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块化建筑的制作方法

2022-04-06 18:00: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模块化建筑技术领域,尤其地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模块化建筑可以由多个可拆装式轻钢结构房屋制成,可拆装式轻钢结构房屋可以为打包箱或者活动板房堆装而成。但现有的模块化建筑受限于打包箱或活动板房的自身结构、防火设计以及成本,一般最高只能堆装三层。在一些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不能满足更多的需求。
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建筑,所述模块化建筑包括:
6.上层房屋模块和下层房屋模块,所述上层房屋模块包括多层房屋,下层房屋模块包括多层房屋;
7.钢平台模块,所述钢平台模块包括:
8.立柱;
9.平台,所述平台包括顶表面和底表面,所述顶表面构造为倾斜面,所述底表面与所述立柱的顶部连接,且所述底表面位于所述下层房屋模块的上方;和
10.至少两个支撑座,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座均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下表面与所述顶表面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座的所述上表面均齐平,所述上层房屋模块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座上,至少部分的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座与所述上层房屋模块连接。
11.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包括上层房屋模块、下层房屋模块和钢平台模块,上层房屋模块包括多层房屋,下层房屋模块包括多层房屋,钢平台模块包括立柱、平台和至少两个支撑座,平台包括顶表面和底表面,顶表面构造为倾斜面,底表面与立柱的顶部连接,且底表面位于下层房屋模块的上方,至少两个支撑座均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下表面与顶表面连接,至少两个支撑座的上表面均齐平,上层房屋模块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座上,至少部分的至少两个支撑座与上层房屋模块连接。这样,模块化建筑包括较多数量的房屋,解决了现有的模块化建筑的层数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问题,平台的顶表面构造为倾斜面能够便于排水,防止液体堆积在平台上,至少两个支撑座与平台连接且至少两个支撑座的上表面均齐平,保证了上层房屋模块与平台连接的稳定性,在不改变现有的房屋结构的前提下实现更高层建筑的堆装,满足大容量的效果和使用空间,有效解决土地空间缺乏的问题。
12.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座包括两个端部支撑座和位于所述两个端部支撑座之间的中间支撑座,所述端部支撑座具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上层房屋模块连接。
13.可选地,所述房屋的底部的角部具有连接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与所述端部支撑座连接。
14.可选地,所述平台的所述顶表面的坡度比为1:105~1:95。
15.可选地,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连接楼梯模块,所述连接楼梯模块连接地面和所述钢平台模块,所述连接楼梯模块与所述立柱和所述平台连接。
16.可选地,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上层楼梯模块,所述上层楼梯模块与所述上层房屋模块连接,且所述上层楼梯模块还与所述至少两个支撑座中的一部分连接。
17.可选地,所述模块化建筑还包括下层楼梯模块,所述下层楼梯模块与所述下层房屋模块连接,且所述下层楼梯模块与所述立柱间隔开。
18.可选地,所述钢平台模块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开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齐平,所述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端延伸超出所述第二立柱。
19.可选地,所述钢平台模块还包括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平台均倾斜连接。
