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医学临床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5 06:28: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学临床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引流装置是供临床外科引流用,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的一种医疗器械。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
3.现有的临床引流装置在进行使用时通常将引流瓶和引流机直接放在患者身边进行使用,而对于患者来说,在人员来往的病房或者护理房间,引流装置将体内污液排出会被自己和医疗人员以外的人看到,容易造成心理负担,不利于术后的心理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学临床引流装置,解决了现有的临床引流装置不具私密性影响病人术后心理回复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医学临床引流装置,包括设备箱,所述设备箱的内壁底部靠近左侧边缘处放置有负压引流仪,所述负压引流仪的顶部靠近右侧边缘处贯穿连接有引流管,所述负压引流仪通过引流管固定连通有调压瓶,所述调压瓶的顶部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有空气调压管,所述调压瓶的顶部靠近右侧边缘处贯穿连接有引流管,且通过引流管固定连通有水封瓶,所述水封瓶的顶部靠近右侧边缘处贯穿连接有引流管,且该引流管贯穿连接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承接螺筒,所述承接螺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积液袋,所述设备箱的内壁靠近积液袋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安置架,所述安置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警示称,所述设备箱的右侧中间位置旋转连接有换液门,所述设备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封堵盖,所述设备箱的内壁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卡瓶筒,所述连接筒的顶部靠近右侧边缘处贯穿连接有接触管。
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进一步,所述调压瓶、水封瓶和连接筒的内壁靠近顶部边缘处均卡接有固定塞。
8.进一步,所述连接筒的外壁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连接筒通过转动杆与设备箱的内壁旋转连接。
9.进一步,所述设备箱的正表面靠近左侧边缘处固定安装有与警示称电性连接的警示灯。
10.进一步,所述设备箱的右侧开设有与负压引流仪控制器相适配的控制孔。
11.进一步,所述设备箱的顶部开设有与空气调压管和接触管相适配的通过孔。
12.进一步,所述设备箱的正表面开设有观察孔,且观察孔内壁固定安装有透明玻璃。
13.进一步,所述积液袋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承接螺筒相适配的螺纹管,且所述积液袋的外壁设置有刻度尺。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医学临床引流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5.在设备箱的顶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封堵盖,使得内部设备能够便于维修更换,设置与调压瓶和水封瓶相适配的卡瓶筒,使得调压瓶和水封瓶能够在设备箱的内部稳定放置,将引流设备整体放入设备箱的内部,使得患者在人员来往的病房或者护理房间进行引流治疗时引流装置将体内污液排出过程会被遮挡,提高了治疗过程的私密性,保障了患者的心理健康,在设备箱的一侧设置观察窗能够便于医务人员进行查看,将空气调压管插设至距离调压瓶内部隔离水水面8~12cm处,使得调压瓶内部的水在压力作用下降至8~12cm时空气调压管能够对调压瓶的内部进行泄压,防止压力过大影响治疗,设置能够称量引流液质量的警示称,且在设备箱的外壁设置能够提示的警示灯,使得医务人员能够及时更换积液袋。
16.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学临床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学临床引流装置的三维效果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学临床引流装置中积液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医学临床引流装置中连接筒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设备箱;2、负压引流仪;3、引流管;4、调压瓶;5、空气调压管;6、水封瓶;7、连接筒;8、承接螺筒;9、积液袋;10、安置架;11、警示称;12、换液门;13、封堵盖;14、卡瓶筒;15、接触管;16、固定塞;17、转动杆;18、警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
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如图1-4所示,一种医学临床引流装置,包括设备箱1,设备箱1的内壁底部靠近左侧边缘处放置有负压引流仪2,负压引流仪2的顶部靠近右侧边缘处贯穿连接有引流管3,负压引流仪2通过引流管3固定连通有调压瓶4,调压瓶4的顶部中间位置贯穿连接有空气调压管5,调压瓶4的顶部靠近右侧边缘处贯穿连接有引流管3,且通过引流管3固定连通有水封瓶6,水封瓶6的顶部靠近右侧边缘处贯穿连接有引流管3,且该引流管3贯穿连接有连接筒7,连接筒7的外壁滑动连接有承接螺筒8,承接螺筒8的内壁螺纹连接有积液袋9,设备箱1的内壁靠近积液袋9的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安置架10,安置架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警示称11,设备箱1的右侧中间位置旋转连接有换液门12,设备箱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封堵盖13,设备箱1的内壁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卡瓶筒14,连接筒7的顶部靠近右侧边缘处贯穿连接有接触管15。
28.进一步,调压瓶4、水封瓶6和连接筒7的内壁靠近顶部边缘处均卡接有固定塞16,使得调压瓶4、水封瓶6和连接筒7在相互连通的同时保证引流系统的气密性,防止引流部位与大气直接相通。
29.进一步,连接筒7的外壁靠近两侧边缘处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17,连接筒7通过转动杆17与设备箱1的内壁旋转连接,使得连接筒7能够在设备箱1的内部转动,便于工作人员对积液袋9进行更换。
30.进一步,设备箱1的正表面靠近左侧边缘处固定安装有与警示称11电性连接的警示灯18,使得积液袋9在到达一定重量需要更换时能够及时提醒。
31.进一步,设备箱1的右侧开设有与负压引流仪2控制器相适配的控制孔,便于医务人员对设备箱1内部的负压引流仪2进行控制。
32.进一步,设备箱1的顶部开设有与空气调压管5和接触管15相适配的通过孔,使得空气调压管5能够与外部空气连通,使得接触管15能够便于与患者进行连接。
33.进一步,设备箱1的正表面开设有观察孔,且观察孔内壁固定安装有透明玻璃,在封闭式的设备箱1的一侧开设观察玻璃,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在外部观察设备箱1内部的情况,便于及时发现故障。
34.进一步,积液袋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承接螺筒8相适配的螺纹管,且积液袋9的外壁设置有刻度尺,便于在引流工作后期对引流液体进行测量记录。
3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在需要对患者进行引流治疗时,将空气调压管5插设至距离调压瓶4内部隔离水水面8~12cm处,调压瓶4内部的水在压力作用下降至8~12cm时空气调压管5能够对调压瓶4的内部进行泄压,将水封瓶6内部与积液袋9相连的引流管3插设至距离水封瓶6内部隔离水水面1~2cm处,将积液袋9通过螺纹管与承接螺筒8螺纹连接,将积液袋9放置在警示称11的顶部,承接螺筒8不影响警示称11对积液袋9的本体进行承重,进行警示称11的调零后设置限制重量,启动负压引流仪2,将接触管15与待引流部位进行连接即可进行引流治疗,引流的空气由接触管15处吸入经过积液袋9、水封
瓶6和调压瓶4排至负压引流仪2后排至大气,引流的积液排至积液袋9的内部,警示称11对积液进行承重,在到达临界重量时警示灯18闪烁,提醒医务人员更换积液袋9。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