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浮动支撑装置和超声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2:23: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动支撑装置和超声设备。


背景技术:

2.医护人员在使用带有操作面板的医疗仪器时(以超声诊断仪为例),往往基于操作、诊断、治疗的需要,尤其在做不同的体位检查时,要求操作面板或显示器能够运动灵活,即操作面板或显示器可以实现前后移动、左右移动,左右转动等操作(全浮动操作),这就要求操作面板浮动装置具备这样的功能。
3.现有技术中具有多种浮动支撑装置以实现操作面板或显示器的空间浮动,但现有技术中的浮动结构均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浮动操作简便的浮动支撑装置和超声设备。
5.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浮动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第四连接臂、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能够相对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空间摆动,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能够相对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空间摆动;
6.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均用于与支撑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接臂的第二端均用于与移动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臂通过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能够相对第一连接臂空间摆动,所述第四连接臂通过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能够相对第二连接臂空间摆动;
7.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中至少两个连接臂为升降臂,每个所述升降臂的第二端能够相对自身的第一端升降移动。
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为球形万向节、t型轴万向节或十字轴万向节,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为球形万向节、t型轴万向节或十字轴万向节。
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球形万向节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设有球形凸起,另一者设有球形卡槽;所述球形凸起可转动地卡接在所述球形卡槽内;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
1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t型轴万向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t型轴,所述t型
轴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其中所述t型轴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位于一条轴线上,所述t型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t型轴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十字轴万向节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十字轴,所述十字轴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其中所述十字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一条轴线上,所述十字轴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位于另一条轴线上,所述十字轴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十字轴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或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为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或所述第二柔性连接件的第二端。
1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球形万向节、t型轴万向节或十字轴万向节中的万向节带有阻尼,以使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停稳在伸缩摆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
13.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为用于实现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臂,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为用于实现水平方向运动的连杆;或者,所述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为用于实现水平方向运动的连杆,所述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为用于实现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臂。
1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均为升降臂。
1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臂包括第一连接座、第二连接座、第一升降连杆、第二升降连杆、第三升降连杆和滑套,所述升降臂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升降臂的第二端为所述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升降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可旋转的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可旋转的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升降连杆和第二升降连杆相互平行,所述滑套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升降连杆上,并且所述滑套与第二升降连杆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所述第三升降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套和第一连接座转动连接。
16.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三连接臂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接臂的第二端均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用于与移动装置连接。
1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1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之间的间距。
1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之间的间距。
20.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臂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接臂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
2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
22.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为阻尼转轴,以使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停稳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
23.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均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在支撑装置上。
2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第四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
25.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之间的间距。
