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2:40: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一种热源机组及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2.迄今为止,存在一种在热源机组中具有贮液器(气液分离器)的制冷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并且,记载了下述内容:在专利文献1的制冷装置中,当从利用机组的冷却运转切换到逆循环除霜时使贮液器的压力降低,来抑制制冷剂向利用机组逆流。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9-06608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在专利文献1中,考虑了制冷剂向利用机组逆流的情况,但并没有考虑当使压缩机从停止状态起动时热源机组可能产生的问题。例如,当在利用机组中积存有制冷剂的状态下起动压缩机时,压缩机吸入液态制冷剂,就有可能产生液压缩。
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抑制在起动压缩机时产生液压缩。
9.-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10.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一种热源机组为前提,该热源机组与利用侧设备相连而构成制冷剂回路6。
11.该热源机组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热源侧回路11,所述热源侧回路11构成所述制冷剂回路6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控制器100,所述控制器100控制所述热源侧回路11的工作,所述热源侧回路11包括压缩部20、中间热交换器17以及旁通通路23c,所述压缩部20具有低压级压缩要素23和高压级压缩要素21,所述高压级压缩要素21对由该低压级压缩要素23压缩后的制冷剂进一步进行压缩,所述中间热交换器17设置在所述低压级压缩要素23与所述高压级压缩要素21之间,制冷剂和热介质能够在该中间热交换器17中进行热交换,所述旁通通路23c绕过所述低压级压缩要素23与该低压级压缩要素23的吸入管23a和喷出管23b相连,所述控制器100构成为在所述压缩部20起动时能够让所述热源机组进行第一动作,在该第一动作中使所述低压级压缩要素23停止而使高压级压缩要素21运转。
12.在第一方面中,当在利用机组50与低压级压缩要素23的吸入管23a之间的路径中存在液态制冷剂的状态下起动热源机组之际,若进行第一动作,则从利用机组50流入热源机组的制冷剂通过旁通通路23c和中间热交换器17后流入高压级侧压缩要素。由于在进行第一动作时中间热交换器17成为蒸发器,因此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的制冷剂就流入高压级侧压缩要素。由此,就能够抑制在压缩部20起动时产生液压缩。
13.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热交换器17是供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热交换器,所述热源机组包括向所述中间热交换器17供给
空气的风扇17a,所述控制器100构成为在使所述风扇17a工作的状态下让所述热源机组进行所述第一动作。
14.在第二方面中,通过在进行第一动作时使风扇17a旋转,使得制冷剂在空气热交换器即中间热交换器17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
15.本公开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高于规定值时,所述控制器100让所述热源机组进行所述第一动作。
16.当从利用机组50朝向压缩部20的吸入气体路径中存在液态制冷剂,且液态制冷剂积存到规定量以上时,吸入气体路径的压力就会上升。因此,在第三方面中,当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高于规定值时实施第一动作,从而能够使液态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再被吸入高压级侧压缩要素。
17.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压缩部20起动之际吸入压力在规定值以下时,所述控制器100让所述热源机组进行第二动作,在该第二动作中使所述低压级压缩要素23和所述高压级压缩要素21都运转,并将所述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
18.当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在规定值以下时,就判断为进入压缩部20的吸入制冷剂具有规定的过热度。因此,在第四方面中,在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在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没有产生液压缩,不进行第一动作而进行第二动作(二级压缩运转),在该第二动作中使低压级压缩要素23和高压级压缩要素21都运转,并将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
19.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当在第一动作中所述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下时,所述控制器100让所述热源机组移向第二动作,在该第二动作中使所述低压级压缩要素23和所述高压级压缩要素21都运转,并将所述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
20.在第五方面中,当在第一动作中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下时,就判断为没有产生液压缩,从而从第一动作移向第二动作。这样一来,进行第二动作(二级压缩运转),在该第二动作中使低压级压缩要素23和高压级压缩要素21都运转,并将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
21.本公开的第六方面在第一到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回路6中的制冷剂是二氧化碳。
22.在第六方面中,在以二氧化碳为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6中,能够抑制在压缩部20起动时产生液压缩。
23.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在该制冷装置中,热源机组10与利用侧设备即利用机组50相连,从而构成进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回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机组10是第一到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热源机组10。
24.在第七方面中,在具有热源机组10和利用机组50的制冷装置中,与第一到第六方面相同,能够抑制在压缩部20起动时产生液压缩。
25.本公开的第八方面在第七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动作中,关闭设置在利用机组50中的利用膨胀机构53。
26.在第八方面中,在第一动作中,在制冷剂回路6中存在于比利用膨胀机构53靠下游的下游侧的制冷剂流入热源机组10,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被吸入高压级侧压缩要
素。
27.本公开的第九方面在第八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能够在所述压缩部20停止的过程中或停止后制冷剂回路6的高压压力高于预先设定的第一压力,且所述利用膨胀机构53被打开后,在使所述压缩部20起动时执行所述第一动作。
28.当在压缩部20停止的过程中或停止后制冷剂回路6的高压压力高于第一压力时,就认为在热源机组10中积存有液态制冷剂。在该情况下,当压缩机停止并打开了利用膨胀阀53时,液态制冷剂就有可能流入利用机组50,但在第九方面中,通过在之后压缩部20起动时实施第一动作,从而能够抑制液压缩。
附图说明
29.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的管道系统图;
30.图2是示出控制器、各种传感器以及制冷剂回路的构成设备之间的关系的方框图;
