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与流程

2022-04-02 03:06: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棉花,是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棉布由于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通过其他整理工序,还能使棉织物防污、防水、防霉;提高织物抗皱性能,使棉织物少烫甚至不需要熨烫;降低织物洗涤时的缩水,使缩水率不超过1%。
3.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能为人体提供丰富的热量,且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所有粮食作物中最全的,在欧美国家特别是北美,马铃薯早就成为第二主食。
4.但是,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春播棉花费工费时、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日趋明显;而且,马铃薯早春收获后种植作物效益不好。
5.因此,如何开发一种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1)马铃薯品种选择
10.选择生育期70d以内,抗病性好,株型直立,分枝少,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快,薯块集中,薯形好,大小整齐,生长势强的马铃薯品种;
11.(2)马铃薯种子处理
12.整薯按每个种块上一个芽眼进行分割,分割后的种块用拌种剂处理;
13.(3)马铃薯种植
14.于2月下旬,整地前施有机肥,地面平整后,机械开沟,人工摆播,行距100cm,穴距25-30cm,在两穴中间施硫酸钾复合肥和尿素,然后按畦面宽80cm、沟深30cm、宽20cm覆土造畦,用异丙甲草胺喷施畦面,覆地膜;
15.或,用马铃薯播种机一次性完成上述起垅、施肥、播种、喷药和覆地膜;
16.(4)马铃薯化学调控
17.待马铃薯长到10%植株开花时,叶面喷施多效唑,间隔10d后再喷一次;
18.(5)马铃薯收获
19.待马铃薯植株上下部叶片都变黄时,割去地上秧,进行机械化收获;
20.(6)棉花品种选择
21.选择生育期105天左右,抗病、虫,丰产性,抗逆性好,早发,上桃快,吐絮集中,耐密植,早熟性好的棉花品种;
22.(7)棉花种植
23.于6月上旬,最晚不超过6月15日,马铃薯收获后,整地播种,播种深度2-2.5cm,行距75cm,株距9-12cm,播种量111000-220000株/hm2,播种时随种浇水或播后及时喷一次水,保证出苗;
24.(8)棉花田间处理
25.清沟:棉苗出齐后,结合灭茬,清理出行间沟,做到棉田排灌畅通;
26.间苗定苗:棉苗出齐后间苗,2片真叶时根据设计密度定苗;
27.施肥:将磷肥、钾肥、硼肥和20%的氮肥作基肥施用,60%的氮肥在开花时追施,另20%的氮肥在8月10-15日前后施入,8月10日以后喷施尿素溶液和kh2po4溶液,每隔7d喷一次,连喷3次;
28.综合防治病虫草害:苗期防治棉蚜、棉红蜘蛛、棉盲蝽、立枯病、枯萎病和黄萎病,花铃期防治棉蚜、棉红蜘蛛、棉盲蝽、棉铃虫、棉红铃虫、黄萎病、红腐病和疫病,吐絮期防治烟粉虱、斜纹夜蛾、棉红铃虫、红腐病和红粉病;
29.防除杂草:间苗定苗后结合中耕,防除田间杂草,同时将行间麦茬一起锄掉,中耕深度3-5cm,靠近幼苗时宜浅;中耕的次数根据土壤墒情而定,降雨后都要进行中耕;化学除草用二甲戊乐灵乳油进行行间喷施,喷药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喷雾器的喷头距离地面10cm,并加戴防护罩,避免药液喷洒到棉花植株上;
30.打顶:待棉株长到10台果枝时,或时间已到8月5日时进行打顶,打去顶尖连带一片刚展开的小叶,先打长势弱的地块,后打长势强的棉田,在同一地块内,打顶不分大小苗,逐棵进行,以防止漏棵;
31.化学调控:棉花生长中进行化学调控,把棉株高度控制在75cm以内,化学调控分三次进行,以防止出现旺长;喷药选晴天进行,若喷药后6h内下雨则雨后重喷;
32.乙烯利催熟:进入10月,在日平均气温低至10℃之前,不能正常吐絮的棉铃使用乙烯利水剂进行喷施,喷施重点是棉株上的青铃,促其提早开裂,以便收获;
33.(9)棉花收获
34.从棉铃开裂、露出棉絮开始,经过7d即达到成熟标准,及时进行收摘和晾晒;
35.或,在10月10日前喷洒脱叶剂,待叶落后由机械一次完成采收。
36.进一步,上述步骤(3)中,有机肥的施入量为4500kg/hm2;硫酸钾复合肥的施入量为1125kg/hm2;尿素的施入量为300kg/hm2;异丙甲草胺的浓度为750g/l,喷施量为1500ml/hm2。
37.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有机肥含有马铃薯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氮、磷、钾等全部营养元素,且肥效长,可供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利用,不致有脱
