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薄板类建筑材料回弹值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9 09:31: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薄板类建筑材料回弹值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回弹值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物理变形,当压力释放时所产生的还原或近还原的状态的物理变化。
3.建筑材料一般在土木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使用,从而建筑材料在使用前,为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一般需要厂家反复测试,厂家在对建筑材料测试回弹值时,一般对建筑材料表面施加力,随后对建筑材料的表面进行观测。如此对建筑材料回弹值的测试,厂家无法很好了解回弹值的精准数据,从而导致测试不准确。
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以自动对建筑材料回弹进行测试,且可以对建筑材料回弹值数据进行标记的薄板类建筑材料回弹值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对建筑材料表面施加力,随后对建筑材料的表面进行观测,无法很好了解回弹值的进准数据,从而导致测试不准确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对建筑材料回弹进行测试,且可以对建筑材料回弹值数据进行标记的薄板类建筑材料回弹值检测装置。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板类建筑材料回弹值检测装置,包括有:支撑柱和框体,框体底部两侧均对称式设有多个支撑柱;弧形板,框体两侧内壁之间对称式设有弧形板;第一连杆,两个弧形板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杆;第一固定柱,框体内底部对称式设有第一固定柱;气缸,两个第一固定柱之间连接有气缸;第一滑轨,框体内底部对称式设有第一滑轨;托板,两侧的第一滑轨之间滑动式设有托板,托板后侧与气缸的伸缩杆连接;夹紧机构,托板上设有夹紧机构;敲击机构,框体与弧形板之间连接有敲击机构。
7.进一步,夹紧机构包括有:夹板,托板上部对称滑动式设有夹板;第一直线弹簧,夹板与托板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第一直线弹簧;限位板,托板顶部对称设有限位板。
8.进一步,敲击机构包括有:弧形杆,框体一侧内底部对称式设有弧形杆;导向轮,两个弧形杆之间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导向轮;第二固定柱,弧形杆两侧均设有第二固定柱;第一转轴,两侧的第二固定柱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转盘,第一转轴一侧均设有转盘;第二连杆,两侧的弧形板之间对称式设有第二连杆;第三固定柱,第二连杆下侧均连接有第三固定柱;第二滑轨,第三固定柱内侧均设有第二滑轨;第一滑块,两个第二滑轨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敲击杆,第一滑块之间连接有第一敲击杆;拉绳,敲击杆顶部连接有两根拉绳,两侧拉绳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第一转轴连接,拉绳均绕过导向轮。
9.进一步,还包括有收线机构,收线机构包括有:第四固定柱,夹板顶部中间均设有第四固定柱;齿条,第四固定柱外侧均连接有齿条;第五固定柱,框体内底部一侧对称式设有第五固定柱;第二转轴,第五固定柱上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单向齿轮,第二转轴内
侧均转动式设有单向齿轮,单向齿轮与齿条啮合;锥齿轮组,两侧的第二转轴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转轴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
10.进一步,还包括有脱离机构,脱离机构包括有:支撑板,框体内底部一侧对称式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弧形杆前侧;第一固定杆,支撑板上部均设有第一固定杆;棘齿,第一固定杆上侧均转动式设有棘齿;第一扭力弹簧,棘齿两侧均与第一固定杆之间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第二固定杆,支撑板顶部均设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位于第一固定杆后侧;托杆,第二固定杆上均转动式设有托杆;第二扭力弹簧,托杆与第二固定杆之间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棘轮,第一转轴上均设有,棘轮与棘齿啮合;推杆,齿条前侧均设有推杆。
