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的模态转换阀的制作方法

2022-04-07 19:51: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前轮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的模态转换阀。


背景技术:

2.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一般采用多阀集成的伺服液压系统,实现飞机前轮操纵模态下的前轮转向和减摆模态下的摆动吸振,其中模态转换阀是实现模态转换的核心元件,应具有高可靠性、抗污染能力强、控制精度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市场上应用在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上的模态转换阀,存在抗污染能力较差、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的模态转换阀,能够实现组合阀的操纵模态与减摆模态的自由转换,具有结构简单、高可靠性、高抗污染能力以及控制精度高的优点。
4.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的模态转换阀,包括行程检测开关、阀体、套筒、弹簧、阀芯、阀套以及堵头;所述行程检测开关的测距杆位于套筒内,与阀芯一端连接,用于检测阀芯位移,同时行程检测开关与套筒固定在阀体一端内侧,阀体另一端设有堵头,阀体上开设由系统内电磁阀控制的控制油口以及油口;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套筒内,另一端与阀芯一端轴肩连接;阀芯另一端与控制油口连接,阀芯安装于阀套内,可在阀套内移动;阀套一端与套筒连接,另一端与堵头连接;阀芯零位时,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为减摆模态,通过阀芯移动将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切换为操纵模态。
5.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设有隔板,与套筒外壁形成内、外凹槽,隔板上设有中心孔;所述行程检测开关的测距杆通过外凹槽穿过中心孔延伸至内凹槽。
6.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与行程检测开关通过螺钉一起固定于阀体内侧的安装孔。
7.进一步的,所述阀芯上设有7个轴肩,油口包括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及第六油口。
8.进一步的,所述阀芯零位时,第三油口与第四油口连通,使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的阻尼阀b腔与作动器b腔连通;同时第五油口与第六油口连通,使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的作动器a腔与阻尼阀a腔连通。
9.进一步的,所述阀芯移动,第一油口与第四油口连通,使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的作动器b腔与组合阀一管嘴连通,同时第二油口与第五油口连通,使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的作动器a腔与组合阀另一管嘴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弹簧通过金属挡圈与阀芯轴肩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外圆采用锐边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堵头通过螺纹与阀体上的螺纹孔固定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与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圈。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的阀芯设置7个轴肩,通过与控制油口连接,实现不同油口的连通需求,进而实现能够实现组合阀的操纵模态与减摆模态的自由转换;(2)本实用新型在阀芯一端设置行程检测开关,检测阀芯位置进行位置闭环控制,具有控制精度高的优点;(3)本实用新型的阀芯采用锐边结构,与阀套间隙配合,提高了阀的抗污染能力;(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的模态转换阀的结构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模态转换阀应用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结合图1,一种用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的模态转换阀的结构图,由行程检测开关1、阀体2、套筒3、弹簧4、金属挡圈5、阀芯6、阀套7和堵头8组成;
19.所述套筒3内设有隔板,与套筒3外壁形成内、外凹槽,隔板上设有中心孔;所述行程检测开关1的测距杆通过外凹槽穿过中心孔延伸至内凹槽;
20.所述的行程检测开关1的测距杆安装于套筒3的中心孔内,同时两者的固定安装孔保持一致,通过螺钉一起固定于阀体2的阀体安装孔内,套筒3内凹槽安装弹簧4,弹簧通过金属挡圈5与阀芯6、阀套7接触,阀芯6一端端面与行程检测开关1的测距杆接触,阀芯6另一端与堵头8接触,与控制油口连接,控制油压力可作用于阀芯6上,阀芯6安装于阀套7内,阀芯可在阀套7内孔中移动;阀套7一端与套筒3接触,阀套7另一端与堵头8接触,保持固定位置不动;堵头通过自身螺纹与阀体2上的螺纹孔固定;阀体2上开设有阀体安装孔、控制油口(系统内电磁阀控制)、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第三油口c、第四油口d、第五油口e、第六油口f;
21.阀芯6一端轴肩通过金属挡圈5与弹簧4接触,复位弹簧力可作用于阀芯6上,端面与行程检测开关1的测距杆接触,可检测阀芯位移;
22.阀芯6轴肩数量为7个,可根据阀芯位移实现不同油口的连通需求;
23.控制油口液压力作用在阀芯6一端,该力克服复位弹簧的力、进油口阀芯小端的液压力、液动力实现对阀芯位移的控制;通过调节弹簧4的刚度大小,可以调节模态转换阀的转换压力,弹簧4刚度越高模态转换阀转换压力越高。
24.所述的阀芯外圆采用锐边结构,与阀套间隙配合,根据系统流量需要,可通过调整控制油口的压力输入实现,行程检测开关可检测阀芯位移,实现位置闭环控制。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当系统控制压力增大时,阀芯一端受到的油液压力增大,该力通过克服摩擦力、弹簧力、推动阀芯移动,实现操纵模态的转换,实现飞机前轮的转向控制;当控制压力减小时,实现减摆模态的转换,抑制前轮行进过程中的摆动。