31.图3是相当于图1的图,其示出冷却设备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32.图4是相当于图1的图,其示出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33.图5是相当于图1的图,其示出制冷/冷却设备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34.图6是相当于图1的图,其示出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35.图7是相当于图1的图,其示出制热/冷却设备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36.图8是相当于图1的图,其示出制热/冷却设备热回收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37.图9是相当于图1的图,其示出制热/冷却设备余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情况;
38.图10是示出温控关闭时对于制冷剂回路的控制情况的流程图;
39.图11是示出温控开启时的控制情况的流程图;
40.图12a示出图11的步骤st15的控制(a)的详细情况;
41.图12b示出图11的步骤st15的控制(b)的详细情况;
42.图12c示出图11的步骤st15的控制(c)的详细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方式在本质上为优选的示例,但并没有对本发明、其应用对象或其用途的范围加以限制的意图。
44.(实施方式)
45.〈整体构成〉
46.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冷装置1对冷却对象进行冷却,并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这里所说的冷却对象包括冷藏库、冷冻库、陈列柜等冷却设备内的空气。下面,将这样的设备称为冷却设备。
47.如图1所示,制冷装置1包括: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组10、进行室内的空气调节的室内机组50、对库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冷却设备机组60、以及控制器100。在图1中,示出了一台室内机组50,但制冷装置1也可以具有并联起来的多台室内机组50。在图1中,示出了一台冷却设备机组60,但制冷装置1也可以具有并联起来的多台冷却设备机组60。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由四根连接管道2、3、4、5将上述机组10、50、60连接起来,由此构成包括多个构成要素的制冷剂回路6。
48.四根连接管道2、3、4、5由第一液体连接管道2、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以及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构成。第一液体连接管道2及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与室内机组50相对应。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及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与冷却设备机组60相对应。
49.在制冷剂回路6中,制冷剂循环而进行制冷循环。本实施方式的制冷剂回路6中的制冷剂为二氧化碳。制冷剂回路6构成为进行制冷剂达到临界压力以上的制冷循环。
50.〈室外机组〉
51.室外机组10是设置在屋外的热源机组。室外机组10具有室外风扇12、和室外回路11(热源侧回路的一个例子)。室外回路11具有压缩部20、流路切换机构30、室外热交换器13、室外膨胀阀14、气液分离器15、冷却热交换器16及中间热交换器17,以作为制冷剂回路6的构成要素。室外回路11构成制冷剂回路6的至少一部分。
52.〈压缩部〉
53.压缩部20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压缩部20具有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压缩部20构成为二级压缩式压缩部。第二压缩机22及第三压缩机23构成低压级压缩要素。第二压缩机22及第三压缩机23彼此并联。第一压缩机21构成对由低压级压缩要素压缩后的制冷剂进一步进行压缩的高压级压缩要素。第一压缩机21及第二压缩机22串联。第一压缩机21及第三压缩机23串联。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是由电动机驱动压缩机构的旋转式压缩机。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构成为能够调节工作频率或转速的可变排量式压缩机。
54.在第一压缩机21上连接有第一吸入管21a及第一喷出管21b。在第二压缩机22上连接有第二吸入管22a及第二喷出管22b。在第三压缩机23上连接有第三吸入管23a及第三喷出管23b。
55.在第一吸入管21a和第一喷出管21b上连接有绕过第一压缩机21的第一旁通通路21c。在第二吸入管22a和第二喷出管22b上连接有绕过第二压缩机22的第二旁通通路22c。在第三吸入管23a和第三喷出管23b上连接有绕过第三压缩机23的第三旁通通路23c。
56.第二吸入管22a与冷却设备机组60连通。第二压缩机22是与冷却设备机组60相对应的冷却设备侧压缩机。第三吸入管23a与室内机组50连通。第三压缩机23是与室内机组50相对应的室内侧压缩机。
57.〈流路切换机构〉
58.流路切换机构30切换制冷剂的流路。流路切换机构30具有第一管道31、第二管道32、第三管道33、第四管道34、第一三通阀tv1以及第二三通阀tv2。第一管道31的流入端和第二管道32的流入端与第一喷出管21b相连。压缩部20的喷出压力作用在第一管道31及第二管道32上。第三管道33的流出端和第四管道34的流出端与第三压缩机23的第三吸入管23a相连。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作用在第三管道33及第四管道34上。
59.第一三通阀tv1具有第一通口p1、第二通口p2以及第三通口p3。第一三通阀tv1的第一通口p1与作为高压流路的第一管道31的流出端相连。第一三通阀tv1的第二通口p2与作为低压流路的第三管道33的流入端相连。第一三通阀tv1的第三通口p3与室内气体侧流路35相连。
60.第二三通阀tv2具有第一通口p1、第二通口p2以及第三通口p3。第二三通阀tv2的第一通口p1与作为高压流路的第二管道32的流出端相连。第二三通阀tv2的第二通口p2与
作为低压流路的第四管道34的流入端相连。第二三通阀tv2的第三通口p3与室外气体侧流路36相连。
61.第一三通阀tv1及第二三通阀tv2是电动式三通阀。各三通阀tv1、tv2分别在第一状态(图1中用实线示出的状态)和第二状态(图1中用虚线示出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处于第一状态的各三通阀tv1、tv2中,第一通口p1与第三通口p3连通,且第二通口p2被关闭。在处于第二状态的各三通阀tv1、tv2中,第二通口p2与第三通口p3连通,第一通口p1被关闭。
62.〈室外热交换器〉
63.室外热交换器13构成热源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13为翅片管式空气热交换器。室外风扇12布置在室外热交换器13的附近。室外风扇12输送室外空气。室外热交换器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由室外风扇12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
64.室外热交换器13的气侧端与室外气体侧流路36相连。室外热交换器13的液侧端与室外流路o相连。
65.〈室外流路〉
66.室外流路o包括:室外第一管o1、室外第二管o2、室外第三管o3、室外第四管o4、室外第五管o5、室外第六管o6以及室外第七管o7。室外第一管o1的一端与室外热交换器13的液侧端相连。室外第一管o1的另一端分别与室外第二管o2的一端及室外第三管o3的一端相连。室外第二管o2的另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5的顶部相连。室外第四管o4的一端与气液分离器15的底部相连。室外第四管o4的另一端分别与室外第五管o5的一端及室外第三管o3的另一端相连。室外第五管o5的另一端与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相连。室外第六管o6的一端与室外第五管o5的中途相连。室外第六管o6的另一端与第一液体连接管道2相连。室外第七管o7的一端与室外第六管o6的中途相连。室外第七管o7的另一端与室外第二管o2的中途相连。
67.〈室外膨胀阀〉
68.室外膨胀阀14与室外第一管o1相连。室外膨胀阀14位于室外热交换器13与气液分离器15之间的制冷剂路径上,当利用侧热交换器54、64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时该室外热交换器13成为散热器。室外膨胀阀14是对制冷剂进行减压的减压机构。室外膨胀阀14是热源膨胀机构。室外膨胀阀14是能够对开度进行调节的电子膨胀阀。
69.〈气液分离器〉
70.气液分离器15构成贮存制冷剂的容器(制冷剂贮存器)。气液分离器15位于制冷剂回路中的散热器13、54的下游侧。在气液分离器15中,制冷剂被分离成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在气液分离器15的顶部连接有室外第二管o2的另一端和排气管37的一端。排气管37的另一端与注入管38的中途相连。在排气管37上连接有排气阀39。排气阀39是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
