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照明灯具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5:25:0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2.吊灯是指吊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高级装饰用照明灯具。吊灯的花样最多,常用的有欧式烛台吊灯、中式吊灯、水晶吊灯等等。无论是以电线或以铁杆垂吊,吊灯都不能吊得太矮,阻碍人正常的视线或令人觉得刺眼。
3.现有技术中,吊灯一般只有向下照射的小角度主照明白光,很少有向下的小角度主照明的同时,还兼顾有照向侧面的辅助照明光学效果。
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照明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灯具,同时具有主照明和辅助照明功能。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照明灯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出光部;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相背设置,所述第一光学组件朝所述出光部出光形成第一照明光束,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朝背离所述出光部的方向出光形成第二照明光束,当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同时工作时,所述第一照明光束和所述第二照明光束被配置为所述第二照明光束环绕于所述第一照明光束。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包括第一发光部以及环绕所述第一发光部的第一反射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包括第二发光部、导光件以及第二反射器,所述第二反射器穿过所述导光件后与所述第二发光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发光部相对所述第二反射器靠近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设置,所述第二发光部发出的光经所述第二反射器耦合进所述导光件,并从所述导光件出来后经所述第一反射器的外表面反射形成第二照明光束。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光件为环状结构,且所述导光件的厚度从内环到外环呈由厚到薄的均匀过渡。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光件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入光面设于所述导光件靠近所述第二反射器且靠近所述第二发光部的一侧,所述出光面设于所述导光件朝向所述出光部的一侧。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光件在所述壳体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反射器在所述壳体上的正投影。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光件围设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二发光部包括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在对应所述容置腔的位置上设有配合部,所述第二反射器穿过所述容置腔后与所述配合部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反射器包括支撑部和耦合部,所述支撑部设于所述导光件的上方;所述耦合部由位于所述容置腔中的所述支撑部向靠近所述第二发光
部的方向延伸形成,且所述耦合部上任一处的横截面积与该任一处到所述支撑部的距离呈负相关。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耦合部的外表面为弧形电镀镜面。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耦合部、所述导光件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围设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设有第二光源,所述第二光源排列在所述配合部的周部,所述第二光源发出的光经所述耦合部耦合进所述导光件,并从所述导光件出来后经所述第一反射器的外表面反射形成第二照明光束。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反射器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电镀镜面。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照明灯具还包括散热件,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分别相背设置在所述散热件的两侧。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连通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反射器的一端,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三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所述第三壳体设有电源组件,所述电源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电性连接。
1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由透明材质制成,所述第二壳体由不透光材质制成。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壳体被配置为环形结构,以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三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延伸部以及形成于所述延伸部上的环槽,所述第二光学组件收容于所述环槽内。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径。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照明灯具通过相背设置的第一光学组件与第二光学组件,且第一光学组件朝向出光部的方向出光形成第一照明光束,第二光学组件朝背离出光部的方向出光形成第二照明光束,当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二光学组件同时工作时,第二照明光束环绕于第一照明光束,以使得照明灯具同时具有主照明和辅助照明功能,且二者独立设置,辅助照明起到烘托氛围的同时,还使得整灯通透、明亮且有质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2.图1是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图1的爆炸图。
