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耳部防进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27 00:11: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部防进水设备。


背景技术:

2.在如脑外科、口腔科、眼科等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冲洗液对伤口进行冲洗,冲洗的冲洗液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由于在上述手术过程中,患者通常使用仰躺的姿势,故冲洗液容易进入患者耳部。目前通常将棉球放入外耳道内,当冲洗液进入外耳道时,棉球能够吸收冲洗液,避免冲洗液进入外耳道的深处,从而避免冲洗时,伤口的血迹或者其它污渍进入外耳道深处。
3.但是棉球的体积有限,每个棉球能够吸入的冲洗液有限,且进入外耳道的冲洗液均被棉球吸入,故需要吸收的冲洗液较多,当棉球的吸水量达到饱和时无法再吸收冲洗液,此时多余的冲洗液仍会进入外耳道的深处,所以需要不断对外耳道中的棉球进行更换,无疑会增大医务人员的工作量。
4.其次,当棉球吸水后,需要使用镊子才能将棉球夹出,夹持时,镊子会对棉球施压,当棉球吸入的冲洗液较多时,棉球中的冲洗液在压力作用下会从棉球靠近外耳道深处的侧面流出,并进入外耳道深处,故仍难以避免冲洗液进入外耳道深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能够对外耳道进行封堵的耳部防进水设备,以减少进入外耳道的冲洗液。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部防进水设备,包括吸水块,还包括封堵块,吸水块固定在封堵块上,封堵块上固定连接有拉绳。
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8.1.本方案中的设备使用时,将吸水块和封堵块放入外耳道内,并使吸水块位于封堵块的深处,此时封堵块能够对外耳道进行封闭,避免经过患者耳部的冲洗液大量进入外耳道内,故可减少吸水块中吸入的冲洗液,避免吸水块过快、过多的吸入冲洗液而需要频繁进行更换,也避免吸入的冲洗液过多,导致多余的冲洗液从吸水块远离封堵块的一侧流出,并进入外耳道深处,有效提高防进水效果。
9.2.当需要取出吸水块和封堵块时,将拉绳向外拉动即可使封堵块和吸水块向外滑动,而不再需要使用镊子,简化操作的同时,在取出吸水块时,可避免吸水块受到镊子的压力,从而避免吸水块中吸入的冲洗液从远离封堵块的一侧流出,进一步避免冲洗液进入外耳道深处,提高防水效果。
10.进一步,拉绳远离封堵块的一端固定有贴片,贴片上设有粘胶层。
11.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封堵块和吸水块滑入外耳道内后,通过贴片可将粘胶层粘附在患者皮肤上,此时贴片可通过拉绳对封堵块进行定位,避免当冲洗液进入外耳道,导致封堵块受到的摩擦力减小时,封堵块向外耳道内滑动,从而避免封堵块滑入外耳道中滑
入的距离过大而难以取出。
12.进一步,拉绳上设有颜色层。
13.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颜色层能够对拉绳的位置进行提示,方便找到拉绳。
14.进一步,封堵块朝向吸水块的一端固定有定位杆,定位杆延伸入吸水块内。
15.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目前常用的能够吸水的材质为棉花或者纱布材质,而上述材质均为柔性,本方案中的定位杆能够对吸水块进行支撑,在将吸水块滑入外耳道时,避免吸水块变形。
16.进一步,封堵块包括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分别固定在定位杆的两端,且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的直径均大于定位杆的直径,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吸水块包括吸水部和干燥部,吸水部位于安装空间内,干燥部位于第二封堵部远离第一封堵部的一侧并与第二封堵部固定。
17.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第一封堵部位于最外侧,此时第一封堵部可避免冲洗液大量进入外耳道,当冲洗液过多,或者当封堵部滑入距离过小,导致封堵部与外耳道之间存在缝隙时,冲洗液仍会少量进入外耳道内,而进入外耳道的冲洗液可被吸水部吸收。
18.第二封堵部也能够对外耳道的中部进行封闭,避免吸水部上的冲洗液渗入外耳道内侧,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避免冲洗液渗入外耳道深处。最后,当取出封堵块时,干燥部经过外耳道,吸收外耳道中残留的冲洗液,避免冲洗液残留,进一步提高防水效果。
19.进一步,拉绳靠近吸水块的一端贯穿封堵块。
20.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中的拉绳与封堵块的接触面更大,对拉绳的固定效果更好,使用时可避免拉绳与封堵块脱离,需要取出封堵块时,保证能够通过拉绳将封堵块向外拉动。
21.进一步,拉绳靠近吸水块的一端固定有定位块。
2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定位块能够对拉绳进行限位,进一步避免拉绳从封堵块上脱落。
23.进一步,封堵块为硅胶块。
24.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硅胶块较为柔软,在使用时可避免封堵块对外耳道造成损伤。