71.〈冷却热交换器〉
72.冷却热交换器16对由气液分离器15分离后的制冷剂(主要是液态制冷剂)进行冷却。冷却热交换器16具有第一制冷剂流路16a和第二制冷剂流路16b。第一制冷剂流路16a与室外第四管o4的中途相连。第二制冷剂流路16b与注入管38的中途相连。
73.注入管38的一端与室外第五管o5的中途相连。注入管38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第一吸入管21a相连。换言之,注入管38的另一端与压缩部20的中间压力部分相连。在注
入管38上且比第二制冷剂流路16b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有减压阀40。减压阀40是开度可变的膨胀阀。
74.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在第一制冷剂流路16a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在第二制冷剂流路16b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第二制冷剂流路16b供由减压阀40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动。因此,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在第一制冷剂流路16a中流动的制冷剂被冷却。
75.〈中间热交换器〉
76.中间热交换器17与中间流路41相连。中间流路41的一端与第二压缩机22的第二喷出管22b及第三压缩机23的第三喷出管23b相连。中间流路41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缩机21的第一吸入管21a相连。换言之,中间流路41的另一端与压缩部20的中间压力部相连。
77.中间热交换器17为翅片管式空气热交换器。在中间热交换器17的附近布置有冷却风扇17a。中间热交换器17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冷却风扇17a输送的室外空气(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78.在压缩部20进行二级压缩时,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发挥作用,将从低压级压缩要素22、23喷出的制冷剂冷却后供往高压级压缩要素21。
79.〈油分离回路〉
80.室外回路11包括油分离回路42。油分离回路42具有油分离器43、第一回油管44、第二回油管45以及第三回油管46。油分离器43与第一压缩机21的第一喷出管21b相连。油分离器43将油从压缩部20喷出的制冷剂中分离出来。第一回油管44的流入端与油分离器43连通。第一回油管44的流出端与第二压缩机22的第二吸入管22a相连。第二回油管45的流入端与油分离器43连通。第二回油管45的流出端与中间流路41的流入端相连。第三回油管46具有主回油管46a、冷却设备侧分支管46b以及室内侧分支管46c。主回油管46a的流入端与油分离器43连通。主回油管46a的流出端与冷却设备侧分支管46b的流入端和室内侧分支管46c的流入端相连。冷却设备侧分支管46b的流出端与第二压缩机22的机壳内的贮油部连通。室内侧分支管46c的流出端与第三压缩机23的机壳内的贮油部连通。
81.在第一回油管44上连接有第一油量调节阀47a。在第二回油管45上连接有第二油量调节阀47b。在冷却设备侧分支管46b上连接有第三油量调节阀47c。在室内侧分支管46c上连接有第四油量调节阀47d。
82.由油分离器43分离出的油经由第一回油管44返回第二压缩机22。由油分离器43分离出的油经由第二回油管45返回第三压缩机23。由油分离器43分离出的油经由第三回油管46返回第二压缩机22及第三压缩机23各自机壳内的贮油部。
83.〈止回阀〉
84.室外回路11具有:第一止回阀cv1、第二止回阀cv2、第三止回阀cv3、第四止回阀cv4、第五止回阀cv5、第六止回阀cv6、第七止回阀cv7、第八止回阀cv8、第九止回阀cv9以及第十止回阀cv10。第一止回阀cv1与第一喷出管21b相连。
85.第二止回阀cv2与第二喷出管22b相连。第三止回阀cv3与第三喷出管23b相连。第四止回阀cv4与室外第二管o2相连。第五止回阀cv5与室外第三管o3相连。第六止回阀cv6与室外第六管o6相连。第七止回阀cv7与室外第七管o7相连。第八止回阀cv8与第一旁通通路21c相连。第九止回阀cv9与第二旁通通路221c相连。第十止回阀cv10与第三旁通通路23c相连。这些止回阀cv1~cv7允许制冷剂沿图1所示的箭头方向流动,并禁止制冷剂沿着与该箭
头相反的方向流动。
86.〈室内机组〉
87.室内机组50是设置在屋内的利用机组。室内机组50具有室内风扇52和室内回路51(利用回路的一个例子)。在室内回路51的液侧端连接有第一液体连接管道2。在室内回路51的气侧端连接有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
88.室内回路51从液侧端朝向气侧端依次具有室内膨胀阀53及室内热交换器54,以作为制冷剂回路6的构成要素。室内膨胀阀53是第一利用膨胀机构。室内膨胀阀53是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
89.室内热交换器54是第一利用热交换器。室内热交换器54是翅片管式空气热交换器。室内风扇52布置在室内热交换器54的附近。室内风扇52输送室内空气。室内热交换器54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由室内风扇52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90.〈冷却设备机组〉
91.冷却设备机组60是对冷却设备的库内进行冷却的利用机组。冷却设备机组60具有冷却设备风扇62和冷却设备回路61(利用回路的一个例子)。在冷却设备回路61的液侧端连接有第二液体连接管道4。在冷却设备回路61的气侧端连接有第二气体连接管道5。
92.冷却设备回路61从液侧端朝向气侧端依次具有冷却设备膨胀阀63及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以作为制冷剂回路6的构成要素。冷却设备膨胀阀63是第二利用膨胀阀。冷却设备膨胀阀63由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构成。
93.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是第二利用热交换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是翅片管式空气热交换器。冷却设备风扇62布置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的附近。冷却设备风扇62输送库内空气。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使在其内部流动的制冷剂与由冷却设备风扇62输送的库内空气进行热交换。
94.〈传感器〉
95.制冷装置1具有各种传感器。各种传感器包括:高压压力传感器71、高压温度传感器72、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3以及室内温度传感器74。高压压力传感器71检测第一压缩机21的喷出制冷剂的压力(高压制冷剂的压力hp)。高压温度传感器72检测第一压缩机21的喷出制冷剂的温度。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3检测:成为散热器的状态下的室内热交换器54的出口制冷剂的温度。室内温度传感器74检测室内机组50的对象空间(室内空间)的室内空气的温度。
96.各种传感器还包括:中间压力传感器75、中压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6、第一吸入压力传感器77、第一吸入温度传感器78、第二吸入压力传感器79、第二吸入温度传感器80、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1、液态制冷剂压力传感器81、液态制冷剂温度传感器82。中间压力传感器75检测第一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压力(中压制冷剂的压力mp)。中压制冷剂温度传感器76检测第一压缩机21的吸入制冷剂的温度(中压制冷剂的温度ts1)。第一吸入压力传感器77检测第二压缩机22的吸入制冷剂的压力lp1。第一吸入温度传感器78检测第二压缩机22的吸入制冷剂的温度ts2。第二吸入压力传感器79检测第三压缩机23的吸入制冷剂的压力lp2。第三吸入温度传感器80检测第三压缩机23的吸入制冷剂的温度ts3。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1检测室外空气的温度ta。液态制冷剂压力传感器82检测从气液分离器15流出来的液态制冷剂的压力,换言之,液态制冷剂压力传感器82检测气液分离器15内的制冷剂的实质
压力。液态制冷剂温度传感器83检测从气液分离器15中流出来的液态制冷剂的温度,换言之,液态制冷剂温度传感器83检测气液分离器15内的制冷剂的实质温度。
97.在制冷装置1中,能够例举出的由其他传感器(省略图示)检测的物理量有:高压制冷剂的温度、室外热交换器13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库内空气的温度等。