肥现象;有机肥在分解过程中能产生热,提高地温,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根系成长,并加速土壤熟化过程;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过程中,一方面产生氮、磷、钾主要主要及微量元素,另一方面产生二氧化碳,增加碳素营养,碳素不仅能被马铃薯吸收,而且可促进矿质肥料(如磷矿粉)的分解;有机肥能改良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
38.本发明通过将有机肥、硫酸钾复合肥和尿素混合施用,可以充分发挥化肥的增产作用。因化肥肥效快,易被雨水淋失,其与有机肥混合后被有机质所吸附,在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再不断地释放出来,供植株吸收利用,有利于植株苗期根系和茎叶的生长,且可以防止单用化肥而造成的土壤板结和“烧苗”。
39.异丙甲草胺即都尔,是广谱性播后苗前除草剂,可防除牛筋草、马唐、狗尾草和棉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以及苋菜、马齿苋等阔叶杂草和碎米莎草、油莎草。
40.进一步,上述步骤(3)中,地膜为黑色地膜,宽为100cm,厚为0.008mm。
41.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黑色地膜具有以下优点:1、透光率低:辐射热透过少,所以能使被覆盖土壤的土温日变化幅度小,据试验测定,黑膜覆盖的土壤,在植株生长盛期,土温比普通地膜低3-4℃,由于增温幅度小,有利于促进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特别是对土温要求不高的马铃薯的生长极为有利;2、抑制杂草:与普通地膜全膜覆盖相比,黑色地膜能阻隔阳光照射,使膜下杂草难以进行光合作用,特别对一年生阔叶禾本科杂草和越年生阔叶杂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平均防效为98.7%,可有效减轻杂草与马铃薯争水争肥的矛盾,节省劳力投入。3、保水、保肥和增产:黑色地膜在保水、保肥和增产等方面都优于普通膜,土壤墒情较普通地膜高1%-2%;4、减少青头薯:黑色地膜不透光,具有减少青头薯的优点。
42.进一步,上述步骤(4)中,多效唑的浓度为100g/l,喷施量为750kg/hm2。
43.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叶面喷施多效唑,能控制茎杆伸长,缩短节间长度,使茎杆增粗,株体矮化,株形紧凑,叶厚色绿,大著率显著提高,增产幅度能高达25%,而且使用方法简单易行。
44.进一步,上述步骤(5)中,收获时,保证损失率≤5%,明薯率≥96%,伤薯率≤5%。
45.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有利于提高马铃薯的收获质量。
46.进一步,上述步骤(8)中,施肥过程中,以p2o5计,磷肥的施入量为90kg/hm2;以k2o计,钾肥的施入量为150kg/hm2;以硼砂计,硼肥的施入量为15kg/hm2;以n计,氮肥的施入量为300kg/hm2。
47.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同时施氮肥、磷肥、钾肥和硼砂,能够保花保铃,改善棉花品质,增强抗逆性,提高健籽率。
48.进一步,上述步骤(8)中,施肥过程中,尿素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喷施量为450kg/hm2;kh2p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0.2%,喷施量为450kg/hm2。
49.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喷施尿素溶液,能够调节花量,提高叶片含氮量,加快新梢生长抑制花芽分化,使大年的花量适宜;通过喷施kh2po4溶液,能够同时补充钾元素和磷元素,以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
50.进一步,上述步骤(8)中,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的操作具体为:苗期,使用40%氧化乐果或5%吡虫啉3000倍液喷雾防治棉蚜,使用40%氧化乐果3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
