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8:08: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基坑围护主要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基坑围护不仅要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及坑内作业的安全、方便,而且要使坑底和坑外的土体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正常使用。
3.基坑围护多应用于建设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地下商业街等各种地下建筑,但是应用于黄河内并不多见,黄河的河面较宽、水位较深、水流较大,河床粉土、粘土覆盖层较厚,施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包括围堰,围堰内设有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通过安装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用以挖掘水下不同深度的泥土,第一围囹距围堰顶的距离为3.35m,第二围囹与第一围囹的间隔为5.63m,第三围囹与第二围囹的间隔为5m,第一围囹设有第一内支撑,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均设有第二内支撑和竖向连接撑。
6.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内支撑设有第一水平斜撑和第一水平对撑,第一水平对撑设有横向和竖向,横向和竖向均设有双层连接。
7.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内支撑设有第二水平斜撑和第二水平对撑,第二水平对撑设有横向和竖向,横向和竖向均设有双层连接。
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均采用hn800
×
300h型钢。
9.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水平斜撑采用φ559
×
10钢管,第一水平对撑采用φ630
×
10钢管。
10.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水平斜撑采用φ720
×
12钢管,第二水平对撑采用φ920
×
15钢管。
11.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的安装,有效的支撑了围堰,同时通过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层层拆除,在围堰内进行不同工序的施工,确保了施工的有序进行,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4.图中:1-围堰;2-第一围囹;3-第二围囹;4-第三围囹;5-第一水平斜撑;6-第一水
平对撑;7-竖向连接撑。
具体实施方式
15.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包括围堰1,围堰1内设有第一围囹2、第二围囹3和第三围囹4,通过安装第一围囹2、第二围囹3和第三围囹4,用以挖掘水下不同深度的泥土,第一围囹2距围堰顶的距离为3.35m,第二围囹3与第一围囹2的间隔为5.63m,第三围囹4与第二围囹3的间隔为5m,第一围囹2设有第一内支撑,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均设有第二内支撑和竖向连接撑7。
17.第一内支撑设有第一水平斜撑5和第一水平对撑6,第一水平对撑5设有横向和竖向,横向和竖向均设有双层连接,第一水平斜撑5采用φ559
×
10钢管,第一水平对撑采用φ630
×
10钢管。
18.第二内支撑设有第二水平斜撑和第二水平对撑,第二水平对撑设有横向和竖向,横向和竖向均设有双层连接,第二水平斜撑采用φ720
×
12钢管,第二水平对撑采用φ920
×
15钢管,第一围囹2、第二围囹3和第三围囹4均采用hn800
×
300h型钢。
19.基坑采用锁口钢管桩进行基坑防护桩长33m,主钢管采用φ920
×
15mm 螺旋钢管,锁口钢管采用φ219
×
10mm 无缝钢管,锁口桩采用i32b工字钢。锁口钢管桩围堰平面尺寸26.40
×
36.32m,围堰深度 24.08m(锁口钢管桩顶至封底混凝土底)。
20.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方法:1)管桩插打,钻孔平台拆除后对钢管桩平面位置进行放样并画出标线,钢管桩插打至合龙;
21.2)围堰内安装第一围囹2及第一内支撑,围囹标高 33.95m,安装完后射水吸泥至河床以下 2m,开挖至 27.3m;
22.3)安装第二围囹3、第二内支撑及竖向连接撑,围囹标高 28.30m,安装完后射水吸泥 5m,开挖至 22.3m;
23.4)安装第三围囹4、第二内支撑及竖向连接撑,围囹标高 23.30m,安装完后回水 5m,采用吸泥机水下开挖 9m,开挖至 13.225m;
24.5)水下浇筑3m厚封底混凝土,待封底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凿除表面松散混凝土,施工承台;
25.6)承台绑扎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承台采用木模板,在钢管桩与模板之间采用方木支垫,一次性浇筑5m高承台,承台浇筑完成后,承台混凝土与钢管桩相互挤压承力;
26.7)承台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三层内撑及围囹,施工塔座及3m墩身;
27.8)填充粗砂至承台顶以上5.5m,顶面灌注0.5m厚c30混凝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然后拆除第二层内撑及围囹;
28.9)施工5.65m墩身;
29.10)回水5.0m,拆除第一层内撑及围囹并施工剩余墩身。
30.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应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
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技术特征:
1.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堰,所述围堰内设有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通过安装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用以挖掘水下不同深度的泥土,第一围囹距围堰顶的距离为3.35m,第二围囹与第一围囹的间隔为5.63m,第三围囹与第二围囹的间隔为5m,第一围囹设有第一内支撑,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均设有第二内支撑和竖向连接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支撑设有第一水平斜撑和第一水平对撑,第一水平对撑设有横向和竖向,横向和竖向均设有双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支撑设有第二水平斜撑和第二水平对撑,第二水平对撑设有横向和竖向,横向和竖向均设有双层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均采用hn800
×
300h型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斜撑采用φ559
×
10钢管,第一水平对撑采用φ630
×
10 钢管。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平斜撑采用φ720
×
12 钢管,第二水平对撑采用φ920
×
15 钢管。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围护施工装置,包括围堰,围堰内设有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通过安装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用以挖掘水下不同深度的泥土,第一围囹距围堰顶的距离为3.35m,第二围囹与第一围囹的间隔为5.63m,第三围囹与第二围囹的间隔为5m,第一围囹设有第一内支撑,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均设有第二内支撑和竖向连接撑;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的安装,有效的支撑了围堰,同时通过第一围囹、第二围囹和第三围囹层层拆除,在围堰内进行不同工序的施工,确保了施工的有序进行,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丛炳刚 王兆刚 马龙 李军 王文豪 王煜 吴法尧 韩慧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1
技术公布日:2022/4/8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