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机接地端子的内置式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2:42: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接地端子的内置式结构。


背景技术:

2.电机,特别是带电刷的电机,高速运转时会产生大量的噪声,为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必须对这些噪声进行降噪处理,降噪处理方式一般需要安装接地端子,以便给高频干扰信号形成低阻通路,从而抑制高频干扰,由此降低电机所产生的噪音,现有的接地端子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机壳上,操作繁琐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接地端子容易发生脱落而导致工作性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机接地端子的内置式结构,采用内置接地端子的方式,可省去传统的焊接操作,接地端子与机壳、端子接触稳定可靠,不易发生松动脱落,操作方便,外形简洁美观。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接地端子的内置式结构,包括机壳以及与机壳连接的电刷座,所述电刷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所述电刷座靠近第一端子的一侧设置有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一端抵接于第一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另一端抵接于机壳,所述机壳靠近电刷座的一端设置有端盖。
5.优选的,所述接地端子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板、第一弹性臂与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端部折弯形成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依次连接成波浪形的第一外凸抵触面、第一内凸抵触面、第二外凸抵触面与第二内凸抵触面,所述第一外凸抵触面、第二外凸抵触面均与机壳抵接,所述第一内凸抵触面、第二内凸抵触面均与电刷座抵接,所述第二弹性臂的外侧壁凸设有凸起。
6.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的内侧壁凹设有凹槽,所述凸起抵触容设于凹槽。
7.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分别连接有第一电刷臂、第二电刷臂,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分别与第一电刷臂、第二电刷臂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一电刷臂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柱连接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电刷臂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柱连接的第二连接孔。
8.优选的,所述电刷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插置腔与第二插置腔,所述第一端子与第一电刷臂均插接于第一插置腔,所述第一插置腔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抵接柱,所述第一插置腔的另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抵接柱,所述两个第一抵接柱之间开设有用于插设第二弹性臂的插置槽,所述两个第二抵接柱均与第一电刷臂抵接,所述电刷座的外侧开设有用于容设第一弹性臂的容置槽,所述第二端子与第二电刷臂均插接于第二插置腔。
9.优选的,所述端盖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底端、壳体中端、壳体顶端以及壳体内腔,所述壳体底端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壳体中端连接于壳体底端与壳体顶端之间,所述
壳体顶端向外凸设于壳体中端,所述壳体内腔设置于端盖的内部且用于放置轴承与转轴。
10.优选的,所述电刷座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柱,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穿过定位孔突伸出端盖。
11.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内壁周向设置有供端盖嵌入的嵌入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电机接地端子的内置式结构,包括机壳以及与机壳连接的电刷座,所述电刷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所述电刷座靠近第一端子的一侧设置有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一端抵接于第一端子,所述接地端子的另一端抵接于机壳,所述机壳靠近电刷座的一端设置有端盖。
13.电刷座匹配安装于机壳内,端盖装配于机壳的底部且盖合于电刷座,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装设于电刷座的两侧,接地端子稳定装设于电刷座,接地端子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子、机壳抵触贴合,保证接触良好以防松动脱落,接地端子装设于电机的内部,占用空间小,外形美观,能够有效防止电机受外界电磁干扰,由于接地端子会给高频干扰信号形成低阻通路,从而能抑制高频干扰,保证电机的运行安全,降低电机噪音,由此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置接地端子的方式,可省去传统的焊接操作,接地端子与机壳、端子接触稳定可靠,不易发生松动脱落,操作方便,外形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地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包括:
20.1——机壳
ꢀꢀꢀꢀꢀꢀꢀꢀꢀꢀꢀꢀ
11——嵌入沿
21.2——电刷座
ꢀꢀꢀꢀꢀꢀꢀꢀꢀꢀ
21——第一插置腔
ꢀꢀꢀꢀꢀ
22——第二插置腔
22.23——第一抵接柱
ꢀꢀꢀꢀꢀ
24——第二抵接柱
ꢀꢀꢀꢀꢀ
25——插置槽
23.26——容置槽
ꢀꢀꢀꢀꢀꢀꢀꢀꢀ
27——定位柱
24.3——第一端子
ꢀꢀꢀꢀꢀꢀꢀꢀ
31——凹槽
ꢀꢀꢀꢀꢀꢀꢀꢀꢀꢀꢀ
32——第一连接柱
25.4——第二端子
ꢀꢀꢀꢀꢀꢀꢀꢀ
41——第二连接柱
26.5——接地端子
ꢀꢀꢀꢀꢀꢀꢀꢀ
51——固定板
ꢀꢀꢀꢀꢀꢀꢀꢀꢀ
52——第一弹性臂
27.53——第二弹性臂
ꢀꢀꢀꢀꢀ
54——抵接部
ꢀꢀꢀꢀꢀꢀꢀꢀꢀ
55——第一外凸抵触面
28.56——第一内凸抵触面 57——第二外凸抵触面 58——第二内凸抵触面
29.59——凸起
30.6——端盖
