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预顶托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8:06: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房屋结构改造加固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顶托换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房屋等在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后期功能完善、提升、空间改造等问题,房屋的现有空间出现不合理现象,这时候需要对房屋进行改造、加固,从而使旧建筑满足现行功能要求。
3.现有建筑的墙体在改造、加固或者去除时,往往需要在墙体顶部设置托换梁,从而改变结构体系、降低墙体的承载要求或替代墙体起到支撑作用,现有加装梁的方式,通常为在墙体顶部间隔开出槽孔,然后在槽孔内放置支撑柱,通过支撑柱暂时起到支撑作用,然后去除墙体顶部需要加固梁位置余下的墙体,然后放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加装的梁。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加装梁过程中,通过支撑柱放置入槽孔内对槽孔上下槽壁支撑的方式中,为了保证支撑柱与槽孔上槽壁完全贴合支撑,支撑柱与槽孔的高度差需要尽可能的小,使得支撑柱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支撑效果较好的基础上提高安装的便利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预顶托换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顶托换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预顶托换装置,包括支撑柱组件,所述支撑柱组件上设置有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所述支撑柱组件包括位于所述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之间调节所述上抵接面和所述下抵接面之间间距的调节结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固定长度的支撑柱改成高度可以调节的支撑柱组件,通过调节结构调节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与槽孔的上下槽壁抵接,从而实现支撑的功能,同时由于高度可以调节,使得支撑柱组件可以更加方便的安置入槽孔内,安置时不容易受到槽孔的槽壁限制。
9.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组件包括柱体和连接件,所述柱体有两个,两个所述柱体一一对应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且至少一个所述柱体与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螺纹连接的柱体相对旋转而带动两个所述柱体做相背或相向运动,所述上抵接面和所述下抵接面一一对应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柱体相互远离的一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设置于两个柱体相互远离的一端,由于连接件与柱体螺纹连接,通过把柱体与连接件相对旋转,可以调节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之间距离,在需要安置支撑柱组件进槽孔内时,把柱体旋入连接件内,降低上抵接面与下抵接面之间的间距,安置完毕后,通过把柱体从连接件内旋出,直到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均与槽孔的槽壁抵接,完成预顶,柱体与连接件的螺纹连接结构作为调节结构,简单有效,操作方便。
11.可选的,所述连接件两端与两个所述柱体一一对应螺纹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与两个柱体均螺纹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可以选择任意柱体,同时当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抵接槽孔的槽壁时,由于摩擦力的限制,使得柱体不容易旋转,此时,只有旋转连接件,即可进一步提高或松开对槽孔孔壁的抵接。
13.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组件包括同轴设置的两个柱体,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螺纹孔和螺纹柱,所述螺纹孔和所述螺纹柱设置于两个所述柱体相向的端面上,所述上抵接面和所述下抵接面设置于两个所述柱体相互远离的一端。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纹柱和螺纹孔配合,直接实现两个柱体之间的螺纹连接,通过两个柱体相对运动,从而调节两个柱体整体的长度,最终实现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之间距离的调节。
15.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组件包括柱体、连接件和调节柱,所述柱体有两个,所述上抵接面和所述下抵接面设置于两个所述柱体相互远离的一端,所述连接件上贯穿开设有插孔,两个所述柱体滑移插装于所述插孔内,所述调节柱的横截面为椭圆,所述调节柱位于所述插孔内并夹持于两个所述柱体之间,所述调节柱至少一端设置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贯穿所述连接件用于带动所述调节柱旋转。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柱带动调节柱旋转,由于调节柱的横截面为椭圆,所以当调节柱横截面的长轴与柱体轴线平行时,两个柱体之间的间距较大,相应的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之间的间距较大,当调节柱横截面的短轴与柱体轴线平行时,两个柱体之间的间距较小,相应的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之间的间距较小,从而实现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之间距离的调节。
17.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有两块,两块所述支撑板一一对应分设两个所述柱体相背的一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支撑板,且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设置于支撑板上,使得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的面积较大,有利于支撑,同时由于支撑板的存在,柱体在槽孔内与连接件相对旋转时,操作更加顺畅,不容易出现柱体倾倒的情况。
19.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柱体螺纹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与柱体螺纹连接,使得支撑板与柱体相对运动,也能调节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之间的间距,调节方式更多,可以根据情况选择不同的调节方式。
