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包装用丝网印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3:38: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包装印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装用丝网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2.食品包装在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包装的表面进行印刷,确保包装内部的食品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被消费者所了解,此外,将食品包装进行印刷有助于使得包装更加美观,能够进一步的吸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现有的印刷一般分为凸版印刷、平板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等印刷方式,本发明只要对于现有的丝网印刷进行改进。
3.中国专利cn 111591019 b公开了一种丝网印刷方法,应用于拱形工件的凸面印刷,该凸面包括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曲面,该丝网印刷方法包括将拱形工件定位安装至丝印模具;调节刮刀机构、丝印网版及丝印模具至预印刷状态;支撑丝印模具的第一端以使第二平面保持与网面相平,刮刀沿第一参考轴移动形成印刷位置;在印刷位置到达第二平面与曲面的连接线时,通过推动丝印模具的第一端以驱动丝印模具绕其回转轴线转动,以使曲面适配印刷位置;在印刷位置到达曲面与第一平面的连接线,且第一平面与网面相平时,支撑丝印模具的第一端以使第一平面保持与网面相平;使刮刀继续运动直至印刷位置离开第一平面。本发明的丝印方法刮刀与曲面平稳适配,印刷效果好。
4.但是该技术方案在进行实际印刷的工程中,通常需要先将一定量的墨水倒入网印板上面进行堆积,工作时先通过匀墨板进行匀墨,再通过刷墨板进行印刷,这种由墨水堆积的方式进行印刷在印刷时由于蒸发的作用,墨水的含水量会逐渐减少,导致墨水的黏度发生改变,使得先后印刷出的成品出现较大的色差,影响成品的美观,此外,现有的印刷在匀墨过程中,墨水不能够均匀的被涂抹,导致因数后的产品存在局部印刷残缺的现象,严重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包装用丝网印刷装置,通过在匀墨机构与刷墨机构相互协同工作,在每次匀墨过程中能够定量出墨,且在每个往复印刷之后能够将网板上残留的墨水进行收集并重新出墨,节能环保,将匀墨机构内部设置多个并排的出墨孔,能够确保匀墨机构出墨时可均匀化,自动化,印刷出的产品更美观。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包装用丝网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控墨单元,以及
9.依次设于所述控墨单元下部的刷墨单元、匀墨单元、墨水分离单元、收集单元;
10.墨水在控墨单元的控制下从收集单元内定量的吸收到墨水分离单元内,随后控墨单元将墨水分离单元内的墨水输入到匀墨单元内,经匀墨单元与刷墨单元的协同在每次墨水黏度相同前提下进行往复印刷工作。
11.作为改进,所述匀墨单元包括:
12.匀墨组件、压墨组件、微调机构;
13.所述压墨组件与所述微调机构分别设于所述匀墨组件内部与外部;
14.所述压墨组件包括压板。
15.作为改进,所述匀墨组件包括:存墨箱;
16.所述存墨箱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压板进行上下滑动的第一存料槽;
17.所述第一存料槽底部设置有多个呈直线排列用于将墨水进行均匀分布的第二存料槽。
18.作为改进,所述存墨箱一侧开设有进墨口;
19.所述进墨口的侧部与所述压板活动贴合。
20.作为改进,所述收集单元包括:
21.收集箱、收集管;
22.所述收集管连接在所述收集箱一侧;
23.所述收集箱一侧连接有与墨水分离单元相互贯通的回流管;
24.所述回流管的底部开口所在的水平面低于所述收集管的底部开口。
25.作为改进,所述墨水分离单元包括:
26.转存件,所述转存件内部设有槽,且槽的底部呈切斜布置;