20.可选地,所述上层房屋模块和所述下层房屋模块均包括三层房屋。
附图说明
21.本发明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发明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发明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22.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地实施方式的第一模块化建筑的内部的俯视图;
23.图2为图1所示的第一模块化建筑的左视图;
24.图3为图2所示的第一模块化建筑的左视图,其中,省略了连接楼梯模块;
25.图4为图3所示的钢平台模块的左视图;
26.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地实施方式的第二模块化建筑的左视图;
27.图6为图5所示的第二模块化建筑的左视图,其中,省略了连接楼梯模块;
28.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地实施方式的第三模块化建筑的内部的俯视图;
29.图8为图7所示的第三模块化建筑的左视图;
30.图9为图8所示的第三建筑模块化建筑的左视图,其中,省略了连接楼梯模块。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1:第一模块化建筑
ꢀꢀꢀꢀꢀꢀꢀꢀꢀꢀꢀꢀ
102:第二模块化建筑
33.103:第三模块化建筑
ꢀꢀꢀꢀꢀꢀꢀꢀꢀꢀꢀꢀ
111:上层房屋模块
34.112:下层房屋模块
ꢀꢀꢀꢀꢀꢀꢀꢀꢀꢀꢀꢀꢀꢀ
113:房屋
35.114:房屋模块内走廊
ꢀꢀꢀꢀꢀꢀꢀꢀꢀꢀꢀꢀ
115:连接件
36.116:房屋模块外走廊
ꢀꢀꢀꢀꢀꢀꢀꢀꢀꢀꢀꢀ
120:钢平台模块
37.121:第一立柱
ꢀꢀꢀꢀꢀꢀꢀꢀꢀꢀꢀꢀꢀꢀꢀꢀꢀꢀ
122:第二立柱
38.123:平台
ꢀꢀꢀꢀꢀꢀꢀꢀꢀꢀꢀꢀꢀꢀꢀꢀꢀꢀꢀꢀꢀꢀ
124:顶表面
39.125:底表面
ꢀꢀꢀꢀꢀꢀꢀꢀꢀꢀꢀꢀꢀꢀꢀꢀꢀꢀꢀꢀ
126:支撑梁
40.127:钢平台走廊
ꢀꢀꢀꢀꢀꢀꢀꢀꢀꢀꢀꢀꢀꢀꢀꢀ
128:护栏
41.130:支撑座
ꢀꢀꢀꢀꢀꢀꢀꢀꢀꢀꢀꢀꢀꢀꢀꢀꢀꢀꢀꢀ
131:上表面
42.132:下表面
ꢀꢀꢀꢀꢀꢀꢀꢀꢀꢀꢀꢀꢀꢀꢀꢀꢀꢀꢀꢀ
141:第一端部支撑座
43.142:第二端部支撑座
ꢀꢀꢀꢀꢀꢀꢀꢀꢀꢀꢀꢀ
143:中间支撑座
44.144:连接组件
ꢀꢀꢀꢀꢀꢀꢀꢀꢀꢀꢀꢀꢀꢀꢀꢀꢀꢀ
145:楼梯支撑座
45.161:连接楼梯模块
ꢀꢀꢀꢀꢀꢀꢀꢀꢀꢀꢀꢀꢀꢀ
162:上层楼梯模块
46.163:下层楼梯模块
ꢀꢀꢀꢀꢀꢀꢀꢀꢀꢀꢀꢀꢀꢀ
164:模块内楼梯
具体实施方式
47.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48.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显然,本发明的施行并不限定于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49.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50.本发明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51.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发明。
5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第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的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第一模块化建筑101能够包括较多的房屋113,以满足大容量的需求。
53.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模块化建筑101包括上层房屋模块111、下层房屋模块112和钢平台模块120,上层房屋模块111位于下层房屋模块112的上方。上层房屋模块111包括多层房屋113,多层房屋113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堆叠在一起。上层房屋模块111还可以包括有屋顶,屋顶的截面形状可以为三角形,以便于排水。
54.如图1所示,多层房屋113中的每一层还可以包括多个房屋113,多个房屋113可以沿第一方向d1间隔布置。房屋113可以为打包箱或者活动板房。第一方向d1可以与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相邻的房屋113沿第一方向d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房屋模块内走廊114,以便于人员行走。部分的房屋113还可以沿第二方向d2并排布置。第二方向d2可以与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另一部分的房屋113还可以沿第二方向d2间
