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2022-04-06 17:55: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劲性框架柱、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框架柱四个侧面的超限梁(1)以及填充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1)连接节点处的混凝土层,所述钢结构劲性框架柱包括矩形框架柱本体(3)、设置在框架柱本体(3)内侧面的柱身配筋(4)、设置在框架柱本体(3)中心位置的方钢柱芯构件(5)、填充设置在方钢柱芯构件(5)内的填充料(6)以及限位紧固筋(8);超限梁(1)包括上部纵筋(11)、下部纵筋(12)、绑扎在上部纵筋(11)和下部纵筋(12)外侧面的箍筋、连接套筒(13)和至少一个矩形水平连接板(7),上部纵筋(11)和下部纵筋(12)靠近框架柱本体(3)的一侧均套接设置有连接套筒(13);矩形水平连接板(7)短边一侧与框架柱本体(3)固定连接,水平连接板(7)上端面与上部纵筋(1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紧固筋(8)至少有四根并且围合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1)连接节点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矩形水平连接板(7)的短边长度小于矩形框架柱本体(3)短边长度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限位紧固筋(8)呈ω型,包括中间限位部(81)和对称设置在中间限位部(81)两端的固定部(82),中间限位部(81)贴合设置在框架柱本体(3)外侧面,固定部(82)与上部纵筋(11)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套筒(13)与框架柱本体(3)之间焊接固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纵筋(11)与下部纵筋(12)的数量相同;上部纵筋(11)至少有四根。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填充料(6)为c40高强度无收缩cgm灌浆料。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套筒(13)内径与上部纵筋(11)的外径相适应。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上部纵筋(11)之间的距离为50-200mm。9.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钢结构劲性框架柱的钢柱芯预制成型,钢柱芯在场外车间分型号按钢结构柱深化图节点做法要求下料、焊接成型、检测等工序,预留出钢柱芯四周牛腿,预留出柱核心箍筋穿牛腿预留孔,钢柱芯构件经检验合格后运输至施工现场按要求吊装到位,安装、校正;步骤二:劲性柱钢柱芯安装完毕、预验收合格后,按要求绑扎劲性柱体钢筋,验筋、合柱模、校正、浇筑柱混凝土至梁底下返预留高度位置;步骤三,在搭设的超限梁(1)底支撑架体的主龙骨上,纵向放置木方;两侧木方两边固定两个十字扣件固定木方的位置,木方上铺设超限梁(1)底模板,圆弧梁梁底模架设亦同此;步骤四,梁筋绑扎成型,梁两侧端头500范围内箍筋根数按要求安放但不绑扎,超限梁
(1)的上部纵筋(11)和下部纵筋(12)两端抵在钢柱芯边,上部纵筋(11)和下部纵筋(12)的主筋端头均加设连接套筒(13),钢柱芯牛腿宽度范围内的梁主筋与牛腿单面焊,其余梁主筋端头套筒与钢柱芯面有效焊接;步骤五:超限梁(1)截面宽度大于钢柱芯截面宽度时,梁角部位主筋从钢柱芯两侧直通过去与劲性柱另一侧梁主筋相连;超限梁(1)截面宽度小于钢柱芯截面宽度时,梁角部位主筋与钢柱芯面有效焊接后,另设元宝型弯筋设置在钢柱芯两侧,元宝型弯筋两端直筋分别与劲性柱两侧梁的角部位主筋有效焊接,将劲性柱两侧的梁角部位主筋连接贯通;步骤六:现场通过测量放线,劲性柱轴线定位;安装钢柱芯、校正,劲性柱柱体钢筋绑扎成型,合模、劲性柱混凝土浇筑;超限梁(1)铺底模,梁筋绑扎成型,梁主筋与钢柱芯焊接拉结,超限梁(1)合模;顶板模板支设成型,顶板钢筋绑扎成型后,梁板进行混凝土正常浇筑;步骤七:待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上一层楼层结构顺序施工。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木方尺寸为50*100,数量为5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钢结构劲性框架柱、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框架柱四个侧面的超限梁以及填充设置在钢结构劲性框架柱与超限梁连接节点处的混凝土层,所述钢结构劲性框架柱包括矩形框架柱本体、设置在框架柱本体内侧面的柱身配筋、设置在框架柱本体中心位置的方钢柱芯构件、填充设置在方钢柱芯构件内的填充料以及限位紧固筋;超限梁包括上部纵筋、下部纵筋、绑扎在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外侧面的箍筋、连接套筒和至少一个矩形水平连接板,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靠近框架柱本体的一侧均套接设置有连接套筒;矩形水平连接板短边一侧与框架柱本体固定连接。本方法施工便捷、结构准确、安装方便、稳定性好。稳定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峰 彭旭渝 张静涛 百世健 代立军 张建华 李天军 李楠 尹双越 杨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4/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