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抗性蚜虫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6:32: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主要涉及农业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抗性蚜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蚜虫,俗称蜜虫、腻虫,属半翅目(hemiptera)蚜科(aphididae),是大部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害虫。蚜虫繁殖快、代数多、密度大、不易彻底消灭,且能分泌粘性极强的蜜露,随着虫口密度的提升,蜜露往往覆盖整个叶片,常规药剂会被叶片覆盖的蜜露所阻挡,所以对蚜虫效果较差甚至无效,随着防治次数增多,用药量逐渐加大,抗性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农业生态条件的变化,蚜虫的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3.因鉴于此,特提出此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抗性蚜虫组合物,以高效持久的对蚜虫虫害进行防治。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10-30%的氟啶虫酰胺、30-50%的吡蚜酮、10-20%的f8630、余量为农药助剂。
6.优选或可选地,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10-25%的氟啶虫酰胺,最优选为25%
7.氟啶虫酰胺的英文名称为flonicamid、flunicotamid,化学名称为n-氰甲基(三氟甲基)烟酰胺,分子式c9h6f3n3o,相对分子量229.2,cas号:158062-67-0,结构式如图1所示。
8.优选或可选地,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37.5-50%的吡蚜酮,可选为37.5-40%,优选为37.5%。
9.吡蚜酮的英文名称为pymetrozine,化学名称为(e)-4,5-二氢-6-甲基-4-(3-吡啶亚甲基氨基)-1,2,4-三嗪-3(2h)-酮,分子式c
10h11
n5o,相对分子量217.2272,cas号:123312-89-0,结构式如图2所示。
10.优选或可选地,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中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的质量比为2:3-5:8。
11.优选或可选地,所述农药助剂包括增效剂、分散剂、润湿剂、黏结剂、崩解剂、乳化剂、稳定剂、防冻剂、消泡剂、防腐剂、增稠剂、溶剂、填料、分散介质中的一种或多种。
12.优选或可选地,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0%的f8630。所述f8630为石家庄博佳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能溶解叶片表面蚜虫分泌的蜜露,具有极强的内渗作用,能增强叶片对药物的吸收,进而对刺吸式口器害虫产生毒害作用。f8630配合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组合物的内吸性与胃毒作用,进一步提高对虫害的防治效果。
13.优选或可选地,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的剂型为种子处理悬浮剂、悬浮剂、乳油、微囊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水分散粒
剂。
14.根据选择的剂型不同,前述的农药助剂的选择也可根据剂型进行对应调整,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1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在防治植物害虫中的应用。
16.优选或可选地,所述植物害虫为蚜虫科、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害虫。
17.更进一步的,所述植物害虫为甘蓝蚜、棉蚜、麦蚜、桃蚜、小绿斑叶蝉、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甘薯粉虱及温室粉虱中的至少一种。
18.本发明提供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通过添加f8630作为助剂,并结合复配使用的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实现了对于虫害的良好防护效果。同时,该组合物在较长的时间内均可以保持良好的对于虫害的防治效果,可有效的降低施药量、减少施药次数,有效的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以及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9.图1是氟啶虫酰胺的结构式;
20.图2是吡蚜酮的结构式。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22.实施例1
2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10%的氟啶虫酰胺、50%的吡蚜酮、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产品。
24.实施例2
2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10%的氟啶虫酰胺、40%的吡蚜酮、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产品。
26.实施例3
2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0%的氟啶虫酰胺、40%的吡蚜酮、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产品。
28.实施例4
2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
重量百分比计20%的氟啶虫酰胺、30%的吡蚜酮、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产品。
30.实施例5
3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0%的氟啶虫酰胺、37.5%的吡蚜酮、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产品。
32.实施例6
3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37.5%的吡蚜酮、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产品。
34.实施例7
3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40%的吡蚜酮、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产品。
36.实施例8
3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30%的氟啶虫酰胺、30%的吡蚜酮、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产品。
38.实施例9
3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所述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37.5%的吡蚜酮、2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产品。
40.对比例1
41.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并以高岭土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得到剂型为可湿性粉剂的组合物产品。
42.对比例2
