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甘蔗黄化症易发地的宿根蔗管理方法

2022-04-09 14:08: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甘蔗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甘蔗黄化症易发地的宿根蔗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2.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糖类经济作物,在我国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区广泛种植。在甘蔗的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会严重阻碍甘蔗生长,其中甘蔗苗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甘蔗生长的世界性甘蔗疾病,发病率非常高,在我国各植蔗区也相当普遍和严重,导致甘蔗减产、甘蔗品质变差。因此,如何防治甘蔗黄化对提高甘蔗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3.甘蔗是连作宿根栽培作物,上茬蔗收获后,留在土壤中蔗蔸上的侧芽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萌芽出土生长加以培育而成的称为宿根蔗。栽培宿根蔗,不需要犁耙整地、节省劳动力和节约蔗种,减少生产成本,错开农时利于农事操作,提早成熟利于糖厂延长榨期,以及有利于加快良种繁殖等优点。在我国一般是1年的新植蔗后,留2~3年以上的宿根蔗,生产上宿根蔗的面积一般占甘蔗总种植面积60%~75%。因此,宿根蔗的产量占整个甘蔗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传统的宿根甘蔗管理包括:甘蔗收获后,及时处理留在蔗地上的青叶及枯叶残茎;甘蔗砍收后就进行破垄松蔸、施基肥农药等,水肥管理也会对蔗苗的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在冬季或早春砍收而留宿根的蔗地,往往因干旱造成死蔸或蔗蔸蔗苗发株少,因苗数不足,导致宿根蔗严重减产。且宿根蔗由于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黄化病,进而降低甘蔗的产量和品质。
5.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针对宿根蔗黄化病问题,提供一种甘蔗黄化症易发地的宿根蔗管理方法。本发明方法是在宿根蔗出苗前撒施土壤调节剂,不仅为宿根蔗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生根发芽、促使叶绿素及调节土壤的ph值,降解土壤残留农药,转移、固化和钝化一些重金属减少土壤有害残留;还起到防治病害虫的作用及调整菌群平衡,防治土壤发生板结的情况;甘蔗出苗后喷施叶面肥不仅能够为宿根蔗提供养分,促进叶绿素的生长,还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甘蔗根系对土壤的抓地力和养分吸收能力,具有抗黄化、壮苗、抗旱、抗逆性强的效果,为宿根蔗高质高产提供有效的途径。
7.一种甘蔗黄化症易发地的宿根蔗管理方法,在宿根蔗出苗前以500-1000kg/亩的用量撒施土壤调节剂,出苗2-5叶后每隔一个月以200-400g/亩的用量喷施甘蔗叶面肥,其余步骤为常规的宿根蔗管理方法;
8.所述土壤调节剂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硫酸亚铁10-20份、熟石灰20-40份、糖厂煤灰400-600份、生物炭300-500份和修复菌剂0.5-2.0份;
9.所述甘蔗叶面肥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糖蜜发酵液30-50份、硫酸亚铁10-15份、半乳糖醛酸脂5-10份、葡萄糖酸钠10-15份、磷酸二氢钾10-20份、氨基酸3-5份、亚硒酸钠1-3份、植酸1-3份和复合菌剂0.5-1.0份。
10.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糖厂煤灰中全钾121.2g/kg,速效钾99.5g/kg,全磷2.8g/kg,速效磷1.1g/kg,钙含量160.5g/kg,镁含量16.3g/kg,有效硅10.3%,ph=10.3。
11.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生物炭中碳含量55.6%,全氮8.5g/kg,全磷肥1.1g/kg,ph=7.6。
12.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修复菌剂中有效菌种由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组成,有效活菌数≥5.0亿/g。