11.进一步,还包括有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包括有:检测板,框体顶部一侧中间设有检测板;第三滑轨,远离托板一侧的弧形板的外侧中间对称式设有第三滑轨;第二滑块,第三滑轨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与敲击杆顶部连接;第三连杆,第二滑块一侧设有第三连杆;伸缩杆,第三连杆上滑动式设有伸缩杆;第三直线弹簧,伸缩杆与第三连杆之间连接有第三直线弹簧;记号笔,伸缩杆一侧中间连接有记号笔;第一楔形块,伸缩杆两侧均设有第一楔形块;第六固定柱,远离托板一侧的弧形板中间对称式设有两个第六固定柱;第二楔形块,上下两个第六固定柱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楔形块;第四直线弹簧,第二楔形块均与第六固定柱之间连接有第四直线弹簧。
12.进一步,还包括有上升机构,上升机构包括有:第七固定柱,框体内底部对称式设有第七固定柱;第三楔形块,第七固定柱一侧均设有第三楔形块;第四楔形块,夹板外侧均对称式设有第四楔形块。
13.进一步,还包括有封盖机构,封盖机构包括有:挡板,框体顶部一侧设有挡板;伸缩盖,框体顶部滑动式设有伸缩盖;拉杆,伸缩盖两侧均设有拉杆。
14.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达到了可以自动对建筑材料回弹进行测试,且可以对建筑材料回弹值数据进行标记的效果;2、本发明通过第一转轴对拉绳进行收线,进而使得敲击杆向上移动,当材料移动至敲击杆的正下方时,第一转轴对拉绳进行放线,此时敲击杆向下移动对材料进行测试,如此可以实现对材料进行自动测试的效果;3、本发明通过敲击杆向上移动带动记号笔向上移动,从而记号笔与检测板接触,并留下痕迹,如此可以对回弹值进行标记。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夹紧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a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敲击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敲击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收线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脱离机构第一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b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脱离机构第二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检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4为本发明c部分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5为本发明上升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6为本发明封盖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7为本发明收线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支撑柱,2_框体,3_弧形板,4_第一连杆,5_第一固定柱,6_气缸,7_托板,8_第一滑轨,9_夹紧机构,91_夹板,92_第一直线弹簧,93_限位板,10_敲击机构,101_弧形杆,102_导向轮,103_第二固定柱,104_第一转轴,105_拉绳,106_转盘,107_第二连杆,108_第二滑轨,109_第三固定柱,1010_敲击杆,1011_第一滑块,11_收线机构,111_第四固定柱,112_齿条,113_单向齿轮,114_第五固定柱,115_第二转轴,116_锥齿轮组,12_脱离机构,121_支撑板,122_第一固定杆,123_棘齿,124_第一扭力弹簧,125_托杆,126_第二固定杆,127_第二扭力弹簧,128_棘轮,129_推杆,13_检测机构,131_检测板,132_第三滑轨,133_第二滑块,134_第三连杆,135_伸缩杆,136_第三直线弹簧,137_记号笔,138_第一楔形块,139_第六固定柱,1310_第二楔形块,1311_第四直线弹簧,14_上升机构,141_第七固定柱,142_第三楔形块,143_第四楔形块,15_封盖机构,151_挡板,152_伸缩盖,153_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34.