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4:52: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开瓶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


背景技术:

2.对于用木质瓶塞密封的红酒,饮用时通常需要用开瓶器打开酒瓶。开瓶器经历了从手动开瓶器到电动开瓶器的发展过程。
3.在现有的开瓶器电动开酒的过程中,通常将钻锥电动钻入瓶塞后拔出即可实现开酒,但是其在开酒后,钻锥内部的瓶塞不能自行的退出,需要人工的进行旋钮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的开瓶器不能将开瓶过程中的瓶塞自行退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
5.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包括固定圆筒,所述固定圆筒的顶部内壁套接有蓄电池,所述固定圆筒的顶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操作按钮,所述操作按钮的顶部一侧位置开设有拇指槽,所述固定圆筒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瓶颈固定腔室,所述固定圆筒的圆周内壁顶部与瓶颈固定腔室的内壁之间均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动内槽,所述固定圆筒的圆周内壁底部与瓶颈固定腔室的内壁之间开设有环状竖直设置的环形底腔,所述挤压底环的两侧内壁之间的顶部位置滑动卡接有水平设置的升降固定块,所述升降固定块的两侧位置均焊接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内槽卡块,且两个升降内槽卡块分别与两侧位置的滑动内槽内壁滑动卡接,所述升降固定块的底部内壁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钻锥机构,所述升降固定块的一侧与固定圆筒的一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环形底腔的内部设置有联动开闭机构。
6.优选地,所述联动开闭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联动杆,且升降联动杆的顶部与升降内槽卡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联动杆的底部焊接固定有水平环状设置的挤压底环,所述挤压底环的圆周内壁底部与环形底腔的内壁之间开设有环状的通槽,且通槽的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挤压封闭底盖,且挤压封闭底盖位于环形底腔的内部留有凸出块。
7.优选地,所述钻锥机构包括升降固定块底部开设的圆板底槽,所述圆板底槽位于升降固定块的底部内壁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固定轴承,且第二固定轴承的圆周内壁套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圆板,所述固定圆板的底部焊接固定有竖直设置的螺旋钻锥。
8.优选地,所述固定圆板的顶部位于第二固定轴承的顶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转动齿轮,且第一转动齿轮的圆周内壁设置有转齿,所述升降固定块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钻瓶塞驱动电机,所述钻瓶塞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有第二转动齿轮,且第二转动齿轮与第一转动齿轮的圆周内壁相啮合,所述升降固定块的底部位于圆板底槽的两侧位置焊接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瓶塞插针。
9.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滑动内槽顶部和底部之间转动固定的升降丝杆,且升
降丝杆的圆周外壁与一侧位置的升降内槽卡块螺纹相套接,所述升降丝杆的圆周外壁底部固定有第一固定轴承,且第一固定轴承与滑动内槽的底部内壁相套接固定。
10.优选地,所述固定圆筒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升降驱动电机,且升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套接固定有第二锥齿轮,所述升降丝杆的圆周外壁顶部套接固定有第一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位于滑动内槽的顶部内壁位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11.优选地,所述固定圆筒的圆周内壁位于瓶颈固定腔室的底部位置嵌合固定有环状设置的内挡环。
12.优选地,所述固定圆筒的底部内壁套接有竖直设置的瓶身本体,且瓶身本体的顶部开口处密封套接有竖直设置的瓶塞本体,所述瓶塞本体的顶部与螺旋钻锥螺纹旋接,所述瓶塞本体的顶部与瓶塞插针相插接。
13.优选地,所述固定圆筒的底部内壁两侧以及两端位置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的加热开瓶机构,所述加热开瓶机构包括固定圆筒底部内壁开设有工作腔室,且瓶颈固定腔室的圆周内壁底部开设有环状的四个卡口,所述卡口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均滑动卡接有水平设置的滑动卡条,两个所述滑动卡条之间固定有同一个水平设置的移动加热块,所述卡口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竖直设置的密闭板卡槽,且密闭板卡槽滑动卡接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密闭板,所述升降密闭板的一侧位置焊接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升降板齿条,所述固定圆筒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气动驱动机,所述气动驱动机的输出轴套接有竖直设置的气动驱动齿轮,所述气动驱动齿轮与升降板齿条相啮合,所述固定圆筒的另一侧内壁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气动推杆,所述气动推杆的输出轴一侧与移动加热块相固定。