27.阀块,用于控制墨水进入转存件的阀块连接在所述转存件内部一侧;
28.所述转存件下端连接有与进墨口联通的进墨管。
29.作为改进,所述控墨单元包括:
30.气控机构、调节杆、第二复位机构、限位机构、预紧板;
31.所述调节杆活动插接在所述气控机构内部;
32.所述第二复位机构活动套设在所述调节杆外部且位于预紧板与限位机构之间;
33.所述气控机构呈空心的圆柱状。
34.作为改进,所述调节杆左右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间的直径。
35.作为改进,所述刷墨单元包括:
36.刷板、第二升降机构;
37.所述刷板下端设置为倾斜状;
38.用于调节刷板高度的两组第二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刷板上端。
39.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啮合有用于切换匀墨单元与刷墨单元的高度的驱动装置。
4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41.1、本发明通过将匀墨机构内部设置多个并排的出墨孔,保证匀墨机构出墨时均匀化的效果。
42.2、本发明通过在每个往复印刷之后能够将网板上残留的墨水进行收集并重新出墨,节能环保、防止残留的墨水黏度增加造成后续印刷物的色差出现较大变化。
43.3、本发明通过该设备的进墨过程与卸墨过程分别对应着刷墨与匀墨的两个过程,从而达到了通过匀墨机构与刷墨机构相互协同工作,自动化程度高
44.4、本发明通过预紧板带动调节杆相对于气控机构的移动量不同,实现了能够根据印刷物的种类自动控制墨水使用量。
45.5、本发明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搅拌机构进行往复转动,使得收集箱内部的墨水进行均匀化,防止收集箱内部的墨水出现沉淀
46.6、本发明通过驱动单元沿着不同方向驱动载体板时,驱动装置能够自动的切换匀墨单元与刷墨单元,自动化程度高。
47.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通过在匀墨机构与刷墨机构相互协同工作,在每次匀墨过程中能够定量出墨,且在每个往复印刷之后能够将网板上残留的墨水进行收集并重新出墨,节能环保,将匀墨机构内部设置多个并排的出墨孔,能够确保匀墨机构出墨时可均匀化,自动化,印刷出的产品更美观等优点。
附图说明
48.图1为本发明整体靠前结构示意图;
49.图2为本发明整体靠上结构示意图;
50.图3为本发明匀墨单元与刷墨单元的配合关系图;
51.图4为本发明匀墨组件的内部结构图;
52.图5为本发明匀墨组件的剖视图;
53.图6为本发明控制中心与刷墨单元的配合关系图;
54.图7为本发明刷板与驱动装置的连接关系图;
55.图8为本发明匀墨单元与固定单元的连接关系图;
56.图9为本发明控墨组件进墨的运动状态图;
57.图10为本发明在图9中a处的放大图;
58.图11为本发明控墨组件出墨的运动状态图;
59.图12为本发明控制中心与控墨单元的连接关系图;
60.图13为本发明印刷单元与收集单元的连接关系图。
61.图中:1、匀墨单元;2、刷墨单元;3、控墨单元;4、墨水分离单元;5、收集单元;6、驱动单元;7、控制中心;8、印刷单元;9、固定单元;101、匀墨组件;1011、存墨箱;1012、第一存料槽;1013、进墨口;1014、第二存料槽;1015、墨刷;102、压墨组件;1021、压板;1022、导向槽;1023、进气管;1024、拉杆;1025、第一复位机构;103、微调机构;1031、导向腔;1032、活动杆;104、第一升降机构;105、第一容纳管;106、第一从动组件;201、刷板;202、第二升降机构;203、第二容纳管;204、第二从动组件;205、套板;206、驱动装置;301、气控机构;302、调节杆;303、第二复位机构;304、限位机构;305、预紧板;401、控墨组件;4011、转存件;4012、阀块;4013、挡板;4014、挡墨球;4015、固定板;4016、卸墨孔;4017、进墨管;402、垫板;403、气控管;501、收集箱;502、收集管;503、搅拌机构;504、回流管;701、载体板;702、触发机构;703、联动机构;901、机架;902、凹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6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6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5.实施例一