实施例1一种薄板类建筑材料回弹值检测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有支撑柱1、框体2、弧形板3、第一连杆4、第一固定柱5、气缸6、托板7、第一滑轨8、夹紧机构9和敲击机构10,框体2底部左右两侧均对称式设有多个支撑柱1,框体2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前后对称式设有弧形板3,两个弧形板3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杆4,框体2内底部前侧前后对称式设有第一固定柱5,两个第一固定柱5之间连接有气缸6,框体2内底部左右对称式设有第一滑轨8,两侧的第一滑轨8之间滑动式设有托板7,托板7后侧与气缸6连接,托板7上设有夹紧机构9,框体2与弧形板3之间连接有敲击机构10。
35.使用者可以使用本装置对建筑材料测试回弹值,首先将需要进行测试的材料放置在夹紧机构9中,随后打开气缸6,气缸6移动带动托板7及其上部件向前侧移动至敲击机构10的正下方,然后通过敲击机构10对材料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气缸6带动托板7向后侧移动复位,然后关闭气缸6,使用者可以将材料从夹紧机构9中取出,并对材料进行观察。
3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5-8所示,夹紧机构9包括有夹板91、第一直线弹簧92和限位板93,托板7上部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夹板91,夹板91与托板7之间均连接有两个第一直线弹簧92,托板7顶部前后对称设有限位板93。
37.使用者可以手动将夹板91向上移动,使其夹板91保持上移状态,从而初始状下,第
一直线弹簧92被拉伸,使用者可以将需要进行检测的材料放置在夹板91与托板7之间的位置,随后不再对夹板91施加力,在第一直线弹簧92的复位作用下,夹板91向下移动对材料进行夹紧固定,限位板93可以辅助材料放置在托板7上时进行导向限位。
38.敲击机构10包括有弧形杆101、导向轮102、第二固定柱103、第一转轴104、拉绳105、转盘106、第二连杆107、第二滑轨108、第三固定柱109、敲击杆1010和第一滑块1011,框体2前侧内底部前后对称式设有弧形杆101,两个弧形杆101之间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导向轮102,弧形杆101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固定柱103,左右两侧的第二固定柱103之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104,第一转轴104后侧均设有转盘106,两侧的弧形板3之间左右对称式设有第二连杆107,第二连杆107下侧均连接有第三固定柱109,第三固定柱109内侧均设有第二滑轨108,两个第二滑轨108均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块1011,第一滑块1011之间连接有第一敲击杆1010,敲击杆1010顶部连接有两根拉绳105,左右两侧拉绳105的另一端分别与同侧的第一转轴104连接,拉绳105均绕过导向轮102。
39.使用者可以转动转盘106,使得第一转轴104与拉绳105进行收线,并在到导向轮102的导向作用下,拉绳105带动敲击杆1010和第一滑块1011沿第一滑轨8向上移动,当材料移动至敲击杆1010的正下方时,使用者不再对转盘106施加力,由于敲击杆1010较重,从而在敲击杆1010重力的作用下,敲击杆1010向下移动对材料进行敲击,此时转盘106及第一转轴104反向转动,并对拉绳105进行放线。
40.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如图9-17所示,还包括有收线机构11,收线机构11包括有第四固定柱111、齿条112、单向齿轮113、第五固定柱114、第二转轴115和锥齿轮组116,夹板91顶部中间均设有第四固定柱111,第四固定柱111外侧均连接有齿条112,框体2内底部前侧左右对称式设有第五固定柱114,第五固定柱114上侧均转动式设有第二转轴115,第二转轴115内侧均转动式设有单向齿轮113,单向齿轮113与齿条112啮合,两侧的第二转轴115分别与相邻的第一转轴104之间连接有锥齿轮组116。
41.夹板91向前侧移动带动齿条112向前侧移动,此时通过齿条112与单向齿轮113啮合,使得单向齿轮113带动第二转轴115进行转动,并通过锥齿轮组116带动第一转轴104进行转动,如此无需人工手动对转盘106进行转动,当敲击杆1010向下对材料敲击的过程中,第一转轴104反向转动,并通过锥齿轮组116带动第二转轴115进行反向转动,此时单向齿轮113不会转动,进而不会与齿条112进行啮合。
