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筛选结构的污泥泵的制作方法

2022-03-27 02:07: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筛选结构的污泥泵。


背景技术:

2.在处理污水、废水等液体垃圾时,多会使用水泵进行直接抽送排放,但是当污水和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污,使得液体的粘度和浓度较高时,普通的水泵就无法满足抽送需求了,此时需要用到污泥泵,污泥泵是一款永无排放粘度和浓度较高的输送机械,但是污泥泵也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就是其一般用于脱水处理前污泥和造纸污泥的输送,对于经过压滤机脱水后的污泥,污泥泵也无法有效的完成输送工作,这种情况一般会采用转子泵进行输送,。
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在使用污泥泵进行输送工作时,污泥中难免会含有一些较大体积的垃圾杂质,而这些杂质不仅会降低污泥泵的输送效率,甚至会导致污泥泵损坏,简单的滤网过滤需要经常清理滤渣,实用性较差。
4.因此,发明一种具有筛选结构的污泥泵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筛选结构的污泥泵,通过滤网板对经过的污泥进行过滤,再通过连接柱带动分隔板转动,滤网板上的滤渣会被分隔板刮动并且跟随对应的腔体转动,当腔体转动至排渣口顶部时,滤渣会从排渣口掉落排出,筛选机构不停的对污泥进行过滤但是不需要停下来处理滤渣,既保护了污泥泵主体不易损坏,又提高了污泥泵主体的输送效率,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筛选结构的污泥泵,包括污泥泵主体,所述污泥泵主体一侧设有筛选机构;
7.所述筛选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污泥泵主体一侧,所述壳体内部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环形板和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在环形板内侧,所述环形板与连接柱之间固定设有多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连接柱内部分隔为多个腔体,所述支撑板顶端开设有排渣口和扇形开口,所述连接柱设在排渣口和扇形开口之间,所述扇形开口内部固定设有滤网板;
8.所述分隔板的数量设置为五个,且五个所述分隔板以连接柱中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
9.优选的,所述壳体顶端固定设有进泥管,所述进泥管底端与其中一个腔体相连通,所述进泥管设在扇形开口顶部。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底端固定设有排渣管,所述排渣口设在排渣管顶部,所述排渣管设在壳体内部并延伸出壳体底端。
11.优选的,所述壳体底端固定设有出泥管,所述出泥管顶端与壳体内部相连通,所述排渣管设在出泥管一侧。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底端与支撑板顶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柱顶端固定设有转杆,所述转杆设在壳体内部并延伸至壳体顶部,所述转杆外端与壳体内部顶端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杆设在进泥管一侧。
13.优选的,所述壳体顶端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设在进泥管另一侧,所述电机输出轴顶端与进泥管顶端均固定设有皮带轮,两个所述皮带轮通过皮带相互连接。
14.优选的,所述出泥管底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导泥管,所述导泥管一端与污泥泵主体进泥口固定连接。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6.1、通过滤网板对经过的污泥进行过滤,再通过连接柱带动分隔板转动,滤网板上的滤渣会被分隔板刮动并且跟随对应的腔体转动,当另一个腔体转动至进泥管底部时,此时装有滤渣的腔体内部的残留污泥会继续从滤网板上渗透而下,然后随着连接柱的转动,当装有滤渣的腔体转动至排渣口顶部时,滤渣会从排渣口掉落排出,筛选机构不停的对污泥进行过滤但是不需要停下来处理滤渣,既保护了污泥泵主体不易损坏,又提高了污泥泵主体的输送效率;