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红蜘蛛,使用40%毒死蜱或3%啶虫脒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盲蝽,出苗后15d叶面喷施80%乙蒜素或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溶液防治立枯病、枯萎病和黄萎病;花铃期,使用40%氧化乐果或5%吡虫啉3000倍液喷雾防治棉蚜,使用40%氧化乐果3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红蜘蛛,使用40%毒死蜱或3%啶虫脒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盲蝽,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使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棉铃虫和棉红铃虫,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35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0%乙蒜素3000倍溶液喷雾防治黄萎病、红腐病和疫病;吐絮期,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烟粉虱,使用5%氟啶脲乳油1200-2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和棉红铃虫,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腐病和红粉病。
51.进一步,上述步骤(8)中,化学调控的操作具体为:现蕾期,50%棉株现蕾,5-7片真叶,苗高15-20cm,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15-20g,兑水225kg/hm2,喷洒棉株顶部;花铃期,40%棉株开花,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30-40g,兑水450kg/hm2,喷洒棉株顶部;打顶后7d左右,最上面果枝现出2-3个幼蕾,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50-60g,兑水450kg/hm2,喷洒棉株顶部和外围。
52.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喷洒缩节胺,可有效地防止棉花疯长,控制株型紧凑,减少落铃,促进成熟,使棉花增产;能促进根系发育,叶色发绿,变厚防止徒长,抗倒伏,提高成铃率,增加霜前花,并使棉花品级提高,同时,使株型紧凑,赘芽大大减少,节省整枝用工。
53.进一步,上述步骤(8)中,防除杂草过程中,二甲戊乐灵乳油的质量浓度为33%,稀释为600倍液;乙烯利催熟过程中,乙烯利水剂的质量浓度为40%,稀释为3000倍液。
54.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二甲戊乐灵乳油属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主要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不影响杂草种子萌发,而是在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芽、茎和根吸收药剂后起作用,能够防除马唐、狗尾草、早熟禾、看麦娘、牛筋草、灰黎、鳢肠、龙葵、藜、苋等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55.乙烯利水剂能加快棉铃开裂,减少霜后花,有效改善棉花品质,从而提高棉花产量。
56.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57.1、为了增加种植效益,自2012年始,申请人开绐研究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经近10年的试验验证和示范应用,创造出了本发明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2月下旬种植马铃薯,6月上旬马铃薯收获后直播早熟棉花品种,采用高密度、水肥管控、化学调控、化学打顶、化学催熟、化学脱叶和机械化收获等现代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费工费时问题,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58.2、本发明将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解决单作马铃薯、棉花机械化程度低,用工成本高,种植效益差,影响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59.3、本发明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每公顷可生产马铃薯48750kg,价值97500元;每公顷可生产籽棉约4200kg,价值31500元。
具体实施方式