98.〈控制器〉
99.控制器100包括安装在控制基板上的微型计算机、和存储设备(具体而言是半导体存储器),该存储设备中存储有用于使该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控制器100根据运转指令或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制冷装置1的各个设备。控制器100对各个设备进行控制,而使得制冷装置1的运转得以切换。如图2所示,控制器100具有设置在室外机组10中的室外控制器101、设置在室内机组50中的室内控制器102以及设置在冷却设备机组60中的冷却设备控制器103。控制室外回路11工作的室外控制器101和控制室内回路51工作的室内控制器102构成为能够进行通信。室外控制器101和控制冷却设备回路61工作的冷却设备控制器103构成为能够进行通信。控制器100经由通信线与各种传感器相连,各种传感器包括检测制冷剂回路6中的高压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器100经由通信线与制冷剂回路6的构成要素相连,制冷剂回路6的构成要素包括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等。
100.控制器100控制制冷剂回路6工作。具体而言,当满足让室内机组50停止的条件时,就从室内控制器102发送温控关闭(thermo-off)请求。当满足让冷却设备机组60停止的条件时,就从冷却设备控制器103发送温控关闭请求。下面,以已从室内控制器102发送了温控关闭请求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当室外控制器101从室内控制器102接收到温控关闭请求时,室外控制器101构成为能够使抽空降压(pump down)动作执行,在该抽空降压动作中将室内机组50中的制冷剂(的至少一部分)回收到室外机组10中。室外控制器101构成为:当满足表示热源机组10的压力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抽空降压禁止条件(第一条件)时,能够使抽空降压禁止动作(第二动作)执行,在该抽空降压禁止动作中禁止抽空降压动作,不将制冷剂回收到室外机组10中而使压缩部20停止。具体而言,室外控制器101构成为:当满足表示热源机组10的气液分离器15内部的压力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第一压力)以上的抽空降压禁止条件时,能够使抽空降压禁止动作执行,在该抽空降压禁止动作中禁止抽空降压动作,不将制冷剂回收到室外机组10中而使压缩部20停止。
101.当由外部空气温度传感器81检测出的外部空气温度ta高于规定温度时,室外控制器101便判断为满足抽空降压禁止条件。当制冷剂回路6中的高压压力hp高于规定值时,室外控制器101便判断为满足抽空降压禁止条件。该规定值是在气液分离器15内部的压力为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情况下,将高压压力传感器71与液态制冷剂压力传感器82之间的压力差(相当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压力值)加在临界压力值上以后所得到的值。这是因为由高压压力传感器71检测出的高压压力hp比气液分离器15内部的压力高了相当于压力损失的压力值之故。
102.当室外控制器101让抽空降压动作开始时,室外控制器101向室内控制器102发送关闭室内膨胀阀53的第一指示。当室内控制器102接收到第一指示时,室内控制器102就使室内膨胀阀53关闭。因此,在抽空降压运转时,室内膨胀阀53被关闭,比室内膨胀阀53靠下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54及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中的制冷剂被回收到室外机组10中。
103.当室外控制器101使抽空降压禁止动作进行时,室外控制器101向室内控制器102发送打开室内膨胀阀53或使室内膨胀阀53维持打开状态的第二指示。当室内控制器102接收到第二指示时,室内控制器102使室内膨胀阀53打开。因此,在进行抽空降压禁止动作时,压缩部20在室内膨胀阀53保持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停止。
104.在进行抽空降压动作的状态下,室外控制器101对室外膨胀阀14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积存在气液分离器1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临界压力。换言之,当气液分离器1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接近临界压力时,就朝着打开方向调节室外膨胀阀14的开度,从而使流入气液分离器15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
105.室外控制器101能够实施避免液压缩动作(第一动作),在该避免液压缩动作中,使低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二压缩机22、第三压缩机23停止而使高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一压缩机21运转。当判断为在室内机组50侧的室内热交换器54或管道中积存有液态制冷剂时,执行避免液压缩动作(因为当液态制冷剂积存在管道内时压力就会上升)。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54或管道中积存有液态制冷剂的情况例如为在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高于规定值的时候。该吸入压力是由吸入压力传感器77、79检测出的压力,但在压缩部20停止的状态下,由于制冷剂绕过低压级侧压缩机构22、23,因此该吸入压力也可以是由中间压力传感器75检测出的压力。在根据室内热交换器54的出口侧的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判断出制冷剂为潮湿状态时,也判断为在室内热交换器54或管道中积存有液态制冷剂,从而执行避免液压缩动作。
106.在压缩部20停止的过程中或停止后满足规定条件的状态下,当在室内膨胀阀53被打开后使压缩部20起动时能够执行避免液压缩动作。能够例举出的该规定条件有:制冷剂回路6中的高压压力(具体而言是气液分离器15内的制冷剂的压力)高于临界压力(第一压力)。具体而言,在执行了抽空降压禁止动作后压缩部20起动时能够实施避免液压缩动作。
107.在该避免液压缩动作中,通过只起动第一压缩机21,而使得从室内机组50流入到室外机组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三旁通通路23c流入中间热交换器17。此时,当使冷却风扇17a旋转时,在中间热交换器中,液态制冷剂就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换言之,中间热交换器17不是作为冷却制冷剂的冷却器发挥作用,而是作为加热液态制冷剂使其蒸发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后得到压缩,然后流入并贮存在室外热交换器13及气液分离器15中。
108.当压缩部20起动之际吸入压力在规定值以下时,室外控制器101便判断为吸入制冷剂处于过热状态。此时,室外控制器101能够实施通常起动动作(第二动作),在该通常起动动作中使低压级压缩要素22、23中的一者即第三压缩机23和高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一压缩机21运转,并将所述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室外控制器101还构成为:当在避免液压缩动作中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下时便转移到通常起动动作,在通常起动动作中使第三压缩机23和第一压缩机21都运转,并将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在将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时,例如在外部空气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室外控制器102使冷却风扇17a的转速降低。
109.在进行避免液压缩动作时,当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下时,室外控制器101就根据室内热交换器54的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对室内膨胀阀53的开度进行调节。根据该构成方式,当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降低时,通过朝着开度缩小的方向控制室内膨胀阀53的开度,由此来调节室内热交换器54的出口制冷剂的过热度。
110.-运转动作-
111.对制冷装置1的运转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制冷装置1的运转包括冷却设备运转、制冷运转、制冷/冷却设备运转、制热运转、制热/冷却设备运转、制热/冷却设备热回收运转、制热/冷却设备余热运转以及除霜运转。制冷装置1的运转还包括:在暂时停止利用机组即室内机组50的、所谓的温控关闭时进行的抽空降压动作及抽空降压禁止动作;和抽空降压禁止动作之后的避免液压缩动作(第一动作)及通常起动动作(第二动作)。
