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多功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11:06: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设备,尤其是一种立式-坐式手推车。


背景技术:

2.手推车,尤其行李箱手推车从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其具有高度可伸缩地调节的手柄、集成的行李箱以及至少两个设置在行李箱手推车的下侧上的滚轮元件。此外,从现有技术中已知使用行李手推车,在所述行李手推车上可插入或以其他方式固定包、行李箱或背包。此外,从现有技术还已知的是背篓,其以类似背包的形式用于在用户的背上运输行李。
3.所有这些已知的设备分别受限于唯一的功能,例如滚动行李箱以运输行李或借助于背篓将相应的行李件背在背上。在这些设备中不利的是,分别仅可实施一个功能,例如滚动行李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设备,所述多功能设备将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多个设备的功能组合并且在此实现协同效应。
5.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设备来实现。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实施方式从下文中得出。
6.根据本发明,多功能设备包括第一支撑区域、第二支撑区域和保持单元,其中保持单元基本上沿着保持平面延伸,其中第一和第二支撑区域展开,尤其横向于保持平面延伸,其中第一支撑区域在保持单元的第一端的区域种固定在该保持单元上,其中第二支撑区域在保持单元的第二端的区域中固定在该第二保持单元上,其中保持单元和支撑区域包围或者限界用于在至少三个空间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容纳运输单元的运输空间,其中第一支撑区域在其背离第二支撑区域的一侧上具有座椅面和/或存放面,并且其中第二支撑区在其朝向第一支撑区的一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使多功能设备放置和支撑在地面上。
7.多功能设备因此基本上具有三个区域:保持单元,如果多功能设备直立地架设在地面上,那么保持单元基本上在竖直方向上延伸。保持单元优选基本上面状地构成并且沿着保持平面延伸。基本上沿着保持平面延伸在本文中意味着保持单元也在小的程度上横向于保持平面延伸,但主要沿着或平行于保持平面延伸。保持单元的优选的矩形的基本形状在此在位于保持平面中的方向上比横向于保持平面具有明显更大的延伸。此外,设有第一和第二支撑区域,其中第一支撑区域设置在保持单元的第一远端上,优选设置在其上侧上,并且第二支撑区域固定或优选构成在保持单元的第二远端上,优选在保持单元的下侧上。在此,支撑区域与保持单元一起在至少三个空间方向上,即向上、向下和朝向至少一侧包围运输空间。运输空间在此优选设置用于将运输单元,如行李箱、背包或包设置在该处并且放置或固定在多功能设备上。此外,支撑区域在其上侧,即背离第二支撑区域的一侧上具有座
椅面和/或存放面。在多功能设备直立地处于在地面上的状态中,座椅面和/或存放面优选水平地延伸,使得用户能够坐到座椅面上或将物体存放在存放面上。因此,多功能设备将座椅设备或存放设备的功能与运输设备的功能组合。对于多功能设备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在背上或借助于集成的滚轮运输的优选的情况,用户由此能够具有如下可行性:一方面运输行李并且另一方面将所携带的多功能设备用作为座椅或存放台。这实现一种新型的协同效应并且提高多功能设备用户的灵活性和移动性,因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提供可坐的地方和/或可存放的地方,例如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可存放的地方,并且为此除了总归要随身携带的作用为运输设备的多功能设备之外不必携带附加的设备。此外,多功能设备也能够用作为吧台凳,这通过可调节的座椅高度更受青睐。此外,多功能设备适合于用作为站立辅助设备,其中用户能够握住和支撑住手柄,所述手柄有利地设置在座椅面和/或存放面的区域中。
