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扣件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8:58: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衣服及提包等的扣件。


背景技术:

2.自以往,扣件被用于衣服及提包等。作为一个例子,例如日本专利第2525301号(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衣服的扣件(具有带的合成树脂制装拆件)。专利文献1的扣件具备:扁平的公装拆件,具有颈部和隆起头部;扁平的母装拆件,具有设置有让所述颈部嵌入的切槽的侧壁,并且具有让所述隆起头部嵌入的嵌合槽。而且,在所述公装拆件的隆起头部和所述颈部分别叠合于所述母装拆件的嵌合槽和所述切槽的状态下,使所述公装拆件的隆起头部和所述颈部分别嵌合于所述母装拆件的嵌合槽和所述切槽,从而使公装拆件与母装拆件相互卡合并维持此卡合状态。
3.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以往的扣件中,在公装拆件与母装拆件卡合的卡合状态下,公装拆件和母装拆件可以以隆起头部为支点摆动。此情况下,容许公装拆件相对于母装拆件向一侧摆动,但是公装拆件向相反侧的摆动则因为公装拆件的颈部抵接于母装拆件的切槽的内底面而不能够进行。因此,以往的扣件存在着可摆动的范围较窄从而用途容易受到限制这样的课题。
4.而且,在公装拆件的颈部抵接于母装拆件的切槽的内底面的状态下,当一个使公装拆件相对于母装拆件向所述相反侧摆动的力作用时,基于杠杆的原理,隆起头部会很容易地脱离嵌合槽而导致卡合状态被解除。此外,即使一个向使公装拆件和母装拆件相互扭转方向的力作用于该公装拆件和该母装拆件时,卡合状态也会很容易地被解除。因此,公装拆件与母装拆件的卡合状态有可能会意外地被解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的课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途广泛且能够抑制上述卡合状态意外地被解除的扣件。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扣件包括:第1构件;以及,第2构件,被卡止于所述第1构件;其中,所述第1构件包括被固定于被安装件的板状的第1安装部、以及具备沿着第1方向延伸且剖面呈圆形的轴部的第1卡合部,所述第2构件包括被固定于被安装件的板状的第2安装部、以及沿着第2方向卡脱自如地被卡止于所述轴部的第2卡合部,所述第2方向是沿所述第2安装部的表面的方向且是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述第1卡合部包含所述轴部和连结部,该连结部在所述第1安装部和所述轴部之间形成有间隙的状态下将该轴部的两端部连结于所述第1安装部,所述第2卡合部具有挠性且剖面呈c字形,该第2卡合部具有能够与所述轴部的外周面滑接的内周面且朝着所述第2方向开口,并且通过从外周侧夹持所述轴部而可摆动地被卡止于该轴部,所述第1卡合部的所述间隙被形成为:允许所述第2卡合部随着该第2卡合部绕所述轴部摆动而进入到该间隙中。
7.根据上述的扣件的结构,基于剖面呈c字形的第2卡合部从外周侧夹持第1卡合部
的轴部,第2构件可摆动地被卡止于第1构件。此情况下,在第1构件的第1安装部与轴部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被形成为允许第2卡合部随着该第2卡合部摆动而进入到该间隙中。因此,能够更大地确保第2构件相对于第1构件的摆动范围(摆动角度)。由此,能够抑制例如因第1构件与第2构件随着摆动而抵接从而导致两者的卡止状态意外地被解除。此外,由于能够如上述那样较大地确保第2构件相对于第1构件的摆动范围,其结果,扣件的用途也得以扩大。
8.在上述结构,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2卡合部在该第2卡合部被卡止于所述轴部的状态下的包围该轴部的包围角度被设定为335
°
以上且345
°
以下。
9.根据该结构,在实现第2卡合部能够相对于所述轴部卡脱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地较大地确保第2构件相对于第1构件的摆动范围(摆动角度)。因此,在抑制第1构件与第2构件的卡止状态意外地被解除这一点上更为有利。
10.在上述结构,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1构件整体由同一橡胶或同一树脂一体形成,所述第2构件整体由同一橡胶或同一树脂一体形成。
