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2:33: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2.随着电动车辆的发展,电动车总成朝着高速化、高功率密度的方向发展,电机作为电动车的动力来源,目前在市场的推动下,正朝着小型化、低成本、高功率密度方向演进,电机的热耗密度也越来越高,电机超温成为制约电机和整车动力性能的瓶颈。
3.电机能否进行良好的散热直接影响电机的工作及整车性能,当前,电动车越来越多的使用油冷电机。油冷电机是使用油泵同时向电机定子和转子的流道中注入润滑油进行强制冷却,定子和转子的油量可以根据各自发热量进行调整,相比传统风冷电机,油冷电机的定子和转子散热性能大幅提升,电机温度下降带来了可靠性、低成本、良好动力性能等收益。
4.但是,目前的油冷电机,转子甩油易导致部分油液进入气隙,电机转速越高,气隙内油液造成的摩擦损耗越大,降低电机效率,当气隙内油液过多时,会引起电机效率急剧下降,油温、定子和转子温度迅速升高,出现电机超温、烧坏甚至车辆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通过降低转子通油量,减小损耗,提升电机效率;并且可降低转子和定子温度,提升电机整体的散热性能。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定子和转子铁芯、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转轴;
7.所述转轴的两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转子铁芯套设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子铁芯在所述定子内转动设置,所述定子与转子铁芯之间具有气隙;
8.所述转轴的轴向上开设有轴腔,所述轴腔用于通入冷却液,所述转轴的径向上开设有第一轴孔;
9.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道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贯通所述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的径向上开设有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所述第一轴孔连通所述轴腔和所述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四流道连通所述第二流道和所述气隙。
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通过转子铁芯内的空气流动可起到辅助冷却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转子铁芯的转速越高,空气的抽吸作用越强,循环空气量越大,空气冷却效果越好。并且,由于电机定子发热量远大于转子铁芯,特别是在高负荷工况下,高温定子会加热气隙内空气,同时气隙内的空气因摩擦损耗温度会变得很高,通过空气从第二流道的两端吸入,从第四流道甩入气隙,并从气隙的两端流出的空气循环,可实现气隙内空气轴向流动,有效降低转子铁芯表面空气温度,进一步提高电机的冷却效率。另外,在转子铁芯高速转动时,循环空气量大,气隙内轴向空气流动速度大,可阻止冷却液,比如
机油从气隙的两端进入气隙,防止气隙内因油液造成的摩擦损耗,从根本上降低损耗,保证电机效率。
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多个第一硅钢片和多个第二硅钢片;
12.所述第一硅钢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硅钢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至少一个第四通孔、至少一个第一间隙和至少一个第二间隙;
13.多个所述第一硅钢片与多个所述第二硅钢片层叠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三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与多个所述第四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14.多个所述第一间隙连通形成至少一个第三流道,多个所述第二间隙连通形成至少一个第四流道。
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流道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四流道中至少部分所述第四流道沿所述转子铁芯的轴向间隔布置。
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铁芯还包括:多个第三硅钢片;
17.所述第三硅钢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五通孔和至少一个第六通孔;
18.多个所述第一硅钢片、多个所述第二硅钢片和多个所述第三硅钢片间隔层叠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多个所述第三通孔以及多个所述第五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一流道,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多个所述第四通孔以及多个所述第六通孔连通形成所述第二流道;
19.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均为变径流道。
