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克氏针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2-04-09 11:44: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骨科微创手术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骨科微创手术的克氏针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外科手术技术以及外科手术辅助器械的日新月异,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创手术提倡小切口,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可以大大减少传统手术的出血和创伤,加速术后康复。
3.骨科手术也越来越讲求小切口、少剥离、早康复的治疗原则。
4.克氏针是骨科微创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固定材料,其材质有两种,分别为不锈钢和钛合金材质。克氏针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极为广泛,具有创伤小、价格便宜的优点。利用克氏针做外固定支架时,通常需要将克氏针固定在固定器后再与待固定物连接,但现有的克氏针固定器调整灵活度低、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克氏针固定器及其使用方法,来解决现有克氏针固定器灵活性低且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克氏针固定器,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两枚以上的克氏针,
7.所述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设置有克氏针固定结构,克氏针设置于克氏针固定结构中,且克氏针与克氏针固定结构相适配,
8.所述第一固定部或第二固定部上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连接待固定物。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朝向第二固定部的侧面以及第二固定部朝向第一固定部的侧面均阵列设置有固定槽,第一固定部的固定槽与第二固定部的固定槽相对设置,所述克氏针设置于两固定槽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朝向第二固定部的侧面阵列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第一固定部的侧面设置有粗糙区,所述克氏针设置于第一固定槽与粗糙区之间。
11.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的截面为直径1-3mm的半圆形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朝向第二固定部的侧面以及第二固定部朝向第一固定部的侧面均设置有粗糙区,所述克氏针设置于两粗糙区之间。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端也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相对应设置,
14.该克氏针固定器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穿设于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以及固定于螺栓柱上的限位片,所述第一固定孔中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与限位片相适配,用于防止连接件从第一固定部中脱离。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的一端通过铰接件铰接,第一固定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件连接。
17.发明人还提供一种克氏针固定器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8.预估患者待插入克氏针位置的间隙值,
19.将克氏针放入克氏针固定结构内,至少有两枚克氏针的间距与上述间隙值相适配;
20.连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使克氏针固定在二者之间;
21.将克氏针针头插入患者体内;
22.将待固定物固定于连接部上。
23.进一步地,将该克氏针固定器用于患者脊椎,
24.预估患者相邻脊椎的棘突间隙值,每个棘突上至少设置一枚克氏针。
25.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该克氏针固定器通过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相对设置后形成位于二者之间的克氏针固定结构,通过克氏针固定结构对两枚以上的克氏针进行固定,对于要通过该克氏针固定器固定的待固定物而言,两枚以上的克氏针增强了待固定物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且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可拆卸结构方便使用者将克氏针从克氏针固定结构上拆卸下来,提高了该克氏针固定器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未安装克氏针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未安装克氏针状态时的俯视图;
30.图5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均设置有粗糙区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使用螺栓固定的侧视图;
32.图7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使用螺栓螺母固定的侧视图;
33.图8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使用螺栓螺母固定,且螺母固定在螺栓的螺柱末端的侧视图;
34.图9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的连接件设置于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中部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第一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第二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2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设置有四根克氏针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3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铰接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4为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固定器设置有铰接件以及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第一固定部;
42.11、第一固定孔;
43.111、限位槽;
44.2、第二固定部;
45.21、第二固定孔;
46.3、克氏针;
47.4、克氏针固定结构;
48.41、固定槽;
49.42、粗糙区;
50.5、连接部;
51.6、连接件;
52.61、限位片;
53.62、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详细说明本技术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5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技术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5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