11.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轻型且生产率良好的扣件。
12.在上述结构,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1安装部在俯视下呈矩形,且该第1安装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第1卡合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宽度相同,所述第2安装部在俯视下呈矩形,且在所述第2卡合部被卡止于所述轴部的状态下,所述第2安装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第1安装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宽度相同。
13.根据该结构,在第2构件被卡止于第1构件的状态下,扣件整体便成为浑然一体的矩形形状。因此,其还有助于提高被安装件的外形特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用途广泛且能够抑制卡合状态意外地被解除的扣件。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扣件的俯视图。
16.图2是所述扣件的剖视图(图1的ii-ii线剖视图)。
17.图3是所述扣件的第1扣构件的单体图,其中,图3的(a)是俯视图,图3的(b)是主视图,图3的(c)是侧视图。
18.图4是所述扣件的第2扣构件的单体图,其中,图4的(a)是俯视图,图4的(b)是主视图,图4的(c)是侧视图。
19.图5是应用了所述扣件的衣服(被安装件)的主视图。
20.图6是所述衣服的要部放大主视图。
21.图7是应用了所述扣件的衣服的其它的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扣件的俯视图,图2是扣件的剖视图(图1的ii-ii线剖视图)。此外,图3是扣件的第1扣构件的单体图,图3的(a)至(c)通过俯视图、主视图及侧视图分别表示第1扣构件。此外,图4是扣件的第2扣构件的单体图,图4的(a)至(c)通过俯视图、主视图及侧视图分别表示第
2扣构件。
23.如图1、图2所示,扣件10具备第1扣构件1和可卡脱地被卡止于第1扣构件1的第2扣构件2。图1、图2表示了第2扣构件2被卡止于第1扣构件1的状态。此外,第1扣构件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构件”,第2扣构件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构件”。
24.如图3所示,第1扣构件1具备被固定于衣服100(参照图5/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被安装件”)的第1安装部11和从该第1安装部11的一侧(在图3的(a)为左侧)的端部向外侧(左方)突出地设置的第1卡合部12。第1安装部11和第1卡合部12通过同一树脂材料而被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第1安装部11和第1卡合部12例如通过硅或聚缩醛而被一体成型。
25.第1安装部11俯视下呈矩形,具体而言,在图3的(a)的例子中,其呈上下方向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第1安装部11被形成为能够被缝接于衣服100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其被形成为1.2mm左右的厚度。
26.第1卡合部12沿着第1安装部11的一侧(在图3的(a)为左侧)的长边而被设置。第1卡合部12具备沿着第1安装部11的长边在上下方向(在图3的(a)为上下方向/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向”)上延伸的剖面圆形(圆柱状)的轴部121和形成在轴部121的轴向两端的一对限制部122,两限制部122与第1安装部11相连。限制部122是用于限制卡止于轴部121的后述的第2卡合部22沿轴向相对移动的部分,其被形成为直径大于轴部121的圆柱状。
27.所述轴部121被配置在从第1安装部11隔开指定距离的位置上,由此,在轴部121与第1安装部11之间形成允许后述的第2卡合部22的局部进入的间隙123。此外,也可以说两限制部122在第1安装部11与轴部121之间形成所述间隙123的状态下将该轴部121的两端部连结于第1安装部11。即,在本实施方式,两限制部12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连结部”。
