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子卡托盘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10:35: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卡托盘,尤其涉及一种通信领域用的电子卡托盘。


背景技术:

2.智能手机成为现在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之一,通常智能手机要借用卡托承载电子卡,插入智能手机中实现通信功能,例如sim卡,也称nano sim卡,但当需要换电子卡时,需要用顶针顶推卡托,将卡托退出电子设备外。
3.请参阅于2018年4月20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第201711202507.5号,揭露了一种卡托,该卡托具有卡托本体,卡托本体包括:托盘盖和框体,托盘盖固定在框体的一侧上,且托盘盖上设有顶针孔,以方便顶针插入,实现退卡动作。
4.但当我们手中没有顶针,也就无法实现退出卡托,不能及时更换电子卡,给生活中带来很多不便利;且顶针孔的设计,不利于电子设备的美观,也极易引起水或油污等物质进入电子设备中,引起短路等现象。
5.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的电子卡托盘,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使用的电子卡托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卡托盘,以插入方向插入电子设备内,该电子卡托盘包括框架、安装于框架上的门板及退卡部,该框架具有电子卡插槽;所述退卡部具有弹性件及导滑杆,该弹性件两端分别支撑于上述框架与门板之间,使门板相对框架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门板与框架相互分开,第二位置时,所述门板与框架相互结合;所述框架或所述门板设有心形槽,上述导滑杆一端扣持于所述门板或框架上,另一端收容于该心形槽内,所述心形槽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槽道、第二槽道、第三槽道及第四槽道;当按压门板,上述导滑杆一端自第一槽道移动,并进入第二槽道内,且移动至第二槽道与第三槽道的交汇处,所述门板与框架相结合,并处于第二位置,电子卡托盘位于电子设备内;当继续挤压所述门板,所述导滑杆沿第三槽道移动并进入第四槽道内,且移动至第四槽道与第一槽道的交汇处,所述弹性件挤压上述门板与框架分开,并带动框架一同移动到第一位置,且该电子卡托盘移出电子设备外。
8.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门板具有向上述框架侧凸伸的凸块,上述心形槽设置于该凸块上;所述框架具有收容该凸块的导引槽。
9.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门板具有向上述框架侧凸伸的定位柱,所述框架具有收容该定位柱的收容槽,上述弹性件一端套于该定位柱上,另一端收容于该收容槽内。
1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或所述门板设有凸起,上述门板或所述框架设有与该凸起配合且封闭的滑槽,于插入方向上,该滑槽的长度大于凸起的长度,以便该凸起沿滑槽前后移动,且在第一位置时,该滑槽的末端顶推所述凸起一同移动。
11.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成一对设置,且该凸起分别位于上述心形槽的两
端。
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门板具有门板本体及固持于门板本体上的门板钢片,上述滑槽凹设置于该门板钢片上。
1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成一对设置于上述框架上,所述滑槽成一对设置于该门板钢片上,且该凸起与滑槽分别位于心形槽的两端。
14.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到所述心形槽的距离小于上述弹性件到所述心形槽的距离。
15.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具有框架本体及与框架本体一体成型的加强片,该加强片的一端具有固持于所述框架上并凸伸出一侧的固持部。
16.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卡托盘具有位于所述弹性件一侧的侧钢片,该侧钢片与上述加强片通过点焊相互固持在一起。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框架与门板之间,通过门板上设置有心形槽及导滑杆,实现按压所述门板即可实现导滑杆在所述心形槽内移动,并通过弹性件顶推门板实现门板先退出电子设备外,然后将所述门板与框架一同退出电子设备外。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退出电子卡托盘,也无需额外设置顶针结构,可以降低成本及产品美观,且将弹性件设置门板与框架之间,有利于实现电子卡托盘的小型化发展。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电子卡托盘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卡托盘的分解示意图;
20.图3是图1所示的主视图;
21.图4是图3所示的沿a-a线的剖视图;
22.图5是图3所示的沿b-b线的剖视图;
23.图6是图1所示的电子卡托盘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24.图7是1所示电子卡托盘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中的状态示意图;