隔布置。间隔开的房屋113第二方向d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模块内楼梯164,以便于人员上下楼。如图3所示,上层房屋模块111包括三层房屋113,这样,既能够满足防火设计,又能够节约成本。
55.下层房屋模块112也可以包括多层房屋113,以容纳较多的人员。优选地,下层房屋模块112包括三层房屋113,这样,既能够满足防火设计,又能够节约成本。多层房屋113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堆叠在一起。多层房屋113中的每一层还可以包括多个房屋113,多个房屋113可以沿第一方向d1间隔布置。相邻的房屋113沿第一方向d1之间也可以设置有房屋模块内走廊114,以便于人员行走。部分的房屋113还可以沿第二方向d2并排布置。另一部分的房屋113还可以沿第二方向d2间隔布置。间隔开的房屋113第二方向d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模块内楼梯164,以便于人员下楼。
56.当然,第一模块化建筑101可以包括多个上层房屋模块111、多个下层房屋模块112和多个钢平台模块120,本实施方式对此无意加以限定。
57.钢平台模块120用于支撑上层房屋模块111。钢平台模块120包括立柱、平台123和至少两个支撑座130,立柱与平台123连接,以用于支撑平台123。立柱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大致平行。立柱可以由钢材或铝材等金属材料制成。钢平台模块120的结构采用部件化,通过立柱等支撑结构提供额外的堆箱基础,将原有的单一复合模块低层建筑转换成由多个复合模块组合而成的高层建筑。
58.平台123可以由花纹钢板、其他金属板或混凝土制成。如图4所示,平台123包括顶表面124和底表面125,顶表面124和底表面125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相对布置。顶表面124可以构造为倾斜面,由此便于排水。可选地,平台123的顶表面124的坡度比为1:105~1:95。由此,避免液体堆积在平台123的顶表面124,且不会影响平台123的顶表面124上的人员行走。底表面125与立柱的顶部连接。优选地,底表面125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立柱连接在一起。底表面125还位于下层房屋模块112的上方,这样平台123不影响下层房屋模块112的使用。
59.钢平台模块120包括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可以沿第一方向d1间隔开。第一立柱121和第二立柱122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可以不相同,以使得平台123的顶表面124倾斜。比如,第一立柱121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二立柱122的尺寸,以使得第二立柱122高于第一立柱121,从而使得平台123的顶表面124的靠近第二立柱122的部分高于靠近第一立柱121的部分。
60.至少两个支撑座130设置在平台123上。至少两个支撑座130均与平台123的顶表面124连接。优选地,至少两个支撑座130均可以与平台123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至少两个支撑座130均包括上表面131和下表面132,上表面131和下表面132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相对布置。下表面132与顶表面124连接。至少两个支撑座130的下表面132均与平台123的顶表面124连接在一起,以使得至少两个支撑座130均固定至平台123。
61.至少两个支撑座130可以间隔布置在平台123的顶表面124上。至少两个支撑座130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完全相同。至少两个支撑座130的上表面131均齐平,由此保证至少两个支撑座130的上表面131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上层房屋模块111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座130上,并且至少部分的至少两个支撑座130与上层房屋模块111连接,
以保证上层房屋模块111的稳定性。