112.在冷却设备运转中,冷却设备机组60运转,室内机组50停止。在制冷运转中,冷却设备机组60停止,室内机组50进行制冷。在制冷/冷却设备运转中,冷却设备机组60运转,室内机组50进行制冷。在制热运转中,冷却设备机组60停止,室内机组50进行制热。在制热/冷却设备运转、制热/冷却设备热回收运转以及制热/冷却设备余热运转中的任一者中,都是:冷却设备机组60运转,室内机组50进行制热。在除霜运转中,冷却设备机组60运转,进行使室外热交换器13的表面的霜融化的动作。
113.在室内机组50所需的制热能力相对较大的条件下执行制热/冷却设备运转。在室内机组50所需的制热能力相对较小的条件下执行制热/冷却设备余热运转。在室内机组50所需的制热能力在制热/冷却设备运转之间的条件下(冷却设备与制热相平衡的条件下)执行制热/冷却设备热回收运转。
114.〈冷却设备运转〉
115.在图3所示的冷却设备运转中,第一三通阀tv1处于第二状态,第二三通阀tv2处于第一状态。室外膨胀阀14以规定开度敞开,通过过热度控制来调节冷却设备膨胀阀63的开度,室内膨胀阀5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减压阀40的开度得到适当的调节。室外风扇12、冷却风扇17a以及冷却设备风扇62运转,室内风扇52停止。第一压缩机21及第二压缩机22运转,第三压缩机23停止。在冷却设备运转中进行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在压缩部2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然后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
116.如图3所示,在第二压缩机22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被冷却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在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之后流经气液分离器15,然后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后的制冷剂由冷却设备膨胀阀63减压后,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其结果是,库内空气被冷却。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蒸发了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2后,再次得到压缩。
117.〈制冷运转〉
118.在图4所示的制冷运转中,第一三通阀tv1处于第二状态,第二三通阀tv2处于第一状态。室外膨胀阀14以规定开度敞开,冷却设备膨胀阀6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通过过热度控制来调节室内膨胀阀53的开度,减压阀40的开度得到适当的调节。室外风扇12、冷却风扇17a以及室内风扇52运转,冷却设备风扇62停止。第一压缩机21及第三压缩机23运转,第二压缩机22停止。在制冷运转中进行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在压缩部2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然后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蒸发。
119.如图4所示,在第三压缩机23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被冷却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在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之后流经气液分离器15,然后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后的制冷剂由室内膨胀阀53减压后,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蒸发。其结果是,室内空气被冷却。在
室内热交换器54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三压缩机23后,再次得到压缩。
120.〈制冷/冷却设备运转〉
121.在图5所示的制冷/冷却设备运转中,第一三通阀tv1处于第二状态,第二三通阀tv2处于第一状态。室外膨胀阀14以规定开度敞开,通过过热度控制来调节冷却设备膨胀阀63及室内膨胀阀53各自的开度,减压阀40的开度得到适当的调节。室外风扇12、冷却风扇17a、冷却设备风扇62以及室内风扇52运转。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运转。在制冷/冷却设备运转中进行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在压缩部2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然后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及室内热交换器54中蒸发。
122.如图5所示,在第二压缩机22及第三压缩机23中分别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被冷却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在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之后流经气液分离器15,然后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后的制冷剂向冷却设备机组60和室内机组50分流。由冷却设备膨胀阀63减压后的制冷剂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2后,再次得到压缩。由室内膨胀阀53减压后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蒸发。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蒸发了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三压缩机23后,再次得到压缩。
123.〈制热运转〉
124.在图6所示的制热运转中,第一三通阀tv1处于第一状态,第二三通阀tv2处于第二状态。室内膨胀阀53以规定开度敞开,冷却设备膨胀阀63处于完全关闭状态,通过过热度控制来调节室外膨胀阀14的开度,减压阀40的开度得到适当的调节。室外风扇12及室内风扇52运转,冷却风扇17a及冷却设备风扇62停止。第一压缩机21及第三压缩机23运转,第二压缩机22停止。在制热运转中进行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在压缩部2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散热,然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
125.如图6所示,在第三压缩机23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流过中间热交换器17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在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散热。其结果是,室内空气被加热。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散热后的制冷剂流经气液分离器15,然后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后的制冷剂由室外膨胀阀14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三压缩机23后,再次得到压缩。
126.〈制热/冷却设备运转〉
127.在图7所示的制热/冷却设备运转中,第一三通阀tv1被设为第一状态,第二三通阀tv2被设为第二状态。室内膨胀阀53以规定开度敞开,通过过热度控制来调节冷却设备膨胀阀63及室外膨胀阀14的开度,减压阀40的开度得到适当的调节。室外风扇12、冷却设备风扇62以及室内风扇52运转,冷却风扇17a停止。第一压缩机21、第二压缩机22以及第三压缩机23运转。在制热/冷却设备运转中进行制冷循环(第三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在压缩部2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散热,然后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及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
