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1:02: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厌氧池系统内包含进水布水装置和污泥回流的布水装置。布水装置既有平衡配水的功能,又能有效起到水力搅拌的作用,节省用电负荷。平衡配水指的是以点为单位,使每个配水点的流量趋于相同,有效避免短流的现象,充分利用池内空间;水力搅拌指的是通过搅拌措施能保证进水有机物与回流污泥和池内污泥迅速混合。
3.最常用的形式为管式配水系统,反应器池底采用树枝状或环状管道下方开孔的方式布水。进水布水系统和污泥回流布水系统均池底交叉布置。管式配水系统:难以保证布水的均匀,容易产生布水死区,随着时间的延长,污泥会产生堆积现象,使污泥钙化和硬化,影响有机物质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最终影响处理效果。进水布水系统和污泥回流布水系统两套布水系统并行,为了能更好的使二者混合均匀通常增加机械搅拌措施,增大了投资成本,同时由于管道是池底固定安装,日常维修难度较大。
4.目前,市政污水传统工艺a2o工艺,采用的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能起到脱氮除磷的作用。其中厌氧-好氧是除磷的主要工艺,厌氧段,聚磷菌(pao)会通过释磷产生能量,吸收胞外的有机物并在胞内将有机物合成pha。好氧段,聚磷菌(pao)又会利用pha作为能量来源,吸收胞外的磷,此时吸收的磷要大于释放的磷,产生好氧吸磷现象。
5.由于回流污泥来自二沉池(好氧段后),污泥中有机物含量较低,不能满足聚磷菌的日常活动需求,所以回流污泥要与进水进行有效混合,通过聚磷菌在厌氧池的释磷活动消耗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合成更多的聚磷菌体流入好氧段进行好氧聚磷。最后经过二沉池沉淀,定期排出含磷量大的剩余污泥,其余污泥进行污泥回流,整个除磷过程完成。
6.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在上述的污水处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污泥回流到厌氧池内,并且需要与厌氧池内的进水进行良好的混合。这样的一个技术要求是传统的管式配水系统无法达到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此针对性的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其能够将回流后的污泥和进水进行预先的混合,并且在混合后能够进行均匀的补水,同时该装置具有管路简单,维护方便的优点。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
9.所述布水装置包括配水筒、中心筒、污泥回流管、进水管和挡水帽;
10.所述中心筒设置于所述配水筒中,所述挡水帽设置于所述中心筒中;
11.所述污泥回流管设置为经由所述挡水帽向所述中心筒中排入污泥,所述进水管设置为经由所述挡水帽向所述中心筒中排水;
12.所述配水筒连通于所述中心筒、并用于将所述中心筒中的水排出。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污泥从污泥回流管中、水从进水管中进入到中心筒中,在挡水帽的作用下,水对进入的污泥产生冲击,进而进行了混合;混合后,泥水混合物便通过配水筒排出;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该装置利用进水的冲击力完成了对于回流的污泥和进水的混合,并且通过配水筒将中心筒中的水均匀排出,从而达到了均匀配水的目的。
14.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中,所述配水筒包括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与所述中心筒间形成稳定室,所述稳定室连通于所述中心筒;所述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间形成隔离室,所述隔离室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稳定室中的水并向外排出。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首先流入到稳定室中,并且进一步流入到隔离室中,这样设置有利于泥水混合物均匀分布的隔离室中,从而达到均匀排出的目的。
16.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中,所述中心筒面向所述稳定室的壁面上设置有过水孔,所述过水孔连通于所述中心筒和所述稳定室。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过水孔连接稳定室和中心筒,有利于在中心筒内形成乱流,从而对泥水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能够更快、更均匀的完成相应的混合。