60.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61.实施例1
62.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3.(1)马铃薯品种选择
64.选择近年通过认定,适宜区域含南阳,并在南阳种植二年以上的,生育期70d以内,抗病性好,株型直立,分枝少,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快,薯块集中,薯形好,大小整齐,生长势强的马铃薯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6.之规定;
65.(2)马铃薯种子处理
66.整薯按每个种块上一个芽眼进行分割,分割后的种块用拌种剂处理;
67.(3)马铃薯种植
68.于2月下旬,整地前施有机肥4500kg/hm2,地面平整后,机械开沟,人工摆播,行距100cm,穴距28cm,在两穴中间施硫酸钾复合肥1125kg/hm2和尿素300kg/hm2,然后按畦面宽80cm、沟深30cm、宽20cm覆土造畦,用浓度为750g/l的异丙甲草胺1500ml/hm2兑水喷施畦面,覆宽为100cm、厚为0.008mm的黑色地膜;
69.(4)马铃薯化学调控
70.待马铃薯长到10%植株开花时,叶面喷施浓度为100g/l的多效唑750kg/hm2,间隔10d后再喷一次;
71.(5)马铃薯收获
72.待马铃薯植株上下部叶片都变黄时,割去地上秧,进行机械化收获,保证损失率≤5%,明薯率≥96%,伤薯率≤5%;
73.(6)棉花品种选择
74.选择近期审定,适宜区域含南阳,生育期105天左右,抗病、虫,丰产性,抗逆性好,早发,上桃快,吐絮集中,耐密植,早熟性好的棉花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7.1和ny400之规定;
75.(7)棉花种植
76.于6月上旬,最晚不超过6月15日,马铃薯收获后,整地播种,播种深度2.5cm,行距75cm,株距10cm,播种量160000株/hm2,播种时随种浇水,保证出苗;
77.(8)棉花田间处理
78.清沟:棉苗出齐后,结合灭茬,清理出行间沟,做到棉田排灌畅通;
79.间苗定苗:棉苗出齐后间苗,2片真叶时根据设计密度定苗;
80.施肥:将磷肥、钾肥、硼肥和20%的氮肥作基肥施用,60%的氮肥在开花时追施,另20%的氮肥在8月10-15日前后施入,8月10日以后喷施质量浓度为2%的尿素溶液450kg/hm2和质量浓度为0.2%的kh2po4溶液450kg/hm2,每隔7d喷一次,连喷3次;
81.其中,以p2o5计,磷肥的施入量为90kg/hm2;以k2o计,钾肥的施入量为150kg/hm2;以硼砂计,硼肥的施入量为15kg/hm2;以n计,氮肥的施入量为300kg/hm2;
82.病虫草害的防治应预防为主,及早防治,综合防治,棉花主要害虫的测报应符合gb/t 15799、gb/t 15801、gb/t 15802、gb/t 15800之规定,农药施用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之规定,棉花生长的不同时期,病虫害发生不一样,当各类虫害的虫口密度(或产卵量)、病害发病级数达到防治标准时,要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以及物理诱杀等方式进行防治,病害防治除了喷洒杀菌剂外,还要及时拔除并销毁田间病株,具体为:苗期,使用40%氧化乐果3000倍液喷雾防治棉蚜,使用40%氧化乐果3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红蜘蛛,使用40%毒死蜱1800倍液喷雾防治棉盲蝽,出苗后15d叶面喷施80%乙蒜素3000倍溶液防治立枯病、枯萎病和黄萎病;花铃期,使用40%氧化乐果3000倍液喷雾防治棉蚜,使用40%氧化乐果3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红蜘蛛,使用40%毒死蜱喷雾防治棉盲蝽,安装频振式杀虫灯防治棉铃虫和棉红铃虫,使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喷雾防治黄萎病、红腐病和疫病;吐絮期,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烟粉虱,使用5%氟啶脲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和棉红铃虫,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红腐病和红粉病;
83.防除杂草:间苗定苗后结合中耕,防除田间杂草,同时将行间麦茬一起锄掉,中耕深度4cm,靠近幼苗时宜浅;中耕的次数根据土壤墒情而定,降雨后都要进行中耕;化学除草用质量浓度为33%的二甲戊乐灵乳油600倍液进行行间喷施,喷药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喷雾器的喷头距离地面10cm,并加戴防护罩,避免药液喷洒到棉花植株上;