128.如图7所示,在第二压缩机22及第三压缩机23中分别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流动,然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在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内
热交换器54中散热。其结果是,室内空气被加热。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散热后的制冷剂流经气液分离器15,然后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由室外膨胀阀14减压后,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三压缩机23后,再次得到压缩。
129.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后的制冷剂的剩余部分由冷却设备膨胀阀63减压后,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其结果是,库内空气被冷却。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2后,再次得到压缩。
130.〈制热/冷却设备热回收运转〉
131.在图8所示的制热/冷却设备热回收运转中,第一三通阀tv1处于第一状态,第二三通阀tv2处于第二状态。室内膨胀阀53以规定开度敞开,室外膨胀阀14处于完全关闭状态,通过过热度控制来调节冷却设备膨胀阀63的开度,减压阀40的开度得到适当的调节。室内风扇52及冷却设备风扇62运转,冷却风扇17a及室外风扇12停止。第一压缩机21及第二压缩机22运转,第三压缩机23停止。在制热/冷却设备热回收运转中进行制冷循环(第一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在压缩部2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散热,然后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室外热交换器13实质上停止工作。
132.如图8所示,在第二压缩机22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流动,然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在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散热。其结果是,室内空气被加热。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散热后的制冷剂流经气液分离器15,然后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后的制冷剂由冷却设备膨胀阀63减压后,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2后,再次得到压缩。
133.〈制热/冷却设备余热运转〉
134.如图9所示,在制热/冷却设备余热运转中,第一三通阀tv1处于第一状态,第二三通阀tv2处于第一状态。室内膨胀阀53及室外膨胀阀14以规定开度敞开,通过过热度控制来调节冷却设备膨胀阀63的开度,减压阀40的开度得到适当的调节。室外风扇12、冷却设备风扇62以及室内风扇52运转,冷却风扇17a停止。第一压缩机21及第二压缩机22运转,第三压缩机23停止。在制热/冷却设备余热运转中进行制冷循环(第二制冷循环),在该制冷循环中,在压缩部20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4及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然后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
135.如图9所示,在第二压缩机22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流动,然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在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在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的剩余部分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散热。其结果是,室内空气被加热。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后的制冷剂和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散热后的制冷剂汇合起来以后,流经气液分离器15,然后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在冷却热交换器16中被冷却后的制冷剂由冷却设备膨胀阀63减压后,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其结果是,库内空气被冷却。在冷却设备热交换器64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2后,再次得到压缩。
136.〈除霜运转〉
137.在除霜运转中,进行与图4所示的制冷运转相同的动作。在除霜运转中,在第二压
缩机22及第一压缩机21中被压缩后的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散热。其结果是,从内部加热室外热交换器13的表面的霜。用于对室外热交换器13进行除霜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54中蒸发后,被吸入第二压缩机22,然后再次得到压缩。
138.〈对于温控关闭及温控开启(thermo-on)的控制〉
139.利用图10及图11的流程图对室内机组50和冷却设备机组60在温控关闭及温控开启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图3的冷却设备运转时、图4的制冷运转时、以及图5的制冷/冷却设备运转时进行该动作。在图10中,将这些运转统一称为“冷却运转”。下面,以制冷运转时的动作作为代表例进行说明。
140.在制冷运转时,当满足让室内机组50停止的条件时,在图10的步骤st1中,室内控制器102就向室外控制器101发送温控关闭请求。
141.在步骤st2中,室外控制器101从室内控制器102接收温控关闭请求。这样一来,在步骤st3中,室外控制器101判断是否满足了表示室外机组10(气液分离器15)内部的压力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抽空降压禁止条件。根据步骤st3的判断结果,当没有满足抽空降压禁止条件时,进入步骤st4进行抽空降压动作;当满足了抽空降压禁止条件时,进入步骤st5进行抽空降压禁止动作。
142.在步骤st4中,室外控制器101使抽空降压动作进行。具体而言,室外控制器101向室内控制器102发送关闭室内膨胀阀53的第一指示。当室内控制器102接收到第一指示时,室内控制器102就使室内膨胀阀53关闭。进而,室外控制器101让压缩部20继续运转。这样一来,残留在比室内膨胀阀53靠下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54和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中的制冷剂被回收到室外机组10中。通过抽空降压动作,比室内膨胀阀53靠下游侧的制冷剂被吸入压缩部20后被喷出,并贮存在室外热交换器13及气液分离器15中。在进行抽空降压动作时,室外控制器101对室外膨胀阀14的开度进行调节,以使积存在气液分离器1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低于临界压力。因此,当气液分离器15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接近临界压力时,室外控制器101就朝着打开方向调节室外膨胀阀14的开度。其结果是,流入气液分离器15的制冷剂的压力降低。由此,能够抑制气液分离器15内的压力上升。在进行抽空降压动作时,由于室内膨胀阀53被关闭,因此制冷剂几乎不会从室外机组10流向室内机组50。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抽空降压动作时,当满足规定条件时,压缩部20停止。该规定条件有:判断为已基本上完成了对于来自室内机组50的制冷剂的回收这一条件,例如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下的条件。
143.当步骤st3的判断结果是满足了抽空降压禁止条件时,在步骤st4中,室外控制器101使抽空降压禁止动作进行。具体而言,室外控制器101向室内控制器102发送打开室内膨胀阀53或使室内膨胀阀53维持打开状态的第二指示。当室内控制器102接收到第二指示时,室内控制器102打开室内膨胀阀53或使室内膨胀阀53维持打开状态。室外控制器101还让压缩部20停止。这样一来,制冷剂就不会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或气液分离器15。抽空降压禁止条件是表示气液分离器15内部的压力在制冷剂的临界压力以上的条件,由于通过抽空降压禁止动作使得制冷剂不会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或气液分离器15,因此能够抑制室外热交换器13或气液分离器15的压力进一步上升。