5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58.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59.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技术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60.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技术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
62.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63.随着外科手术技术以及外科手术辅助器械的日新月异,微创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创手术提倡小切口,减少软组织的剥离,可以大大减少传统手术的出血和创伤,加速术后康复。
64.骨科手术也越来越讲求小切口、少剥离、早康复的治疗原则。
65.克氏针是骨科微创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固定材料,其材质有两种,分别为不锈钢和钛合金材质。克氏针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极为广泛,具有创伤小、价格便宜的优点。利用克氏针做外固定支架时,通常需要将克氏针固定在固定器后再与待固定物连接,但现有的克氏针固定器调整灵活度低、使用不方便。
66.请参阅图1至图14,本实施例一种克氏针3固定器,包括: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以及两个以上的克氏针3,
67.所述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设置有克氏针固定结构4,克氏针3设置于克氏针固定结构4中,且克氏针3与克氏针固定结构4相适配,
68.所述第一固定部1或第二固定部2上设置有连接部5,连接部5用于连接待固定物。
69.克氏针固定结构4能够容纳两个以上的克氏针3,克氏针固定结构4与克氏针3相适配,克氏针3固定在克氏针固定结构4中,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连接后,克氏针3不会被固定在克氏针固定结构4内,克氏针3不会从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脱离。克氏针3的针头从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向外延伸。
70.克氏针3的针头朝向相同。
71.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选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或丙烯腈

丁二烯

苯乙烯共聚合物(abs)等材料制成,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可以是实心的块状结构或空心的块状结构。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的形状是长方体、半圆柱体或半球体等形状,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的形状大小可以是近似的。
72.可拆卸连接是指一种简单快捷的连接方式,一般只需要一个插入动作或者旋钮动作就能够完成,对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的装配前定位要求较低,拆卸方便快捷。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拆卸后,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可完全分离或不完全分离。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拆卸后不完全分离的效果在于,能够避免第一固定部1、第二固定部2或二者之间的连接件6发生丢失,还能够方便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的下一次组装使用。
73.连接部5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上,或连接于第二固定部2上,或连接于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上,连接部5的另一端向外延伸。连接部5具体可以是带防滑结构的柱体、也可以是固定夹、也可以是槽状结构,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可以用于固定待固定物的结构。
74.待固定物具体可以是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示踪器或其他需要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的手术用品。
75.该克氏针3固定器通过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对设置后形成位于二者之间的克氏针固定结构4,通过克氏针固定结构4对两个以上的克氏针3进行固定,对于要通过该克氏针3固定器固定的待固定物而言,两个以上的克氏针3增强了待固定物的稳定性,能够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且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的可拆卸结构方便使用者将克氏针3从克氏针固定结构4上拆卸下来,提高了该克氏针3固定器的使用灵活性。
76.该克氏针固定器在使用时,将克氏针固定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后,克氏针的针头朝向同一方向,使用者将克氏针的针头对准患者的棘突插入,可将两根克氏针分别插入同一个棘突上,或者将两根克氏针的间距调节后插入两个相邻甚至不相邻的棘突上,从而将该克氏针固定器固定在患者身上,再将待固定物固定在该克氏针固定器上。如图12所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骨质疏松,同一个棘突上只利用一个克氏针固定依然会存在不稳定的结构问题,因此,可以在同一个棘突上设置两个克氏针,再在相邻的棘突上再设置两个克氏针,甚至还可以设置多个克氏针。
77.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以及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均阵列设置有固定槽41,第一固定部1的固定槽41与第二固定部2的固定槽41相对设置,所述克氏针3设置于两固定槽41之间。
78.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是指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对设置连接后,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端面,或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接触的端面;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是指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对设置连接后,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端面,或第二固定部2与第一固定部1相接触的端面。
79.阵列设置是指固定槽41沿着同一方向等距排列,第一固定部1上的固定槽41排列方向与第二固定部2上的固定槽41排列方向相同。第一固定部1上的固定槽41个数为两个以上,第二固定部2上的固定槽41个数也是两个以上。优选的情况下,第一固定部1的固定槽41与第二固定部2的固定槽41个数相同,由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上的固定槽41形成的克氏针固定结构4个数与克氏针3的个数相同。具体的,第一固定部1上的固定槽41沿着第一固定槽41的长度方向阵列,固定槽41在第一固定部1上沿着与其阵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二固定部2上的固定槽41沿着第二固定槽41的长度方向阵列,固定槽41在第二固定部2上