17.2、通过分隔板的数量设置为五个,使得当装有滤渣的腔体转动至排渣口顶部时,腔体底部不会同时与扇形开口和排渣口连通,提高了腔体经过污泥时的气密性,输送污泥与排放滤渣互不干扰,有效的保证了筛选机构在筛选大体积杂质时不会影响污泥泵主体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内部结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筛选机构剖视立体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柱和分隔板立体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立体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1污泥泵主体、2筛选机构、3壳体、4支撑板、5排渣口、6扇形开口、7滤网板、8环形板、9连接柱、10分隔板、11腔体、12进泥管、13排渣管、14出泥管、15电机、16转杆、17皮带轮、18皮带、19导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具有筛选结构的污泥泵,包括污泥泵主体1,所述污泥泵主体1一侧设有筛选机构2;
28.所述筛选机构2包括壳体3,所述壳体3设在污泥泵主体1一侧,所述壳体3内部固定
设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顶部设有环形板8和连接柱9,所述连接柱9设在环形板8内侧,所述环形板8与连接柱9之间固定设有多个分隔板10,所述分隔板10将连接柱9内部分隔为多个腔体11,所述支撑板4顶端开设有排渣口5和扇形开口6,所述连接柱9设在排渣口5和扇形开口6之间,所述扇形开口6内部固定设有滤网板7,筛选机构2可将污泥中的大体积杂质筛选出来并排出,但不会影响污泥泵主体1的正常工作,并且对其起到保护作用。
29.所述壳体3顶端固定设有进泥管12,所述进泥管12底端与其中一个腔体11相连通,所述进泥管12设在扇形开口6顶部,进泥管12可将污泥导入壳体3中,腔体11对进入壳体3中的污泥起到限制作用。
30.所述支撑板4底端固定设有排渣管13,所述排渣口5设在排渣管13顶部,所述排渣管13设在壳体3内部并延伸出壳体3底端,排渣管13可将从排渣口5掉落的滤渣导出。
31.所述壳体3底端固定设有出泥管14,所述出泥管14顶端与壳体3内部相连通,所述排渣管13设在出泥管14一侧,出泥管14可将筛选之后的污泥导出。
32.所述连接柱9底端与支撑板4顶端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柱9顶端固定设有转杆16,所述转杆16设在壳体3内部并延伸至壳体3顶部,所述转杆16外端与壳体3内部顶端通过密封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杆16设在进泥管12一侧,转轴连接方便连接柱9转动,而密封轴承可在转杆16转动的同时保证壳体3的密封性。
33.所述壳体3顶端固定设有电机15,所述电机15设在进泥管12另一侧,所述电机15输出轴顶端与进泥管12顶端均固定设有皮带轮17,两个所述皮带轮17通过皮带18相互连接,电机15可为筛选机构2提供动力,而皮带轮17和皮带18起到动力传输的作用。
34.所述出泥管14底端通过法兰固定连接有导泥管19,所述导泥管19一端与污泥泵主体1进泥口固定连接,导泥管19可将出泥管14排出的污泥导入污泥泵主体1,有了导泥管19,污泥泵主体1才能与筛选机构2连通工作。
35.实施方式具体为:在使用污泥泵主体1进行输送污泥时,污泥会首先通过进泥管12进入壳体3内部,当污泥进入壳体3内部后会落在扇形开口6顶部的一个腔体11中,此时污泥会快速穿过滤网板7并落入支撑板4底部,然后支撑板4底部经过滤网板7过滤的污泥再通过出泥管14和导泥管19进入污泥泵主体1中再排出,过程中污泥中的大体积杂质会被滤网板7过滤并且滤渣会留在滤网板7上,期间开启电机15,电机15输出轴通过皮带轮17和皮带18带动转杆16旋转,转杆16再带动连接柱9旋转,连接柱9带动分隔板10转动的同时,滤网板7上的滤渣会被分隔板10刮动并且跟随对应的腔体11转动,当另一个腔体11转动至进泥管12底部时,此时装有滤渣的腔体11内部的残留污泥会继续从滤网板7上渗透而下,且其中不会再加入新的污泥,然后随着连接柱9的转动,当装有滤渣的腔体11转动至排渣口5顶部时,滤渣会从排渣口5掉落并且通过排渣管13导出,筛选机构2不停的对污泥进行过滤但是不需要停下来处理滤渣,既保护了污泥泵主体1不易损坏,又提高了污泥泵主体1的输送效率,实用性非常高,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使用污泥泵主体1进行输送工作时,污泥中难免会含有一些较大体积的垃圾杂质,而这些杂质不仅会降低污泥泵主体1的输送效率,甚至会导致污泥泵主体1损坏,简单的滤网过滤需要经常清理滤渣,实用性较差的问题。
3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2-4所示的一种具有筛选结构的污泥泵,所述分隔板10的数量设置为五个,且五个所述分隔板10以连接柱9中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分隔板10的数量设为五个可使得腔体11底部不会同时与排渣口5与扇形开口6同时连通,使得排渣和输送污
泥互不干涉,筛选机构2的筛选效果更好。
37.实施方式具体为:分隔板10的数量设置为五个,使得当装有滤渣的腔体11转动至排渣口5顶部时,腔体11底部不会同时与扇形开口6和排渣口5连通,提高了腔体11经过污泥时的气密性,输送污泥与排放滤渣互不干扰,有效的保证了筛选机构2在筛选大体积杂质时不会影响污泥泵主体1的正常工作,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排渣口5和扇形开口6出现连通的现象会导致污泥泵主体1无法正常完成输送工作的问题。
38.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