8.此外,第二支撑区域在其下侧、即背离运输空间和第一支撑区域的一侧上具有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设置用于支承在地面上并且能够以防止多功能设备翻倒的方式使其支撑在地面上。优选地,为了能够更好地补偿地面中的不平坦,第二支撑区域具有多个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在从第二支撑区域的下侧伸出的突出部上构成。以这种方式,能够使支撑负荷分布到多个局部的突出部上从而防止多功能设备在不平坦的地面上翻倒。
9.优选地,保持单元具有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其中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可平行于保持平面,优选沿着引导方向可相对于彼此移动,其中设有保持锁定装置,所述保持锁定装置可与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接合,以便防止所述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相对于彼此移动。保持单元因此优选由两个组件构造,其中限定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保持元件在此优选可沿着引导方向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在横向于引导方向的所有方向上被锁定以防止相对于彼此移动。以这种方式,能够通过将保持元件之一相对于另一保持元件推入或推出来增加或减少保持单元的长度。有利地设有如下保持锁定装置,所述保持锁定装置经由从现有技术已知的机构操作至少一个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形状配合锁定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以防止相对于彼此移动。这种保持锁定装置例如是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行李箱手推车。在该处,在行李箱手推车的手柄上设有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经由鲍登缆线或连杆操作呈按钮状的突出部形式的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又可与手柄的可伸缩地移动的部分处的留空部形状配合地接合,以便将行李箱手推车的手柄锁定在特定的高度中。优选地,接合元件的数量和其有效的横截面被增大,使得能够沿着引导方向吸收足够大的力,以便支撑坐在多功能设备上的用户的重量。尤其优选地,至少两个接合元件,尤其优选至少四个接合元件,设置在保持锁定装置上。
10.此外优选地,第一支撑区域固定在第一保持元件上或者一件式地构成,其中第二支撑区域固定在第二保持元件上或一件式地构成。为了简化设计,提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一件式地包括支撑区域,其中能够实现尤其高的强度值。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保持元件能够构成为成形的金属构件,其中保持元件的沿着保持平面延伸的区域与保持单元相关联并且保持元件的横向于保持平面延伸的倒棱区域用作为支撑区域。在该实施方式中,还能够在相应的支撑区域上构成其他构件,如衬垫或橡胶支承元件。替选地优选的是,为了减小各个部件的构件尺寸并简化其生产,支撑区域能够作为单独的构件固定在相应的保持元件上。
11.优选地,第一保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引导支柱,所述引导支柱在构成在第二保持元件上的至少一个引导容纳部中沿着引导方向可移动地引导。有利地,优选设置在多功能设备的上侧上并且还包围或固定座椅面和/或存放面的第一保持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引导支柱。在第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此能够设有中央的引导支柱,所述中央的引导支柱可推入第二保持元件上的相对应的引导容纳部中并且相应可伸缩地移动。在一个替选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在第一保持元件上构成两个或多个引导支柱,所述引导支柱接合在第二保持元件上的数量分别相对应的引导容纳部中并且能够在该处相应地吸收分布在多个接合几何结构上的负荷。