66.如图1-2所示,一种包装用丝网印刷装置,包括:
67.控墨单元3,以及
68.依次设于所述控墨单元3下部的刷墨单元2、匀墨单元1、墨水分离单元4、收集单元5;
69.墨水在控墨单元3的控制下从收集单元5内定量的吸收到墨水分离单元4内,随后控墨单元3将墨水分离单元4内的墨水输入到匀墨单元1内,经匀墨单元1与刷墨单元2的协同在每次墨水黏度相同前提下进行往复印刷工作。
70.作为改进,如图3-6所示,所述匀墨单元1包括:
71.匀墨组件101;
72.压墨组件102,用于将匀墨组件101内部的墨水进行排出的压墨组件102设于所述匀墨组件101内部;
73.微调机构103,用于控制匀墨组件102进行定量出墨的微调机构设于所述匀墨组件101一侧。
74.进一步的,所述匀墨组件101包括:
75.存墨箱1011,所述存墨箱1011内部设置有用于容纳压板1021进行上下滑动的第一存料槽1012;
76.墨刷1015,用于将印刷单元8上端的墨水进行涂抹的墨刷1015连接在所述存墨箱1011下端;
77.所述第一存料槽1012底部且位于存墨箱1011内部设置有多个呈直线排列用于将墨水进行均匀分布的第二存料槽1014;
78.所述存墨箱1011一侧开设有用于进墨的进墨口1013;
79.所述进墨口1013的侧部与所述压板1021活动贴合。
80.需要补充的是,微调机构103包括与存墨箱1011一侧连接的导向腔1031,所述导向腔1031内部滑动插接有用于调节导向腔1031内部气压的活动杆1032,所述活动杆1032另一端与连接在机架901一侧的凹型板902接触,且凹型板902沿着-x方向凹陷程度逐渐降低;
81.所述第一存料槽1012内部插接有压板1021,压板1021上端连接有两组拉杆1024,所述拉杆1024外侧且位于存墨箱1011上端套设有第一复位机构1025,所述第一复位机构1025优选采用弹簧。
82.需要说明的是,初始时,压板1021在第一复位机构1025的作用下位于第一存料槽
1012内部靠上位置且与进墨口1013分离,经过进墨口1013的墨水进入第一存料槽1012内部且分流至多个第二存料槽1014内部,随后通过驱动单元6带动载体板701沿着-x方向移动,载体板701通过第一容纳管105带动第一升降机构104沿-x方向移动,第一升降机构104通过存墨箱1011带动墨刷1015沿着印刷单元8进行刷墨,同时活动杆1032在凹型板902的导向作用下沿着导向腔1031移动,使得导向腔1031内部的气体沿着进气管1023进入导向槽1022并推动压板1021沿着第一存料槽1012向下移动,使得进墨口1013内封闭,同时位于第二存料槽1014内的墨水沿着墨刷1015涂抹在印刷单元8上端,可通过设置凹型板902的深度来控制墨刷1015的出墨量,从而达到了将匀墨机构内部设置多个并排的出墨孔,保证匀墨机构出墨时均匀化的效果。
83.作为改进,如图9、图11、图13所示,所述收集单元5包括:
84.收集箱501;
85.收集管502,用于将印刷单元8上部的墨水进行转移的收集管502连接在所述收集箱501一侧;以及
86.搅拌机构503,所述用于将回收的墨水就行自动搅拌的搅拌机构503插接在所述收集箱501内部;
87.所述收集箱501一侧连接有与墨水分离单元4相互贯通的回流管504;
88.所述回流管504的底部开口低于所述收集管502的底部开口。
8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收集管502上部连接在印刷单元8一端的底部,当刷墨单元2回程并进行印刷的过程中,如图13所示,刷板201一边将印刷单元8上端的墨水向印刷物进行印刷,一边将匀墨单元1流出的多余墨水进行转移至印刷单元8一侧,并沿着收集管502导入到收集箱501内部进行回收,从而达到了在每个往复印刷之后能够将网板上残留的墨水进行收集并重新出墨,节能环保、防止残留的墨水黏度增加造成后续印刷物的色差出现较大变化。
90.作为改进,如图9-11所示,所述墨水分离单元4包括:
91.控墨组件401;
92.垫板402,用于将控墨单元3与墨水分离单元4进行位置限定的垫板402连接在控墨组件401上端;以及
93.气控管403,用于将控墨单元3与控墨组件401接通的气控管403设于所述垫板402内部。
94.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所述控墨组件401包括:
95.转存件4011,所述转存件4011内部设有槽,且槽的底部呈切斜布置;
