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锅内直喷型自动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2022-04-08 00:11: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内直喷型自动炒菜机。


背景技术:

2.炒菜机是微电脑操控的智能烹饪设备,能够自动进行多种烹饪,轻松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公开号为cn10704898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炒菜机,但该发明食材和调味料的投放均采用投放机构与食材盒配合进行,结构复杂,对食材盒的设计要求很高,此外,该发明的内壳、锅盖、搅拌叶片为一体式结构,不利于清洁,而且出菜时必须翻转锅盖,出菜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锅内直喷型自动炒菜机,利于出菜以及对炒锅进行清洁,同时可以实现调味料的锅内直喷,更为高效。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锅内直喷型自动炒菜机,包括主机体、炒锅、调味机构;
6.所述主机体中设有炒菜内腔,炒菜内腔的底部为弧形柱状结构的加热板,主机体的机仓中设有与加热板连接的加热装置;
7.所述炒锅包括上锅和下锅,上锅和下锅均为弧形柱状结构且两者拼接后为圆柱体结构;
8.所述主机体的前侧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下锅匹配的第一开口,第一开口的弧形边沿与加热板平齐,使下锅能够从第一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且下锅的弧形底面与加热板贴合;
9.所述主机体的顶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上锅匹配的第二开口,使上锅能够从第二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并与下锅拼接为一体,上锅的弧形顶面设有用于投放食材至下锅之中的进菜口;
10.所述调味机构包括调料盒、调味泵组和喷料座,调料盒中的盒体、调味泵组中的泵体和喷料座中的喷嘴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喷料座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
11.进一步的,所述上锅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沿横向设有支撑部,所述炒菜内腔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设有支撑台,上锅从第二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后,两侧的支撑部搁置在支撑台上,且上锅与下锅不接触。
12.进一步的,所述下锅前侧以及左右两侧均沿纵向设有挡油板,下锅从第一开口插入主机体的炒菜内腔之中后,挡油板高于上锅的底部,通过挡油板防止炒锅内的油水溅至炒菜内腔中,使炒菜内腔保持清洁。
13.进一步的,所述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与上锅和下锅对应处分别嵌入设有电磁铁,通过电磁铁吸引使插入的上锅和下锅保持稳定。
14.进一步的,所述主机体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嵌入设有与之为转动连接的酱料盒,主机体的机仓内还设有酱料泵,每一酱料泵的输入端连接设有酱料输入管且酱料输入管延伸至酱料盒之中,每一酱料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喷料座上的对应一喷嘴连通。
15.进一步的,所述酱料盒为梯形结构,酱料盒设置在主机体中炒菜内腔的左下方或右下方,使其充分契合主机体中炒菜空腔的左下方空间或右下方空间。
16.进一步的,所述喷料座前侧面上设有橡胶垫片且橡胶垫片与喷嘴对应处开孔,使其具有密封直喷口的作用。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8.将炒锅设计为包括上锅和下锅的分体式结构,并且上锅和下锅是单独插入设置在主机体内的,使两者可以单独取出,利于出菜以及对炒锅进行清洁;喷料座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将上锅插入主机体内之后,喷料座嵌入直喷口之中,从而实现调味料的锅内直喷,更为高效。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炒菜机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炒菜机的截面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主机体的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主机体的主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机体的俯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机体的截面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炒锅的立体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锅的立体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下锅的立体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上锅的后视图。
29.标注说明:1、调料盒,2、主机体,3、酱料盒,4、炒锅,5、调味泵组,6、酱料泵,7、加热装置,8、第二开口,9、加热板,10、第一开口,11、支撑台,12、喷料座,13、喷嘴,14、上锅,15、下锅,16、把手,17、进菜口,18、支撑部,19、挡油板,20、直喷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1.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锅内直喷型自动炒菜机,包括主机体2、炒锅4、调味机构。
32.请参阅图3-6所示,主机体2由钣金外框、内衬板、支架等结构组成,主机体2中设有炒菜内腔,炒菜内腔的底部为弧形柱状结构的加热板9,主机体2的机仓中设有与加热板9连接的加热装置7,通过加热装置7使加热板9发热。
33.请参阅图7-10所示,炒锅4包括上锅14和下锅15,上锅14和下锅15均为弧形柱状结构且两者拼接后为圆柱体结构,下锅15前侧面设有把手16,具体结构如下:
34.主机体2的前侧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下锅15匹配的第一开口10,第一开口10的弧形边沿与加热板9平齐,使下锅15能够从第一开口10插入主机体2的炒菜内腔之中且下锅15的弧形底面与加热板9贴合,通过加热板9为下锅15供热;
35.主机体2的顶面设有贯穿至炒菜内腔之中且与上锅14匹配的第二开口8,使上锅14能够从第二开口8插入主机体2的炒菜内腔之中并与下锅15拼接为一体,上锅14的弧形顶面设有用于投放食材至下锅15之中的进菜口17。
36.调味机构包括调料盒1、调味泵组5和喷料座12。调料盒1中设有若干调料腔,调料盒1上设有盒盖,本实施例中,调料盒1设置在主机体2顶面的后部。调味泵组5包括若干通过固定板集成的若干泵体。喷料座12上设有若干喷嘴13。调料盒1中的盒体、调味泵组5中的泵体和喷料座12中的喷嘴13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喷料座12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14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12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20。
37.优选的是,喷料座12前侧面上设有橡胶垫片且橡胶垫片与喷嘴13对应处开孔,使其具有密封直喷口20的作用。
38.请参阅图7-10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上锅14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沿横向设有支撑部18,炒菜内腔左右两侧同一水平高度处均设有支撑台11,上锅14从第二开口8插入主机体2的炒菜内腔之中后,两侧的支撑部18搁置在支撑台11上,且上锅14与下锅15不接触,从第一开口10将下锅15取出时,将不会受到上锅14影响。
39.更进一步的,下锅15前侧以及左右两侧均沿纵向设有挡油板19,下锅15从第一开口10插入主机体2的炒菜内腔之中后,挡油板19高于上锅14的底部,通过挡油板19防止炒锅4内的油水溅至炒菜内腔中,使炒菜内腔保持清洁。
40.优选的是,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与上锅14和下锅15对应处分别嵌入设有电磁铁(图中未示出),通过电磁铁吸引使插入的上锅14和下锅15保持稳定。
41.请参阅图1-3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主机体2左侧面和/或右侧面嵌入设有与之为转动连接的酱料盒3,主机体2的机仓内还设有酱料泵6,每一酱料泵6的输入端连接设有酱料输入管且酱料输入管延伸至酱料盒3之中,每一酱料泵6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喷料座12上的对应一喷嘴13连通。
42.优选的是,酱料盒3为梯形结构,酱料盒3设置在主机体2中炒菜内腔的左下方或右下方,使其充分契合主机体2中炒菜空腔的左下方空间或右下方空间。
4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炒锅4设计为包括上锅14和下锅15的分体式结构,并且上锅14和下锅15是单独插入设置在主机体2内的,使两者可以单独取出,利于出菜以及对炒锅4进行清洁;喷料座12嵌入设置在炒菜内腔的后侧面上,上锅14的后侧面上与喷料座12位置对应处设有直喷口20,将上锅14插入主机体2内之后,喷料座12嵌入直喷口20之中,从而实现调味料的锅内直喷,更为高效。
44.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