12.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保持元件上构成两个引导支柱,所述引导支柱分别可在构成在第二保持元件上的引导容纳部中伸缩地推入和推出。
13.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持元件能够相对于第二保持元件可移动最大的移动路径,其中所述移动路径与多功能设备的平行于引导方向测量的最小延伸的比为0.4至0.9,优选0.5至0.85,尤其优选0.6至0.8。移动路径因此限定如下路径,所述路径是第一保持元件最大可从第二保持元件中拉出的路径。换言之,移动路径因此限定如下长度,所述长度是在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完全推入彼此中的状态中多功能设备的总长度从多功能设备的最小的延伸起所能够增大的长度。在此已经表明,按多功能设备的最小的延伸计,在移动路径的0.4至0.9的比中,所提供的座椅高度的相应大的范围尤其有利地覆盖所有体型的用户。此外,通过0.4至0.9的大的最大移动路径可以相应地增大运输空间,所述移动路径也实现大型运输单元的安置和运送。移动路径相对于多功能设备的最小的延伸的较小的比在此允许保持单元的更高的稳定性,因为保持元件的分别彼此接合的区域的更大的重叠是可行的。不言而喻,在第一保持元件和第二保持元件之间能够存在其他引导元件,所述其他引导元件允许在各个朝向彼此可伸缩地移动的构件之间的重叠长度大的同时能够增加移动路径。以这种方式,通过使用其他构件,能够实现更大的移动路径,但是必须忍受更耗费的结构和提高的重量。移动路径与多功能设备的最小的延伸的为0.5至0.85的优选的比在此已证明是在构件数量少从而结构简单和成本低方面与第一支撑区域处的座椅高度或存放高度的可变性方面之间的有利折衷。此外和尤其优选的较小的0.6至0.8的范围在此尤其针对如下应用已经实现了最佳的值,在所述应用中在重量轻的同时重要的是多功能设备的高的稳定性。
14.有利地,座椅面和/或存放面在有软垫的配合元件上构成,所述配合元件可固定或已固定在第一支撑区域上。有利地,第一支撑区域本身并非一件式地构成,而是构成如下配合元件,所述配合元件优选设有由泡沫制成的软垫部,在所述配合元件的上侧处是固定的。因此,在第一支撑区域与第一保持元件一件式构成的情况下,尤其第一支撑区域的承载基体与第一保持元件一件式地构成,而其他构件可固定在该承载基体上。在本发明的范畴中,针对第一支撑区域所描述的与保持元件一件式的构成也有利地针对第二支撑区域和第二保持元件提出。替选地或附加地能够提出,在座椅面和/或存放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凹陷槽,所述凹陷槽用于搁置例如钥匙或类似物品。
15.此外优选地,手柄在第一支撑区域上或与第一支撑区域相邻地构成或固定。
16.在第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手柄在此与第一支撑区域一件式地构成并且尤其优选与第一保持元件一件式地构成。在此能够设置柱形的几何结构作为手柄,与所述几何结构
相邻地分别设置用于与用户的手接合的留空部。优选地,手柄在此位于如下区域中,在所述区域中保持元件的平行于保持平面的延伸部和支撑区域的横向于保持平面的延伸部相交。以这种方式,对于用户而言,手柄可尤其容易从外面够到。手柄还优选能够具有局部的凹部,所述凹部尤其设置用于将多功能设备悬挂在钩子上,其中该容纳几何结构优选居中地设置在手柄上。
17.此外优选地,至少一个滚动体在第二支撑区域上或与第二支撑区域相邻地构成或固定。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滚轮,如在已知的行李箱手推车上存在的那样,优选用作为滚动体。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这样的滚动体设置并固定在第二支撑区域上。优选地,第二支撑区域构成为,使得在第二支撑区域的支撑面立在地面上的状态中,滚动体几乎无法或根本无法有助于多功能设备相对于地面的支撑。以这种方式,能够防止多功能设备经由滚动元件的意外的翻倒或滚远。换言之,由此需要多功能设备围绕滚动体的旋转轴线的枢转,以便使多功能设备进入倾斜位置并且让其完全地支承在滚动体上。
18.尤其优选地,设置在第二支撑区域上的支撑面具有由单个伸出的弹性元件、优选橡胶块构成的成型部,所述成型部允许多功能设备横向和竖直的移动和摆动。在就座者运动时,弹性元件进行微运动,所述微运动导致座椅面的尤其有利的摆动。优选地,尤其小的运动,即具有低振幅的摆动,在不同方向上是可行的。总的来说,支撑面因此允许多功能设备在可移动的同时的防翻倒。在此,类似于在实用新型申请de 20 2016 103 557中的座椅的脚部,有利地设有支撑面的成型部,就此参考该实用新型申请。