13.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效菌种中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的配比为5-10:2-5:3-7:1-3。
14.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菌剂由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和米曲霉组成。
15.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复合菌剂中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和米曲霉的质量比为3-5:3-5:1-3:0.5-1。
16.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叶面肥用水稀释1000-2000倍后喷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包括:
18.1、本发明方法在宿根蔗出苗之前施加硫酸亚铁、熟石灰、糖厂煤灰和生物炭作为土壤调节剂,富含大量的有机碳、氮磷钾及大量的中微量元素,为宿根蔗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生根发芽、促使叶绿素及调节土壤的ph值,降解土壤残留农药,转移、固化和钝化一些重金属减少土壤有害残留;再结合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组成的修复菌种,起到防治病害虫的作用及调整菌群平衡,防治土壤发生板结的情况,对宿根蔗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为宿根蔗高质高产提供有效的途径。
19.2、本发明提供在甘蔗叶面肥加入了半乳糖醛酸脂、葡萄糖酸钠亚硒酸钠、植酸、复合菌剂等组分,不仅能够为宿根蔗提供养分,促进叶绿素的生长,还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甘蔗根系对土壤的抓地力和养分吸收能力,具有抗黄化、提质增产、壮苗、抗旱、抗逆性强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以下实施例所用的硫酸亚铁中feso4·
7h2o≥90%;熟石灰中(ca(oh)2≥95%);生物炭中碳含量55.6%,全氮8.5g/kg,全磷肥1.1g/kg,ph=7.6;糖厂煤灰(全钾121.2g/kg、速效钾99.5g/kg、全磷2.8g/kg、速效磷1.1g/kg、钙含量160.5g/kg、镁含量16.3g/kg、有
效硅10.3%、ph=10.3)。
22.实施例1
23.本实施例试验基地位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甘蔗品种为桂糖42号,为2年生的宿根蔗。
24.一种甘蔗黄化症易发地的宿根蔗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5.(1)将上一年新种植的甘蔗采用后,将甘蔗叶粉碎还田处理;
26.(2)2月中旬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以1000kg/亩的用量撒施土壤调节剂;所述土壤调节剂由硫酸亚铁15份、熟石灰24份、糖厂煤灰500份、生物炭460份和修复菌剂1.0份。所述修复菌剂中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的质量比为6:3:5:1,有效活菌数≥5.0亿/g。
27.(3)出苗2-3叶后每隔一个月以300g/亩的用量喷施甘蔗叶面肥(兑水稀释1500倍)喷施。所述甘蔗叶面肥为自制的叶面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糖蜜发酵液45份、硫酸亚铁12份、半乳糖醛酸脂10份、葡萄糖酸钠12份、磷酸二氢钾18份、氨基酸5份、亚硒酸钠2.5份、植酸1.5份和复合菌剂0.8份;所述复合菌剂由质量比为4:5:2:1的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和米曲霉组成。
28.(4)甘蔗生长至分孽期,选择在阴雨天以每亩喷洒60公斤复合肥(n-p2o
5-k2o=15:5:15)及除草剂,其余按照甘蔗常规的管理方法。
29.对比例1
30.本例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每亩以15kg的用量施硫酸亚铁,其余步骤与实施例相同。
31.对比例2
32.本例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每亩以24kg的用量施熟石灰,其余步骤与实施例相同。
33.对比例3
34.本例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每亩以500kg的用量施糖厂煤灰,其余步骤与实施例相同。
35.对比例4