25.进一步,干燥部外套设有防护网,防护网与第二封堵部固定。
2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防护网套设在干燥部上后,能够对干燥部进行定位,在干燥部吸收冲洗液后,可避免组成干燥部的材料发生脱落。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28.图2为图1的正式竖向剖视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正式竖向剖视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立体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竖向剖视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竖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封堵块1、第一封堵部11、第二封堵部12、吸水块2、吸水部21、干燥部22、拉绳3、绳结31、贴片4、定位杆5、防护网6。
35.实施例1
36.一种耳部防进水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吸水块2和封堵块1,吸水块2为棉花材质,吸水块2胶接在封堵块1的顶部,本实施例中的封堵块1和吸水块2均为圆台状,封堵块1下端的直径大于上端的直径,吸水块2下端的直径与封堵块1上端的直径相同,并大于吸水块2上端的直径。
37.封堵块1的底部胶接有拉绳3,本实施例中的封堵块1为医用硅胶材质,拉绳3为棉绳,且拉绳3上涂覆有颜色层,本实施例中的颜色层为黄色。拉绳3的下端胶接有贴片4,贴片4上设有粘胶层,并贴附有离型纸,对粘胶层进行遮挡。
38.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9.使用时,以吸水块2朝向外耳道内侧的状态,人工将封堵块1滑入外耳道内,直到封堵块1对外耳道进行封堵,此时拉绳3位于外耳道外侧。然后撕下离型纸,将拉绳3拉直,并将贴片4粘贴在患者不会对手术造成影响的皮肤上,此时拉绳3对封堵块1进行定位,避免封堵块1在使用过程中继续向外耳道内滑入,从而避免封堵块1向内滑入距离过大导致外耳道受到损伤。
40.冲洗时,冲洗液流经患者的耳部,此时冲洗液在封堵块1的作用下无法大量进入外耳道内。而少量冲洗液即使进入外耳道也被吸水块2吸收,避免冲洗液进入外耳道深处。术后,人工撕下贴片4,并通过拉绳3将封堵块1向外拉动,将封堵块1从外耳道中取出,不需要使用镊子夹持吸水块2,可避免吸水块2在镊子的压力下导致吸水块2中的冲洗液流出,进一步避免冲洗液进入外耳道深处。
41.实施例2
4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封堵块1的顶部胶接有定位杆5,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杆5为木质,且定位杆5伸入吸水块2内,此时定位杆5对柔性的吸水块2进行支撑,避免吸水块2变形。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的实施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43.实施例3
44.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封堵块1包括第一封堵部11和第二封堵部12,且第一封堵部11和第二封堵部12分别位于定位杆5的上下两端,且本实施例中的定位杆5并非木质,定位杆5与第一封堵部11和第二封堵部12一体成型。第一封堵部11和第二封堵部12之间形成安装空间。吸水块2包括吸水部21和干燥部22,本实施例中的吸水部21为环状并位于安装空间内,干燥部22胶接在第二封堵部12的顶部。
45.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封堵部11和第二封堵部12滑入外耳道内后均可对外耳道进行封堵,其中第一封堵部11避免外界的冲洗液大量进入外耳道中,吸水部21吸收从第一封堵部11与外耳道渗入的少量冲洗液。第二封堵部12避免吸水部21中的冲洗液向内渗透,其次,第二封堵部12将吸水部21与干燥部22进行分隔,避免吸水部21中的冲洗液进入干燥部22内,使干燥部22保持干燥,在第一封堵部11和第二封堵部12向外滑动时,干燥部22向外滑动
过程中吸收外耳道中残留的冲洗液,避免冲洗液残留。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的实施过程与实施例1相同。
46.实施例4
47.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拉绳3上端贯穿第一封堵部11、定位杆5和第二封堵部12并延伸至第二封堵部12的上侧,且拉绳3的上端固定有定位块,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块为拉绳3上端缠绕形成的绳结31。本方案中的定位块对拉绳3进行定位,当拉动拉绳3时,避免拉绳3掉落。
48.实施例5
49.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干燥部22和吸水部21外均套设有防护网6,本实施例中的防护网6为纱布,套设在干燥部22外的防护网6与第二封堵部12的顶部胶接,套设在吸水部21上的防护网6与第一封堵部11和第二封堵部12胶接。本实施例中的防护网6对构成吸水部21和干燥部22的棉花进行定位,避免吸水部21和干燥部22脱落。
50.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