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粘接的手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9:51: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粘接的手板模具。


背景技术:

2.手板,属于地方性行业用语,专业术语称之为:“样件、验证件、样板、等比例模型等等!”通俗点讲,产品在定型前少量制造的验证样件,手板就是在没有开模具的前提下,根据产品外观图纸或结构图纸先做出的一个或几个,用来检查外观或结构合理性的功能样板,手板在不同的地方亦称为首板。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目前在使用手板模具在生产手板时,经常会出现冷却成型的手板与型腔壁粘连的情况,造成手板难以取出,且为了手板快速冷却成型时,一般外加制冷装置,进行冷却,耗费能源。
4.因此,发明一种防粘接的手板模具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粘接的手板模具,通过在下模内部设置模板,并且在模座内部设置曲柄版,模板两侧与曲柄块连接;下模底部设置有降温机构,以解决成型后的手板难以取出,外加制冷装置,能源较大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粘接的手板模具,包括模座,所述模座上开设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内部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上开设有模槽,所述模槽内部底端设置有模板,所述下模两侧均开设有抵接槽口,所述模座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口,所述模座上矩形槽口内部开设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置有曲柄块,所述曲柄块包括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延伸至抵接槽口内部并与模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延伸至矩形槽口内部,所述矩形槽口内部设置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第二抵接部底部并与第二抵接部固定连接;
7.所述模座底部设置有降温机构。
8.优选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多个通水槽,多个所述通水槽设置在模座底部,多个通水槽等距均匀设置,所述下模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分水槽,所述分水槽两端分别与两个通水槽相通。
9.优选的,所述下模一侧靠近分水槽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贯穿下模并与分水槽相通。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等同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呈弯曲弧度状设置。
11.优选的,所述旋转部设置在通槽内部,所述旋转部中央处固定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贯穿旋转部并延伸至旋转部两侧,所述定位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模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模板与下模活动连接,由所述模板和下模在所述下模内部形成模腔,
所述模板的厚度大于抵接槽口的高度。
13.优选的,所述模座两端均开设有管槽,所述模座两侧分别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均嵌设在两个所述管槽内部,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槽螺纹连接。
14.优选的,所述旋转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为一体化成型设置。
15.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固定设置有循环泵。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中由所述模板和下模在所述下模内部形成模腔,当向下模中的模腔内部注入物料时,在注入物料的过程中由于物料的自重而使得模板下移,直至模板底部在模槽内与下模抵接,由于模板两侧分别与两个曲柄块中的第一抵接部固定连接,从而当在模板下移的过程中,推动第一抵接部沿着定位轴的轴线方向旋转下移,同时第二抵接部沿着定位轴的轴线方向旋转上移,第二抵接部旋转上移从而对矩形槽口内部的压缩,当物料成型后,通过对第二抵接部施加向下的压力并且配合弹簧的反作用力,使得第一抵接部带动模板上移,由模板推动成型后物料上移,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板与下模之间的粘性,进而达到后续取料时,便于取出手板的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下模底部开设多个通水槽,通水槽两端分别与两个分水槽相通,进水管和排水管分别与两个分水槽相通,进而将进水管和排水管分别与蓄水池相连通,通过循环泵的作用下,推动冷水进入分水槽中,由于分水槽分别与多个通水槽相通,使得冷水进入多个通水槽内部,配合另一侧分水槽和排水管,从而在下模内部底端形成水循环,从而达到对下模及下模内部的手板进行快速冷却降温的作用,整个降温机构仅仅使用冷水和循环泵,使冷却更加快速,也无需太多能源,经济性好,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粘接的手板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粘接的手板模具的爆炸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粘接的手板模具的横向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粘接的手板模具的纵向剖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4中b处的放大图。