28.如图4所示,第2扣构件2具备被固定于衣服100的第2安装部21和从该第2安装部21的一侧(在图4的(a)为右侧)的端部向外侧(右方)突出地设置的第2卡合部22。第2卡合部22是被卡止于第1扣构件1的所述第1卡合部12的部分。第2安装部21和第2卡合部22通过同一树脂材料而被一体形成。在本实施方式,第2安装部21和第2卡合部22例如通过硅或聚缩醛即通过与第1扣构件1相同的材料而被一体成型。
29.第2安装部21俯视下呈矩形,具体而言,在图4的(a)的例子中,其呈上下方向细长的板状且是与第1扣构件1的第1安装部11大致同等的形状。第2安装部21被形成为能够被缝接于衣服100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其与第1安装部11同样地被形成为1.2mm左右的厚度。
30.第2卡合部22被设置在第2安装部21的一侧(在图4的(a)为右侧)的端部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分。如图4的(a)至(c)所示,第2卡合部22具有具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缝状的开口部224的剖面c字形的形状。如图4的(b)所示,开口部224以位于通过第2安装部21的厚度方向中心的直线l上的方式而被设置。直线l在沿第2安装部21的表面的方向上也就是如下所述在使第2卡合部22卡止到所述轴部121的方向上延伸。
31.第2卡合部22具有挠性,其以沿着与第1扣构件1的轴部121的轴向和正交的方向(图1、图4的(a)的左右方向/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向”)可卡脱地被卡止于该轴部121的方式而被形成。详细而言,在轴部121被按压于开口部224时,开口部224的宽度扩大,从而轴部121插入到第2卡合部22的内侧。轴部121如此插入到第2卡合部22的内侧之后,开口部224的宽度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由此来维持轴部121插入到第2卡合部22内侧的状态。也就是说,通过从外周侧夹持轴部121,第2卡合部22被卡止于该轴部121(第1卡合部12)。
32.第2卡合部22具有与第1卡合部12的轴部121的外周相对应的内周面223,且该内周面223具有与所述轴部121的外径同等程度的内径。由此,第2卡合部22相对于轴部121可摆动地被卡止于该轴部121。
33.此外,如图4的(b)所示,第2卡合部22的包围轴部121的角度θ被设定为大约340
°
(在335
°
~345
°
的范围内)。此外,第1扣构件1的第1卡合部12的所述间隙123被形成为大于第2卡合部22在被卡止于轴部121的状态下的厚度。也就是说,该间隙123的间隙尺寸以如下的方式而被设定:允许第2卡合部22随着还第2卡合部22绕轴部121摆动而进入到该间隙中。
34.图5是应用了扣件10的衣服100(被安装件)的主视图。
35.衣服100是具备右前身(内襟)101和左前身(外襟)102的例如长袖的夹克。如图5所示,对衣服100使用了合共4个扣件10。具体而言,4个第2扣构件2以在上下方向上相互离开间隔的状态而被安装于衣服100的右前身(内襟)101,并且4个第1扣构件1被安装于衣服100的左前身(外襟)102中与各第2扣构件2对应的位置。
36.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以使第1卡合部12与第2卡合部22面对面的方式,将各第2扣构件2的第2安装部21缝装于衣服100的右前身101,并且将第1扣构件1的第1安装部11缝装于衣服100的左前身102。由于第2扣构件2的第2安装部21及第1扣构件1的第1安装部11均呈板状,因此利用缝纫机等便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缝装,而且还能够抑制缝接部分也就是衣服100的右前身101及左前身102的端缘处的隆起。因此,能够不损害外观而容易地将其安装于衣服100。
37.在使第2扣构件2卡止于第1扣构件1时,将第2扣构件2的第2卡合部22的开口部224按压于第1扣构件1的轴部121。由此,一边扩展开口部224一边使轴部121插入到第2卡合部22。
38.在轴部121被插入到第2卡合部22后,第2卡合部22复原而使开口部224成为原来的状态,轴部121插入在第2卡合部22的状态被维持。由此,便成为第2扣构件2被卡止于第1扣构件1的状态。
39.在该卡止状态下,即使有外力(例如垂直于图1的纸面的方向的力)作用于第1卡合部12的轴部121与第2卡合部22卡合的卡合部分,第2卡合部22也只是发生以该第2卡合部22的局部进入到轴部121与第1安装部11之间的间隙123中的方式相对于第1卡合部12的轴部121的摆动。也就是说,允许以轴部121为中心的第1卡合部12与第2卡合部22的相对摆动。