14.优选地,所述移动加热块的一侧内壁底部套接有竖直设置的导热触头,且导热触头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加热电阻丝,所述移动加热块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热压缩气囊,所述热压缩气囊的一侧套接有导热翅板,且导热翅板的一侧与导热触头的内壁相接触固定,所述移动加热块的一侧顶部套接有水平设置的喷水喷头,且固定圆筒的顶部内壁嵌合固定有水盒,且水盒与喷水喷头通过导管相连通,所述热压缩气囊的顶部出气端与气动推杆和气动驱动机的进气端套接有同一个导气连接管,且导气连接管位于进气端位置固定有气压调节阀。
15.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6.1、该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通过设置在开瓶后,通过钻瓶塞驱动电机的反向转动,可以使得底部的螺旋钻锥翻转,将瓶塞本体逐渐的吐出,且通过瓶塞插针的限位防止瓶塞本体跟随螺旋钻锥一起转动,可以使得瓶塞本体逐渐的退出,实现瓶塞的自行退塞的过程。
17.2、该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通过设置在升降固定块下降过程中,通过升降联动杆的联动下降使得底部的挤压底环下降,下压挤压封闭底盖的内端,使得挤压封闭底盖打开,可以有效的便捷操作人员将瓶口置入,且可以防止敞口的开瓶器内部的瓶塞插针使用人员的伤害。
18.3、该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通过设置的加热电阻丝的加热过程,可以使得导热触头产生高温,且发红的状态,此时通过热压缩气囊加热集气的过程,并且通过气压调节阀的效果,可以先通过导气连接管对气动驱动及驱动转动,进而使得升降密闭板升起,且通过
导气连接管对气动推杆的充气可以实现对移动加热块的推出,使得导热触头与瓶身本体接触,并且通过转动固定圆筒使得瓶身本体的圆周位置均匀受到高温接触,随后通过喷水喷头的喷水实现瞬间的降温,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掰动固定圆筒即可将瓶身本体加热部位的顶部掰断,实现不取塞的情况下的开酒过程。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的开瓶内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的插入瓶塞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的插入瓶塞驱动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的联动开闭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的加热开瓶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固定圆筒、2操作按钮、3拇指槽、4滑动内槽、5升降固定块、6升降内槽卡块、7瓶塞插针、8升降联动杆、9挤压底环、10环形底腔、11挤压封闭底盖、12升降驱动电机、13第一锥齿轮、14第二锥齿轮、15升降丝杆、16螺旋钻锥、17第一固定轴承、18内挡环、19瓶颈固定腔室、20瓶塞本体、21瓶身本体、22固定圆板、23第一转动齿轮、24第二转动齿轮、25钻瓶塞驱动电机、26圆板底槽、27第二固定轴承、28热压缩气囊、29移动加热块、30气动推杆、31导气连接管、32气压调节阀、33气动驱动机、34气动驱动齿轮、35升降板齿条、36喷水喷头、37加热电阻丝、38升降密闭板、39导热触头、40导热翅板、41滑动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图5,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包括固定圆筒1,固定圆筒1的顶部内壁套接有蓄电池,固定圆筒1的顶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操作按钮2,操作按钮2的顶部一侧位置开设有拇指槽3,固定圆筒1的底部内壁开设有竖直设置的瓶颈固定腔室19,固定圆筒1的圆周内壁顶部与瓶颈固定腔室19的内壁之间均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动内槽4,固定圆筒1的圆周内壁底部与瓶颈固定腔室19的内壁之间开设有环状竖直设置的环形底腔10,挤压底环9的两侧内壁之间的顶部位置滑动卡接有水平设置的升降固定块5,升降固定块5的两侧位置均焊接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内槽卡块6,且两个升降内槽卡块6分别与两侧位置的滑动内槽4内壁滑动卡接,升降固定块5的底部内壁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钻锥机构,升降固定块5的一侧与固定圆筒1的一侧内壁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环形底腔10的内部设置有联动开闭机构。
29.进一步的,联动开闭机构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联动杆8,且升降联动杆8的顶部与升降内槽卡块6的底部固定连接,升降联动杆8的底部焊接固定有水平环状设置的挤压底环9,挤压底环9的圆周内壁底部与环形底腔10的内壁之间开设有环状的通槽,且通槽的两侧内壁之间通过轴承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挤压封闭底盖11,且挤压封闭底盖11位于环形底腔10的内部留有凸出块;