144.对温控开启的动作进行简单地说明。当在执行了抽空降压禁止动作后压缩部20起动时,室外控制器101就使避免液压缩动作(第一动作)进行,在该避免液压缩动作中使低压
级压缩要素即第二压缩机22、第三压缩机23停止而使高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一压缩机21运转。此时,通过只起动第一压缩机21,而使得从室内机组50流入到室外机组的制冷剂通过第三旁通通路23c流入中间热交换器17。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通过使冷却风扇17a旋转,使得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此时,中间热交换器17不是作为冷却制冷剂的冷却器发挥作用,而是作为加热制冷剂使其蒸发的蒸发器发挥作用。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后得到压缩,然后流入室外热交换器13及气液分离器15。气液分离器15中的制冷剂进一步流向室内机组50。
145.当压缩部20起动之际吸入压力在规定值以下时、或在避免液压缩动作中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或中间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下时,室外控制器101实施通常起动动作(第二动作),在该通常起动动作中使低压级压缩要素22、23中的至少一者和高压级压缩要素21运转,并将所述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在通常起动动作中,制冷剂在低压级压缩要素22、23和高压级压缩要素21中被进行二级压缩。
146.这里,使用图11的流程图来说明对于温控开启的控制的详细情况。图12a、图12b、图12c表示图11中的步骤st15的控制的详细情况。
147.在步骤st11中,判断室外控制器101是否从室内控制器102接收到温控开启请求。如果没有温控开启请求,则不会进入步骤st12及步骤st12以后的步骤。在步骤st11中出现温控开启请求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t12。在步骤st12中,室外控制器101判断第一压缩机21的吸入压力即中压mp是否高于4mpa。当中压mp高于4mpa时,室外控制器101判断为由于在第一气体连接管道3中贮存有液态制冷剂而使得中压mp升高。
148.当在步骤st12中判断为中压mp高于4mpa的情况下,在步骤st13中,室外控制器101向室内控制器发送使室内膨胀阀53维持关闭状态的指示。这里则成为避免液压缩动作的起点。接着,在步骤st14中,室外控制器101使室外风扇12运转,并使中间热交换器17的风扇(冷却风扇)17a运转,并且起动高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一压缩机21。室外控制器101不起动第二压缩机22、第三压缩机23。
149.接着,在步骤st15中,室外控制器101进行对室外风扇12的控制(称为控制(a))、对第一压缩机21的控制(称为控制(b))、以及对中间热交换器17的风扇(冷却风扇)17a的控制(称为控制(c))。
150.在图12a所示的控制(a)中,室外控制器101根据条件增大或减小室外风扇12的转速。具体而言,以高压压力hp与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约7.2mpa)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分的温度作为判断条件,当满足图示的下降条件时,室外控制器101就使室外风扇12的转速减小。并且,以高压压力hp与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约7.2mpa)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分的温度作为判断条件,当满足图示的上升条件时,室外控制器101就使室外风扇12的转速增大。这样一来,便将室外风扇12的转速控制为适当的速度。
151.在图12b所示的控制(b)中,室外控制器101根据中压mp与目标蒸发压力之间的关系来控制高压级侧压缩要素即第一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换言之,室外控制器101根据中压mp与目标蒸发压力之间的关系来控制转速。具体而言,当中压mp低于目标蒸发压力时,室外控制器101判断为满足下降条件,使运转容量降低。当中压mp高于目标蒸发压力时,室外控制器101判断为满足上升条件,使运转容量增加。这样一来,就将第一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控制为适当的容量。
152.在图12c所示的控制(c)中,室外控制器101根据条件增大或减小中间热交换器17的冷却风扇17a的转速。具体而言,当外部空气温度比第三压缩机23的吸入制冷剂的温度ts3低时,室外控制器101判断为满足下降条件,使冷却风扇17a的转速降低。当第一压缩机21的吸入过热度sh1小于5(deg)时,室外控制器101判断为满足上升条件,使冷却风扇17a的转速增大。
153.在步骤st15中,控制了室外风扇12的转速、第一压缩机21的运转容量以及冷却风扇17a的转速之后,进入步骤st16。在步骤st16中,室外控制器101判断是否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一条件:中压mp低于4mpa、或在步骤st16之前预先求出的第三压缩机23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大于5(deg)。当步骤st16的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st17。相反,当判断结果为“否”时,返回步骤st15,重复步骤st15、步骤st16。
154.在步骤st16的判断结果为“否”的期间,室外控制器101只起动第一压缩机21。这样一来,在制冷剂回路6中存在于比室内膨胀阀53靠下游的下游侧的制冷剂流入室外机组10,通过第三旁通通路23c流入中间热交换器17。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制冷剂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的制冷剂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后得到压缩。如上所述,到步骤st16为止进行避免液压缩动作。
155.当步骤st16的判断结果为“是”而进入步骤st17时,室外控制器101使室内膨胀阀53打开。接着,在步骤st18中,室外控制器101判断中压mp是否低于4mpa,且第三压缩机23的吸入制冷剂的过热度是否大于5(deg)。当判断结果为“否”时,进行重复判断的循环,当判断结果为“是”时,进入步骤st19。在步骤st19中,室外控制器101起动第三压缩机23。此时,就从避免液压缩动作转移到通常起动动作。
156.通过进行基于以上流程图的动作,在温控关闭时的抽空降压禁止动作后进行起动时,流入室外机组10的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因此能够抑制产生液压缩。当吸入制冷剂具有规定的过热度时,就进行通常起动时的二级压缩动作。
157.-实施方式的效果-
15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具有对以二氧化碳为制冷剂的制冷剂回路5的动作进行控制的室外控制器101的制冷装置1中,设置有压缩部20和中间热交换器17,所述压缩部20具有低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二压缩机22、第三压缩机23以及高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一压缩机21,所述第一压缩机21对由第二压缩机22、第三压缩机23压缩后的制冷剂进一步进行压缩,所述中间热交换器17设置在第二压缩机22、第三压缩机23与第一压缩机21之间,制冷剂和热介质能够在该中间热交换器17中进行热交换。在第二压缩机22的吸入管22a和喷出管22b上连接有绕过第二压缩机22的旁通通路22,在第三压缩机23的吸入管23a和喷出管23b上连接有绕过第三压缩机23的旁通通路23c。
159.并且,在压缩部20起动时,所述室外控制器101能够进行避免液压缩动作(第一动作),在该避免液压缩动作中使第二压缩机22、第三压缩机23停止而使第一压缩机21运转,并将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蒸发器。
160.在现有的制冷装置中,当在利用机组中积存有制冷剂的状态下起动压缩机时,压缩机吸入液态制冷剂,则有可能产生液压缩。当产生液压缩时,就有可能损伤压缩机。
161.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室内机组54与第三压缩机23的吸入管23a之间的路径中存在液态制冷剂的状态下起动室外机组10的情况加以考虑。此时,当进行避免液压缩