19.此外优选地,保持单元具有基本上平行于保持平面延伸的人体工程学面,其中人体工程学面具有大量留空部,在本文中也将如下人体工程学面视为基本上平行于保持平面延伸的人体工程学面,所述人体工程学面具有垂直于保持平面的轮廓化部,即延伸部分,尤其以便允许有利地适应用户背部的生理学。在此,人体工程学面一方面借助大量留空部进行良好的通风。另一方面,通过人体工程学面还能够使保持单元尤其服帖且舒适地贴靠在用户的背上。此外优选地,人体工程学面有助于将支撑负荷传递给保持单元。人体工程学面在此优选由可弹性变形的聚氨酯塑料制成。此外,人体工程学面也能够具有橡胶或纺织部件,所述橡胶或纺织部件尤其设置在保持单元朝向用户的一侧上。
20.此外优选地,在保持单元上设有至少两个用于穿过背带的固定留空部和/或至少一个背带固定在保持单元上。用于穿过背带的固定留空部的存在允许将已经存在于包、行李箱或背包上的背带穿过固定留空部从而不仅将相应的背包、包或行李箱固定在保持单元上而且能够使用运输单元的现有的背带来一起携带多功能设备与运输单元。替选地或附加地,保持单元优选具有自身的背带,所述背带允许与运输单元的存在与否无关地携带保持单元。以这种方式,多功能设备能够承担运输背篓的功能。
21.优选地,保持单元和/或支撑区域之一具有外罩,其中外罩由塑料制成,优选由聚氨酯制成。对于多功能设备的结构,在此优选的是,存在由更坚固的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承载芯,其中在多功能设备的结构的这些承载部分上至少局部地套上外罩。该外罩优选由耐候性的、可弹性变形的和/或触觉尤其吸引人的塑料材料制成。尤其优选地,能够使用纺织材料与塑料的组合。
22.在多功能设备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区域之一的横向于保持平面的最大延伸是多功能设备的平行于引导方向的最大延伸的0.05至0.5倍,优选0.1至0.3倍。换言
之,多功能设备的通过保持单元的延伸限定的高度比多功能设备的通过支撑区域限定的深度大数倍。由此能够在多功能设备的高度足以允许用户的相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就坐位置与相应地节省多功能设备的空间和材料从而节省重量之间实现有利的折衷,因为支撑区域不会横向于保持平面延伸得不必要地远。在多功能设备的最低的价格下,能够创建多功能设备的尤其紧凑、轻便和低成本的模型,所述模型仅允许临时坐下进行短暂休息并且在其他情况中主要用作运输设备。在支撑区域之一的延伸至多是功能设备的平行于引导方向的最大延伸的0.5倍时,第一支撑区域上的尤其宽的、深的座椅面或存放面是可行的,或者通过第二支撑区域上的尤其大面积的支撑面,多功能设备的尤其稳定的直立是可行的。
23.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件式的运输单元,其中运输单元的第一运输元件固定在保持单元和/或第二支撑区域上,其中第二运输元件与第一支撑区域一件式地构成或者固定在该第一支撑区域上。在该实施方式中,尤其地,多件式的运输单元为此设置为,使得运输单元的一部分可固定在多功能设备的下半部上,而另一部分可固定在多功能设备的上半部上。由此,当多功能设备通过第一保持元件相对于第二保持元件的移动而移出时,也能够增大运输单元的长度,或者替选地,能够打开运输单元。在一个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在上部的第二运输元件能够与支撑区域一件式地构成从而运输单元和第一支撑区域之间的功能集成能够用于实现多功能设备的尤其简单的并且可以少的构件数量制造的结构。
附图说明
24.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参考附图从以下描述中得出。附图示出:
25.图1示出多功能设备的功能原理的示意图,
26.图2示出多功能设备的第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优选的立体视图,
27.图3和4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设备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两个视图,
28.图5示出多功能设备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的视图,
29.图6示出图5的实施方式的分解视图,
