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9:56: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普通空气过滤装置主要用于捕集颗粒灰尘及各种颗粒悬浮物。颗粒悬浮物能够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并可随呼吸进入体内,积聚在气管或肺中,影响身体健康。目前的空气过滤装置大多都为固定式的空气净化器,主要由滤芯和壳体两部分组成。市场上也有少数空气过滤装置体积相对前者稍小,此类空气过滤装置虽然可以勉强随身携带,但是还是具有体积大、重量重等缺点,其结构和布局都需要重新优化,不能满足使用者在多种作业环境下随身携带的需要,而且普通空气过滤装置没有对空气中的有害尘毒进行有效过滤防护的功能,不能保护使用者呼吸系统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便于携带的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
5.包括壳体、过滤机构、电池机构和风机机构;
6.壳体内部设有风机腔室和过滤腔室,过滤腔室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风机腔室和过滤腔室之间通过进气孔连通,壳体底部设有电池仓,电池仓下端面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
7.过滤机构至少包括第一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滤盒和第一滤材,第一滤材安装在第一滤盒内,第一滤盒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设有供空气通过的通孔,第一滤盒与壳体的过滤腔室配合,外部空气经过第一滤盒的通孔及第一滤材进入壳体的过滤腔室;
8.风机机构安装在壳体的风机腔室内,风机机构包括离心风扇和电机, 离心风扇设有进口和出风管,离心风扇的进口与进气孔连通,离心风扇的出风管伸出壳体外侧,电机驱动离心风扇转动;
9.电池机构包括电源盒和电池本体,电源盒形状契合壳体电池仓的轮廓,电源盒外侧壁设有若干卡扣,壳体的电池仓外侧壁对应电源卡扣位置设有若干卡槽,电源盒与电池仓之间通过所述卡扣与对应卡槽配合固定,电池本体固定安装在电源盒内,电源盒侧壁对应电池本体充电接口位置开有插孔,电池本体为风机机构的电机供电。
10.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电池机构的电池本体向风机机构的电机供电,电机带动离心风扇转动,外部空气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后进入壳体的过滤腔室,并且经过第一过滤组件后去除了外部空气中绝大部分的粉尘和异味,得到流入过滤腔室的相对洁净空气,再通过风机机构的出风管输送至外部设备。
11.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有益技术效果为: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简化了原有空气
净化器的结构,更便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12.作为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优选,所述的壳体内侧壁为契合人体腰部轮廓的曲面,壳体内侧壁两侧分别开有供固定带穿过的穿戴孔,所述过滤腔室的开口位于壳体外侧壁上。
13.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通过固定带与壳体的穿戴孔配合,使用者可以将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整体随身携带。
14.作为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优选,所述离心风扇组件包括风扇机壳、叶轮前盘、叶轮后盘和若干叶片,风扇机壳内设有空腔,叶轮前盘、叶轮后盘和若干叶片都处于风扇机壳的空腔内,若干叶片固定连接在叶轮前盘与叶轮后盘之间,风扇机壳端面中心设有进口,风扇机壳侧壁延伸有出风管。
15.作为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优选,所述风扇机壳包括内侧半壳,风机腔室的外侧腔壁设有凹陷形成的外侧半壳凹槽,外侧半壳凹槽和内侧半壳之间形成空腔,风机腔室和过滤腔室之间的进气孔与离心风扇的进口重合。
16.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优化了离心风扇的结构,有效的将风机腔室的外侧腔壁变为风扇机壳的一部分,进一步减少风机所占用的空间,也减轻了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重量,更加适于使用者随身携带。
17.作为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优选,所述电池机构的电池本体固定在电源盒内侧中部位置,所述电池机构与壳体的电池仓配合后电池机构的重心处于壳体中部下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使用者在随身携带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时候,由于电池机构与壳体的电池仓配合后电池机构的重心处于壳体中部下侧,使得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不会因重心偏移发生倾斜的情况。