84.打顶:待棉株长到10台果枝时进行打顶,打去顶尖连带一片刚展开的小叶,先打长势弱的地块,后打长势强的棉田,在同一地块内,打顶不分大小苗,逐棵进行,以防止漏棵;
85.化学调控:棉花生长中进行化学调控,把棉株高度控制在75cm以内,化学调控分三次进行,以防止出现旺长;喷药选晴天进行,若喷药后6h内下雨则雨后重喷;
86.其中,现蕾期,50%棉株现蕾,5-7片真叶,苗高15-20cm,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18g,兑水225kg/hm2,喷洒棉株顶部;花铃期,40%棉株开花,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35g,兑水450kg/hm2,喷洒棉株顶部;打顶后7d左右,最上面果枝现出2-3个幼蕾,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55g,兑水450kg/hm2,喷洒棉株顶部和外围;
87.乙烯利催熟:进入10月,在日平均气温低至10℃之前,不能正常吐絮的棉铃使用质量浓度为40%的乙烯利水剂3000倍液进行喷施,喷施重点是棉株上的青铃,促其提早开裂,以便收获;
88.(9)棉花收获
89.从棉铃开裂、露出棉絮开始,经过7d即达到成熟标准,及时进行收摘和晾晒。
90.实施例2
91.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92.(1)马铃薯品种选择
93.选择近年通过认定,适宜区域含南阳,并在南阳种植二年以上的,生育期70d以内,抗病性好,株型直立,分枝少,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快,薯块集中,薯形好,大小整齐,生长势强的马铃薯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6.之规定;
94.(2)马铃薯种子处理
95.整薯按每个种块上一个芽眼进行分割,分割后的种块用拌种剂处理;
96.(3)马铃薯种植
97.于2月下旬,整地前施有机肥4500kg/hm2,地面平整后,机械开沟,人工摆播,行距100cm,穴距25cm,在两穴中间施硫酸钾复合肥1125kg/hm2和尿素300kg/hm2,然后按畦面宽80cm、沟深30cm、宽20cm覆土造畦,用浓度为750g/l的异丙甲草胺1500ml/hm2兑水喷施畦面,覆宽为100cm、厚为0.008mm的黑色地膜;
98.(4)马铃薯化学调控
99.待马铃薯长到10%植株开花时,叶面喷施浓度为100g/l的多效唑750kg/hm2,间隔10d后再喷一次;
100.(5)马铃薯收获
101.待马铃薯植株上下部叶片都变黄时,割去地上秧,进行机械化收获,保证损失率≤5%,明薯率≥96%,伤薯率≤5%;
102.(6)棉花品种选择
103.选择近期审定,适宜区域含南阳,生育期105天左右,抗病、虫,丰产性,抗逆性好,早发,上桃快,吐絮集中,耐密植,早熟性好的棉花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7.1和ny400之规定;
104.(7)棉花种植
105.于6月上旬,最晚不超过6月15日,马铃薯收获后,整地播种,播种深度2cm,行距75cm,株距9cm,密度220000株/hm2,播种时随种浇水,保证出苗;
106.(8)棉花田间处理
107.清沟:棉苗出齐后,结合灭茬,清理出行间沟,做到棉田排灌畅通;
108.间苗定苗:棉苗出齐后间苗,2片真叶时根据设计密度定苗;
109.施肥:将磷肥、钾肥、硼肥和20%的氮肥作基肥施用,60%的氮肥在开花时追施,另20%的氮肥在8月10-15日前后施入,8月10日以后喷施质量浓度为2%的尿素溶液450kg/hm2和质量浓度为0.1%的kh2po4溶液450kg/hm2,每隔7d喷一次,连喷3次;
110.其中,以p2o5计,磷肥的施入量为90kg/hm2;以k2o计,钾肥的施入量为150kg/hm2;以硼砂计,硼肥的施入量为15kg/hm2;以n计,氮肥的施入量为300kg/hm2;
111.病虫草害的防治应预防为主,及早防治,综合防治,棉花主要害虫的测报应符合gb/t 15799、gb/t 15801、gb/t 15802、gb/t 15800之规定,农药施用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之规定,棉花生长的不同时期,病虫害发生不一样,当各类虫害的虫口密度(或产卵量)、病害发病级数达到防治标准时,要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以及物理诱杀等方式进行防治,病害防治除了喷洒杀菌剂外,还要及时拔除并销毁田间病株,具体为:苗期,使用5%吡虫啉3000倍液喷雾防治棉蚜,使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红蜘蛛,使用3%啶虫脒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盲蝽,出苗后15d叶面喷施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溶液防治立枯病、枯萎病和黄萎病;花铃期,使用5%吡虫啉3000倍液喷雾防治棉蚜,使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红蜘蛛,使用3%啶虫脒1500倍液喷雾防治棉盲蝽,使用4.