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通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面积,以使所述第一流道为变径流道;
21.所述第六通孔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二通孔的面积,以使所述第二流道为变径流道。
2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个第一端板;
23.两个所述第一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两端,所述第一端板用于固定所述转子铁芯;
24.所述第一端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七通孔和至少一个第八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八通孔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
2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板背离所述转子铁芯的一面上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中开设有斜孔,所述斜孔连通所述第七通孔与所述叶片的外部,且所述斜孔由所述第七通孔至所述叶片的外部远离所述转轴延伸。
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壳两端的出线端与非出线端;
27.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出线端与所述非出线端上,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出线端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轴孔与所述非出线端的距离。
2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腔包括:第一轴腔以及与所述第一轴腔连通的第二轴腔,所述第一轴腔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轴腔的截面积;
29.所述第一轴孔连通所述第一轴腔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一轴腔远离所述第二轴腔的一端为所述冷却液的输入端。
3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轴腔包括:第一轴腔和第二轴腔,所述第一轴腔与所述第二轴腔之间设置有隔板;
31.所述第一轴孔连通所述第一轴腔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一轴腔远离所述第二轴腔的一端为所述冷却液的输入端。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个第二端板;
33.所述第二端板朝向所述转子铁芯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五流道、第六流道和第九通孔,所述第五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九通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34.所述第二轴腔的转轴的径向上开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连通所述第二轴腔与所述第六流道,所述第六流道连通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第五流道。
3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铁芯包括:多个第一硅钢片和多个第四硅钢片;
36.所述第一硅钢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第四硅钢片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十通孔、至少两个第十一通孔、至少一个第三间隙、至少一个第四间隙、至少一个第五间隙和至少一个第六间隙,所述第四间隙连通所述至少两个第十通孔;
37.多个所述第一硅钢片与多个所述第四硅钢片层叠设置,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十通孔连通形成双层的所述第一流道,多个所述第一通孔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第十一通孔连通形成双层的所述第二流道;
38.多个所述第三间隙形成所述第三流道,所述轴腔内设置有径向向外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轴孔连通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流道;
39.多个所述第五间隙连通形成第七流道,所述第七流道连通所述轴腔与所述第二流道,多个所述第六间隙连通形成所述第四流道。
4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两个第三端板;
41.所述两个第三端板分别设置在所述转子铁芯的两端;