26.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柔性连接件和第二柔性连接件之间的间距。
2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臂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
2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在竖直方向上并排设置。
29.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为阻尼转轴,以使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停稳在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上。
30.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超声设备,包括台车、控制面板、显示器和上述的浮动支撑装置,所述控制面板安装在台车上,所述浮动支撑装置连接在所述控制面板和显示器之间,所述显示器能够通过所述浮动支撑装置相对所述控制面板的空间浮动。
31.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超声设备,包括台车、控制面板、显示器和上述的浮动支撑装置,所述浮动支撑装置连接在所述台车和控制面板之间,所述显示器安装在所述控制面板上,所述控制面板和显示器能够通过所述浮动支撑装置相对所述台车的空间浮动。
32.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和超声设备,由于第一连接臂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接臂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一柔性连接件形成柔性连接,及第二连接臂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臂的第一端之间通过第二柔性连接件形成柔性连接,使得第三连接臂和第四连接臂能够实现分别相对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伸缩和上下摆动;四个连接臂中的至少两个为升级臂,两个升降臂结合两个柔性连接,两个柔性连接使得两个升降臂在升降过程中能够实现伸缩,进而使得浮动支撑装置能够实现空间上的任意移动。本浮动支撑装置采用两个升降臂和两个柔性连接件的组合实现空间浮动,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方便医生操作。
附图说明
33.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球形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一种实施例中t型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十字万向节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升降臂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升降臂的轴向剖视图;
41.图9a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侧视图;
42.图9b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俯视图;
43.图10a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侧视图;
44.图10b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俯视图;
45.图11a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侧视图;
46.图11b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俯视图;
47.图12a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侧视图;
48.图12b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俯视图;
49.图13a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侧视图;
50.图13b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显示器的俯视图;
51.图14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52.图15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53.图16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54.图17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55.图18为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的简化示意图;
56.图19为一种实施例中超声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技术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技术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技术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58.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59.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60.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浮动支撑装置,本浮动支撑装置主要用于安装在超声设备上,实现超声的显示器或/和控制面板的空间浮动,方便医生操作超声检测。本浮动支撑装置也可安装在其他设备上使用。下述描述中,以显示器的方向作为参照,将显示器的前后左右方向定义本浮动支撑装置的前后左右方向。
61.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浮动支撑装置主要包括第一连接臂10、第二连接臂20、第三连接臂30、第四连接臂40、第一柔性连接件5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60,第一连接臂10、第二连接臂20、第三连接臂30、第四连接臂40、第一柔性连接件5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60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连接臂10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臂20的第一端均与支撑装置连接,
第一连接臂10的第二端与第一柔性连接件5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柔性连接件50的第二端与第三连接臂3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臂20的第二端与第二柔性连接件6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柔性连接件60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接臂40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臂30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接臂40的第二端均与移动装置连接。第一连接臂10、第二连接臂20、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形成一个四连杆机构,其中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20为用于实现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臂,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为用于实现水平方向运动的连杆,第一连接臂10的第二端和第二连接臂20的第二端均能够相对自身的第一端升降移动,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20能够起到升降的作用。第一柔性连接件5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60为万向节,能够起到万向连接的作用,使得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在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20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分别通过第一柔性连接件5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60实现伸缩的同时实现升降摆动,形成空间浮动。
