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及其建设方法与流程

2022-04-09 05:30: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属于仿真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及其建设方法。


背景技术:

2.网络信息体系这一创新概念的提出,充分体现了网络聚能、信息赋能、体系释能的新型机理,打破了传统系统、要素间的固定配置,要求能够实现资源的柔性组合。在网络信息体系中,架构是骨骼,软件是肌肉,数据是血液,三者融合一起才能组成一个鲜活的生命。而组成肌肉的肌纤维是仿真模型,仿真模型在每一个环节上的不同,都可能使软件涌现出未知的效应,因此,有必要在仿真模型的支撑下实现对场景的有效管控与决策。
3.同时,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任务都要求能够自动快速嵌入相应的场景、任务规划、行动控制等仿真模型,构建逼真的数字孪生体,进而指导实体建设。因此,有必要加强现有仿真模型资源体系的建设,打牢仿真模型的良性生态空间,将业务活动、规则、实体等要素转化为可入网可共享的仿真模型资源,实现仿真模型的集中管理、统一发布、融合共享,从根本上推进仿真模型的全生命周期高效协同与持续创新。
4.随着信息系统等相关项目的推进,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但目前仿真模型在融合共享、增值增效应用等方面迟迟较难开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5.(1)仿真模型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目前,仿真模型的开发一般是跟随着业务系统进行,随着业务系统的研制进行仿真模型的开发,很少有专门的工程项目对仿真模型进行研制、管理。这样子就造成了每开发一个业务系统,都要从头开始进行仿真模型的研制,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以及资源的极大浪费,缺乏总体层面的统一规划和体系指导。
6.(2)仿真模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目前,随着业务系统开发的仿真模型都是重点为了解决某一问题,针对性较强。虽然这一方式较为高效,但是也造成了仿真模型与业务系统紧耦合。同时,每个业务系统的仿真模型开发往往按照业务人员的思维进行,没有统一的逻辑理念。因此,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仿真模型的内容描述、格式规范、结构设计、接口管理等方面差异很大,当仿真模型离开了特定的业务系统,也就没法运行,失去了生命,没有了价值。
7.(3)仿真模型资源融合共享难度较大。目前,一般只有业务系统的管理部门、建设部门等单位人员了解在各自领域已经开发了多少类/项/目仿真模型以及仿真模型的使用情况,还有哪些仿真模型尚属空白,有待开发。但是涉及到其他领域仿真模型的信息,几乎不清楚。因此,仿真模型在较大范围内共享使用,更是无从谈起。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公开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及其建设方法。
9.本公开一方面,提供一种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包括资源共享接口工具、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和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
10.所述资源共享接口工具,用于将现有的仿真模型从多个业务系统解耦,引接汇集到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
11.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用于将现有的仿真模型标准进行统计,形成统一的仿真模型规范,对仿真模型资源、目录字段进行统一的分类及编码,形成仿真模型资产;
12.所述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用于以统一的门户方式对外发布所述仿真模型资产,授权通过的用户可登陆门户,浏览、下载、使用所述仿真模型资产。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资源共享接口工具包括仿真模型目录同步接口、仿真模型下载接口和标准规范数据目录同步接口;
14.所述仿真模型目录同步接口,用于从各所述业务系统中获取仿真模型目录,并将所述仿真模型目录同步到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
15.所述仿真模型下载接口,用于从各所述业务系统中获取仿真模型资源,并将所述仿真模型资源下载至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
16.所述标准规范数据目录同步接口,用于从各所述业务系统中获取仿真模型标准规范信息,并将所述仿真模型标准规范信息同步到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资源共享接口工具还包括安全防护模块;
18.所述安全防护模块,用于对所述仿真模型下载接口下载的所述仿真模型资源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和/或,
19.所述安全防护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标准规范数据目录同步接口获取的所述仿真模型标准规范信息进行处理后发送至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包括目录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
21.所述目录管理模块,用于负责仿真模型、标准规范的目录管理维护,进行目录的编制、更新和同步;
22.所述资源管理模块,用于负责仿真模型、标准规范的资产管理,作为前端门户的后台支撑提供资产的在线服务;
23.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用于负责用户账户管理、权限分配、身份认证和鉴权管理。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还包括日志管理模块;
25.所述日志管理模块,用于负责用户使用、系统运行和资源操作日志的采集、汇聚、存储、分析评估功能。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还包括备份恢复模块;