沿着与其阵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80.在某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41的截面为直径1-3mm的半圆形结构。当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对设置连接后,第一固定部1上的固定槽41与第二固定部2上的固定槽41组成直径1-3mm的圆形结构,即克氏针固定结构4为1-3mm的圆形结构,克氏针3则是截面直径为1-3mm的圆形,且克氏针3与克氏针固定结构4相适配。
81.在某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或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固定有橡胶垫或乳胶垫。即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设置有橡胶垫或乳胶垫,或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设置有橡胶垫或乳胶垫,或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以及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均设置有橡胶垫或乳胶垫。从而增强克氏针3与第一固定部1或第二固定部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克氏针3从克氏针固定结构4中脱离。
82.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阵列设置有固定槽41,所述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设置有粗糙区42,所述克氏针3设置于第一固定槽41与粗糙区42之间。
83.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是指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对设置连接后,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端面,或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接触的端面;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是指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对设置连接后,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端面,或第二固定部2与第一固定部1相接触的端面。
84.阵列设置是指固定槽41沿着同一方向等距排列。第一固定部1上的固定槽41个数为两个以上。此时的克氏针固定结构4是指第一固定部1的固定槽41槽面与第二固定部2的粗糙区42所形成的结构,由第一固定部1的固定槽41与第二固定部2的粗糙区42形成的克氏针固定结构4个数与克氏针3的个数相同。具体的,第一固定部1上的固定槽41沿着第一固定槽41的长度方向阵列,固定槽41在第一固定部1上沿着与其阵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85.第二固定部2上的粗糙区42是指该处的材质摩擦系数较大,具体可以通过在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端面设置防滑颗粒实现,或在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端面上设置一些防滑材料(如硅胶材料、橡胶材料或乳胶材料等)实现。
86.同样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阵列设置有固定槽41,所述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设置有粗糙区42,所述克氏针3设置于第二固定槽41与粗糙区42之间。
87.在某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槽41的截面为直径1-3mm的半圆形结构。当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对设置连接后,第一固定部1上的固定槽41与第二固定部2的粗糙区42组成直径1-3mm的半圆形结构,即克氏针固定结构4为1-3mm的半圆形结构,克氏针3与克氏针固定结构4相适配。或者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未完全贴合,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使得能够容纳更多规格的克氏针3,第一固定部1上的固定槽41则对克氏针3起到了较强的限位作用,防止克氏针3沿着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的间隙间移动。
88.在某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或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固定有橡胶垫、乳胶垫或硅胶垫。即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设置有橡胶垫或乳胶垫,或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设置有橡胶
垫或乳胶垫,或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以及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均设置有橡胶垫或乳胶垫。从而增强克氏针3与第一固定部1或第二固定部2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克氏针3从克氏针固定结构4中脱离。
89.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侧面以及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侧面均设置有粗糙区42,所述克氏针3设置于两粗糙区42之间。
90.第一固定部1上的粗糙区42以及第二固定部2上的粗糙区42是指该处的材质摩擦系数较大,具体可以通过在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端面以及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端面设置防滑颗粒实现,或在在第一固定部1朝向第二固定部2的端面以及第二固定部2朝向第一固定部1的端面上设置一些防滑材料(如硅胶材料、橡胶材料或乳胶材料等)实现。
91.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1,所述第二固定部2的两端也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1,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相对应设置,
92.该克氏针3固定器还包括连接件6,连接件6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
93.连接件6可以是螺栓、螺钉、开槽螺柱、内六角螺柱或螺栓螺母等。
94.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是通过连接件6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关系,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中至少有一个通孔,连接件6穿过第一固定孔11后固定在第二固定孔21中,或穿过第二固定孔21后固定在第一固定孔11中,具体的,第一固定孔11为通孔,第二固定孔21为螺纹盲孔,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11后旋紧在第二固定孔21中,当然第一固定孔11也可以是螺纹孔;或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均是通孔,则连接件6同时穿过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具体的,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后与螺母相连,从而将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相固定。如图7所示,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11为通孔,第二固定孔21也为通孔,克氏针放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克氏针固定结构内,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之后,与螺母旋紧,将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固定。