24.图3是图1中的照明装置除去第三壳体后的剖面图。
25.图4是第一基板与第一发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第一反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导光件的剖面图。
29.图8是第二反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第二光学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图10中的照明装置除去第三壳体后的剖面图。
33.附图标记:
34.100-照明灯具、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21-第一延伸部、22-第二延伸部、23-环槽、25-延伸部、3-第一光学组件、31-第一基板、32-第一光源、33-第一反射器、4-第二光学组件、41-第二反射器、411-支撑部、412-耦合部、42-导光件、43-第二发光部、431-第二基板、4311-配合部、432-第二光源、44-容置腔、45-容纳空间、5-散热件、6-第三壳体、7-壳体。
35.100
’‑
照明灯具、1
’‑
第一壳体、11-第二卡持部、2
’‑
第二壳体、21
’‑
第一延伸部、22
’‑
第二延伸部、23
’‑
环槽、24-第一卡持部、25
’‑
延伸部、42
’‑
导光件、6
’‑
第三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另外,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
38.实施例一
39.请参阅图1-9所示,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照明灯具100,照明灯具100包括壳体7,壳体7内设有第一光学组件3和第二光学组件4,壳体7的底部设有出光部12。第一光学组件3与第二光学组件4相背设置,第一光学组件3朝向出光部12的方向出光形成第一照明光束,第二光学组件4朝背离出光部12的方向出光形成第二照明光束,当第一光学组件3和第二光学组件4同时工作时,第一照明光束和第二照明光束被配置为第二照明光束环绕于第一照明光束。为了同时兼顾主照明和辅助照明,本发明的照明灯具100设计了两套光源,以分别负责主照明和辅助照明,即,第一光学组件3负责主要向下出光的主照明,第二光学组件4则负责主要向侧面出光的辅助照明。本发明的照明灯具100同时具有主照明和辅助照明功能,辅助照明使得整灯通透、明亮且有质感,辅助照明采用rgb彩光光源,可以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
40.具体地,壳体7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光学组件3位于第一壳体1内,第一光学组件3发出的光形成第一照明光束,用以提供主照明效果。第二光学组件4包括第二反射器41、导光件42以及第二发光部43,第二反射器41与第二发光部43连接在导光件42的两侧,第二反射器41穿过导光件42后与第二发光部43固定连接,且第二发光部43相对第二反射器41靠近第一光学组件3设置,第二发光部43发出的光经第二反射器41耦合进导光件42,并从导光件42出来后经第一反射器33的外表面反射形成第二照明光束。可选地,采用螺钉等紧固件将第二反射器41固定在第二发光部43上。
4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主照明和辅助照明分开控制,以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主照明和辅助照明也可以同时出光,同时出
光是指第一光学组件3和第二光学组件4可以同一时间工作,并非指严格地同时点亮或熄灭,点亮或熄灭时,第一光学组件3和第二光学组件4之间可以略有时间差。
42.请参阅图1-2所示,第一壳体1为中空结构,并具有透光特性,第一光学组件3设于第一壳体1内。在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为透明玻璃,透明玻璃的通透性很好,可以有效提高照明灯具100的出光效果,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度。
43.请参阅图2-5所示,第一光学组件3为照明灯具100提供主要向下出光的小角度主照明效果。第一光学组件3包括第一发光部以及环绕第一发光部的第一反射器33,第一发光部包括第一基板31和第一光源32,第一光源32焊接在第一基板31上。第一光源32与第一反射器33均位于第一基板31远离第二发光组件的一侧,且第一反射器33远离第一基板31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壳体1的底部。第一反射器33套设在第一光源32的外侧,并反射第一光源32发出的光以形成主照明效果。
44.优选地,第一光源32为led灯珠,led灯珠的数量为一个,一个led灯珠位于第一基板31的中心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2也可以替换为灯片或者灯泡等发光元件。
45.进一步地,第一反射器33呈冠状或碗状结构。定义第一反射器33靠近第一基板31的一端为第一端,远离第一基板31的一端为第二端,则第一端的截面宽度小于第二端的截面宽度。同时,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截面宽度变化呈现平滑过渡状态,从而可以达到很好的耦合效果。优选地,第一反射器33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电镀镜面,可以很好的控制出光角度,提高了辅助照明的出光效果以及用户的视觉体验度。
46.此外,第一反射器33的第一端向中心处水平延伸形成有贴合部331,第一反射器33通过贴合部331与第一基板31固定连接。贴合部331的设置,加大了第一反射器33与第一基板31的固定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第一反射器33与第一基板31固定的可靠性。
47.由于人眼视线在水平线以上30
°