36.本例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每亩以460kg的用量施生物炭,其余步骤与实施例相同。
37.对比例5
38.本例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每亩以1kg的用量施糖厂煤灰,其余步骤与实施例相同。
39.对比例6
40.本例在宿根蔗出苗前不做任何的处理,其余步骤与实施例相同。
41.对实施例1和对比例的管理方法统计当年和次年宿根的黄化株数及总株数及甘蔗产量;当年的黄化株数在收割前一个月统计,次年的黄化发生率在处理出苗3叶左右时统计,统计的结果如表1所示。
[0042][0043][0044]
本发明方法在宿根蔗出苗前撒施土壤调节剂,不仅能够降低宿根蔗的黄化株数,还能提高促进甘蔗生根萌芽,抗病性增强,甘蔗有效株数及产量明显提高。
[0045]
实施例2
[0046]
本实施例试验基地位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甘蔗品种为桂糖42号,为3年生的宿根蔗。
[0047]
一种甘蔗黄化症易发地的宿根蔗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8]
(1)1月底将上一年新种植的甘蔗采用后,将甘蔗叶粉碎还田处理;
[0049]
(2)2月上旬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以850kg/亩的用量撒施土壤调节剂;所述土壤调节剂由硫酸亚铁20份、熟石灰30份、糖厂煤灰550份、生物炭400份和修复菌剂1.5份。所述修复菌剂中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的质量比为7:4:6:3,有效活菌数≥5.0亿/g。
[0050]
(3)出苗2-3叶后每隔一个月以400g/亩的用量喷施甘蔗叶面肥(兑水稀释200倍)喷施。所述甘蔗叶面肥为自制的叶面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糖蜜发酵液35份、硫酸亚铁15份、半乳糖醛酸脂7份、葡萄糖酸钠13份、磷酸二氢钾12份、氨基酸4份、亚硒酸钠1.5份、植酸2份和复合菌剂1份;所述复合菌剂由质量比为3:4:1:1的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和米曲霉组成。
[0051]
(4)甘蔗生长至分孽期,选择在阴雨天以每亩喷洒70公斤复合肥(n-p2o
5-k2o=15:15:15)及除草剂,其余按照宿根蔗甘蔗常规的管理方法。
[0052]
采用本管理方法甘蔗当年黄化株数为85株/亩,次年的黄化株数为152株/亩,总株数为351/亩,甘蔗产量为5763.18kg/亩。
[0053]
实施例3
[0054]
本实施例试验基地位于广西崇左市扶绥县,甘蔗品种为桂糖44号,为2年生的宿根蔗。
[0055]
一种甘蔗黄化症易发地的宿根蔗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6]
(1)将上一年新种植的甘蔗采用后,将甘蔗叶粉碎还田处理;
[0057]
(2)2月中旬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以900kg/亩的用量撒施土壤调节剂;所述土壤调节剂由硫酸亚铁10份、熟石灰30份、糖厂煤灰400份、生物炭500份和修复菌剂0.8份。所述修复菌剂中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的质量比为10:4:3:2,有效活菌数≥5.0亿/g。
[0058]
(3)出苗2-3叶后每隔一个月以350g/亩的用量喷施甘蔗叶面肥(兑水稀释3000倍)喷施。所述甘蔗叶面肥为自制的甘蔗叶面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糖蜜发酵液40份、硫酸亚铁10份、半乳糖醛酸脂6份、葡萄糖酸钠13份、磷酸二氢钾15份、氨基酸4份、亚硒酸钠1.5份、植酸3份和复合菌剂1份;所述复合菌剂由质量比为4:5:2:1的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和米曲霉组成。
[0059]
(4)甘蔗生长至分孽期,选择在阴雨天以每亩喷洒72公斤复合肥(n-p2o
5-k2o=15:15:15)及除草剂,其余按照甘蔗常规的管理方法。
[0060]
采用本管理方法甘蔗当年黄化株数为31株/亩,次年的黄化株数为81株/亩,总株数为389/亩,甘蔗产量为6519.27kg/亩。
[0061]
实施例4
[0062]
本实施例试验基地位于广西崇左市扶绥县,甘蔗品种为桂糖44号,为3年生的宿根蔗。
[0063]
一种甘蔗黄化症易发地的宿根蔗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4]
(1)将上一年1月上旬新种植的甘蔗采用后,将甘蔗叶粉碎还田处理;
[0065]