27.所述备份恢复模块,用于对重要模型、数据、文档资源进行备份。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包括门户首页模块、用户注册模块、统一登录模块、资源目录服务模块和需求管理与跟踪模块;
29.所述用户注册模块,用于向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发送注册请求,以及接收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下发的注册状态;
30.所述统一登陆模块,用于向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发送登陆请求,以及接收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下发的登陆状态;
31.所述资源目录服务模块,用于向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发送资源目录访问请求,以及接收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下发的资源目录访问响应,根据所述资源目录访问响应下载相应的仿真模型;
32.所述需求管理与跟踪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访问申请,基于所述访问申请向用户反馈相应的仿真模型;以及,
33.所述需求管理与跟踪模块,还用于接收用户的需求录入请求,向用户反馈需求办结情况。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还包括全文检索模块;
35.所述全文检索模块,用于提供所述资源目录服务模块中的目录查询和资源检索。
3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还包括用户中心模块;
37.所述用户中心模块,用于对用户的基本信息和行为信息进行管理。
38.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方法,采用前文记载的所述的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39.所述资源共享接口工具将现有的仿真模型从多个业务系统解耦,引接汇集到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
40.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将现有的仿真模型标准进行统计,形成统一的仿真模型规范,对仿真模型资源、目录字段进行统一的分类及编码,形成仿真模型资产;
41.所述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以统一的门户方式对外发布所述仿真模型资产,授权通过的用户可登陆门户,浏览、下载、使用所述仿真模型资产。
42.本公开的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及其建设方法,通过仿真模型资源体系的建设,实现了仿真模型资产的按需服务,授权用户可根据业务活动需求访问仿真模型资源管理共享中心,浏览、下载所需的仿真模型,进而实施仿真模型的应用。经过本实施例的研究,用户没必要反复进行仿真模型的开发,可以将主要精力、资金投放到仿真模型的应用,节省了经费开支,也避免了重复建设。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资源共享接口工具交联图;
45.图3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仿真模型管理工具交联图;
46.图4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交联图。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8.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包括资源共享接口工具、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和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
49.具体地,如图1所示,所述资源共享接口工具,用于将现有的仿真模型从多个业务系统解耦,引接汇集到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业务系统例如可以包括预警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海洋环境系统、后勤保障系统等,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该业
务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类型的系统,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50.继续参考图1,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用于将现有的仿真模型标准进行统计,形成统一的仿真模型规范,对仿真模型资源、目录字段进行统一的分类及编码,形成仿真模型资产。所述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用于以统一的门户方式对外发布所述仿真模型资产,授权通过的用户可登陆门户,浏览、下载、使用所述仿真模型资产。
51.本实施例的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通过仿真模型资源体系的建设,实现了仿真模型资产的按需服务,授权用户可根据业务活动需求访问仿真模型资源管理共享中心,浏览、下载所需的仿真模型,进而实施仿真模型的应用。经过本实施例的研究,用户没必要反复进行仿真模型的开发,可以将主要精力、资金投放到仿真模型的应用,节省了经费开支,也避免了重复建设。
52.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资源共享接口工具主要由接口服务模块、接口管理模块和安全防护模块组成,负责聚合管理内外部的所有访问接口,提供安全防护和流量控制功能,模块间的交联如图2所示。