62.根据本发明的模块化建筑,模块化建筑包括上层房屋模块、下层房屋模块和钢平台模块,上层房屋模块包括多层房屋,下层房屋模块包括多层房屋,钢平台模块包括立柱、平台和至少两个支撑座,平台包括顶表面和底表面,顶表面构造为倾斜面,底表面与立柱的顶部连接,且底表面位于下层房屋模块的上方,至少两个支撑座均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下表面与顶表面连接,至少两个支撑座的上表面均齐平,上层房屋模块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座上,至少部分的至少两个支撑座与上层房屋模块连接。这样,模块化建筑包括较多数量的房屋,解决了现有的模块化建筑的层数无法满足实际使用需求的问题,平台的顶表面构造为倾斜面能够便于排水,防止液体堆积在平台上,至少两个支撑座与平台连接且至少两个支撑座的上表面均齐平,保证了上层房屋模块与平台连接的稳定性,在不改变现有的房屋结构的前提下实现更高层建筑的堆装,满足大容量的效果和使用空间,有效解决土地空间缺乏的问题。
63.具体地,至少两个支撑座130包括第一端部支撑座141和第二端部支撑座142,第一端部支撑座141和第二端部支撑座142间隔设置。第一端部支撑座141和第二端部支撑座142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不相同。优选地,平台123的顶表面124的靠近第一端部支撑座141的部分低于靠近第二端部支撑座142的部分。由此,平台123上的液体可以自第二端部支撑座142流向第一端部支撑座141。第一端部支撑座141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端部支撑座142的尺寸,以保证第一端部支撑座141的上表面与第二端部支撑座142的上表面齐平。
64.当然,在未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平台123的顶表面124的靠近第一端部支撑座141的部分可以高于靠近第二端部支撑座142的部分,平台123上的液体可以自第一端部支撑座141流向第二端部支撑座142。第一端部支撑座141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二端部支撑座142的尺寸。
65.第一端部支撑座141和第二端部支撑座142用于与上层房屋模块111连接。第一端部支撑座141和第二端部支撑座142均具有连接组件144,连接组件144可以与上层房屋模块111连接。由此,保证上层房屋模块111和支撑座130牢固地连接在一起。第一端部支撑座141和第二端部支撑座142可以分别与上层房屋模块111的底部的角部连接。
66.为了使得上层房屋模块111平稳地放置在至少两个支撑座130上,至少两个支撑座130还包括中间支撑座143,中间支撑座143位于第一端部支撑座141和第二端部支撑座142之间。中间支撑座143与第一端部支撑座141和第二端部支撑座142间隔开。中间支撑座143的沿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可以大于第二端部支撑座142的尺寸,且小于第一端部支撑座141的尺寸。第一端部支撑座141、第二端部支撑座142和中间支撑座143的上表面131均齐平。由此以稳定地支撑上层房屋模块111。尤其地,中间支撑座143能够支撑上层房屋模块111的中间部分,以防止上层房屋模块111的中间部分下陷。
67.更具体地,连接组件144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和螺母连接。结合图3所示,上层房屋模块111的房屋113的底部的角部具有连接件115,第一端部支撑座141具有螺栓和螺母,连接件115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与第一端部支撑座141连接。同样地,第二端部支撑座142具有螺栓和螺母,连接件115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与第二端部支撑座142连接。
68.进一步地,平台123沿第一方向d1的一端与第一立柱121齐平,以保证平台123与第
一立柱121之间的平整性。平台123沿第一方向d1的另一端延伸超出第二立柱122,由此,平台123能够提供更多空间,且能够供位于上方的人员行走。结合图1所示,平台123靠近第二立柱122的部分可以形成钢平台走廊127,人员能够在钢平台走廊127上行走,以进入不同的房屋113中。为了提高安全性,如图2所示,钢平台模块120还包括护栏128,护栏128与平台123连接,以保护人员。
69.为了提高稳定性,钢平台包括还包括支撑梁126,支撑梁126与第二立柱122倾斜连接,支撑梁126与平台123也倾斜连接,以用于支撑平台123的延伸超出第二立柱122的部分。支撑梁126的沿第一方向d1的一端可以与第二立柱122连接,支撑梁126与第二立柱12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支撑梁126的沿第一方向d1的另一端可以与平台123的另一端的底表面125连接。支撑梁126与平台123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由此,第二立柱122、支撑梁126和平台123能够形成三角形结构,以使得支撑梁126能够稳定地支撑平台123的另一端。
