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接线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15:02: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接电端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组件。


背景技术:

2.高压电机接线盒内电源电缆头和电机端部引线电缆头的可靠性连接,对于高压电机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3.目前高压电机接线盒内电源引线和电机端部引线端部,因工作时电流大,都装有电缆端子(俗称电缆鼻子),电缆端子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紧固式连接方式,现有的电缆端子连接时普遍存在接触面积小,接触电阻大,而且随着运行环境和工作时间等造成的氧化和局部放电因素影响,接触电阻有极具增大的趋势,不但易产生局部放电、过热,使绝缘老化,龟裂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发生接地和相间短路和电机烧坏故障,对安全生产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组件,以改善现有接线端子存在的接触面积小、接触电阻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接线部及第一耳部;第一耳部的表面设置有导体填充层,并与所述第一接线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接线部及第二耳部;第二耳部上设置有容纳间隙,其表面设有导体填充层,所述第二耳部与第二接线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耳部配置安装至所述容纳间隙内,所述导体填充层遇热熔化并至少覆盖在所述第一耳部与所述第二耳部电连接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耳部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耳部包括: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相对设立于所述第二接线部的端部,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形成所述容纳间隙,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第二导电体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部电连接。
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或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二接线部的连接处为曲面结构。
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或所述第二接线部的表面设置有开口。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线部和/或所述第二接线部为柱体,所述柱体的内部设置有盲腔,所述柱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盲腔连通。
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耳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耳部对应的设置有通孔。
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体填充层为镀锡层。
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线部和/或所述第二接线部的表面设置有导
体填充层。
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线部与所述第一耳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1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线部与所述第二耳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15.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组件,通过在第二接线端子的第二耳部上设置容纳间隙,并在第一耳部与第二耳部上设置导体填充层,导体填充层遇热熔化,从而使得第一耳部与第二耳部的接触面积为两面,从而增大了两个接线端子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接触电阻。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接线端子于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接线端子于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端子于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接线端子于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2.元件标号说明
23.100、第一接线端子;110、第一接线部;111、端部;112、弧形曲面;113、第一开口;114、第一盲腔;120、第一耳部;121、第一表面;122、第二表面;200、第二接线端子;210、第二接线部;211、第二开口;212、第二盲腔;220、第二耳部;221、曲面结构;222、第一端面;230、容纳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特定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25.须知,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6.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组件,适用于高压电机接线盒内电源引线和电机端部引线端部,包括:第一接线端子100及第二接线端子200,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00由导电材料制得,第一接线部110及第二接线部210分别配置与导线进行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00包括:第一接线部110及第一耳部120;第一耳部120的表面设置有导体填充层,并与所述第一接线部110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00
包括:第二接线部210及第二耳部220;第二耳部220上设置有容纳间隙230,其表面设有导体填充层(未示出),所述第二耳部220与第二接线部210电连接。所述第一耳部120与所述容纳间隙230相匹配,并配置安装至所述容纳间隙230内,所述导体填充层遇热熔化并至少覆盖在所述第一耳部120与所述第二耳部220电连接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至少包括第一耳部120的第一表面121及第二表面122。所述导体填充层由导电材料制得,该导电材料的熔点低于第一耳部120或第二耳部220的材质的熔点,例如该导电材料为锡。
27.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耳部120位于第一接线部110的端部111的中部。
28.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耳部220的第一端面222为第二弧形曲面,第一弧形曲面112与第二弧形曲面相匹配,以利于二者之间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
29.请参阅图3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耳部220包括: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相对设立于所述第二接线部210的端部,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述第二导电体之间形成所述容纳间隙230,所述第一导电体与所第二导电体分别与所述第二接线部210电连接。