18.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中,所述配水筒还包括隔板和出水堰;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隔离室中、并将所述隔离室划分为多个隔离腔室;所述出水堰设置于所述稳定室中、并将所述稳定室中的水溢出到各隔离腔室中。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出水堰和多个均匀分布的隔离室,并且使得出水堰中的水溢出到隔离腔室中,能够使得各个隔离腔室中分布的水的状态一致,从而进一步增强分布的均匀性。
20.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中,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多个配水管,各配水管设置于对应一个隔离腔室的下方并连通于该隔离腔室,以将该隔离腔室中的水排出。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配水管将水排出具有使用成本低,结构简单的有点。
22.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中,所述出水堰的高度为所述中心筒高度的1/3到2/3。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出水堰的高度设置为中心筒高度的1/3到2/3,有利于保障整个装置处于一个良好的循环状态。
24.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中,所述污泥回流管具有回流插入段和回流延伸段,所述回流插入段位于所述中心筒内、所述回流延伸段位于所述中心筒外;所述进水管具有进水插入段和进水延伸段,所述进水插入段位于所述中心筒内、所述进水延伸段位于所述中心筒外;所述进水插入段与所述回流插入段相对设置,所述挡水帽设置于所述进水插入段与所述回流插入段之间。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中心筒内,回流插入段和回流延伸段的设置与挡水帽间,能够形成更好的冲击环境,从而能够更好的完成均匀混合。
26.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中,所述布水装置还包括金属网,所述金属网设置于所述中心筒中并覆盖所述过水孔。
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金属网一方面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另一方面较大块的污泥会附着在金属网上,考虑到同时金属网处于进水的冲击区,因此大块的污泥便会被冲击碎,从而使得污泥和水能够更加充分的进行混合。
28.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中,所述挡水帽设置有对进水提供导向的导流槽。
2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槽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水流的方向性和流速,从而有利于污泥的混合。
30.在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中,所述导流槽为直线状的直线槽或螺旋状的螺旋槽。
3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线槽具有加工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螺旋槽的设置,使得水流同时具有了螺旋旋转的特性,使得在中心筒内进水能够旋转,从而更加有利于进水和污泥进行快速高效的混合。
3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33.(1)该装置利用进水的冲击力完成了对于回流的污泥和进水的混合,通过均匀分分布的隔离腔室,使得泥水混合物均匀流出,从而达到了均匀配水的目的。
34.(2)金属网一方面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另一方面较大块的污泥会附着在金属网上,考虑到同时金属网处于进水的冲击区,因此大块的污泥便会被冲击碎,从而使得污泥和水能够更加充分的进行混合。
35.(3)导流槽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水流的方向性和流速,从而有利于污泥的混合。
36.(4)该装置具有管路简单,维护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9.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直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螺旋槽的结构示意图。
41.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42.1、配水筒;101、内侧壁;102、外侧壁;2、中心筒;3、污泥回流管;4、进水管;5、挡水帽;6、过水孔;7、螺旋槽;8、稳定室;9、出水堰;10、隔板;11、隔离室;1101、隔离腔室;12、配水管;13、金属网;14、直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4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