95.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是通过连接件6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关系。具体的,连接件为螺栓螺母,且螺母固定在螺栓的螺柱末端,第一固定孔为通孔,第二固定孔为与螺栓相适配的螺纹孔,克氏针放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克氏针固定结构内,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后,与第二固定孔的内螺纹旋紧,将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固定。旋紧后,第二固定部与螺母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值。
96.如图9所示,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中部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2的中部也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相对应设置,
97.该克氏针3固定器还包括连接件6,连接件6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
98.连接件6可以是螺栓、螺钉、开槽螺柱、内六角螺柱或螺栓螺母等。
99.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是通过连接件6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关系。具体的,第一固定孔为通孔,第二固定孔也为通孔,克氏针放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克氏针固定结构内,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之后,与螺母旋紧,将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固定。
100.在某些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连接件6包括螺栓以及固定于螺栓柱上的限位片61,所述第一固定孔11中设置有限位槽111,限位槽111与限位片61相适配,用于防止连接件6从第一固定部1中脱离。
101.其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防止螺栓从第一固定孔11中脱离出来,避免该克氏针3固定器发生零件丢失,也会便于下一次的安装使用。
102.限位片6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或方形等形状,限位片61边沿突出螺栓柱表面。限位槽111大于第一固定孔11的尺寸,限位槽111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三角形、椭圆形或方形等形状。螺栓与第一固定孔11相适配,限位槽111与限位片61相适配,螺栓连接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时,螺栓会在第一固定孔11内沿着第一固定孔11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限位槽111设置有一定的长度,满足限位片61随螺栓在第一固定孔11内的移动范围。
103.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1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部2的一端通过铰接件62铰接,第一固定部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2的另一端通过卡扣件连接。
104.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的铰接端相连,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可绕其铰接部转动实现分离或闭合,当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分离时,可将克氏针3放入或抽出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的克氏针固定结构4内,当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闭合,克氏针3被固定在克氏针固定结构4内。
105.铰接件62具体可以是合页或铰链等。
106.在某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2的一端也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部1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部2的另一端通过铰接件62铰接,
107.该克氏针3固定器还包括连接件6,连接件6穿设于第一固定孔11与第二固定孔21之间,用于连接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
108.连接件6可以是螺栓、螺钉、开槽螺柱、内六角螺柱或螺栓螺母等。
109.如图14所示,该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1与第二固定部2之间是通过连接件6实现可拆卸的连接关系。具体的,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均为通孔。
110.使用时,将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绕二者的铰接处打开,将克氏针放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后,闭合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将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之后,与螺母旋紧,将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固定。
111.发明人还提供了一种克氏针固定器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2.预估患者待插入克氏针位置的间隙值,
113.将克氏针放入克氏针固定结构内,至少有两枚克氏针的间距与上述间隙值相适配;
114.连接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使克氏针固定在二者之间;
115.将克氏针针头插入患者体内;
116.将待固定物固定于连接部上。
117.在某些实施例中,将该克氏针固定器用于患者脊椎,预估患者相邻脊椎的棘突间隙值,每个棘突上至少设置一枚克氏针。
118.该克氏针固定器在使用时,控制至少两枚克氏针间距满足待插入克氏针位置的间
隙值,将克氏针固定在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后,克氏针的针头朝向同一方向,使用者将克氏针的针头对准患者的棘突插入,可将两枚克氏针分别插入同一个棘突上,或者将两枚克氏针的间距调节后插入两个相邻甚至不相邻的棘突上,从而将该克氏针固定器固定在患者身上,再将待固定物固定在该克氏针固定器上。如图11所示,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骨质疏松,同一个棘突上只利用一个克氏针固定依然会存在不稳定的结构问题,因此,可以在同一个棘突上设置两枚克氏针,再在相邻的棘突上再设置两枚克氏针,甚至还可以在同一棘突上设置两枚克氏针。
119.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技术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技术的实质理念,利用本技术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