动作时,液态制冷剂就从室内机组50流入室外机组10。由于第三压缩机23停止,因此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三旁通通路23c和中间热交换器17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
162.在进行避免液压缩动作时,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具体而言,中间热交换器17是供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的空气热交换器,通过使向中间热交换器17供给空气的冷却风扇17a工作,而使得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由此,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一压缩机21。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压缩部20起动时产生液压缩。
163.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高于规定值时,室外控制器101就使避免液压缩动作进行。这是因为:当液态制冷剂在从室内机组50到压缩部20的吸入气体路径中积存到规定量以上时,吸入气体路径的压力就会上升。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高于规定值时,通过实施避免液压缩动作,使得液态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从而能够抑制产生液压缩。
164.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压缩部20起动之际吸入压力在规定值以下时,进行通常起动动作,在通常起动动作中使第二压缩机22、第三压缩机23和第一压缩机21都运转,并将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这是因为:当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在规定值以下时,就判断为进入压缩部20的吸入制冷剂具有规定的过热度。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在规定值以下时,判断为没有产生液压缩,就不进行避免液压缩动作,而使第二压缩机22、第三压缩机23中的至少一者和第一压缩机21运转。然后,进行将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的通常起动动作(二级压缩运转)。
16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动作中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下时,也转移到通常起动动作,在该通常起动动作中使第二压缩机22、第三压缩机23中的至少一者和第一压缩机21运转,并将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冷却器。这是因为:当在避免液压缩动作中压缩部20的吸入压力达到规定值以下时,就能够判断为没有产生液压缩。
166.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避免液压缩动作中,关闭设置在室内机组50中的室内膨胀阀53。
167.若采用上述构成方式,则在避免液压缩动作中,在制冷剂回路6中,存在于比室内膨胀阀53靠下游的下游侧的制冷剂便会流入室外机组10。由于流入到室外机组10的制冷剂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因此能够抑制液压缩。
168.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压缩部20停止的过程中或停止后制冷剂回路6的高压压力高于临界压力,且室内膨胀阀53被打开后,在使压缩部20起动时执行避免液压缩动作。这是因为当在压缩部20停止的过程中或停止后制冷剂回路6的高压压力高于临界压力时,就可以认为在室外机组10中积存有液态制冷剂之故。在该情况下,当压缩部20停止且打开了室内膨胀阀53时,液态制冷剂就有可能流入利用机组。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压缩部20停止的过程中或停止后制冷剂回路6的高压压力高于临界压力,且打开了室内膨胀阀53后,使压缩部20起动,从而能够抑制液压缩。
169.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通过抽空降压禁止动作禁止了抽空降压动作后使压缩部20起动时,进行了第三动作,在该第三动作中使低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三压缩机23停止,使高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一压缩机21运转,并将中间热交换器17作为蒸发器。
170.在禁止抽空降压动作且使室内机组50停止工作的状态下,有时制冷剂(液态制冷
剂)会残留在室内膨胀阀53的下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状态下起动压缩部20时进行避免液压缩动作,在避免液压缩动作中使低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三压缩机23停止,并使高压级压缩要素即第一压缩机21运转。这样一来,回收到室外机组中的液态制冷剂就不会被吸入第三压缩机23,而是通过旁通通路23c在中间热交换器17中蒸发后被吸入第一压缩机21。由此,就能够抑制在压缩部20中产生液压缩。
171.(其他实施方式)
172.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下述构成。
173.制冷装置1也可以是由一台热源机组和一台利用机组构成的装置。利用机组可以是用于调节空气的室内机组50,也可以是对库内进行冷却的冷却设备机组60。
174.制冷装置1既可以是在一台室外机组10上并联多台室内机组50的装置,也可以是在一台室外机组10上并联多台冷却设备机组60的装置。换言之,制冷装置1也可以是这样的,即:用于将制冷剂从多个利用机组吸入热源机组的压缩部的吸入管道是共用的管道。
17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在室内机组50的温控关闭(休止运转)之际所进行的抽空降压禁止动作后使压缩部20起动时,进行了避免液压缩动作。但是,避免液压缩动作并不限于在抽空降压禁止动作之后进行,只要在判断为从利用侧机组50、60到压缩部20的制冷剂路径中积存有液态制冷剂时即可进行该动作。
17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中间热交换器17设定为空气热交换器。但是,中间热交换器17并不限于空气热交换器,也可以是供水等热介质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板式热交换器等其他种类的热交换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并不限于二氧化碳。制冷剂回路也并不限于制冷剂的高压压力在临界压力以上的回路。
17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室外控制器101判断抽空降压禁止条件以及使抽空降压动作/抽空降压禁止动作执行的示例,但这种判断或动作的执行也可以由其他控制器进行。例如,在连接有对制冷装置1的运转进行控制的集中遥控器的系统中,也可以构成为设置在集中遥控器内部的集中控制器进行上述控制。也可以构成为:避免液压缩动作也由集中控制器进行控制。
178.以上说明了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但可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实施方式及具体情况进行各种改变。只要不影响本公开的对象的功能,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适当地进行组合和替换。以上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
”……
这些词语仅用于区分包含上述词语的语句,并不是要限定该语句的数量、顺序。
179.-产业实用性-
180.综上所述,本公开对制冷装置是有用的。
181.-符号说明-
[0182]1ꢀꢀꢀꢀꢀ
制冷装置
[0183]6ꢀꢀꢀꢀꢀ
制冷剂回路
[0184]
10
ꢀꢀꢀꢀ
室外机组(热源机组)
[0185]
13
ꢀꢀꢀꢀ
室外热交换器(散热器)
[0186]
15
ꢀꢀꢀꢀ
气液分离器(制冷剂贮存器)
[0187]
14
ꢀꢀꢀꢀ
室外膨胀阀(热源膨胀机构)
[0188]
17
ꢀꢀꢀꢀ
中间热交换器
[0189]
20
ꢀꢀꢀꢀ
压缩部
[0190]
21
ꢀꢀꢀꢀ
第一压缩机(高压级压缩要素)
[0191]
23
ꢀꢀꢀꢀ
第三压缩机(低压级压缩要素)
[0192]
23a
ꢀꢀꢀ
第三吸入管
[0193]
23b
ꢀꢀꢀ
第三喷出管
[0194]
23c
ꢀꢀꢀ
第三旁通通路
[0195]
50
ꢀꢀꢀꢀ
室内机组(利用机组)
[0196]
53
ꢀꢀꢀꢀ
室内膨胀阀(利用膨胀机构)
[0197]
100
ꢀꢀꢀ
控制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