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喷雾防治棉铃虫和棉红铃虫,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黄萎病、红腐病和疫病;吐絮期,使用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喷雾防治烟粉虱,使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和棉红铃虫,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红腐病和红粉病;
112.防除杂草:间苗定苗后结合中耕,防除田间杂草,同时将行间麦茬一起锄掉,中耕深度3-5cm,靠近幼苗时宜浅;中耕的次数根据土壤墒情而定,降雨后都要进行中耕;化学除草用质量浓度为33%的二甲戊乐灵乳油600倍液进行行间喷施,喷药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喷雾器的喷头距离地面10cm,并加戴防护罩,避免药液喷洒到棉花植株上;
113.打顶:待棉株长到10台果枝时进行打顶,打去顶尖连带一片刚展开的小叶,先打长势弱的地块,后打长势强的棉田,在同一地块内,打顶不分大小苗,逐棵进行,以防止漏棵;
114.化学调控:棉花生长中进行化学调控,把棉株高度控制在75cm以内,化学调控分三次进行,以防止出现旺长;喷药选晴天进行,若喷药后6h内下雨则雨后重喷;
115.其中,现蕾期,50%棉株现蕾,5-7片真叶,苗高15cm,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15g,兑水225kg/hm2,喷洒棉株顶部;花铃期,40%棉株开花,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30g,兑水450kg/hm2,喷洒棉株顶部;打顶后7d左右,最上面果枝现出2-3个幼蕾,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50g,兑水450kg/hm2,喷洒棉株顶部和外围;
116.乙烯利催熟:进入10月,在日平均气温低至10℃之前,不能正常吐絮的棉铃使用质量浓度为40%的乙烯利水剂3000倍液进行喷施,喷施重点是棉株上的青铃,促其提早开裂,以便收获;
117.(9)棉花收获
118.从棉铃开裂、露出棉絮开始,经过7d即达到成熟标准,及时进行收摘和晾晒。
119.实施例3
120.棉花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21.(1)马铃薯品种选择
122.选择近年通过认定,适宜区域含南阳,并在南阳种植二年以上的,生育期70d以内,抗病性好,株型直立,分枝少,结薯早,块茎前期膨大快,薯块集中,薯形好,大小整齐,生长势强的马铃薯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6.之规定;
123.(2)马铃薯种子处理
124.整薯按每个种块上一个芽眼进行分割,分割后的种块用拌种剂处理;
125.(3)马铃薯种植
126.于2月下旬,整地前施有机肥4500kg/hm2,地面平整后,机械开沟,人工摆播,行距100cm,穴距30cm,在两穴中间施硫酸钾复合肥1125kg/hm2和尿素300kg/hm2,然后按畦面宽80cm、沟深30cm、宽20cm覆土造畦,用浓度为750g/l的异丙甲草胺1500ml/hm2兑水喷施畦面,覆宽为100cm、厚为0.008mm的黑色地膜;
127.(4)马铃薯化学调控
128.待马铃薯长到10%植株开花时,叶面喷施浓度为100g/l的多效唑750kg/hm2,间隔10d后再喷一次;
129.(5)马铃薯收获
130.待马铃薯植株上下部叶片都变黄时,割去地上秧,进行机械化收获,保证损失率≤5%,明薯率≥96%,伤薯率≤5%;
131.(6)棉花品种选择
132.选择近期审定,适宜区域含南阳,生育期105天左右,抗病、虫,丰产性,抗逆性好,早发,上桃快,吐絮集中,耐密植,早熟性好的棉花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 4407.1和ny400之
规定;
133.(7)棉花种植
134.于6月上旬,最晚不超过6月15日,马铃薯收获后,整地播种,播种深度2.5cm,行距75cm,株距12cm,密度111000株/hm2,播后及时喷一次水,保证出苗;
135.(8)棉花田间处理
136.清沟:棉苗出齐后,结合灭茬,清理出行间沟,做到棉田排灌畅通;
137.间苗定苗:棉苗出齐后间苗,2片真叶时根据设计密度定苗;
138.施肥:将磷肥、钾肥、硼肥和20%的氮肥作基肥施用,60%的氮肥在开花时追施,另20%的氮肥在8月10-15日前后施入,8月10日以后喷施质量浓度为2%的尿素溶液450kg/hm2和质量浓度为0.2%的kh2po4溶液450kg/hm2,每隔7d喷一次,连喷3次;