62.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20设置为用于实现水平方向运动的连杆,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设置为用于实现竖直方向运动的升降臂,也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空间浮动。或者,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20中的一个为升降臂,另一个为连杆;及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中的一个为升降臂,另一个为连杆,也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空间浮动。或者第一连接臂10、第二连接臂20、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均为升降臂,请参考图3,也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空间浮动。
63.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连接件50为球形万向节、t型轴万向节或十字轴万向节,第二柔性连接件60为球形万向节、t型轴万向节或十字轴万向节。球形万向节、t型轴万向节和十字轴万向节均能够实现万向摆动。第一柔性连接件5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60也可为其他结构类型的万向节,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64.请参考图4,球形万向节包括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第一连接部51的一端设有球形凸起,第二连接部52的一端设有与球形凸起对应的球形卡槽,第二连接部52的球形卡槽由两个部件安装而成,以使将第一连接部51的球形凸起能够安装到第二连接部52的球形卡槽内,球形卡槽的开口直径小于球形凸起的直径,以使球形凸起被限位在球形卡槽内。其中,第一连接部51远离第二连接部52的一端为第一柔性连接件50的第一端或第二柔性连接件60的第一端,第二连接部52远离第一连接部51的一端为第一柔性连接件50的第二端或第二柔性连接件60的第二端。第一连接部51和第二连接部52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与连接臂固定连接。
65.请参考图5,t型轴万向节包括第一连接部53、第二连接部54和t型轴55,t型轴55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t型轴55的第二端和第三端位于一条轴线上,第一连接部53的一端设有连接孔,t型轴55的第一端通过轴承等结构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接部53的连接孔内,第二连接部54为y型结构,第二连接部54的两个分叉端与t型轴55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53相对t型轴55的旋转轴线与第二连接部54相对t型轴55的旋转轴线相互垂直。其中,第一连接部53远离第二连接部54的一端为第一柔性连接件50的第一端或第二柔性连接件60的第一端,第二连接部54远离第一连接部53的一端为第一柔性连接件50的第二端或第二柔性连接件60的第二端。第一连接部53和第二连接部54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与连接臂固定连接。
66.请参考图6,十字轴万向节包括第一连接部56、第二连接部57和十字轴58,十字轴
58具有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和第四端,十字轴5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一条轴线上,十字轴58的第三端和第四端位于另一条轴线上,两条轴线相互垂直。第一连接部56和第二连接部57均为y型结构,第一连接部56的分叉两端分别与字轴58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57的分叉两端分别与十字轴58的第三端和第四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部56相对十字轴58转动的轴线与第二连接部57相对十字轴58转动的轴线相互垂直。其中,第一连接部56远离第二连接部57的一端为第一柔性连接件50的第一端或第二柔性连接件60的第一端,第二连接部57远离第一连接部56的一端为第一柔性连接件50的第二端或第二柔性连接件60的第二端。第一连接部56和第二连接部57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与连接臂固定连接。
67.一种实施例中,球形万向节、t型轴万向节或十字轴万向节中的万向节带有阻尼,使得球形万向节、t型轴万向节和十字轴万向节在万向摆动的过程中能够停稳在任意万向摆动的位置上。
68.本实施例的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20为相同机构的升降臂,以第一连接臂10的具体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69.请参考图7和图8,第一连接臂10包括第一连接座11、第二连接座12、第一升降连杆13、第二升降连杆14、第三升降连杆15和滑套16。第一连接座11为第一连接臂10的第一端,第二连接座12为第一连接臂10的第二端。
70.第一升降连杆13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连接在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2上,第二升降连杆14的两端分别可旋转的连接在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2上,并且第一升降连杆13和第二升降连杆14平行设置。滑套16包括滑块16a和摩擦套16b,滑块16a由四个板围合围成,中间为镂空结构,滑块16a的四个面上均设有通孔,摩擦套16b由橡胶等具有一定摩擦力的材质制成,摩擦套16b通过套环固定在滑块16a的两个相对的通孔之间,滑块16a和摩擦套16b一同可移动的套设在第二升降连杆14上,并靠近第一连接座11设置,摩擦套16b与第二升降连杆14之间将产生一定摩擦力,该摩擦力起到阻尼的作用。第三升降连杆15具有两个,两个第三升降连杆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11和滑块16a可旋转的连接,两个第三升降连杆15位于滑块16a的两侧,第三升降连杆15可与第一升降连杆13通过相同的转轴可旋转的连接在第一连接座11上。
71.本实施例的升降阻尼原理为:当第二连接座12上移时,带动第一升降连杆13和第二升降连杆14的两端分别相对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2转动,第一升降连杆13和第二升降连杆14与第二连接座12连接的移动向上摆动,第二升降连杆14向上摆动后,由于滑套16被第三升降连杆15拉住,故滑套16相对第二升降连杆14将滑动并产生摩擦力;第二连接座12停留在一定高度后失去牵引力,第二连接座12以及与之连接的部件将产生一个向下的重力,重力将驱使第一升降连杆13和第二升降连杆14向下摆动,此时,滑套16相对第二升降连杆14将产生一个向上的摩擦力,该摩擦力大于第二连接座12以及与之连接的部件产生的重力时,将起到阻尼限位的作用。选用能够起到足够摩擦力的摩擦套16b可实现任意停的功能,本实施例的摩擦套16b长度和材料根据实验优化设计,使得第一连接臂10能够挺稳在任意高度位置。
72.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升降连杆14上设置有弹簧17,为了限位弹簧17,第二升降连杆14上在靠近第二连接座12的一端设有挡片18,弹簧17被夹在挡片18和滑块16a之间,弹簧17起到缓冲储能的作用,在第一连接臂10升降的过程中,可通过弹簧17存储的能量克服滑套
16与第二升降连杆1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通过较小的外力可驱动升降,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挡片18也设置成螺母,第二升降连杆14设有对应的外螺纹,挡片18可沿着第二升降连杆14移动,可移动的挡片18可调节弹簧17的挤压量,从而可根据实现需要调节弹簧17的松紧度,以实现最佳的升降移动。
73.为了更好的保护第一连接臂10,第一连接臂10还包括外壳19,外壳19可旋转的连接在第一连接座11和第二连接座12之间,第一升降连杆13、第二升降连杆14、第三升降连杆15、滑套16和弹簧17位于外壳19的内部,外壳19避免了第一连接臂10在升降过程中与外部线缆纠缠,也避免了外物卡入第一连接臂10内部影响升降。
74.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还包括连接件70,连接件7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连接件70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转轴101与第三连接臂3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连接件70的第一端还通过第二转轴102与第四连接臂40的第二端转动连接,连接件70的第二端通过转轴与显示器90转动连接。其中,第一转轴101和第二转轴102为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连接件70的第二端与显示器90连接的转轴沿水平方向设置,进而显示器90能够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相对连接件70俯仰摆动,显示器90和连接件70能够通过第一转轴101和第二转轴102一起在水平方向伸缩移动。
75.连接件70起到连接显示器90和连接臂的作用,连接件70与显示器90也可为一体化结构,或者连接件70与显示器90固定连接。