40.尤其是在实施方式的扣件10,如上所述,第2卡合部22的包围轴部121的包围角度θ为大约340
°
,轴部121的接近全周的范围被第2卡合部22包围。因此,即使在有外力作用于第1卡合部12与第2卡合部22的卡合部分等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维持第2卡合部22与第1卡合部12的卡止状态,有效地抑制第1卡合部12与第2卡合部22的卡止状态(卡合状态)意外地被解除。
41.此外,在第1卡合部12中,在轴部1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制部122,因而能够限制第2卡合部22相对于轴部121沿轴向的移动。因此,能够稳定地维持第1卡合部12与第2卡合部22的卡止状态。因此,在这一点上也能够抑制第1卡合部12与第2卡合部22的卡止状态意外地被解除。
42.此外,在解除第1扣构件1与第2扣构件2的卡止状态时,以使第1扣构件1的轴部121和第2扣构件2的第2卡合部22彼此分离的方式牵拉各个扣构件1、2。于是,第2卡合部22的开
口部224被轴部121从内侧扩开,轴部121脱离第2卡合部22。由此,第1扣构件1与第2扣构件2的卡止状态被解除。卡止状态被解除后,开口部224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43.根据具有以上结构的扣件10,在第2扣构件2被卡止于第1扣构件1的卡止状态下,第2卡合部22能够相对于第1卡合部12的轴部121自如地摆动。尤其是第2卡合部22的包围轴部121的包围角度θ为大约340
°
而较大,而且第2卡合部22以该第2卡合部22的局部进入到轴部121与第1安装部11之间的间隙123的方式相对于第1卡合部12的轴部121摆动。因此,例如可以如图2的点划线箭头所示那样,较大地确保第2扣构件2相对于第1扣构件1的摆动范围(摆动角度区域),如前所述,能够有效地抑制第1扣构件1(第1卡合部12)与第2扣构件2(第2卡合部22)的卡止状态意外地被解除。此外,由于能够在如此维持卡止状态的情况下较大地改变第1扣构件1与第2扣构件2之间的角度,因此,该扣件的用途并不限于衣服等服装类,其还可以广泛地被应用到提包等各种的用途,成为用途广泛的扣件。
44.因此,根据实施方式的扣件10,可以说其能够抑制卡止(卡合)状态意外地被解除且能够扩大用途。
45.此外,第1扣构件1整体亦即包含第1安装部11及第1卡合部12的整体通过同一树脂材料而被一体成型,因此,其轻型且通过射出成型等而能够容易地制造。有关第2扣构件2也是同样。因此,扣件10便成为有助于具备该扣件的衣服的轻型化及生产率提高的扣件。
46.此外,在实施方式的扣件10,如图1、图3的(a)及图4的(a)所示,第1扣构件1的上下方向上的第1安装部11的宽度w2与第1卡合部的宽度w1相同,而且,在第2扣构件2被卡止于第1扣构件1的状态下,第2扣构件2的上下方向上的第2安装部21的宽度w3与第1扣构件1的第1安装部11的宽度w2相同。根据这样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第2扣构件2被卡止于第1扣构件1的状态下,扣件10整体便成为浑然一体的矩形形状。因此,其还具有有助于提高衣服100的外形特性这一优点。
47.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扣件10被用于将衣服100的右前身101与左前身102相互卡止,但是,扣件10的用途并不限于此。其还可以被用作例如附属构件的装拆单元。具体而言,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将第1扣构件1缝接于口袋111,并且将第2扣构件2缝接于衣服主体110中的口袋安装位置,从而使口袋111装拆自如地设置于衣服主体110。此情况下,也可以将第1扣构件1缝接于衣服主体110,将第2扣构件2缝接于口袋111。
48.此外,扣件10的用途并不限于衣服,其还可以被用于例如手袋等提包类等其他各种物品。
49.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第1安装部11及第2安装部21在被安装件上的安装方式为缝接,但是,其并不限于缝接。第1安装部11及第2安装部21在被安装件上的安装方式也可以采用例如粘接或铆钉固定等,可以相应地变更。
50.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第1扣构件1的轴部121呈圆柱状,但是,其也可以例如呈圆筒状,可以相应地变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