从吸水石20处吸收水分;以及通过捕湿网23润湿进入种植空间230中的空气,调节种植空间230的湿度;在外壳3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通气孔30,外壳3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通气孔31,以及种植空间230的蓄热,利于形成烟囱效应,有助于空气从下往上流动,而底部的第一通气孔30处设置了捕湿网23,可将水分带入种植空间230中,烟囱80上开设了多个排气孔801,且排气孔801处于种植空间230中,利于种植空间230中的空气流通,实现换气;并可通过传感器监测种植空间230中的温、湿度情况,调节控制阀的开闭。整个装置所使用的材料价格低廉,制作及施工工艺简单,利于低成本地实施;整个装置及方法可实现石斛300的水上仿野生种植,使石斛300不仅仅只在山林中仿野生栽培,并使石斛的生长环境便于控制和管理。
72.本方案中,水上种植石斛300的装置及方法可有效对石斛300的生长环境进行湿度、温度和换气控制,使其处于利于石斛300生长的状态,且控制非常方便,可有效降低石斛的仿野生种植成本。
7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