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面智能平整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8:30: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面智能平整器。


背景技术:

2.土地平整是农业种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其可实现对土地泥块的破碎,使耕地的土质细化,便于后续根系的生长,多发生在犁地过程之后,目前常见的土地平整设备多为耙,通过耙在耕地上的来回交错运动,从而达到对土块的撞击破碎操作,然而耙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把上用于破碎的结构距离一定,为了达到相同的破碎效果,其比间距较小的破碎结构的所需的时间更长,然而一开始便通过间距较小的破碎结构的耙其工作过程中受到的阻力较大,很容易导致破碎结构的损坏,另外耙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水平度很容易受到耕地表面的影响而发生左右倾斜,难以保证耙对土地的平整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了双面智能平整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双面智能平整器,具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平整更均匀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智能平整器,包括第一平整组件、第二平整组件、防翘组件和外在车载控制器;
6.所述第一平整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设有两组前后相对且均匀分布的第一破碎锥头,所述第一平整组件的中部设有连接组件;
7.所述第二平整组件位于第一平整组件相连接;
8.所述防翘组件位于第一平整组件的上端中部;
9.所述外在车载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车载电源的输出端。
1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组件包括v形连接杆,所述v形连接杆的下端和底板固定连接,所述v形连接杆的中部设有连接孔,所述v形连接杆的中部拐角处设有水平检测仪,所述水平检测仪和外在车载控制器双向电连接,保证该双面智能平整器和外在驱动车体之间的连接,为该双面智能平整器的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水平检测仪对第一平整组件的水平度进行检测,为该双面智能平整器的后续只能调节奠定基础。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平整组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设有两组均匀分布且和第一破碎锥头相对应的第二破碎锥头,所述安装板的上端面边缘设有均匀分布的气缸伸缩杆,所述气缸伸缩杆的输出轴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气缸伸缩杆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气缸伸缩杆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保证第二平整组件的正常调节,使该双面智能平整器下端用于撞击破碎的破碎锥头具备两种不同状态,既保证该双面智能平整器的双面特性。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破碎锥头和第二破碎锥头交错分布,保证第一破碎锥头和第
二破碎锥头配合使用时,仍能保证第一破碎锥头和第二破碎锥头组成的新的破碎结构的均匀性,方便后续破碎平整过程的正常进行。
13.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和气缸伸缩杆的输出轴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气缸伸缩杆的输出轴穿过安装孔,保证第二平整组件的正常连接安装,为第二平整组件的后续调节奠定基础。
14.作为优选,所述防翘组件包括直线导轨,所述直线导轨固定在底板的上端面中部,所述直线导轨上安装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上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直线导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保证直线电机的正常运行,为配重块的位置调节奠定基础。