25.图8是图1所示电子卡托盘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26.图9是图1所示电子卡托盘自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中的状态示意图;
27.图10是图8所示的电子卡托盘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请参阅图1、6、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揭示了一种电子卡托盘100,以插入方向插入电子设备内(未图示),该电子卡托盘100包括框架10、安装于框架10上的门板20及退卡部30,使门板20相对框架10 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门板与框架相互分开(请参图8所示),第二位置时,所述门板与框架相互结合(请参图6所示)。当然,上述分开是将门板与框架两者的间距加大,而非指两者相互分离,即由所述弹性件将推压该门板与框架分开,由该门板先脱离电子设备出外,再一同带动框架脱离电子设备外,以便安置或取出电子卡;相互结合是将所述门板20与框架10相互靠近并一同收容于电子设备内(如后详述)。
29.所述框架10具有收容电子卡的电子卡插槽11,该电子卡插槽11具有收容sim卡的第一插槽110及micro sd卡的第二插槽11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插槽110与第二插槽111沿插入方向前后排列,该框架10 具有框架本体12及与框架本体一体成型的加强片13,以增加所述框架的强度。
30.请参阅图图2至图5所示,所述退卡部30具有弹性件31及导滑杆32,该弹性件31两端分别支撑于上述框架10与门板20之间,以便使上述门板20相对所述框架10于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移动。
31.请再结合图6至图10所示,所述框架10或所述门板20设有心形槽 50,上述导滑杆32一端扣持于所述门板10或框架20上,另一端收容于该心形槽50内,所述心形槽50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槽道51、第二槽道 52、第三槽道53及第四槽道54;当用手按压上述门板10,上述导滑杆32 一端沿第一槽道51移动,并进入第二槽道52内,且移动至第二槽道52 与第三槽道53的交汇处,也成为心形槽的上心点,可以认为所述门板10 自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电子卡托盘100收容于电子设备内;当继续挤压所述门板10,所述导滑杆32沿第三槽道53移动并进入第四槽道54 内,且移动至第四槽道54与第一槽道51的交汇处,也成为心形槽的下心点,所述弹性件31挤压上述门板20与框架10分开,并带动框架10一同移动到第一位置,且该电子卡托盘移出电子设备外。
3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门板20具有向上述框架10侧凸伸的凸块24 及定位柱25,上述心形槽50设置于该凸块24上;所述框架10具有收容该凸块24的导引槽17及收容该定位柱25的收容槽12,该导引槽17引导上述凸块24插入,以便所述门板20与所述框架10相互结合,处于第二位置。上述弹性件31一端套于该定位柱25上,另一端收容于该收容槽12 内。该定位柱25成一对设置,分别位于凸块24的两侧,通过一对弹性件 31分别支撑上述门板20,可实现门板20平衡退出,防止被卡死。
33.所述框架10还设有凸起13,所述凸起13成一对设置,且该凸起13 分别位于上述心形槽50的两端。上述门板20设有与该凸起13配合的滑槽26,于插入方向上,该滑槽26的长度大于凸起13的长度,以便该凸起 13沿滑槽26前后移动,且在第一位置时,该滑槽26的末端顶推所述凸起 13并一同被移动,该滑槽26呈封闭状,所以滑槽26末端也即门板有实体的地方,才能挤压并带动凸起移动。
3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门板20具有门板本体27及固持于门板本体27 上的门板钢片28,增加所述门板20的强度。上述滑槽26凹设于该门板钢片28上,由此,该凸起13与滑槽26分别位于上述心形槽50的两端。且所述滑槽26到所述心形槽50的距离小于上述弹性件31到所述心形槽50 的距离,防止上述门板20与所述框架10分离时,引起门板20上的一对滑槽26距离过大,而受到力矩较大,损坏门板20或框架10,影响电子卡托盘的寿命。
35.所述框架10具有框架本体14及与框架本体14一体成型的加强片15,该加强片15的一端具有固持于所述框架10上并凸伸出一侧的固持部151。所述电子卡托盘具有侧钢片16,该侧钢片16与上述加强片15通过点焊相互固持在一起,该侧钢片16位于上述弹性件31的一侧,并顶推所述推杆,也可防止弹性件变形而脱离电子卡托盘外。
36.当然,上述凸块24及定位柱25也可设置在所述框架10上,同时与之配合的所述导引槽17及收容槽12将设置于所述门板20上,再者,所述凸起13也可设置在所述门板20上,而对应与之配合的滑槽26设置于所述框架10上,同样,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再次不再详细说
明。
37.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弹性件31设置于所述框架10与门板20之间,通过门板20上设置有心形槽50及导滑杆32,实现按压所述门板20即可实现导滑杆在所述心形槽50内移动,并通过弹性件31顶推门板实现门板20 先退出电子设备外,然后将所述门板20与框架10一同退出电子设备外。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仅方便退出电子卡托盘,也无需额外设置顶针结构,可以降低成本及产品美观,且将弹性件设置门板与框架之间,有利于实现电子卡托盘的小型化发展,即实现电子卡托盘的小型化,以进一步缩小电子设备的尺寸,实现电子设备的最大利益化。
38.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