42.所述第三端板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十二通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至少两个第十二通孔分别与双层的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用于连通双层的所述第二流道。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硅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45.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硅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46.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与转子铁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7.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替换硅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48.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与转子铁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9.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硅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50.图8为图7中沿剖切线a-a的截面图;
51.图9为图7中b部的放大图;
52.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与转子铁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3.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54.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5.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4为图13中第一端板的正面图;
57.图15为图14中沿剖切线c-c的截面图;
58.图1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59.图1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替换硅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和转子铁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61.图1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62.图20为图18中沿剖切线d-d的截面图;
63.图2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和转子铁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64.图2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和转子铁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65.图23为图22中沿剖切线e-e的截面图;
66.图2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67.附图标记说明:
68.100-电机;
ꢀꢀꢀꢀꢀꢀꢀꢀꢀꢀꢀꢀꢀꢀꢀꢀꢀꢀꢀꢀꢀꢀꢀ
10-壳体;
69.11-外壳;
ꢀꢀꢀꢀꢀꢀꢀꢀꢀꢀꢀꢀꢀꢀꢀꢀꢀꢀꢀꢀꢀꢀꢀꢀ
12-出线端;
70.13-非出线端;
ꢀꢀꢀꢀꢀꢀꢀꢀꢀꢀꢀꢀꢀꢀꢀꢀꢀꢀꢀꢀ
20-定子;
71.30-转子铁芯;
ꢀꢀꢀꢀꢀꢀꢀꢀꢀꢀꢀꢀꢀꢀꢀꢀꢀꢀꢀꢀ
31-第一流道;
72.32-第二流道;
ꢀꢀꢀꢀꢀꢀꢀꢀꢀꢀꢀꢀꢀꢀꢀꢀꢀꢀꢀꢀ
33-第三流道;
73.34-第四流道;
ꢀꢀꢀꢀꢀꢀꢀꢀꢀꢀꢀꢀꢀꢀꢀꢀꢀꢀꢀꢀ
35-第一硅钢片;
74.351-第一通孔;
ꢀꢀꢀꢀꢀꢀꢀꢀꢀꢀꢀꢀꢀꢀꢀꢀꢀꢀꢀ
352-第二通孔;
75.36-第二硅钢片;
ꢀꢀꢀꢀꢀꢀꢀꢀꢀꢀꢀꢀꢀꢀꢀꢀꢀꢀ
361-第三通孔;
76.362-第四通孔;
ꢀꢀꢀꢀꢀꢀꢀꢀꢀꢀꢀꢀꢀꢀꢀꢀꢀꢀꢀ
363-第一间隙;
77.364-第二间隙;
ꢀꢀꢀꢀꢀꢀꢀꢀꢀꢀꢀꢀꢀꢀꢀꢀꢀꢀꢀ
37-第三硅钢片;
78.371-第五通孔;
ꢀꢀꢀꢀꢀꢀꢀꢀꢀꢀꢀꢀꢀꢀꢀꢀꢀꢀꢀ
372-第六通孔;
79.38-第四硅钢片;
ꢀꢀꢀꢀꢀꢀꢀꢀꢀꢀꢀꢀꢀꢀꢀꢀꢀꢀ
381-第十通孔;
80.382-第十一通孔;
ꢀꢀꢀꢀꢀꢀꢀꢀꢀꢀꢀꢀꢀꢀꢀꢀꢀ
383-第三间隙;
81.384-第四间隙;
ꢀꢀꢀꢀꢀꢀꢀꢀꢀꢀꢀꢀꢀꢀꢀꢀꢀꢀꢀ
385-第五间隙;
82.386-第六间隙;
ꢀꢀꢀꢀꢀꢀꢀꢀꢀꢀꢀꢀꢀꢀꢀꢀꢀꢀꢀ
40-转轴;
83.41-轴腔;
ꢀꢀꢀꢀꢀꢀꢀꢀꢀꢀꢀꢀꢀꢀꢀꢀꢀꢀꢀꢀꢀꢀꢀꢀ
411-第一轴腔;
84.412-第二轴腔;
ꢀꢀꢀꢀꢀꢀꢀꢀꢀꢀꢀꢀꢀꢀꢀꢀꢀꢀꢀ
42-第一轴孔;
85.43-凸起;
ꢀꢀꢀꢀꢀꢀꢀꢀꢀꢀꢀꢀꢀꢀꢀꢀꢀꢀꢀꢀꢀꢀꢀꢀ
44-台阶;
86.45-第二轴孔;
ꢀꢀꢀꢀꢀꢀꢀꢀꢀꢀꢀꢀꢀꢀꢀꢀꢀꢀꢀꢀ
46-隔板;
87.47-第一凹槽;
ꢀꢀꢀꢀꢀꢀꢀꢀꢀꢀꢀꢀꢀꢀꢀꢀꢀꢀꢀꢀ
50-气隙;
88.60-第一替换硅钢片;
ꢀꢀꢀꢀꢀꢀꢀꢀꢀꢀꢀꢀꢀꢀ
70-第一端板;
89.71-第七通孔;
ꢀꢀꢀꢀꢀꢀꢀꢀꢀꢀꢀꢀꢀꢀꢀꢀꢀꢀꢀꢀ
72-第八通孔;
90.73-叶片;
ꢀꢀꢀꢀꢀꢀꢀꢀꢀꢀꢀꢀꢀꢀꢀꢀꢀꢀꢀꢀꢀꢀꢀꢀ
731-斜孔;
91.80-第二替换硅钢片;
ꢀꢀꢀꢀꢀꢀꢀꢀꢀꢀꢀꢀꢀꢀ
90-第二端板;
92.91-第五流道;
ꢀꢀꢀꢀꢀꢀꢀꢀꢀꢀꢀꢀꢀꢀꢀꢀꢀꢀꢀꢀ
92-第六流道;
93.93-第九通孔;