15.作为优选,所述直线导轨的两端均设有防撞限位块,所述防撞限位块固定在底板上,避免直线电机运动过甚,脱离直线导轨,保证防翘组件整体的正常工作。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通过第二平整组件的存在来配合第一平整组件的配合工作,使该平整器的平整结构具备两种工作形态,既避免传统平整器平整结构单一时平整结构间距大平整所需时间长,又避免了传统平整器平整结构单一时平整结构间距较小平整结构受力较大的缺陷,不仅有效提高了平整器的平整效率,而且有效避免了平整结构间距小平整结构可能受冲击较大而损坏,保证平整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18.通过防翘组件配合水平检测仪的工作,可以有效的实现对该平整器水平度的智能调节,从而保证该平整器的水平度,进而保证该平整器平整过程的均匀性,保证耕地的平整质量,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立体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4.1、第一平整组件;1a、底板;1b、第一破碎锥头;2、第二平整组件;2a、气缸伸缩杆;2b、安装板;2c、第二破碎锥头;3、防翘组件;3a、配重块;3b、直线电机;3c、直线导轨;3d、防撞限位块;4、连接组件;4a、v形连接杆;4b、连接孔;4c、水平检测仪。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26.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双面智能平整器,包括第一平整组件1、第二平整组件2、防翘组件3和外在车载控制器;第一平整组件1包括底板1a,底板1a的下端设有两组前后相对且均匀分布的第一破碎锥头1b,第一平整组件1的中部设有连接组件4;第二平整组件2位于第一平整组件1相连接;防翘组件3位于第一平整组件1的上端中部;外在车载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车载电源的输出端。
27.作为优选,连接组件4包括v形连接杆4a,v形连接杆4a的下端和底板1a固定连接,v形连接杆4a的中部设有连接孔4b,v形连接杆4a的中部拐角处设有水平检测仪4c,水平检测仪4c和外在车载控制器双向电连接,保证该双面智能平整器和外在驱动车体之间的连接,为该双面智能平整器的后续工作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水平检测仪4c对第一平整组件1的水平度进行检测,为该双面智能平整器的后续只能调节奠定基础。
28.作为优选,第二平整组件2包括安装板2b,安装板2b的下端设有两组均匀分布且和第一破碎锥头1b相对应的第二破碎锥头2c,第一破碎锥头1b和第二破碎锥头2c交错分布,保证第一破碎锥头1b和第二破碎锥头2c配合使用时,仍能保证第一破碎锥头1b和第二破碎锥头2c组成的新的破碎结构的均匀性,方便后续破碎平整过程的正常进行,安装板2b的上端面边缘设有均匀分布的气缸伸缩杆2a,气缸伸缩杆2a的输出轴和安装板2b固定连接,气缸伸缩杆2a固定在底板1a上,底板1a上设有和气缸伸缩杆2a的输出轴相对应的安装孔,气缸伸缩杆2a的输出轴穿过安装孔,保证第二平整组件2的正常连接安装,为第二平整组件2的后续调节奠定基础,气缸伸缩杆2a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保证第二平整组件2的正常调节,使该双面智能平整器下端用于撞击破碎的破碎锥头具备两种不同状态,既保证该双面智能平整器的双面特性。
29.作为优选,防翘组件3包括直线导轨3c,直线导轨3c固定在底板1a的上端面中部,直线导轨3c上安装有直线电机3b,直线电机3b上固定连接有配重块3a,直线导轨3c的两端均设有防撞限位块3d,防撞限位块3d固定在底板1a上,避免直线电机3b运动过甚,脱离直线导轨3c,保证防翘组件3整体的正常工作,直线导轨3c的输入端电连接外在车载控制器的输出端,保证直线电机3b的正常运行,为配重块3a的位置调节奠定基础。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的双面智能平整器,通过连接组件4中的连接孔4b和外在销柱、螺栓等将该双面智能平整器安装在相应的驱动装置上,该双面智能平整器随着驱动装置的运动而运动,双面智能平整器高度合适时,随着双面智能平整器运动,第一平整组件1上的第一破碎锥头1b和地块发生接触碰撞,使泥块不断破碎,最终实现对土地的碎化平整,当第一平整组件1工作一定时间后,通过外在车载控制器控制气缸伸缩杆2a工作,进而对第二平整组件2的位置进行调节,使第二平整组件2上的第二破碎锥头2c能够配合第一破碎锥头1b工作,对土地进行进一步破碎、细化平整,在这个过程中,外在车载控制器控制水平检测仪4c工作,可以对第一平整组件1的水平度进行调节,当第一平整组件1出现一端翘起时,外在车载控制器可控制直线电机3b工作发生移动,进而带动配重块3a的位置进行移动,进而对第一平整组件1的水平度进行调节,保证整个平整过程的均匀性。
31.值得注意的是,外在车载控制器控制水平检测仪4c采用现有技术,外在车载控制器控制气缸伸缩杆2a和直线电机3b工作采用现有技术,外在车载控制器采用amtel公司生产的avr单片机;
32.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连接采用螺钉、螺栓连接的连接方式。
33.本实施例的双面智能平整器,具有如下优点:
34.通过第二平整组件2的存在来配合第一平整组件1的配合工作,使该平整器的平整结构具备两种工作形态,既避免传统平整器平整结构单一时平整结构间距大平整所需时间长,又避免了传统平整器平整结构单一时平整结构间距较小平整结构受力较大的缺陷,不仅有效提高了平整器的平整效率,而且有效避免了平整结构间距小平整结构可能受冲击较大而损坏,保证平整器的有效使用寿命;
35.通过防翘组件3配合水平检测仪4c的工作,可以有效的实现对该平整器水平度的智能调节,从而保证该平整器的水平度,进而保证该平整器平整过程的均匀性,保证耕地的平整质量,便于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3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