18.作为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优选,所述电池机构的若干卡扣包括若干第一卡扣和若干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设置在电源盒内侧壁上,并且所述第一卡扣向远离电源盒方向伸出,电池仓分别对应若干第一卡扣位置开有若干第一卡槽;
19.电源盒的外侧壁开有若干回弹孔,若干回弹孔与若干第二卡扣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卡扣处于对应回弹孔内,所述第二卡扣通过摆动板与对应回弹孔边缘的电源盒外侧壁之间固定,第二卡扣端部伸出电源盒外侧壁外侧,所述第二卡扣受力后端部摆动至回弹孔内,电池仓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卡扣位置开有两个第二卡槽。
20.作为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优选,所述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滤盒内侧壁一侧上延伸有若干第一卡合凸起,第一滤盒远离第一卡合凸起一侧位置铰接有卡合板,卡合板向第一卡合凸起方向延伸有第二卡合凸起;
21.壳体的过滤腔室外侧腔壁上延伸有若干卡合块,壳体的若干卡合块与第一滤盒的若干第一卡合凸起一一对应,壳体的卡合块上开有第一卡合槽,壳体侧壁上开有与卡合板的第二卡合凸起配合的第二卡合槽。
22.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优化了卡扣的结构,方便使用者灵活安拆电源盒。
23.作为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优选,过滤机构还包括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第二滤盒和第二滤材,第二滤材安装在第二滤盒内,第二滤盒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设有供空气通过的通孔,所述第二滤盒内侧壁一侧上也延伸有若干第一卡合凸起,第二滤盒的第一卡合凸起与第一滤盒的若干第一卡合凸起一一对应;
24.第二滤盒的外侧腔壁上也延伸有若干卡合块,第二滤盒的若干卡合块与第一滤盒的若干第一卡合凸起一一对应,所述卡合块上也开有第一卡合槽,第二滤盒的侧壁上也开有第二卡合槽,第二滤盒的侧壁上还延伸有与壳体第二卡合槽配合的第二卡合凸起;
25.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都处于过滤腔室内,第一过滤组件处于第二过滤组件外侧,外部空气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后进入壳体的过滤腔室。
26.作为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优选,第一过滤组件的第一滤材选用滤纸过滤材料;第二过滤组件的第二滤材选用活性炭过滤材料。
27.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第二过滤组件可以实现与壳体直接配合,第一过滤组件再与第二过滤组件配合,实现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多级净化的目的。
28.作为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优选,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风机腔室内,控制电路控制电池机构的电池本体向风机机构的电机供电。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一。
30.图2是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二。
31.图3是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实施例电池机构的立体图之一。
32.图4是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实施例电池机构的立体图之二。
33.图5是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实施例电池机构的立体图之三。
34.图6是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实施例过滤机构的立体图之一。
35.图7是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实施例过滤机构的立体图之二的分解视图。
36.图8是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之三。
37.图9是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38.如图1至9所示(为了更清楚的表达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内部结构,图5省略了电源盒的上盖,图8省略了过滤机构,图9省略了过滤机构、电池机构及风机腔室11c的部分腔壁)
39.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1、过滤机构、电池机构、风机机构和控制电路15。