53.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资源共享接口工具包括仿真模型目录同步接口、仿真模型下载接口和标准规范数据目录同步接口。所述仿真模型目录同步接口,用于从各所述业务系统中获取仿真模型目录,并将所述仿真模型目录同步到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所述仿真模型下载接口,用于从各所述业务系统中获取仿真模型资源,并将所述仿真模型资源下载至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所述标准规范数据目录同步接口,用于从各所述业务系统中获取仿真模型标准规范信息,并将所述仿真模型标准规范信息同步到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
5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资源共享接口工具还包括安全防护模块。所述安全防护模块,用于对所述仿真模型下载接口下载的所述仿真模型资源进行处理(如病毒查杀等)后发送至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以及,所述安全防护模块,还用于对所述标准规范数据目录同步接口获取的所述仿真模型标准规范信息进行处理(如病毒查杀等)后发送至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
5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包括目录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和用户管理模块,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主要提供仿真模型资产及属性信息的存储、索引、发布服务,以及门户网站的系统管理、用户管理等后台功能,模块间的交联如图3所示。
56.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目录管理模块,用于负责仿真模型、标准规范的目录管理维护,进行目录的编制、更新和同步。所述资源管理模块,用于负责仿真模型、标准规范的资产管理,作为前端门户的后台支撑提供资产的在线服务,包括资产概要浏览、检索、下载、审核等功能。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用于负责用户账户管理、权限分配、身份认证和鉴权管理。
57.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还包括日志管理模块。所述日志管理模块,用于负责用户使用、系统运行和资源操作日志的采集、汇聚、存储、分析评估功能等。
58.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还包括备份恢复模块。所述备份恢复模块,用于对重要模型、数据、文档资源进行备份,以备在系统故障后进行恢复。
59.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包括门户首页模块、用户注册
模块、统一登录模块、资源目录服务模块和需求管理与跟踪模块,作为前端应用,提供资产浏览、检索,个人中心、需求管理等功能交互界面,模块间的交联如图4所示。
60.具体地,如图4所示,所述用户注册模块,用于向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发送注册请求,以及接收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下发的注册状态。所述统一登陆模块,用于向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发送登陆请求,以及接收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下发的登陆状态。所述资源目录服务模块,用于向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发送资源目录访问请求,以及接收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下发的资源目录访问响应,根据所述资源目录访问响应下载相应的仿真模型。所述需求管理与跟踪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的访问申请,基于所述访问申请向用户反馈相应的仿真模型;以及,所述需求管理与跟踪模块,还用于接收用户的需求录入请求,向用户反馈需求办结情况。
61.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还包括全文检索模块。所述全文检索模块,用于提供所述资源目录服务模块中的目录查询和资源检索。
62.示例性的,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还包括用户中心模块。所述用户中心模块,用于对用户的基本信息和行为信息进行管理。在本实施例中,用户的基本信息,例如“个人资料”和“密码修改”等,用户的行为信息,例如可以是“我的申请”、“我的收藏”、“消息中心”等等。
63.总而言之,本公开的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64.一是站在顶层的角度设计了一种仿真模型体系建设系统,通过该系统能够将仿真模型从业务系统中进行解耦,能够全面掌握仿真模型的全生命周期信息,便于仿真模型从总体上进行规划,构建一个良好的仿真模型体系建设生态环境。
65.二是对仿真模型进行统一的规则制定,分类与编码,从根本上改变仿真模型的孤岛现象,使得各个业务系统的仿真模型实现融合共享,极大增加仿真模型的价值。
66.三是对仿真模型需求发布、经费定点投放具有重要的牵引作用,避免了大量的仿真模型重复建设,实现按需按量投入经费比例,使得各个领域的仿真模型合理发展,达到整体效能的提升。
67.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方法,采用前文记载的所述的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系统,具体可以参考前文相关记载,在此不作赘述。所述方法包括:
68.所述资源共享接口工具将现有的仿真模型从多个业务系统解耦,引接汇集到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
69.所述仿真模型管理工具将现有的仿真模型标准进行统计,形成统一的仿真模型规范,对仿真模型资源、目录字段进行统一的分类及编码,形成仿真模型资产;
70.所述仿真模型共享服务工具以统一的门户方式对外发布所述仿真模型资产,授权通过的用户可登陆门户,浏览、下载、使用所述仿真模型资产。
71.本实施例的仿真模型资源体系建设方法,通过仿真模型资源体系的建设,实现了仿真模型资产的按需服务,授权用户可根据业务活动需求访问仿真模型资源管理共享中心,浏览、下载所需的仿真模型,进而实施仿真模型的应用。经过本实施例的研究,用户没必要反复进行仿真模型的开发,可以将主要精力、资金投放到仿真模型的应用,节省了经费开支,也避免了重复建设。
72.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