42.还包括有脱离机构12,脱离机构12包括有支撑板121、第一固定杆122、棘齿123、第一扭力弹簧124、托杆125、第二固定杆126、第二扭力弹簧127、棘轮128和推杆129,框体2内底部前侧左右对称式设有支撑板121,支撑板121位于弧形杆101前侧,支撑板121上部均设有第一固定杆122,第一固定杆122上侧均转动式设有棘齿123,棘齿123前后两侧均与第一固定杆122之间连接有第一扭力弹簧124,支撑板121顶部均设有第二固定杆126,第二固定杆126位于第一固定杆122后侧,第二固定杆126上均转动式设有托杆125,托杆125与第二固定杆126之间连接有第二扭力弹簧127,第一转轴104前侧均设有棘轮128,齿条112前侧均设有推杆129。
43.初始状态下,托杆125抵住棘齿123下侧位置,第一扭力弹簧124处于形变状态,从而棘齿123抵住棘轮128,棘轮128和第一转轴104无法向靠近棘齿123的方向转动,齿条112
向前侧移动带动推杆129向前侧移动,当推杆129移动至与托杆125接触,并将托杆125向前侧推动,使得托板7不再抵住棘齿123,第二扭力弹簧127发生形变,此时在第一扭力弹簧124的复位作用下,棘齿123向下转动复位,从而棘齿123不再抵住棘轮128,棘轮128和第二转轴115可以朝靠近棘齿123的方向转动,第二转轴115对拉绳105放线,敲击杆1010向下移动对材料进行敲击,此时材料的中心位置刚好移动至敲击杆1010的正下方,当推杆129向后侧移动不抵住托杆125时,在第二扭力弹簧127的复位作用下,托杆125反向转动,并再次将棘齿123向上顶起,第一扭力弹簧124再次处于形变状态,棘齿123可以再次卡住棘轮128,如此可以保证当材料的中心位置移动至敲击杆1010的正下方位置时,第一转轴104可以开始反向转动,对拉绳105进行放线,从而使得敲击杆1010对材料进行敲击测试。
44.还包括有检测机构13,检测机构13包括有检测板131、第三滑轨132、第二滑块133、第三连杆134、伸缩杆135、第三直线弹簧136、记号笔137、第一楔形块138、第六固定柱139、第二楔形块1310和第四直线弹簧1311,框体2顶部前侧中间设有检测板131,前侧弧形板3的前侧中间左右对称式设有第三滑轨132,第三滑轨13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块133,第二滑块133后侧与敲击杆1010顶部连接,第二滑块133前侧设有第三连杆134,第三连杆134前侧滑动式设有伸缩杆135,伸缩杆135与第三连杆134之间连接有第三直线弹簧136,伸缩杆135前侧中间连接有记号笔137,伸缩杆135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楔形块138,前侧弧形板3前侧中间左右对称式设有两个第六固定柱139,上下两个第六固定柱139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楔形块1310,第二楔形块1310均与第六固定柱139之间连接有第四直线弹簧1311。
45.敲击杆1010带动第二滑块133及其上部件向下移动时,两侧的第一楔形块138分别与第二楔形块1310接触,并将两侧的第二楔形块1310向外侧挤压,使得第四直线弹簧1311被压缩,第一楔形块138向下移动至不与第二楔形块1310接触时,在第四弹簧的复位作用下,两侧的第二楔形块1310向内移动复位,当敲击杆1010对材料进行撞击时,材料的回弹性给敲击杆1010一个向上的力,使得敲击杆1010带动第二滑块133及其上部件向上移动,此时第一楔形块138沿第二楔形块1310前侧向上移动,伸缩杆135及记号笔137向前侧移动,并与检测板131接触,第三直线弹簧136被拉伸,此时记号笔137向上移动并在检测板131上留下记号,使用者可以通过检测板131进行观察,当使用者通过转动第一转轴104,使得第一转轴104对拉绳105进行收线,使得敲击杆1010及记号笔137向上移动至不与检测板131接触时,在第三直线弹簧136复位作用下,伸缩杆135及记号笔137向后侧移动复位。
46.还包括有上升机构14,上升机构14包括有第七固定柱141、第三楔形块142和第四楔形块143,框体2内底部左右对称式设有第七固定柱141,第七固定柱141前侧均设有第三楔形块142,夹板91外侧均前后对称式设有第四楔形块143。
47.夹板91带动第四楔形块143沿第三楔形块142向后侧移动时,夹板91会向上移动,如此无需人工手动将夹板91向上抬起,当夹板91带动第四楔形块143向前侧移动至不与第三楔形块142接触时,夹板91向下移动对材料进行夹紧固定。
48.还包括有封盖机构15,封盖机构15包括有挡板151、伸缩盖152和拉杆153,框体2顶部后侧设有挡板151,框体2顶部后侧滑动式设有伸缩盖152,伸缩盖152左右两侧均设有拉杆153。
49.挡板151和伸缩盖152可以避免框体2内侧积灰,当需要将材料放置在托板7上进行检测时,使用者可以通过握住拉杆153,并将伸缩盖152向后侧移动打开,放置完成后,可以
通过拉杆153将伸缩盖152向前侧移动关闭。
50.以上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