30.请参阅图3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电体和/或所述第二导电体与所述第二接线部210的连接处为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的形状可以是圆弧形、椭圆弧形等曲面结构221;也可以是三角形、多边形等板面形状,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相距最远处位于所述曲面结构221的内表面。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相距最远处是指二者间距离为最大值h时所处部位(例如图中的a与b)。曲面结构221使得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之间的间隙距离变为可调整,装配时,可以通过挤压曲面结构221来调整第一导电体与第二导电体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厚度的第一耳部,从而增大了第二接线端子的适用范围。
31.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线部110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开口113,即第一接线部110为开口式结构,开口式结构利于放置导线,连接方便。即第一接线端子100为开口式端子。
32.请参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线部21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开口211,即第二接线部210为开口式结构,开口式结构利于放置导线,连接方便。即第二接线端子200为开口式端子。
33.请参阅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线部110的端部111朝向所述第一耳部1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弧形曲面112。所述第一接线部110为柱体,所述柱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盲腔114。第一盲腔背离第一耳部120的一侧开放,朝向第一耳部120的一侧封闭。所述柱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盲腔114连通。即第一接线端子100为闭口式端子。
34.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线部210为柱体,所述柱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盲腔212。第二盲腔212背离第二耳部220的一侧开放,朝向第二耳部220的一侧封闭。所述柱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盲腔212连通。即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00为闭口式端子。
35.通孔包括至少一个进料孔以及至少一个排气孔,进料孔用于浇灌液态导电材料,排气孔用于排气,从而使得液态导电体在进入盲腔时不易产生气泡,最终保证了导线中裸
露的线体与盲腔的接触面积足够大。所述液态导电材料可以为液态锡。
36.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接线端子100与第二接线端子200可以任意匹配:第一接线端子100为开口式端子,第二接线端子200为开口式端子;第一接线端子100为开口式端子,第二接线端子200为闭口式端子;第一接线端子100为闭口式端子,第二接线端子200为开口式端子;第一接线端子100为闭口式端子,第二接线端子200为闭口式端子。
37.请参阅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耳部120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耳部220对应的设置有通孔,以便于实现通过紧固件将第一接线端子100与第二接线端子200进行紧固。
3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体填充层为镀锡层,通过在第一耳部120或第二耳部220镀锡获取,锡的导电性能好,熔点低,利于实现第一耳部120与第二耳部220的接触面至少为两面。
3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接线部110和/或所述第二接线部210的表面设置有导体填充层,所述导体填充层为镀锡层,通过在第一接线部110或第二接线部210镀锡获取。锡的化学性能稳定,在第一接线部110与第二接线部210的表面镀锡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可有效防止第一接线部110或第二接线部210发生氧化。
40.请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线部110与所述第一耳部120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加工。
41.请参阅图3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接线部210与所述第二耳部220为一体成型结构,一体成型结构便于加工。
42.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接线方法,包括步骤:将所述第一耳部120安装至所述容纳间隙230内,并用紧固件进行固定;对所述第一耳部120及第二耳部220的导体填充层加热,使所述导体填充层发生液化转换为导体填充物,从而使所述第一耳部120与所述第二耳部220之间的间隙被液态导体填充物填充,并使所述第一耳部120与所述第二耳部220电连接的接触面至少包括第一耳部120的第一表面121及第二表面122;停止加热并进行冷却,使得导体填充物由液态变为固态,从而使得第一耳部120与第二耳部220固定连接。
43.所述接线方法还包括步骤:待所述第一耳部120与所述第二耳部220之间的间隙被液态导体填充后,检查所述紧固件是否松动,若松动,则对所述紧固件作紧固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本步骤可以在导体填充物为液态时进行,也可以在导体填充物被冷却为固态后进行。
4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第一耳部120安装至所述容纳间隙230内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挤压所述第二耳部220,使所述第一耳部120与所述第二耳部220之间的间隙符合设定条件。
4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接线部110或第二接线部210为柱体,所述柱体的内部设置有盲腔,所述柱体的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盲腔连通时,还包括步骤:将所述导线置入所述第一接线部110或所述第二接线部210,使得所述导线与第一接线部110或所述第二接线部210电连接,通过所述柱体表面的其中一个通孔向所述盲腔浇灌液态导电材料,使得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接线部110或第二接线部210之间电连接的接触面至少包括部分柱体的内表面。
4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接线部110或第二接线部210之
间电连接的接触面至少包括柱体内表面的1/2。
4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线与所述第一接线部110或第二接线部210之间电连接的接触面包括全部柱体内表面。
48.本实用新型接线端子组件,通过在第二接线端子200的第二耳部220上设置容纳间隙230,并在第一耳部120与第二耳部220上设置导体填充层,导体填充层遇热熔化,从而使得第一耳部120与第二耳部220的接触面积为两面,从而增大了两个接线端子的接触面积,减少了接触电阻。同时第一接线部110或第二接线部210可以为空心柱体结构,其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通孔至少包括一个进料孔以及一个排气孔,从而使得浇灌液态导电材料时能够有效排出气体,保证导线与第一接线部110或第二接线部210的接触面积足够大,从而减小二者之间的接触电阻。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和使用意义。
49.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