ꢀꢀꢀꢀꢀꢀꢀꢀꢀꢀꢀꢀꢀꢀꢀꢀꢀꢀꢀꢀ
200-第三端板;
94.210-第十二通孔;
ꢀꢀꢀꢀꢀꢀꢀꢀꢀꢀꢀꢀꢀꢀꢀꢀꢀ
220-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95.本技术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96.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可以作为电动车的动力来源,目前在市场的推动下,正朝着小型化、低成本、高功率密度方向演进。
97.电机能否进行良好的散热直接影响电机的工作及整车性能,当前,电动车越来越多的使用油冷电机,而油冷电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98.1、电机效率降低:相比于非通油转子,通油转子造成较大能量损耗,如转速为20000转/分的电机,额定功率5kw,相比非通油转子,损耗增加500w,效率降低1%。虽然降低转子的通油量能够降低该损耗,但是转子又会面临超温问题。
99.2、极限工况转子易超温:高速时,定子通过气隙传递给转子的热量以及气隙的摩擦损耗远大于转子本身发热量,转速越高,传热越多,而转子磁钢靠近气隙,磁钢极易超温,容易出现电机超温、烧坏甚至车辆安全事故。
10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既能提升油冷电机的冷却性能,保证电机的良好散热,又能提升电机效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通过在转轴的轴向上开设轴腔,在转轴的径向上开设第一轴孔,在转子铁芯的轴向上开设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在转子铁芯的径向上开设第三流道和第四流道。第一轴孔连通轴腔和第三流道,第三流道连通第一轴孔和第一流道,以使轴腔、第一轴孔、第三流道和第一流道形成冷却液通道。第四流道连通第二流道和气隙,以使第二流道、第四流道和气隙形成空气通道。
101.冷却液通过冷却液通道可流经转子铁芯,提高转子铁芯的散热效率。同时,转子铁芯内的空气流动可起到辅助冷却的作用,转子铁芯转速越快,空气的抽吸作用越强,循环空气量越大,空气冷却效果越好。并且,通过空气循环,可实现气隙内空气轴向流动,有效降低转子铁芯表面空气温度。另外,高转速时,循环空气量大,气隙内轴向空气流动速度大,可阻止油液从气隙两侧进入气隙,从根本上保证电机效率,降低损耗。
10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进行详细说明:
10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电机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内的定子20和转子铁芯30,以及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0内的转轴40,本实施例以转轴40超出壳体10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转轴40可全部位于壳体10内。
104.具体的,如图1所示,转轴40的两端转动设置在壳体10上,转子铁芯30套设在转轴40上,转子铁芯30可随转轴40的转动在定子20内转动设置,其定子20固定在壳体10内,在定子20和转子铁芯30之间具有气隙50,以保证转子铁芯30能在定子20中转动。
105.其中,转轴40的轴向上开设有轴腔41,其轴腔41用于通入冷却液,比如机油等,在转轴40的径向上开设有第一轴孔42。
106.转子铁芯30的轴向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第一流道31和至少一个第二流道32,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均贯通转子铁芯30,并且,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互不相通。转子铁芯
30的径向上开设有第三流道33和第四流道34。
107.第一轴孔42连通轴腔41和第三流道33,第三流道33连通第一轴孔42和第一流道31,轴腔41、第一轴孔42、第三流道33和第一流道31形成冷却液通道。当转轴40带动转子转子铁芯30转动时,从轴腔41通入冷却液,冷却液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从第一轴孔42和第三流道33甩入第一流道31,并从第一流道31的两端甩出转子铁芯30,实现对转子铁芯30的散热。
108.第四流道34连通第二流道32和气隙50,第二流道32、第四流道34和气隙50形成空气空气通道。当转子铁芯30转动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从第二流道32的两端吸入,从第四流道34甩入气隙50,并从气隙50的两端流出。
109.应理解的是,转子铁芯30内的空气流动可起到辅助冷却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电机100的散热效率,转子铁芯30的转速越高,空气的抽吸作用越强,循环空气量越大,空气冷却效果越好。并且,由于电机100定子20发热量远大于转子铁芯30,特别是在高负荷工况下,高温定子20会加热气隙50内空气,同时气隙50内的空气因摩擦损耗温度会变得很高,通过空气从第二流道32的两端吸入,从第四流道34甩入气隙50,并从气隙50的两端流出的空气循环,可实现气隙50内空气轴向流动,有效降低转子铁芯30表面空气温度,进一步提高电机100的冷却效率。另外,在转子铁芯30高速转动时,循环空气量大,气隙50内轴向空气流动速度大,可阻止冷却液,比如机油从气隙50的两端进入气隙50,防止气隙50内因油液造成的摩擦损耗,从根本上降低损耗,保证电机100效率。