ꢀꢀꢀꢀꢀꢀꢀꢀꢀꢀꢀꢀ
61——壳体底端
ꢀꢀꢀꢀꢀꢀꢀ
62——壳体中端
31.63——壳体顶端
ꢀꢀꢀꢀꢀꢀꢀ
64——壳体内腔
ꢀꢀꢀꢀꢀꢀꢀ
65——定位孔
32.7——第一电刷臂
ꢀꢀꢀꢀꢀꢀ
71——第一连接孔
33.8——第二电刷臂
ꢀꢀꢀꢀꢀꢀ
81——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3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接地端子的内置式结构,包括机壳1以及与机壳1连接的电刷座2,所述电刷座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所述电刷座2靠近第一端子3的一侧设置有接地端子5,所述接地端子5的一端抵接于第一端子3,所述接地端子5的另一端抵接于机壳1,所述机壳1靠近电刷座2的一端设置有端盖6。
36.电刷座2匹配安装于机壳1内,端盖6装配于机壳1的底部且盖合于电刷座2,第一端子3与第二端子4分别装设于电刷座2的两侧,接地端子5稳定装设于电刷座2,接地端子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子3、机壳1抵触贴合,保证接触良好以防松动脱落,接地端子5装设于电机的内部,占用空间小,外形美观,能够有效防止电机受外界电磁干扰,由于接地端子5会给高频干扰信号形成低阻通路,从而能抑制高频干扰,保证电机的运行安全,降低电机噪音,由此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满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置接地端子5的方式,可省去传统的焊接操作,接地端子5与机壳1、端子接触稳定可靠,不易发生松动脱落,操作方便,外形简洁美观。
37.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接地端子5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板51、第一弹性臂52与第二弹性臂53,所述第一弹性臂52的端部折弯形成有抵接部54,所述抵接部54包括依次连接成波浪形的第一外凸抵触面55、第一内凸抵触面56、第二外凸抵触面57与第二内凸抵触面58,所述第一外凸抵触面55、第二外凸抵触面57均与机壳1抵接,所述第一内凸抵触面56、第二内凸抵触面58均与电刷座2抵接,所述第二弹性臂53的外侧壁凸设有凸起59。具体地,一体成型设计的固定板51、第一弹性臂52与第二弹性臂53,结构紧凑稳固,制造简单方便,第一外凸抵触面55、第二外凸抵触面57均与机壳1抵接,第一内凸抵触面56、第二内凸抵触面58均与电刷座2抵接,有效防止当一个接触点发生意外失效时,也能够确保接触稳定性,促使接地端子5不易发生松动脱落。
38.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端子3的内侧壁凹设有凹槽31,所述凸起59抵触容设于凹槽31。具体地,第二弹性臂53的外侧壁凸设有凸起59,第一端子3的内侧壁凹设有凹槽31,凸起59、凹槽31分别设置有两个,凸起59对应抵触嵌入到凹槽31,结构简单,定位效果好,拆装方便。
39.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分别连接有第一电刷臂7、第二电刷臂8,所述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分别与第一电刷臂7、第二电刷臂8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柱32、第二连接柱41,所述第一电刷臂7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柱32连接的第一连接孔71,所述第二电刷臂8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柱41连接的第二连接孔81。具体地,第一端子3通过第一连接柱32与第一连接孔71连接,第二端子4通过第二连接柱41与第二连接孔81连接,进而实现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分别与第一电刷臂7、第二电刷臂8垂直设置,装配简便且装配牢固稳定,保证良好的使用性能。
40.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刷座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插置腔21与第二插置腔22,所述第一端子3与第一电刷臂7均插接于第一插置腔21,所述第一插置腔21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抵接柱23,所述第一插置腔21的另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抵接柱24,所述两个第一抵接柱23之间开设有用于插设第二弹性臂53的插置槽25,所述两个第
二抵接柱24均与第一电刷臂7抵接,所述电刷座2的外侧开设有用于容设第一弹性臂52的容置槽26,所述第二端子4与第二电刷臂8均插接于第二插置腔22。具体地,第一端子3与第一电刷臂7均插接于第一插置腔21,第一插置腔21的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抵接柱23,两个第一抵接柱23之间开设有插置槽25,促使接地端子5的第二弹性臂53稳定插置于插置槽25内,促使第二弹性臂53与第一端子3抵顶接触,接触稳定良好,接地端子5的第一弹性臂52稳定容置于容置槽26内,促使第一弹性臂52与机壳1抵顶接触,接触面积大且平稳,第一插置腔21的另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抵接柱24,两个第二抵接柱24均与第一电刷臂7抵接,更好地固定第一电刷臂7在电刷座2的装配位置,第二端子4与第二电刷臂8均平稳插接于第二插置腔22,使第一电刷臂7、第二电刷臂8固定装配于电刷座2的两侧,结构紧凑且设计合理。
41.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端盖6包括一体成型的壳体底端61、壳体中端62、壳体顶端63以及壳体内腔64,所述壳体底端61开设有若干个定位孔65,所述壳体中端62连接于壳体底端61与壳体顶端63之间,所述壳体顶端63向外凸设于壳体中端62,所述壳体内腔64设置于端盖6的内部且用于放置轴承与转轴。具体地,一体成型的壳体底端61、壳体中端62、壳体顶端63以及壳体内腔64形成端盖6,壳体顶端63向外凸设于壳体中端62,壳体内腔64设置于端盖6的内部以便于容纳放置轴承与转轴,端盖6盖合于机壳1,可以有效利用空间,同时提高电机的工作稳定性,降低电机的能耗。
42.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刷座2的端面设置有若干个与定位孔65匹配的定位柱27,所述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穿过定位孔65突伸出端盖6。具体地,电刷座2通过多个定位柱27对应于多个定位孔65连接,使端盖6平稳盖合于机壳1,第一端子3、第二端子4穿过定位孔65突伸出端盖6以便于与外界的电路连接。
43.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机壳1的内壁周向设置有供端盖6嵌入的嵌入沿11。具体地,机壳1通过嵌入沿11与端盖6匹配连接,实现端盖6对电机结构的封闭,有效降低外界的杂质异物进入电机内部的安全隐患。
44.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