范围内,所以,常规的照明灯具100的遮光角要大于30
°
,而要达到防眩效果,遮光角要在45
°
左右。另外,过大的遮光角会降低照明灯具100的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一光源32的遮光角为45
°
,能够很好地隐藏主照明的led光源(即,第一光源32),具有很好地遮光效果以及防眩效果,达到了“见光不见灯”的舒适照明环境。此外,本实施例中的主照明为白光光源,配合第一反射器33,可以形成光束角为24
°
的主照明光束,起到小角度重点照明的效果。当然,厂家或用户也可以根据需求将主照明的白光替换为其他颜色,本技术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48.请参阅图1-3并结合图6所示,壳体7还包括第二壳体2,第二壳体2连通设置在第一壳体1远离第一反射器33的一端,第二光学组件4设于第二壳体2内。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被配置为环形结构,以连接第一壳体1和第三壳体6,进而使得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第三壳体6相互连接为一体。
49.进一步地,第二壳体2包括延伸部25以及形成于延伸部25上的环槽23,导光件42收容于环槽23内。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的端部向第二壳体2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第一延伸部21与第二延伸部22之间设有环槽23,第二光学组件4位于环槽23内,并与第一延伸部21抵接。第二壳体2通过第一延伸部21与第三壳体6的下端部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二延伸部22与第一壳体1的上端部固定连接。为避免影响辅助照明效果,第一延伸部21和第二延伸部22的延伸长度应该以合理为宜。
50.可以知道的是,由于导光件42的楔形结构,导光件42的外侧壁发出的光线较强。为
避免该强出光影响整灯的出光效果,第二壳体2采用不透光材质制成,其可以很好地遮蔽来自导光件42的外侧壁发出的强光线。优选地,不透光材质为金属。
51.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7-9所示,第二光学组件4设置在第一光学组件3的背光方向,第二光学组件4包括导光件42以及连接在导光件42的两侧的第二反射器41与第二发光部43,第二反射器41穿过导光件42后与第二发光部43固定连接,且第二发光部43相对第二反射器41靠近第一光学组件3设置,第二发光部43发出的光经第二反射器41耦合进导光件42的入光面421,然后在导光件42中传播,并由导光件42的出光面422发射出来,照射在第一反射器33的外表面,并反射形成第二照明光束。
52.本技术采用直上式的光源配合第二反射器41将光耦合进导光件42,并经导光件42作用后通过导光件的出光面422向下射出,通过第一反射器33的外表面反射后从第一壳体1的侧面射出,形成第二照明光束。相较于传统的侧入光,本技术可以很好地隐藏光源,有效消除直接眩光,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度。
53.导光件42为环状结构,导光件42围设形成容置腔44,第二发光部43包括第二基板431,第二基板431在对应容置腔44的位置上设有配合部4311,第二反射器41穿过容置腔44后与配合部4311固定连接。优选地,导光件42与第一反射器33在第一壳体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换言之,导光件42在壳体7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反射器33在壳体7上的正投影,以保证由导光件42出来的部分光可以落在第一反射器33上。导光件42将耦合后的光发射至第一反射器33上,以反射形成第二照明光束。
54.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导光件42具有楔形结构,导光件42的厚度从内环到外环呈由厚到薄的均匀过渡,即导光件42的厚度由靠近所述第二反射器4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二反射器41的一端逐渐减小。导光件42的上表面为平面,导光件42的下表面到上表面的距离沿远离导光件42的入光面421的方向连续递减。通过导光件42的厚度变化来破坏导光件42内部的全反射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出光效果。相较于常规的丝印网点或微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导光件42通过利用导光件42自身的厚度差出光,具有全透明特性,而且,没有丝印网点的导光件42的通透性更好。
55.本实施例中,入光面421设设于导光件42靠近第二反射器41且靠近第二发光部43的一侧,出光面422设于导光件42朝向出光部12的一侧。如此设置,以使得第二发光部43发出的光经第二反射器41反射后,通过入光面421进入导光件42中,经导光件42作用后通过导光件的出光面422进入第一反射器33的外表面,然后经第一反射器33反射后通过第一壳体1射出,形成第二照明光束。
56.优选地,导光件42为透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者透明聚碳酸酯,具有光滑的表面且无微结构,通透性好且有质感。
57.进一步地,第二反射器41包括支撑部411和耦合部412,支撑部411设于在导光件42的上方。耦合部412由支撑部411向靠近第二发光部43的一端延伸形成。优选地,耦合部412上任一处的横截面积与该任一处到支撑部411的距离呈负相关,能够使得耦合部412分别与容置腔44、配合部4311匹配连接。而且,耦合部412的外表面为弧形电镀镜面,能够很好的控制出光角度。
58.耦合部412、导光件42与第二基板431之间围设形成容纳空间45,第二基板431朝向容纳空间45的一侧设有第二光源432,第二光源432水平焊接第二基板431上,第二光源432
排列在配合部4311的周部。第二光源432发出的光经耦合部412耦合进导光件42,导光件42利用自身的厚度变化特性,来破坏导光件42内部的全反射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出光效果。优选地,第二光源432呈圆形排列在配合部4311的周部。第二光源432的具体数量及排列列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技术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
59.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作为辅助照明led光源的第二光源432采用rgb彩光光源,可以很好地烘托氛围,从而提高用户的视觉体验度。用户也可以根据需求混出想要的光色,然后通过第二反射器41将光耦合进导光件42中以得到想要的辅助照明效果。