25.图中:1、模座;2、安装槽口;3、下模;4、模槽;5、模板;6、抵接槽口;7、矩形槽口;8、通槽;9、旋转部;10、第一抵接部;11、第一抵接部;12、弹簧;13、通水槽;14、分水槽;15、连接槽;16、定位轴;17、模腔;18、进水管;19、排水管;20、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参照附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粘接的手板模具,包括模座,所述模座上开设有安装槽口,所述安装槽口内部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上开设有模槽,所述模槽内部底端设置有模板,所述下模两侧均开设有抵接槽口,所述模座两侧均开设有矩形槽口,所述模
座上矩形槽口内部开设通槽,所述通槽内部设置有曲柄块,所述曲柄块包括旋转部,所述旋转部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延伸至抵接槽口内部并与模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抵接部延伸至矩形槽口内部,所述矩形槽口内部设置有多个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第二抵接部底部并与第二抵接部固定连接;
28.所述模座底部设置有降温机构。
29.进一步地,所述降温机构包括多个通水槽,多个所述通水槽设置在模座底部,多个通水槽等距均匀设置,所述下模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分水槽,所述分水槽两端分别与两个通水槽相通,由于分水槽分别与多个通水槽相通,当进水管和排水管均与外界蓄水池相连通时,冷水经进水管、分水槽进入多个通水槽内部,配合另一侧分水槽和排水管,从而在下模内部底端形成水循环,从而对下模进行降温,进而来加速手板的冷却,使得手板可快速成型;
30.进一步地,所述下模一侧靠近分水槽的位置处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贯穿下模并与分水槽相通,连接槽的设置方便将两个分水槽分别与进水管和排水管相连;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等同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呈弯曲弧度状设置,第一抵接部延伸至抵接槽口内部并与模板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抵接部延伸至矩形槽口内部,进而当向下模中的模腔内部注入物料时,在注入物料的过程中由于物料的自重而使得模板下移,直至模板底部在模槽内与下模抵接,由于模板两侧分别与两个曲柄块中的第一抵接部固定连接,从而当在模板下移的过程中,推动第一抵接部沿着定位轴的轴线方向旋转下移,同时第二抵接部沿着定位轴的轴线方向旋转上移,第二抵接部旋转上移从而对矩形槽口内部的压缩;
32.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设置在通槽内部,所述旋转部中央处固定设置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贯穿旋转部并延伸至旋转部两侧,所述定位轴两端分别通过轴承与模座连接,当物料成型后,通过对第二抵接部施加向下的压力并且配合弹簧的反作用力,使得第一抵接部带动模板上移,由模板推动成型后物料上移,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板与下模之间的粘性,进而达到后续取料时,便于取出手板的效果;
33.进一步地,所述模板与下模活动连接,由所述模板和下模在所述下模内部形成模腔,所述模板的厚度大于抵接槽口的高度,模板的厚度大于抵接槽的高度,用于保证模腔的密封性,避免注入的物料经抵接槽泄露;
34.进一步地,所述模座两端均开设有管槽,所述模座两侧分别设置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均嵌设在两个所述管槽内部,所述进水管和排水管一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槽螺纹连接,进水管和排水管使用螺纹,方便与两个分水槽相连接,同时对分水槽的密封性也较好;
35.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部、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为一体化成型设置;
36.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上固定设置有循环泵的设置,循环的泵便于将蓄水池中的水抽送至进水管中,使得冷水进入多个通水槽内部,配合另一侧分水槽和排水管,从而在下模内部底端形成水循环。
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当需要制作手板时,首先将进水管和排水管与外界蓄水池相连,将首先将整套模具打开,向下模中的模腔内部注入物料时,在注入物料的过程中由于物料的自重而使得模板下移,直至模板底部在模槽内与下模
抵接,由于模板两侧分别与两个曲柄块中的第一抵接部固定连接,从而当在模板下移的过程中,推动第一抵接部沿着定位轴的轴线方向旋转下移,同时第二抵接部沿着定位轴的轴线方向旋转上移,第二抵接部旋转上移从而对矩形槽口内部的压缩,当物料成型后,通过对第二抵接部施加向下的压力并且配合弹簧的反作用力,使得第一抵接部带动模板上移,直至模板底部在模槽内部与下模抵接,之后启动循环泵,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推动冷水经进水管进入其中一个分水槽中,由于分水槽分别与多个通水槽相通,使得冷水进入多个通水槽内部,配合另一侧分水槽和排水管,从而在下模内部底端形成水循环,从而对下模进行降温,进而来加速手板的冷却,使得手板可快速成型。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