40.壳体11内部设有风机腔室11c和过滤腔室11b,过滤腔室11b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过滤腔室11b内侧腔壁上延伸有两个卡合块13e,过滤腔室11b的开口位于壳体11外侧壁上,风机腔室11c和过滤腔室11b之间通过进气孔连通,壳体11底部设有电池仓11a,电池仓11a下端面设有与外部连通的开口,壳体11内侧壁为契合人体腰部轮廓的曲面,壳体11内侧壁两侧分别开有供皮带穿过的穿戴孔11d。
41.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过滤组件13a和第二过滤组件13d。
42.第一过滤组件13a包括第一滤盒13a1和第一滤材13a2,第一滤材13a2安装在第一滤盒13a1内,第一滤材13a2选用滤纸过滤材料,第一滤盒13a1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设有供空气通过的通孔,第一滤盒13a1与壳体11的过滤腔室11b配合。
43.第一过滤组件13a的第一滤盒13a1内侧壁一侧上延伸有两个第一卡合凸起13b,第一滤盒13a1内侧壁远离第一卡合凸起13b一侧位置铰接有卡合板13c,卡合板13c向第一卡合凸起13b方向延伸有第二卡合凸起13g。
44.壳体11的两个卡合块13e与第一滤盒13a1的两个第一卡合凸起13b一一对应,壳体11的卡合块13e上开有第一卡合槽13e1,壳体11侧壁上开有与卡合板13c的第二卡合凸起13g配合的第二卡合槽13f。
45.第二过滤组件13d包括第二滤盒13d1和第二滤材13d2,第二滤材13d2安装在第二滤盒13d1内,第二滤材13d2选用活性炭过滤材料,第二滤盒13d1内侧壁一侧上也延伸有两个第一卡合凸起13b,第二滤盒13d1的第一卡合凸起13b与第一滤盒13a1的两个第一卡合凸起13b一一对应,第二滤盒13d1的外侧腔壁上也延伸有两个卡合块(第二滤盒13d1的卡合块与壳体11的卡合块13e结构相同,故图中未示出),第二滤盒13d1的两个卡合块与第一滤盒13a1的两个第一卡合凸起13b一一对应,卡合块上也开有第一卡合槽,第二滤盒13d1的侧壁上也开有第二卡合槽(第二滤盒13d1的第二卡合槽与壳体11的第二卡合槽13f的结构相同),第二滤盒13d1的侧壁上还延伸有与壳体11第二卡合槽13f配合的第二卡合凸起(第二滤盒13d1的第二卡合凸起与卡合板13c的第二卡合凸起13g的结构相同)。
46.第一过滤组件13a和第二过滤组件13d都处于过滤腔室11b内,第一过滤组件13a处于第二过滤组件13d外侧,外部空气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组件13a和第二过滤组件13d后进入壳体11的过滤腔室11b。
47.风机机构安装在壳体11的风机腔室11c内,风机机构包括离心风扇和电机(图中未示出), 离心风扇设有进口14a3和出风管14a4,离心风扇的出风管14a4伸出壳体11外侧,电机驱动离心风扇转动;
48.离心风扇组件包括风扇机壳14a1、叶轮14a2(叶轮14a2由叶轮14a2前盘、叶轮14a2后盘和多个叶片构成,叶轮14a2前盘、叶轮14a2后盘和多个叶片都处于风扇机壳14a1的空腔内,多个叶片固定连接在叶轮14a2前盘与叶轮14a2后盘之间),风扇机壳14a1包括内侧半壳,风机腔室11c的外侧腔壁设有凹陷形成的外侧半壳凹槽,外侧半壳凹槽和内侧半壳之间形成空腔,风扇机壳14a1端面中心设有进口14a3,风扇机壳14a1侧壁延伸有出风管14a4,风机腔室11c和过滤腔室11b之间的进气孔与离心风扇的进口14a3重合。
49.电池机构包括电源盒12a和电池本体12b,电源盒12a形状契合壳体11电池仓11a的轮廓,电池本体12b固定安装在电源盒12a内,电源盒12a侧壁对应电池本体12b充电接口12b1位置开有插孔11a3,电池本体12b为风机机构的电机供电。
50.电源盒12a外侧壁设有四个卡扣,四个卡扣包括两个第一卡扣12a1和两个第二卡扣12a2,两个第一卡扣12a1设置在电源盒12a内侧壁上,并且第一卡扣12a1向远离电源盒12a方向伸出,电池仓11a分别对应两个第一卡扣12a1位置开有两个第一卡槽11a1。
51.电源盒12a的外侧壁开有两个回弹孔12a3,两个回弹孔12a3与两个第二卡扣12a2一一对应,第二卡扣12a2处于对应回弹孔12a3内,第二卡扣12a2通过摆动板12a4与对应回弹孔12a3边缘的电源盒12a外侧壁之间固定,第二卡扣12a2端部伸出电源盒12a外侧壁外侧,第二卡扣12a2受力后端部摆动至回弹孔12a3内,电池仓11a分别对应两个第二卡扣12a2位置开有两个第二卡槽11a2。
52.电池机构的电池本体12b固定在电源盒12a内侧中部位置,电池机构与壳体11的电
池仓11a配合后电池机构的重心处于壳体11中部下侧。
53.控制电路15设置在壳体11风机腔室11c侧壁外侧,控制电路15控制电池机构的电池本体12b向风机机构的电机供电。
54.使用时,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的壳体11内侧壁贴合在人体腰部上,使用者可以将皮带贯穿壳体11的穿戴孔11d,使得本便携式空气过滤装置整体携带在使用者身上,控制电路15启动风机机构的电机,电池机构的电池本体12b向风机机构的电机供电,电机带动离心风扇转动,外部空气依次经过第一过滤组件13a和第二过滤组件13d后进入壳体11的过滤腔室11b,并且经过第一过滤组件13a和第二过滤组件13d后去除了外部空气中绝大部分的粉尘和异味,得到流入过滤腔室11b的相对洁净空气,再通过风机机构的出风管14a4输送至外部设备。
55.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