110.可以理解的是,本文中,轴向和径向仅指示每个通道的大致走向,当然,每个通道也可以与轴向和径向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比如,第一轴孔42在图1中垂直于轴腔4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与轴腔41呈一定角度,能保证第一轴孔42连通轴腔41和第三流道33即可。
111.一般情况下,转子铁芯30是有由个硅钢片叠压而成。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硅钢片35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硅钢片36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和图3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中,转子铁芯30包括:多个第一硅钢片35和多个第二硅钢片36,多个第一硅钢片35和多个第二硅钢片36层叠设置以形成图1中的转子铁芯30。
112.其中,第一硅钢片3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351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352,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在第一硅钢片35上开设有六个第一通孔351和六个第二通孔352,当然,第一通孔351和第二通孔352可以为任意数量。
113.其中,第二硅钢片36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361、至少一个第四通孔362、至少一个第一间隙363和至少一个第二间隙364,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在第二硅钢片36上开设有六个第三通孔361、六个第四通孔362、六个第一间隙363和六个第二间隙364,当然第三通孔361、第四通孔362、第一间隙363、第二间隙364可以为任意数量。
114.根据图1至图3,可以清楚的是,图1中的转子铁芯30由多个第二硅钢片36层叠之后,再在层叠后的多个第二硅钢片36的两侧分别层叠多个第一硅钢片35而成,从转子铁芯30的轴向上来看,多个第一通孔351和多个第三通孔361连通形成第一流道31,多个第二通孔352和多个第四通孔362连通形成第二流道32,多个第一间隙363连通形成第三流道33,多个第二间隙364连通形成第四流道34。
115.需要提到的是,第三流道33和第四流道34可以例如图1中所示位于转子铁芯30的
中间位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偏向转子铁芯30的一端。
116.为了进一步提升电机100的散热效率,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40与转子铁芯3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四流道34可以为多个,且多个第四流道34中的至少部分沿转子铁芯30的轴向间隔布置。
117.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多个第四流道34中的至少部分第四流道34沿转子铁芯30的轴向呈三列间隔布置。应理解的是,沿转子铁芯30轴向间隔布置的第四流道34可加强循环空气冷却效果,进一步提升电机100的散热效率。
118.此时,图4中的转子铁芯30也能由图2和图3中所示的硅钢片叠压而成。需要提到的是,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替换硅钢片60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具有第四流道34且不与第一轴孔42对齐的第二硅钢片36可使用图5中的第一替换硅钢片60替换。
119.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40和转子铁芯3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硅钢片37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子铁芯30包括:多个第一硅钢片35、多个第二硅钢片36和多个第三硅钢片37。
120.其中,第一硅钢片3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351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352,第二硅钢片36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通孔361、至少一个第四通孔362、至少一个第一间隙363和至少一个第二间隙364,第三硅钢片37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五通孔371和至少一个第六通孔372。
121.具体的,图8为图7中沿剖切线a-a的截面图,参考图8所示,与第一轴孔42对应位置依旧采用第二硅钢片36,以保证第一间隙363与第一轴孔42连通。
122.图9为图7中b部的放大图,参考图9所示,多个第一硅钢片35、多个第二硅钢片36和多个第三硅钢片37间隔交替层叠设置,以使得多个第一通孔351、多个第三通孔361和多个第五通孔371连通形成第一流道31,多个第二通孔352、多个第四通孔362和多个第六通孔372连通形成第二流道32,多个第一间隙363连通形成第三流道33、多个第二间隙364连通形成第四流道34。