43.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50%的氟啶虫酰胺、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44.对比例3
45.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10%的氟啶虫酰胺、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
46.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47.对比例4
48.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0%的氟啶虫酰胺、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49.对比例5
50.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51.对比例6
52.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30%的氟啶虫酰胺、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53.对比例7
54.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30%的吡蚜酮、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55.对比例8
56.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37.5%的吡蚜酮、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57.对比例9
58.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40%的吡蚜酮、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
组合物产品。
59.对比例10
60.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50%的吡蚜酮、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61.对比例11
62.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37.5%的吡蚜酮、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63.对比例12
64.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65.对比例13
66.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37.5%的吡蚜酮、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67.对比例14
68.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37.5%的吡蚜酮、10%的溶蜡剂、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69.对比例15
70.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37.5%的吡蚜酮、10%的有机硅、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71.对比例16
72.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37.5%的吡蚜酮、10%的无水快t、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73.对比例17
74.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25%的氟啶虫酰胺、37.5%的吡蚜酮、10%的透皮素v3、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
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75.对比例18
76.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以重量百分比计10%的f8630、3%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的木质素磺酸盐、6%的硅藻土、3%的玉米淀粉,并以硫酸铵补至100%。将上述各组分经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加水挤压造粒,得到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的组合物产品。
77.效果实施例1
78.本效果实施例测试了实施例1-9提供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以及对比例1-18提供的组合物在防治甘蓝蚜虫中的应用。
79.试验地点选择在张家口张北县某农户甘蓝田地,该地块长年种植甘蓝,由于施药品种单一且施药量大,导致该田地地块的蚜虫病害严重,蚜虫抗药性高。
80.将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组合物分别对作物进行常规兑水喷雾,喷雾位置为甘蓝叶片。空白对照组则各组合物组的处理条件和空白对照组的土壤、栽培及水肥管理等条件完全一致。
81.在喷施后的第3、7、14、28天,分别调查各组合物对甘蓝蚜虫虫害的防虫效果。
82.防虫效果的计算方法通过式(i)计算得到。
[0083][0084]
喷施上述实施例6、9和对比例11、14-18的组合物后的第3、7、14、28天后,分别调查甘蓝叶片表面蚜虫蜜露的去除效果。
[0085]
去除效果的计算方法通过式(ii)计算得到。
[0086][0087]
防虫效果的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0088]
[0089][0090]
表1甘蓝蚜虫防虫效果结果表蜜露去除效果的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91][0092][0093]
表2甘蓝蚜虫蜜露去除效果结果表
[0094]
进一步的,为了验证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的协同增效效果,通过colby法对各组别的防治效果进行计算。
[0095]
colby法的理论防治效果计算公式为:e0=x y-(x*y)/100
[0096]
其中,x为施用组分a的效果百分数;y为施用组分b的效果百分数;e0为a、b混用后的理论防治效果(%);e为a、b混用后的实际防治效果(%);
[0097]
当e-e0>10%时,说明产生增效作用,当e-e0<-10%时,说明产生拮抗作用,当e-e0值介于
±
10%时,说明产生加成作用。
[0098]
本效果实施例中colby法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0099][0100][0101]
表3colby法的计算结果表
[0102]
由上述结果可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通过复配使用的氟啶虫酰
胺和吡蚜酮,实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进一步的配合表面活性剂f8630,实现了更好的药效和效果持续时间。
[0103]
此外,经实验测试,本发明提供的组合物在防治粉虱科、叶蝉科及飞虱科以及蚜虫科的其他害虫方面如棉蚜、麦蚜、桃蚜、小绿斑叶蝉、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甘薯粉虱及温室粉虱亦有极好的防效,此处不做赘述。
[0104]
本发明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f8630,相较于市售的常见表面活性剂或渗透增效剂而言,对于蚜虫蜜露的破坏效果更好,同时药效的持久性也更好。
[0105]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抗性蚜虫防治组合物,通过复配氟啶虫酰胺和吡蚜酮,并添加f8630作为表面活性剂,在高效防治虫害的基础上,还可以长时间的对虫害起到防治的作用,且可以有效破坏去除作物表面的蚜虫蜜露,有效的降低了害虫抗性及施药量,减少施药次数,极大程度的在工作量和成本上降低了农民的负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