(2)2月中旬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以1000kg/亩的用量撒施土壤调节剂;所述土壤调节剂由硫酸亚铁20份、熟石灰35份、糖厂煤灰550份、生物炭400份和修复菌剂0.5份。所述修复菌剂中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的质量比为10:4:3:2,有效活菌数≥5.0亿/g。
[0066]
(3)出苗2-3叶后每隔一个月以400g/亩的用量喷施甘蔗叶面肥(兑水稀释2500倍)喷施。所述甘蔗叶面肥为自制的甘蔗叶面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糖蜜发酵液40份、硫酸亚铁10份、半乳糖醛酸脂6份、葡萄糖酸钠13份、磷酸二氢钾15份、氨基酸4份、亚硒酸钠1.5份、植酸3份和复合菌剂1份;所述复合菌剂由质量比为4:5:2:1的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和米曲霉组成。
[0067]
(4)甘蔗生长至分孽期,选择在阴雨天以每亩喷洒75公斤复合肥(n-p2o5-k2o=15:15:15)及除草剂,其余按照甘蔗常规的管理方法。
[0068]
采用本管理方法甘蔗当年黄化株数为73株/亩,次年的黄化株数为182株/亩,总株数为316/亩,甘蔗产量为5917.37kg/亩。
[0069]
实施例5
[0070]
本实施例试验基地位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甘蔗品种为粤糖93-159,为2年生的宿根蔗。
[0071]
一种甘蔗黄化症易发地的宿根蔗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2]
(1)将上一年一月下旬新种植的甘蔗采用后,将甘蔗叶粉碎还田处理;
[0073]
(2)2月中旬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以1000kg/亩的用量撒施土壤调节剂;所述土壤调节剂由硫酸亚铁10份、熟石灰30份、糖厂煤灰400份、生物炭500份和修复菌剂0.8份。所述修复菌剂中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的质量比为10:4:
3:2,有效活菌数≥5.0亿/g。
[0074]
(3)出苗2-3叶后每隔一个月以400g/亩的用量喷施甘蔗叶面肥(兑水稀释2000倍)喷施。所述甘蔗叶面肥为自制的叶面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糖蜜发酵液45份、硫酸亚铁12份、半乳糖醛酸脂10份、葡萄糖酸钠12份、磷酸二氢钾18份、氨基酸5份、亚硒酸钠2.5份、植酸1.5份和复合菌剂0.8份;所述复合菌剂由质量比为4:5:2:1的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和米曲霉组成。
[0075]
(4)甘蔗生长至分孽期,选择在阴雨天以每亩喷洒75公斤复合肥(n-p2o5-k2o=17:17:17)及除草剂,其余按照甘蔗常规的管理方法。
[0076]
采用本管理方法甘蔗当年黄化株数为29株/亩,次年的黄化株数为52株/亩,总株数为439/亩,甘蔗产量为6831.90kg/亩。
[0077]
实施例6
[0078]
本实施例试验基地位于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甘蔗品种为粤糖93-159,为2年生的宿根蔗。
[0079]
一种甘蔗黄化症易发地的宿根蔗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80]
(1)将上一年十二月底新种植的甘蔗采用后,将甘蔗叶粉碎还田处理;
[0081]
(2)2月上旬在宿根蔗出苗前破垄后以800kg/亩的用量撒施土壤调节剂;所述土壤调节剂由硫酸亚铁18份、熟石灰35份、糖厂煤灰550份、生物炭400份和修复菌剂1份。所述修复菌剂中巨大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绿色木霉的质量比为10:4:3:2,有效活菌数≥5.0亿/g。
[0082]
(3)出苗2-3叶后每隔一个月以300g/亩的用量喷施甘蔗叶面肥(兑水稀释2500倍)喷施。所述甘蔗叶面肥为自制的叶面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糖蜜发酵液50份、硫酸亚铁15份、半乳糖醛酸脂8份、葡萄糖酸钠13份、磷酸二氢钾13份、氨基酸4份、亚硒酸钠3份、植酸3份和复合菌剂1份;所述复合菌剂由质量比为5:3:3:1的枯草芽孢杆菌、光合菌、乳酸菌和米曲霉组成。
[0083]
(4)甘蔗生长至分孽期,选择在阴雨天以每亩喷洒70公斤复合肥(n-p2o
5-k2o=15:15:15)及除草剂,其余按照甘蔗常规的管理方法。
[0084]
采用本管理方法甘蔗当年黄化株数为61株/亩,次年的黄化株数为96株/亩,总株数为387/亩,甘蔗产量为6218.72kg/亩。
[0085]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其还可以对这些已描述的实施例做出若干替代或变型,而这些替代或变型方式都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