30.图7至图9示出多功能设备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三个视图,以及
31.图10示出多功能设备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使用状况。
具体实施方式
32.图1的示意图示出多功能设备1,所述多功能设备从侧面观察具有基本上c形的基本形状。在保持单元6上,在此在其上侧或第一端63上,设置和固定有第一支撑区域2,而在下侧或第二端64上设置和固定有第二支撑区域4。运输空间t在支撑区域2、4之间并且以向右由保持单元6限界的方式形成。保持单元在此基本上在保持平面e中或平行于保持平面e延伸,其中支撑区域2、4基本上横向于、优选垂直于保持平面e延伸。座椅面和/或存放面22在第一支撑区域2的上侧上构成。在第二支撑区域4的下侧上构成支撑面42,在所述支撑面上,多功能设备1能够架设在(未示出的)地面上。此外,在保持单元6的第二端64和第二支撑区域4的区域中示出滚动体44。在本文中不言而喻的是,支撑区域2、4之一优选能够具有比图1中未示出的相应另一支撑区域4、2更小的延伸。
33.图2示出多功能设备1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保持单元6具有第一保持元件61和第二保持元件62,其中保持元件61、62以最大程度相对于彼此移动,使得存在多功能设备1的最大的延伸部g。在该状态中,第一保持元件61已经相对于第二保持元件2移动了最大的移动路径x。此外优选地,固定在第一保持元件61上的第一支撑区域2具有手柄26。具有留空部的人体工程学面68优选在第二保持元件62上构成。尤其优选地,人体工程学面的留空部构成蜂窝状的轮廓,这已被证明是人体工程学面68的尤其符合人体工程学和通风友好的面几何形状。此外优选地,保持单元6有利地在第二保持元件62上具有固定留空部69,在当前情况下,至少两个(未示出的)背带能够引导穿过所述固定留空部,以便一方面将(未示出的)运输单元固定在多功能设备1上并且另一方面能够一起承载多功能设备1和运输单元。
34.图3示出多功能设备1与固定在其上的运输单元10的一个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背带8引导穿过相应的固定留空部69。此外示出:第一保持元件61具有两个引导支柱66,所述引导支柱可平行于引导方向f推入第二保持元件62上的相应的引导容纳部67中并且在其中可伸缩地移动。引导支柱66和引导容纳部67之间的接合在此防止第一保持元件61相对于第二保持元件62在横向于引导方向f的所有方向上的移动。此外示出:第一支撑区域2具有横向于保持平面e的最大延伸q,所述最大延伸比多功能设备1的平行于引导方向f的最大延伸g小数倍。在图3中示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区域2的最大延伸q等于第二支撑区域4的最大延伸q。
35.图4在如下状态中示出多功能设备1与固定在其上的运输单元10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状态中,多功能设备1具有其平行于引导轴线f的最大延伸h。在该状态中,第一保持元件61的引导支柱66完全地推入第二保持元件62的引导容纳部67中,并且多功能设备的整个延伸,尤其第一支撑区域2距第二支撑区域4的距离是最小的。
36.图5示出多功能设备1与固定在其上的运输单元10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运输单元构成为运动包。如在先前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保持单元6由第一保持元件61和第二保持元件62构成,其中优选地,第一支撑区域2与第一保持元件61一件式地构成。有利地,第二支撑区域4固定在第二保持元件62上。此外,与第一支撑区域2相邻地,手柄26固定在第一保持元件61上。与之前描述的实施方式相比,除了保持元件61、62之外,保持单元6还具有槽7。槽7尤其用于稳定地支承本身不稳定的运动包,由此通过多功能设备1即使是重的物品也能够在该包中一起运输。