139.其中,以p2o5计,磷肥的施入量为90kg/hm2;以k2o计,钾肥的施入量为150kg/hm2;以硼砂计,硼肥的施入量为15kg/hm2;以n计,氮肥的施入量为300kg/hm2;
140.病虫草害的防治应预防为主,及早防治,综合防治,棉花主要害虫的测报应符合gb/t 15799、gb/t 15801、gb/t 15802、gb/t 15800之规定,农药施用应符合gb 4285和gb/t 8321之规定,棉花生长的不同时期,病虫害发生不一样,当各类虫害的虫口密度(或产卵量)、病害发病级数达到防治标准时,要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生物农药、以及物理诱杀等方式进行防治,病害防治除了喷洒杀菌剂外,还要及时拔除并销毁田间病株,具体为:苗期,使用5%吡虫啉3000倍液喷雾防治棉蚜,使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红蜘蛛,使用3%啶虫脒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盲蝽,出苗后15d叶面喷施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溶液防治立枯病、枯萎病和黄萎病;花铃期,使用5%吡虫啉3000倍液喷雾防治棉蚜,使用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红蜘蛛,使用3%啶虫脒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盲蝽,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棉铃虫和棉红铃虫,使用80%乙蒜素3000倍溶液喷雾防治黄萎病、红腐病和疫病;吐絮期,使用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烟粉虱,使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2000倍液喷雾防治斜纹夜蛾和棉红铃虫,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红腐病和红粉病;
141.防除杂草:间苗定苗后结合中耕,防除田间杂草,同时将行间麦茬一起锄掉,中耕深度3-5cm,靠近幼苗时宜浅;中耕的次数根据土壤墒情而定,降雨后都要进行中耕;化学除草用质量浓度为33%的二甲戊乐灵乳油600倍液进行行间喷施,喷药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喷雾器的喷头距离地面10cm,并加戴防护罩,避免药液喷洒到棉花植株上;
142.打顶:8月5日时进行打顶,打去顶尖连带一片刚展开的小叶,先打长势弱的地块,后打长势强的棉田,在同一地块内,打顶不分大小苗,逐棵进行,以防止漏棵;
143.化学调控:棉花生长中进行化学调控,把棉株高度控制在75cm以内,化学调控分三次进行,以防止出现旺长;喷药选晴天进行,若喷药后6h内下雨则雨后重喷;
144.其中,现蕾期,50%棉株现蕾,5-7片真叶,苗高20cm,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20g,兑水225kg/hm2,喷洒棉株顶部;花铃期,40%棉株开花,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40g,兑水450kg/hm2,喷洒棉株顶部;打顶后7d左右,最上面果枝现出2-3个幼蕾,使用缩节胺晶体粉剂60g,兑水450kg/hm2,喷洒棉株顶部和外围;
145.乙烯利催熟:进入10月,在日平均气温低至10℃之前,不能正常吐絮的棉铃使用质量浓度为40%的乙烯利水剂3000倍液进行喷施,喷施重点是棉株上的青铃,促其提早开裂,
以便收获;
146.(9)棉花收获
147.在10月10日前喷洒脱叶剂,待叶落后由机械一次完成采收。
148.性能测试
149.于2017年,在南阳市宛城区汉冢乡万庄村,分别按照实施例1-3方法种植马铃薯和棉花。种植面积各4公顷;马铃薯的播种时间为:2月27日;棉花的播种日期:6月8日。
150.收获后,分别统计并计算马铃薯田间的实收密度、株高、行距和亩产量,结果如表1所示。
151.收获后,分别统计并计算棉花田间的实收密度、株高、果枝、单株成铃、单铃重、亩铃数和亩产籽棉,结果如表2所示。
152.表1马铃薯田间产量调查汇总
153.实施例实收密度(株/亩)株高(cm)行距(cm)亩产量(kg)1268310024.83270.62251210026.53062.13280310023.83416.9平均266610025.03249.9
154.表2棉花田间产量调查汇总
[0155][0156]
由表1可知,按照实施例1-3方法种植马铃薯和棉花,马铃薯的收获密度为:平均每公顷39990株,平均每公顷产量为48750kg,较相邻种植的平均单产(38355kg)高27.1%;棉花的收获密度为:平均每公顷130380株,平均每公顷籽棉4179kg,较全市平均单产高30.9%。
[0157]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