30.进一步的,钻锥机构包括升降固定块5底部开设的圆板底槽26,圆板底槽26位于升降固定块5的底部内壁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二固定轴承27,且第二固定轴承27的圆周内壁
套接有水平设置的固定圆板22,固定圆板22的底部焊接固定有竖直设置的螺旋钻锥16;
31.进一步的,固定圆板22的顶部位于第二固定轴承27的顶部位置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转动齿轮23,且第一转动齿轮23的圆周内壁设置有转齿,升降固定块5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竖直设置的钻瓶塞驱动电机25,钻瓶塞驱动电机25的输出轴套接有第二转动齿轮24,且第二转动齿轮24与第一转动齿轮23的圆周内壁相啮合,升降固定块5的底部位于圆板底槽26的两侧位置焊接固定有竖直设置的瓶塞插针7;
32.进一步的,升降机构包括滑动内槽4顶部和底部之间转动固定的升降丝杆15,且升降丝杆15的圆周外壁与一侧位置的升降内槽卡块6螺纹相套接,升降丝杆15的圆周外壁底部固定有第一固定轴承17,且第一固定轴承17与滑动内槽4的底部内壁相套接固定;
33.进一步的,固定圆筒1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升降驱动电机12,且升降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套接固定有第二锥齿轮14,升降丝杆15的圆周外壁顶部套接固定有第一锥齿轮13,且第一锥齿轮13位于滑动内槽4的顶部内壁位置,第一锥齿轮13与第二锥齿轮14相啮合;
34.进一步的,固定圆筒1的圆周内壁位于瓶颈固定腔室19的底部位置嵌合固定有环状设置的内挡环18;
35.进一步的,固定圆筒1的底部内壁套接有竖直设置的瓶身本体21,且瓶身本体21的顶部开口处密封套接有竖直设置的瓶塞本体20,瓶塞本体20的顶部与螺旋钻锥16螺纹旋接,瓶塞本体20的顶部与瓶塞插针7相插接。
36.本发明使用时:手握固定圆筒1将整个开瓶器握在掌心,并且大拇指放在拇指槽3中,可以通过指尖按压操作按钮2来进行操作,在工作过程中,将瓶颈固定腔室19套在瓶身本体21内,使得瓶身本体21的顶部与内挡环18相卡住固定稳定,操作人员按下操作按钮2,在运行时,首先通过升降驱动电机12控制升降固定块5下降,逐渐的通过瓶塞插针7插在瓶塞本体20中,且使得螺栓钻锥16的底部尖端与瓶塞本体20相接触插入,此时通过内部的钻瓶塞驱动电机25的转动可以使得底部的螺栓钻锥16逐渐的螺旋进入瓶塞本体20内部,且瓶塞插针7也会插入瓶塞本体20的内部,完成插入的动作,此时通过升降驱动电机12的转动,将升降固定块5升起,即可实现开瓶的过程,开瓶后,通过钻瓶塞驱动电机25的反向转动,可以使得底部的螺旋钻锥16翻转,将瓶塞本体20逐渐的吐出,且通过瓶塞插针7的限位防止瓶塞本体20跟随螺旋钻锥16一起转动,可以使得瓶塞本体逐渐的退出,实现瓶塞的自行退塞的过程,且在升降固定块5下降过程中,通过升降联动杆8的联动下降使得底部的挤压底环9下降,下压挤压封闭底盖11的内端,使得挤压封闭底盖11打开,可以有效的便捷操作人员将瓶口置入,且可以防止敞口的开瓶器内部的瓶塞插针7使用人员的伤害。
37.实施例2
38.参照图1-图7,一种多功能自动退塞开瓶器,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还包括固定圆筒1的底部内壁两侧以及两端位置设置有四个环形阵列的加热开瓶机构,加热开瓶机构包括固定圆筒1底部内壁开设有工作腔室,且瓶颈固定腔室19的圆周内壁底部开设有环状的四个卡口,卡口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均滑动卡接有水平设置的滑动卡条41,两个滑动卡条41之间固定有同一个水平设置的移动加热块29,卡口的顶部内壁开设有竖直设置的密闭板卡槽,且密闭板卡槽滑动卡接有竖直设置的升降密闭板38,升降密闭板38的一侧位置焊接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升降板齿条35,固定圆筒1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
有水平设置的气动驱动机33,气动驱动机33的输出轴套接有竖直设置的气动驱动齿轮34,气动驱动齿轮34与升降板齿条35相啮合,固定圆筒1的另一侧内壁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气动推杆30,气动推杆30的输出轴一侧与移动加热块29相固定。
39.本发明中,移动加热块29的一侧内壁底部套接有竖直设置的导热触头39,且导热触头39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竖直设置的加热电阻丝37,移动加热块29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水平设置的热压缩气囊28,热压缩气囊28的一侧套接有导热翅板40,且导热翅板40的一侧与导热触头39的内壁相接触固定,移动加热块29的一侧顶部套接有水平设置的喷水喷头36,且固定圆筒1的顶部内壁嵌合固定有水盒,且水盒与喷水喷头36通过导管相连通,热压缩气囊28的顶部出气端与气动推杆30和气动驱动机33的进气端套接有同一个导气连接管31,且导气连接管31位于进气端位置固定有气压调节阀32。
40.本发明使用时:通过加热电阻丝37的加热过程,可以使得导热触头39产生高温,且发红的状态,此时通过热压缩气囊28加热集气的过程,并且通过气压调节阀32的效果,可以先通过导气连接管31对气动驱动及33驱动转动,进而使得升降密闭板38升起,且通过导气连接管31对气动推杆30的充气可以实现对移动加热块29的推出,使得导热触头39与瓶身本体21接触,并且通过转动固定圆筒1使得瓶身本体21的圆周位置均匀受到高温接触,随后通过喷水喷头36的喷水实现瞬间的降温,操作人员通过手动掰动固定圆筒1即可将瓶身本体21加热部位的顶部掰断,实现不取塞的情况下的开酒过程。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