60.优选地,第一基板31与第二基板431均采用铝基板,这是由于铝基板具有很好的导热效果,可以提高整灯的散热效果。
61.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器33与第二反射器41均为塑料材质制成,且第一反射器33的内外表面以及第二反射器41的耦合部412的外表面均为电镀镜面,以反射光线及控制出光角度并提高照明灯具100的美观性。进一步地,由于第一壳体1为透明材质,为了提高照明灯具100的美观性,在第一反射器33的外表面可以设计花纹等具有美观性的结构,本发明对此不予限制。
62.为了提高照明灯具100的散热效果,第一光学组件3与第二光学组件4之间还设有散热件5,第一光学组件3与第二光学组件4分别相背设置在散热件5的两侧,并与散热件5固定连接。
63.可以知道的是,照明灯具100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若不及时将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对电子元器件造成损害。因此,为提高整灯的散热效果,延长整灯的使用寿命,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散热件5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在起到固定第一光学组件3与第二光学组件4的作用的同时,还具有散热功能,以更好地保护电子元器件,延长照明灯具100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和/或更换成本,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件5也可以替换为散热硅胶等等。
64.可选地,散热件5的宽度大于第一基板31以及第二基板431的宽度,如此一来,第一基板31的上表面以及第二基板431的下表面均全部落在散热件5上,使得整灯的散热效果更好,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效率。
65.壳体7还包括第三壳体6,第三壳体6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2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端,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与第三壳体6相互连接为一体。第三壳体6内设置有电源组件(未图示),电源组件分别与第一光学组件3以及第二光学组件4电性连接,以为第一光学组件3及第二光学组件4供电。第二壳体2的外径根据导光件42的尺寸合理确定。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的外径略大于第一壳体1的外径,且第三壳体6的外径与第一壳体1的外径相同。优选地,第三壳体6采用金属材质制成,如此一来,第一壳体1则为整灯的出光区域。
66.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壳体6也可以为透明材质,以提供一定的出光效果。此时,为了不影响第三壳体6的出光效果,电源组件可以固定在天花板上。
67.实施例二
68.请参阅图10-11所示,为符合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照明灯具100’,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二中,延伸部25’由第二壳体2’的内壁向第二壳体2’的中心方向延伸形成,优选地,延伸部25’的最高点所在的平面与第二壳体2’的最高点所在的平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延伸部25’包括第一延伸部21’与第二延伸部22’,第一延伸部21’与第二延伸部22’之
间设有环槽23’,导光件42’位于环槽23’内,并与第一延伸部21’抵接。
69.延伸部25’具有折角结构。优选地,延伸部25’由第二壳体2’的内壁先向第二壳体2’的中心方向水平延伸,然后再向上沿着第二壳体2’的环状方向延伸形成。因此,延伸部25’经由第二壳体2’的内壁两次延伸形成,可以保证导光件42’的安装可靠性。相比于平滑延伸的曲面结构,折角结构的设置,在保证导光件42’的安装可靠性的同时,还使得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三壳体6’之间的连接方式更为简便,提高了安装和/或拆卸效率。
70.进一步地,延伸部25’与第二壳体2’的内壁之间围设形成第一卡持部24,第一壳体1’与第三壳体6’在与第一卡持部24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二卡持部11以及第三卡持部(未图示),第一壳体1’通过第二卡持部11与第一卡持部24的匹配卡接与第二壳体2’卡持连接。相应地,第三壳体6’通过第三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24的匹配卡接与第二壳体2’卡持连接。
71.优选地,第一卡持部24为卡持凹槽,第二卡持部11与第三卡持部均为卡持凸起。当然,第一卡持部24也可以替换为卡持凸起,第二卡持部11与第三卡持部则对应为卡持凹槽。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及第三壳体6’之间的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技术对此不做进一步限定,以能够实现三者的固定连接即可。
72.由于第二壳体2’的外径根据导光件42’的外径适应确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合理改变导光件42’等相关元件的尺寸,使得第二壳体2’的外径与第一壳体1’的外径相同,如此一来,提高了照明灯具100’的外观一致性以及美观度。
73.本技术的照明灯具100’在实现主照明以及辅助照明的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外观一致性及美观度。
74.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照明灯具100通过设置第一光学组件3与第二光学组件4,使得照明灯具100同时具有主照明和辅助照明功能,且二者分体设置,辅助照明起到烘托氛围的同时,还使得整灯通透、明亮且有质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75.前述照明灯具100为吊灯,其也可以是风扇灯或者其他照明灯具,但需要照明灯具的侧面也能够出光从而形成正面主照明、侧面辅助照明的效果。
76.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