123.其中,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均为变径流道,此处,“变径流道”是指,流道中孔径为一变量。变径流道可增加扰流效应,提高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的换热效果。
124.为了实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为变径流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五通孔371的面积设置为小于第一通孔351的面积,将第六通孔372的面积设置为小于第二通孔352的面积,可以形成横截面积不恒定的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可以在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中增加扰流效应,以增强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的换热效果,可进一步增强电机100的散热效果,提升电机100的冷却能力。
125.当然,也可以是,第五通孔371的面积大于第一通孔351的面积,以使第一流道31为变径流道,第六通孔372的面积大于第二通孔352的面积,以使第二流道32为变径流道。
126.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40与转子铁芯3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板7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0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端板70。
127.具体的,两个第一端板70分别设置在转子铁芯30的两端,用于固定转子铁芯30,防止硅钢片在高速转动过程中散架。
128.继续参考图10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转轴40上设置凸起43,一方面可对转子铁芯30的轴向方向上进行限位,另一方面,第一端板70可与凸起43抵接,防止硅钢片在高速转动过程中散架。
129.其中,参考图11所示,在第一端板70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七通孔71和至少一个第八通孔72,其第七通孔71与第一流道31连通,第八通孔72与第二流道32连通。以保证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与转子铁芯30的外部连通(如图10所示)。
130.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一端板70背离转子铁芯30的一面上设置叶片73,叶片73中开设有斜孔731,其斜孔731连通第七通孔71和叶片73的外部,并且斜孔731由第七通孔71至叶片73的外部远离转轴40延伸。如此,叶片73既能提升转子铁芯30两端的甩油冷却,也能增强风冷散热。
131.具体的,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端板70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第一端板70的正面图,图15为图14中沿剖切线c-c的截面图。参考图13至图15所示,第一端板70上设置有叶片73,叶片73中具有斜孔731,斜孔731连通第七通孔71与外界,在转子铁芯30高速转动时,叶片73既能提升转子铁芯30两端的甩油冷却,也能增强风冷散热。
132.图1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6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可以包括:外壳11以及分别设置在外壳11两端的出线端12和非出线端1312。
133.其中,转轴40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在出线端12和非出线端1312上,一般情况下,出线端12的体积和发热量要大于非出线端1312的体积和发热量,将第一轴孔42与出线端12的距离设置成小于第一轴孔42与非出线端1312的距离,也即第三流道33相比非出线端1312更加偏向出线端12,以满足出线端12和非出线端1312不同发热量的的散热要求。
134.可以理解的是,图16中转子铁芯30可由第一硅钢片35和第二硅钢片36叠压而成。图1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替换硅钢片80的结构示意图,也可以由第二硅钢片36、第一替换硅钢片60和第二替换硅钢片80叠压而成,只要保证轴腔41、第一轴孔42、第三流道33和第一流道31连通,和,第二流道32、第四流道34和气隙50连通即可。
135.图1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40和转子铁芯3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8所示,轴腔41可以包括第一轴腔411以及与第一轴腔411连通的第二轴腔412,其第一轴腔41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轴腔412的截面积。
136.其中,第一轴孔42连通第一轴腔411和第一流道31,第一轴腔411远离第二轴腔412的一端为冷却液的输入端。冷却液(比如机油)从第一轴腔411远离第二轴腔412的一端通入,一般情况下,机油中既含有油液,也含有空气,当转子高速旋转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油液会紧贴第一轴腔411的内壁,正由于第一轴腔41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轴腔412的截面积,第一轴腔411和第二轴腔412的交界处会具有台阶44,油液会从第一轴孔42甩入第一流道31,空气则从第一轴腔411流入第二轴腔412,可以实现气液分离,提高电机100的散热效率,提升电机100的冷却性能。