70.可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模块化建筑101还包括连接楼梯模块161,连接楼梯模块161可以连接地面和钢平台模块120。地面可以为地基。由此便于人员从地面移动至钢平台模块120上。为了保证连接楼梯模块161的稳定性,连接楼梯模块161沿第一方向d1位于钢平台模块120的一侧,或者两个连接楼梯模块161沿第一方向d1分别位于钢平台模块120的两侧。连接楼梯模块161与立柱(第一立柱121和/或第二立柱122)连接,以使得立柱能够支撑连接楼梯模块161而防止连接楼梯模块161不倾倒。连接楼梯模块161还与平台123连接,以便于下方的人员移动至平台123上,进而进入上层房屋模块111中。
71.操作人员可以在地基上堆装多层标准打包箱以形成下层房屋模块112。操作人员可以搭建钢平台模块120,平台123由立柱支撑且覆盖在下层房屋模块112之上。平台123的底表面125位于下层房屋模块112的上方。下层房屋模块112位于两个立柱之间。平台123的两侧还可以设置有连接楼梯模块161,供人员在地面和平台123之间移动。钢平台模块120需做对应的防火处理,从而达到相应的防火要求。操作人员可以在平台123上堆装多层打包箱以形成上层房屋模块111。在堆装完成后,可以在上层的多个房屋113上加盖屋顶。
72.进一步地,钢平台模块120可以直接设置在地基上,地基上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地基支撑座,多个地基支撑座的上表面均齐平,以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下层房屋模块112可以与地基上的多个地基支撑座连接,以使得地基支撑座支撑下层房屋模块112,从而使得下层房屋模块112保持水平。
73.图5和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的第二模块化建筑102,第二模块化建筑102的结构与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结构类似,相似之处不再赘述,区别在于,第二模块化建筑102的下层房屋模块112包括多层房屋113,多层房屋113沿模块化建筑的高度方向堆叠在一起。下层房屋模块112的多层房屋113中的每一层还可以包括多个房屋113,下层房屋模块112的多个房屋113可以并排布置。下层房屋模块112沿第一方向d1具有一排房屋113。
74.第二模块化建筑102还包括下层楼梯模块163,下层楼梯模块163与下层房屋模块112连接,以便于人员在下层房屋模块112的多层房屋113中移动。下层楼梯模块163能够连通下层房屋模块112中的每一层。下层楼梯模块163能够连通三层房屋模块中的每一层。为了防止下层楼梯模块163干涉钢平台模块120,下层楼梯模块163与立柱间隔开,以减小下层楼梯模块163与立柱之间的共振。
75.图7至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的第三模块化建筑103,第三模块化建筑103的结构与第一模块化建筑101的结构类似,相似之处不再赘述,区别在于,第三模块化建筑103的上层房屋模块111包括多层房屋113,多层房屋113沿模块化建筑的高度方向堆叠在一起。上层房屋模块111中的每一层可以包括多个房屋113,上层房屋模块111的多个房屋113可以沿第二方向d2并排布置。上层房屋模块111的沿第一方向d1具有一排房屋113。第三模块化建筑103的下层房屋模块112包括多层房屋113,多层房屋113沿模块化建筑的高度方向堆叠在一起。下层房屋模块112中的每一层可以包括多个房屋113,下层房屋模块112的多个房屋113可以沿第二方向d2并排布置。下层房屋模块112的沿第一方向d1具有一排房屋113。如图7所示,多个房屋113还可以与房屋模块外走廊116连通,以便于人员行走。
76.如图8所示,第三模块化建筑103还包括上层楼梯模块162,上层楼梯模块162与上层房屋模块111连接,以便于人员在上层房屋模块111的多层房屋113中移动。上层楼梯模块162能够连通上层房屋模块111中的每一层。上层楼梯模块162能够连通三层房屋模块中的每一层。
77.为了提高上层楼梯模块162的稳定性,上层楼梯模块162还与至少两个支撑座130中的一部分连接。由此,使得部分的支撑座130能够支撑上层楼梯模块162。如图9所示,至少两个支撑座130还包括楼梯支撑座145,楼梯支撑座145位于第一端部支撑座141和第二端部支撑座142之间。楼梯支撑座145与第一端部支撑座141、第二端部支撑座142和中间支撑座143的上表面均齐平。上层楼梯模块162的底部可以与楼梯支撑座145连接,保证上层楼梯模块162与上层房屋模块111的底表面12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7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他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79.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