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46.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
47.如图1和图2和所示,
48.一种厌氧池的布水装置,布水装置包括配水筒1、中心筒2、污泥回流管3、进水管4和挡水帽5;
49.中心筒2设置于配水筒1中,挡水帽5设置于中心筒2中。
50.污泥回流管3设置为经由挡水帽5向中心筒2中排入污泥,进水管4设置为经由挡水帽5向中心筒2中排水。本实施例当中,污泥回流管3具有回流插入段和回流延伸段,回流插入段位于中心筒2内、回流延伸段位于中心筒2外;进水管4具有进水插入段和进水延伸段,进水插入段位于中心筒2内、进水延伸段位于中心筒2外;进水插入段与回流插入段相对设置,挡水帽5设置于进水插入段与回流插入段之间
51.配水筒1连通于中心筒2、并用于将中心筒2中的水排出。配水筒1包括内侧壁101和外侧壁102;内侧壁101与中心筒2间形成稳定室8,稳定室8连通于中心筒2;外侧壁102与内侧壁101间形成隔离室11,隔离室11用于接收来自稳定室8中的水并向外排出。混合后的泥水混合物首先流入到稳定室8中,并且进一步流入到隔离室11中,这样设置有利于泥水混合物均匀分布的隔离室11中,从而达到均匀排出的目的。
52.在有些实施例当中,中心筒2面向稳定室8的壁面上设置有过水孔6,过水孔6连通于中心筒2和稳定室8。通过过水孔6连接稳定室8和中心筒2,有利于在中心筒2内形成乱流,从而对泥水产生一定的冲击,从而能够更快、更均匀的完成相应的混合。
53.在有些实施例当中,配水筒1还包括隔板10和出水堰9;隔板10设置于隔离室11中、并将隔离室11划分为多个隔离腔室1101;出水堰9设置于稳定室8中、并将稳定室8中的水溢出到各隔离腔室1101中。设置出水堰9和多个均匀分布的隔离室11,并且使得出水堰9中的水溢出到隔离腔室1101中,能够使得各个隔离腔室1101中分布的水的状态一致,从而进一步增强分布的均匀性。
54.布水装置还包括多个配水管12,各配水管12设置于对应一个隔离腔室1101的下方并连通于该隔离腔室1101,以将该隔离腔室1101中的水排出。
55.在有些实施例当中,出水堰9的高度为中心筒2高度的1/3到2/3。出水堰9的高度设置为中心筒2高度的1/3到2/3,有利于保障整个装置处于一个良好的循环状态。
56.在有些实施例当中,出水堰9的高度为中心筒2高度的1/3到2/3,优先保持为1/2。出水堰9的高度设置为中心筒2高度的1/2,有利于保障整个装置处于一个良好的循环状态。
57.在有些实施例当中,过水孔6在中心筒2内连接有半球状的金属网13。金属网13一方面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另一方面较大块的污泥会附着在金属网13上,考虑到同时金属网13处于进水的冲击区,因此大块的污泥便会被冲击碎,从而使得污泥和水能够更加充分的进行混合。
58.在有些实施例当中,挡水帽5的锥形表面上设置对进水提供导向的导流槽。导流槽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水流的方向性和流速,从而有利于污泥的混合。
59.如图3所示,在有些实施例当中,导流槽为均匀分布在挡水帽55的锥形表面的直线槽14。直线槽14具有加工方便、成本较低的优点。
60.如图4所示,在有些实施例当中,导流槽为均匀分布在挡水帽5的锥形表面螺旋形状的螺旋槽7。螺旋槽7的设置,使得水流同时具有了螺旋旋转的特性,使得在中心筒2内进水能够旋转,从而更加有利于进水和污泥进行快速高效的混合。
61.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污泥从污泥回流管3中、水从进水管4中进入到中心筒2中,在挡水帽5的作用下,水对进入的污泥产生冲击,进而进行了混合;混合后,泥水混合物便从过水孔6中进入到稳定室8当中,并通过出水堰9进入到了一个个均匀分布的隔离腔室1101中,进而通过配水管12流出;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该装置利用进水的冲击力完成了对于回流的污泥和进水的混合,并且通过均匀分分布的隔离室11,使得泥水混合物均匀流出,从而达到了均匀配水的目的。
6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1)该装置利用进水的冲击力完成了对于回流的污泥和进水的混合,通过均匀分分布的隔离腔室1101,使得泥水混合物均匀流出,从而达到了均匀配水的目的。(2)金属网13一方面能够起到过滤作用,另一方面较大块的污泥会附着在金属网13上,考虑到同时金属网13处于进水的冲击区,因此大块的污泥便会被冲击碎,从而使得污泥和水能够更加充分的进行混合。(3)导流槽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加水流的方向性和流速,从而有利于污泥的混合。(4)该装置具有管路简单,维护方便的优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