37.图6作为分解视图示出多功能设备1的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在此可以看到保持单元6的构成,所述保持单元由第一保持元件61和第二保持元件62制成。在该分解图中示出,第一支撑区域2优选与第一保持元件61一件式地构成,而与此相反,第二支撑区域4作为单独的构件固定在第二保持元件62上。第二保持元件62优选具有两个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的引导容纳部67。第一保持元件61的与其相对应地构成有矩形的横截面的引导支柱66可推入所述引导容纳部67中。此外示出:两个背带8固定在保持单元6上,所述背带因此与运输单元10无关地存在于多功能设备1上。此外优选地,座椅面和/或存放面22在单独的配合元件24上构成,其中配合元件24优选粘接到支撑区域2的上侧上。此外优选地,槽7具有与保持单元6接合的接合区域并且其同时局部地包围插入槽元件7中的运输单元10。
38.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设备1的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两件式构成的运输单元10固定在所述多功能设备上。运输单元10具有第一运输元件11作为下部部段,所述
第一运输元件固定在保持单元6或第二保持元件62的下部部分上。此外,运输单元10具有第二运输元件12,所述第二运输元件优选形成第一支撑区域2并且固定在第一保持元件61上。如在图2和3的实施方式中所示出的那样,第一保持元件61具有两个有利地为柱形的引导支柱66,所述引导支柱可相应地推入第二保持元件62的引导容纳部67中。在第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运输单元10能够具有固定在第一运输元件11和第二运输元件12之间的纺织和可折叠的区域,由此通过将第一保持元件61连同第二运输元件12一起拉出来增大运输单元10的运输体积。替选于此,类似于盖子的第二运输元件12能够通过拉出第一保持元件61向上移动从而能够打开运输单元10。
39.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设备1与固定在其上的两件式的运输单元10的在图7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另一视图。
40.图9示出图7和图8的实施方式的视图,其中第一保持元件61已经完全地移入到第二保持元件62中从而第一运输元件11和第二运输元件12因此直接彼此贴靠。在这种状态下,运输单元10因此优选被关闭和/或构成有其最小的体积。
41.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多功能设备1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典型使用状况。所示出的多功能设备1中的右边的自由直立的多功能设备准备用作为用户的可坐的地方,尤其是用作为凳子。为此,第一保持元件61已经从第二保持元件62拉出最大的移动路径x的大约一半并且借助于保持锁定装置锁止在该位置中。因此,为用户提供了用于在所示出的写字台前工作的最佳的座椅高度。如果写字台如在附图左侧所示出的那样升起并且相应地用作为吧台或者用户换到吧台工作,那么多功能设备1设计用于悬挂在钩8上。为此,手柄26有利地宽地设计并且尤其优选在多功能设备1的宽度的至少三分之二、有利地至少四分之三并且尤其优选至少五分之四上延伸。通过与钩8接合的接合区域的宽的设计方案,多功能设备能够尤其稳定地悬挂并且补偿运输单元10中的不均匀地分布的负荷。替选于使用手柄26作为与钩8接合的接合区域,优选的是,将一个或附加的接合区域设置在多功能设备1上的其他位置处。因此,例如能够将两个这样的接合区域在第一和第二支撑区域2、4的区域中设置为,使得多功能设备1悬挂在两个并排放置的桌台之间,其中运输空间t向上敞开并在桌台之间提供附加的支承区域。运输单元10的在图10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在此有利地具有多个分区。以这种方式,多功能设备1与设置在其上的运输单元10尤其在悬挂在桌台上的状态中能够用作为与桌台连接的柜子或滚动容器。
42.附图标记列表
43.1多功能设备
44.2第一支撑区域
45.22座椅面和/或存放面
46.24配合元件
47.26手柄
48.4第二支撑区域
49.42支撑面
50.44滚动体
51.6保持单元
52.61第一保持元件
53.62第二保持元件
54.63第一端
55.64第二端
56.66引导支柱
57.67引导容纳部
58.68人体工程学面
59.69固定留空部
60.7槽元件
61.8钩
62.10运输单元
63.11第一运输元件
64.12第二运输元件
65.e保持平面
66.f引导方向
67.h多功能设备的最小延伸
68.g多功能设备的最大延伸
69.q支撑区域的最大延伸
70.t运输空间
71.x最大的移动路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