137.继续参考图18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二端板90,两个第二端板90分别设置在转子铁芯30的两端,用于固定转子铁芯30。
138.具体的,图1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端板90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8中
沿剖切线d-d的截面图,参考图19和图20所示,第二端板90朝向转子铁芯30的一面上开设有第五流道91、第六流道92和第九通孔93,第五流道91与第二流道32连通,第九通孔93与第一流道31连通。
139.并且,参考图18所示,在第二轴腔412的转轴40的径向上开设有第二轴孔45,第二轴孔45连通第二轴腔412和第六流道92,第六流道92连通第二轴孔45和第五流道91。参考图19所示,从冷却液中分离出来的空气进入第二轴腔412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从第二轴孔45进入第六流道92,从第六流道92进入第五流道91,再从第五流道91进入第二流道32,从第二流道32甩出至气隙50。以实现轴腔41中冷却液的气液分离。
140.一般情况下,转子铁芯30在高速旋转时,油液会变为油雾,为防止油雾从第二轴孔45进入气隙50,图2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1所示,轴腔41包括:第一轴腔411和第二轴腔412,第一轴腔411和第二轴腔412之间设置有隔板46。第一轴孔42连通第一轴腔411和第一流道31,第一轴腔411远离第二轴腔412的一端为冷却液的输入端。其他结构均与图18中所示的电机100的结构一致。
141.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隔板46的存在,油液只会从第一轴孔42流入第一流道31,而第二轴腔412端通过空气,空气从第二轴孔45进入第六流道92,从第六流道92进入第五流道91,再从第五流道91进入第二流道32,从第二流道32甩出至气隙50。防止油雾进入气隙50。
142.需要提到的是,第二轴腔412端的转轴40延伸较长,一般会达到轴承的外侧,如此,通过第二轴腔412抽吸的空气油雾含量极少。
143.作为另一种实现冷却液气液分离的一种实施方式,图2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转轴40和转子铁芯3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2中沿剖切线e-e的截面图,图2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端板200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22至图24所示,转子铁芯30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硅钢片35和多个第四硅钢片38。
144.第一硅钢片35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351和至少一个第二通孔352,第四硅钢片38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十通孔381、至少两个第十一通孔382、至少一个第三间隙383、至少一个第四间隙384、至少一个第五间隙385和至少一个第六间隙386,第四间隙384连通至少第十通孔381。
145.多个第一硅钢片35与多个第四硅钢片38层叠设置,多个第一通孔351与多个第二通孔352分别与至少两个第十通孔381连通形成双层的第一流道31,多个第一通孔351与多个第二通孔352分别与至少两个第十一通孔382连通形成双层的第二流道32。
146.多个第三间隙383形成第三流道33,轴腔41内设置有径向向外的第一凹槽47,第一轴孔42连通第一凹槽47与第一流道31。
147.多个第五间隙385连通形成第七流道,第七流道连通轴腔41与第二流道32,多个第六间隙386连通形成第四流道34。
148.示例性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分别有三个轴孔与其连通。
149.继续参考图2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两个第三端板200,两个第三端板200分别设置在转子铁芯30的两端。
150.第三端板200上开设有至少两个第十二通孔210和至少一个第二凹槽220,至少两个第十二通孔210分别与双层的第一流道31连通,第二凹槽220用于连通双层第二流道32。
151.参考图22所示,油汽混合物从轴腔41的一端进入,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油液会甩至第一凹槽47,并且从第一凹槽47进入第一流道31,并从第十二通孔210甩出转子铁芯30外,油液流动方向如图22中实心箭头方向所示。
152.空气则会从非第一凹槽47的位置进入第一个第二流道32,并从第二凹槽220流入第二个第二流道32,再从第四流道34流入至气隙50,空气流动方向如图22中虚线箭头方向所示。
15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154.在本技术实施例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155.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1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