76.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还包括安装座80,第一连接臂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103与安装座8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20的第一端通过第四转轴104与安装座80转动连接。其中,第三转轴103和第四转轴104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进而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20能够分别通过第三转轴103和第四转轴104相对安装座80水平转动。安装座80用于安装在支撑装置上,安装座80起到辅佐安装的作用。
77.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01、第二转轴102、第三转轴103和第四转轴104均阻尼转轴,如阻尼转轴内具有阻尼弹簧,阻尼转轴的两端能够相对带阻尼的转动。阻尼转轴的设置,使得显示器90能够在停稳在转动范围的任意位置上,方便医生的操作使用。
78.本实施例中,浮动支撑装置能够通过四个转轴和两个柔性连接件实现空间浮动,空间浮动展示如下:
79.请参考图9a和图9b,该状态为初始的收缩收纳状态,第一连接臂10、第二连接臂20、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位于靠近安装座80的一个平面内,并且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20贴靠在一起,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贴靠在一起。
80.请参考图10a和图10b,在图9a和图9b的基础上,显示器90沿水平方向往前移动,第二连接臂20相对第一连接臂10张开,同时第四连接臂40相对第三连接臂30张开,第一连接臂10、第二连接臂20、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展开成一个四边形结构。
81.请参考图11a和图11b,在图9a和图9b的基础上,显示器90上升并前移一定距离,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20同时上摆,并且第二连接臂20相对第一连接臂10张开,同时第四连接臂40相对第三连接臂30张开。
82.请参考图12a和图12b,在图10a和图10b的基础上,或者在图11a和图11b的基础上,显示器90继续前移一定距离,第一连接臂10和第二连接臂20同时相对安装座80朝显示器90方向转动。
83.请参考图13a和图13b,在图12a和图12b的基础上,显示器90在水平面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第一转轴101、第二转轴102、第三转轴103、第四转轴104和连接件70一同随显示器90沿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
84.根据图9a至图13b的空间浮动,在四个转轴和两个柔性件的辅助下,显示器90能够在空间内实现水平移动、上下摆动及转动的结合,尤其是两个柔性件的设置,提高了连接臂之间的自由度,使得显示器90能够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移动。
85.请参考图14,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01和第二转轴102之间的间距及第三转轴103和第四转轴104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柔性连接件5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60之间的间距。第一柔性连接件5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60相对远离,四个连接臂、连接件70和安装座80组成外凸的六连杆结构,第一连接臂10、第二连接臂20、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能够在连接件70和安装座80之间的区域内平面移动。
86.请参考图15,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01和第二转轴102之间的间距及第三转轴103和第四转轴104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柔性连接件5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60之间的间距。第一柔性连接件50和第二柔性连接件60相对靠近,四个连接臂、连接件70和安装座80组成内凹的六连杆结构,第一连接臂10、第二连接臂20、第三连接臂30和第四连接臂40能够在连接件70和安装座80之间的区域内平面移动。
87.图14和图15所展示的连接臂结构,均能够实现连杆在浮动平面内移动。其中图14所展示的方案能够节约连接件70和安装座80在左右方向上的占用空间,图15所展示的方案能够节约四个连接臂在左右方向上的占用空间。
88.请参考图14,一种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30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转轴101与连接件7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接臂4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102与连接件7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103与安装座8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20的第一端通过第四转轴104与安装座80转动连接;四个连接臂和安装座80形成五连杆结构,四个连接臂、连接件70和安装座80形成六连杆结构。
89.请参考图16,一种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30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转轴101与连接件7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接臂40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转轴102与连接件7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10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臂20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三转轴103与安装座80转动连接,四个连接臂和连接件70形成五连杆结构。
90.请参考图17,一种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30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接臂40的第二端均通过第一转轴101与连接件7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10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转轴103与安装座8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臂20的第一端通过第四转轴104与安装座80转动连接;四个连接臂和安装座80形成五连杆结构。
91.请参考图18,一种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30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接臂40的第二端均通过第一转轴101与连接件7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10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臂20的第一端均通过第三转轴103与安装座80转动连接;四个连接臂形成四连杆结构。
92.图14至图18所展示的四种连接方案,均能够实现两个升降臂和两个连杆的空间浮动。
93.请参考图19,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超声设备,超声设备包括台车300、控制面板200、显示器90和上述实施例中的浮动支撑装置100,台车300、控制面板200、显示器90均
为现有部件,台车300为整个超声设备的支撑装置,台车300内可集成主机,控制面板200固定安装在台车300的上端,控制面板200用于输入控制指令,显示器90安装在控制面板的上端,显示器90用于显示超声探测影像及超声探测数据。
94.本实施例中,显示器90为移动装置,台车300和控制面板200为支撑装置,浮动支撑装置连接在控制面板200和显示器90之间。具体的,浮动支撑装置100的第一连接臂10的第一端和第二连接臂20的第一端安装在控制面板200的上端,浮动支撑装置100的第三连接臂30的第二端和第四连接臂40的第二端与显示器90连接。显示器90能够通过浮动支撑装置100相对控制面板200空间浮动。医生能够直接拖动显示器90移动至空间移动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并且可保持显示器90始终处于竖直状态,极大的方便了医生的移动操作。
95.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超声设备,本超声设备与上述超声设备的不同之处在于浮动支撑装置的安装位置不同。
96.本超声设备中,浮动支撑装置连接台车和控制面板之间,台车为支撑装置,控制面板和显示器为移动装置。控制面板和显示器能够通过浮动支撑装置相对台车一起空间浮动,以满足超声检测的需求。
97.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