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7.实施例
28.用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的模态转换阀为二位六通阀,模态转换阀安装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结合图2,对于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在减摆模态下,阀芯6保持零位,实现第三油口c(阻尼阀b腔)与第四油口d(作动器b腔)的连通,第五油口e(作动器a腔)与第六油口f(阻尼阀a腔)的连通,系统的作动器两端油口分别称为作动器a腔和作动器b腔,作动器a、b腔分别与组合阀管嘴ⅱ和管嘴ⅰ连通,作动器可通过其活塞杆的伸缩进而控制飞机前轮转向;两组阻尼阀两端回路分别称为阻尼阀a腔、阻尼阀b腔,阻尼阀在系统中有负载保持、负载控制、负载安全的作用,减摆模态下阻尼阀起到阻尼耗散能量的作用,前轮偏转时,作动器内高压油液反复通过阻尼阀阻尼耗散能量,补偿器有系统缓冲和补油功能,抑制前轮行进过程中的摆动;
29.前轮操纵与减摆系统中阀芯6在控制油液的压力下移动,转换为操纵模态,实现第一油口a与第四油口d(作动器b腔)的连通,第二油口b与第五油口e(作动器a腔)的连通,高压油从第一油口a进入,通过模态转换阀操纵作动器的伸缩,实现对飞机前轮的转向的控制;
30.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的安全阀、阻尼阀、作动阀以及连接关系均为公知,在此不再累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的模态转换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行程检测开关(1)、阀体(2)、套筒(3)、弹簧(4)、阀芯(6)、阀套(7)以及堵头(8);所述行程检测开关(1)的测距杆位于套筒(3)内,与阀芯(6)一端连接,同时行程检测开关(1)与套筒(3)固定在阀体(2)一端内侧,阀体(2)另一端设有堵头(8),阀体(2)上开设由系统内电磁阀控制的控制油口以及油口;所述弹簧(4)一端固定在套筒(3)内,另一端与阀芯(6)一端轴肩连接;阀芯(6)另一端与控制油口连接,阀芯(6)安装于阀套(7)内,可在阀套(7)内移动;阀套(7)一端与套筒(3)连接,另一端与堵头(8)连接;阀芯(6)零位时,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为减摆模态,通过阀芯(6)移动将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切换为操纵模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内设有隔板,与套筒(3)外壁形成内、外凹槽,隔板上设有中心孔;所述行程检测开关(1)的测距杆通过外凹槽穿过中心孔延伸至内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态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与行程检测开关(1)通过螺钉一起固定于阀体(2)内侧的安装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6)上设有7个轴肩,油口包括第一油口(a)、第二油口(b)、第三油口(c)、第四油口(d)、第五油口(e)及第六油口(f)。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态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6)零位时,第三油口(c)与第四油口(d)连通,使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的阻尼阀b腔与作动器b腔连通;同时第五油口(e)与第六油口(f)连通,使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的作动器a腔与阻尼阀a腔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态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6)移动,第一油口(a)与第四油口(d)连通,使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的作动器b腔与组合阀一管嘴连通,同时第二油口(b)与第五油口(e)连通,使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的作动器a腔与组合阀另一管嘴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通过金属挡圈(5)与阀芯(6)轴肩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6)外圆采用锐边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8)通过螺纹与阀体(2)上的螺纹孔固定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态转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与阀体(2)之间设有密封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飞机前轮操纵及减摆系统中的模态转换阀,包括行程检测开关、阀体、套筒、弹簧、阀芯、阀套以及堵头;所述行程检测开关的测距杆位于套筒内,与阀芯一端连接,同时行程检测开关与套筒固定在阀体一端内侧,阀体另一端设有堵头,阀体上开设由系统内电磁阀控制的控制油口以及油口;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套筒内,另一端与阀芯一端轴肩连接;阀芯另一端与控制油口连接,阀芯安装于阀套内,可在阀套内移动;阀套一端与套筒连接,另一端与堵头连接;阀芯零位时,系统为减摆模态,通过阀芯移动将系统切换为操纵模态。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组合阀的操纵模态与减摆模态的自由转换,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抗污染能力强、可靠性高的优点。靠性高的优点。靠性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伟 郭高峰 王彦丰 凌扬洋 张高峰 周幸 魏雪曼 李鸿向 张小洁 李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4/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