21.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组件包括柱体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有两块,两块所述支撑板相背的侧壁一一对应分别设为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两块所述支撑板安装于所述柱体两端,且所述柱体至少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柱体与支撑板之间的相对旋转,实现两个支撑板相互远离和靠近运动,从而实现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之间距离的调节。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把固定长度的支撑柱改成高度可以调节的支撑柱组件,通过调节结构调节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与槽孔的上下槽壁抵接,从而实现支撑的功能,同时由于高度可以调节,使得支撑柱组件可以更加方便的安置入槽孔内,安置时不容易受到槽孔的槽壁限制;
25.2.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设置于两个柱体相互远离的一端,由于连接件与柱体螺纹
连接,通过把柱体与连接件相对旋转,可以调节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之间距离,在需要安置支撑柱组件进槽孔内时,把柱体旋入连接件内,降低上抵接面与下抵接面之间的间距,安置完毕后,通过把柱体从连接件内旋出,直到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均与槽孔的槽壁抵接,完成预顶,柱体与连接件的螺纹连接结构作为调节结构,简单有效,操作方便;
26.3.设置支撑板,且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设置于支撑板上,使得上抵接面和下抵接面的面积较大,有利于支撑,同时由于支撑板的存在,柱体在槽孔内与连接件相对旋转时,操作更加顺畅,不容易出现柱体倾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预顶托换装置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预顶托换装置另一种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预顶托换装置的剖视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预顶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3中调节柱、旋转柱与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4中预顶托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柱体;2、连接件;21、插孔;3、支撑板;31、上抵接面;32、下抵接面;4、套管;5、螺纹孔;6、螺纹柱;7、调节柱;8、旋转柱;81、转孔;9、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预顶托换装置。
36.实施例1
37.参照图1,一种预顶托换装置,包括支撑柱组件,支撑柱组件包括柱体1、连接件2和支撑板3,连接件2为圆柱管,且连接件2内壁开设有内螺纹,内螺纹有上下两段,且两段内螺纹旋向相反,柱体1有两根,两根柱体1分设连接件2的两端且端部均与连接件2螺纹连接,通过连接件2与螺纹连接的柱体1相对旋转而带动两个柱体1做相背或相向运动,其中可以是连接件2与一个柱体1相对旋转,也可以两个柱体1保持相对静止,连接件2相对旋转,此时,两个柱体1均旋入连接件2或旋出连接件2。
38.此处柱体1与连接件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采用一根柱体1与连接件2焊接固定,另一根柱体1与连接件2螺纹连接的方式。
39.参照图1和图2,支撑板3有两块,两块支撑板3分设两个柱体1相互远离的一端,支撑板3可以采用方形的板,也可以采用圆形等其他形状的板,本实例中采用方形的板,两块支撑板3相背的板面分别设为上抵接面31和下抵接面32,支撑板3可以与柱体1焊接固定,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采用螺纹连接时,可以采用在支撑板3开带有内螺纹的孔并螺纹固定,也可以采用在支撑板3上焊接套管4,柱体1与套管4螺纹连接,本实例采用套管4与柱体1螺纹连接的方式,保持了支撑板3的厚度,同时在连接位置的选择上,柱体1端部与支撑板3的中部区域连接,显然,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支撑力更加均匀。
40.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套管4也可以采用在支撑板3上设置带有内螺纹的凸块,凸块可以与支撑板3一体或者焊接固定,相似的设置实现了同样的功能。
41.柱体1与连接件2的螺纹连接组成了调节上抵接面31和下抵接面32之间间距的调节结构。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顶托换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墙体上需要增加支撑梁的位置间隔开设多个槽孔,把柱体1旋入连接件2内,降低支撑柱组件整体的高度,把支撑柱组件放入槽孔内,通过旋转连接件2,使得柱体1从连接件2内旋出,上抵接面31和下抵接面32抵接槽孔的上下槽壁,实现预定功能,然后挖除墙体余下部分,布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支撑柱组件也作为梁的一部分浇筑固定于水泥内。
43.实施例2
44.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个柱体1之间不使用连接件2进行螺纹连接,调节结构改用螺纹孔5和螺纹柱6,螺纹孔5和螺纹柱6分别设置于两个柱体1相向的端面上,设置螺纹柱6的柱体1通过旋转,把螺纹柱6从螺纹孔5内旋进旋出,实现两个柱体1整体长度的变化。
45.实施例3
46.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个柱体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支撑柱组件还包括调节柱7,连接件2为套管且同轴的孔设为插孔21,两个柱体1滑移插装于插孔21的两端内,调节柱7的横截面为椭圆,调节柱7位于插孔21内并夹持于两个柱体1之间,调节柱7一端同轴设置有旋转柱8,旋转柱8贯穿连接件2侧壁并可绕轴线旋转,同时旋转柱8贯穿连接件2的一端外壁贯穿开设有转孔81,转孔81内穿设转轴9,通过转轴9的杠杆作用,方便操作旋转柱8旋转,进而带动调节柱7旋转。
47.旋转柱8可以与调节柱7焊接固定,安装时先把调节柱7安装于插孔21内,然后把旋转柱8与调节柱7焊接固定,也可以采用螺纹固定的方式,采用螺纹固定的方式时,通过转轴9带动旋转柱8旋转时,只能按照旋转柱8与调节柱7螺纹拧紧的方向旋转,此实施例中,连接件2和调节柱7配合形成调节结构。
48.实施例4
49.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柱体1只有一个,柱体1一端与一个支撑板3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支撑板3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其中柱体1与支撑板3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似,可以采用多种形式。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