96.阀块4012,用于控制墨水进入转存件4011的阀块4012连接在所述转存件4011内部一侧;
97.所述阀块4012内部插接有用于防止墨水回流的喇叭状挡板4013;
98.所述挡板4013内部贴合有挡墨球4014,所述挡墨球4014相对挡板4013的一侧连接有固定板4015;
99.所述阀块4012下端且位于挡板4013与固定板4015之间的位置设有卸墨孔4016;
100.所述转存件4011下端连接有与进墨口1013联通的进墨管4017。
10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在控墨组件401内部进墨过程中,驱动单元6通过载体
板701带动触发机构702沿着-x方向移动,触发机构702沿着调节杆302移动并在预紧板305的作用下压缩第二复位机构303,使得调节杆302通过气控机构301在气控管403的作用下将存墨箱1011内部的气体进行吸收,使得挡墨球4014脱离挡板4013,收集箱501内部的墨水沿着回流管504经卸墨孔4016进入转存件4011内部,在控墨组件401排墨过程中,如图11所示,与进墨过程相反,在卸墨时,挡墨球4014将挡板4013封闭,同时,压板1021将进墨口1013打开,使得转存件4011内部的墨水沿着进墨管4017进入匀墨单元1内部,其中,该设备的进墨过程与卸墨过程分别对应着刷墨与匀墨的两个过程,从而达到了通过匀墨机构与刷墨机构相互协同工作,自动化程度高。
102.作为改进,如图11-12所示,所述控墨单元3包括:
103.气控机构301,所述气控机构301呈空心的圆柱状;
104.调节杆302,用于控制气控机构301内部气压的调节杆302一端插接在所述气控机构301内部;
105.第二复位机构303,所述用于调节气控机构301内部气压的第二复位机构303活动套设在所述调节杆302外侧;
106.限位机构304,防止第二复位机构303脱离调节杆302的限位机构304滑动连接在所述调节杆302外侧;
107.预紧板305,用于推动第二复位机构303的预紧板305固定套设在所述调节杆302外侧;
108.所述调节杆302左右两端的直径大于中间的直径。
109.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驱动单元6驱动载体板701的行程,使得载体板701带动预紧板305压缩第二复位机构303移动的距离不同,从而预紧板305带动调节杆302相对于气控机构301的移动量不同,实现了能够根据印刷物的种类自动控制墨水使用量。
110.作为改进,如图12所示,所述控墨单元3沿着 y一侧设有控制中心7,所述控制中心7包括:
111.载体板701,所述载体板701呈“h”状,且其内部的设有一对用于容纳调节杆302的孔;
112.触发机构702,用于调节预紧板305相对于限位机构304位置的触发机构702连接在所述载体板701上端;
113.联动机构703,用于带动搅拌机构503进行转动得到联动机构703连接在所述载体板701一侧,所述联动机构703优选为齿条。
114.进一步的,所述触发机构702呈“l”状,且触发机构702一侧设有与调节杆302外径相匹配的孔。
115.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单元6在驱动载体板701进行往复移动过程中,载体板701通过联动机构703带动搅拌机构503进行往复转动,使得收集箱501内部的墨水进行均匀化,防止收集箱501内部的墨水出现沉淀。
116.实施例二
117.如图3、图6-7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
118.所述刷墨单元2包括:
119.刷板201,所述刷板201下端设置为切斜状;
120.第二升降机构202,用于调节刷板201高度的两个第二升降机构202连接在所述刷板201上端;
121.第二从动组件204,所述第二从动组件204连接在两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02之间;
122.驱动装置206,用于切换匀墨单元1与刷墨单元2的驱动装置与第一升降机构104啮合;
123.所述第二升降机构202外侧套设有第二容纳管203。
124.需要说明的是,可将驱动装置206与驱动单元6进行电信号联动,在驱动单元6沿着不同方向驱动载体板701时,驱动装置206能够自动的切换匀墨单元1与刷墨单元2,自动化程度高。
12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