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9:05: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膜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除尘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传动轮,其专利申请号为: cn96241362.3,申请日为:19961025,公布号为cn2273616,公布日为:19980204,该实用新型申请公开一种湿式脱硫除尘器,在旋风除尘筒内装设有百叶惯性除尘芯管,进风口处设有碱性水喷淋装置,灰斗处设有螺旋输送器,除尘器和锥体的内壁设有耐腐蚀的堆砌,该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所需求的水流量过大,浪费水资源同时内部因存在碱性物质,导致长时间使用内部腐蚀严重,后期的保养及维修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该装置除尘效率高,一般可达90%,由于尘粒与外壳内壁不直接撞击,所述磨损很小,由于运动过程中,除尘器内部的水量基本保持不变,不必连续供水,因此耗水量不大,结构简单,操作稳定,维护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为脱水端,另一侧为进口端,所述装置本体(1)配合设置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配合设置有内芯(3),内芯(3)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片(4),所述壳体(2)的下方配合设置有若干组灰浆斗(5),所述灰浆斗(5)与壳体(2)之间通过固定密封组件(6)进行连接固定,所述壳体(2)的外侧还配合设置有若干组观察口(16)。
5.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含尘气体从除尘器的一端沿斜切方向高速进入,并在壳体(2)与内芯(3)支架内的螺旋导流片作螺旋运动前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粒被甩向筒壁,气流冲击水面激起的水滴和尘粒碰撞,把一部分尘粒捕获,携带水滴的气流继续作旋转运动,水滴被甩向器壁形成水膜,又把落在器壁上的尘粒捕获,被捕获的尘粒在灰浆斗(5)内靠重力沉淀,并通过排浆孔(12)定期排出,灰浆斗(5)的额定风速因为14.5m/s,这时阻力最小,允许使用范围11-16m/s,在使用范围内,除尘器阻力上下波动不超过98pa,在除尘器的底部,水位高度应以80~150mm为宜,水平管道上应设泄水管,用于排出因为操作失误而带出的水,除尘效率随入口气速增大和装置本体(1)直径减小而提高,装置本体(1)高度对除尘效率影响较大,一半不小于装置本体(1)直径的5倍。
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一种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该装置除尘效率高,一般可达90%,由于尘粒与外壳内壁不直接撞击,所述磨损很小,由于运动过程中,除尘器内部的水量基本保持不变,不必连续供水,因此耗水量不大,结构简单,操作稳定,维护方便。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装置本体(1)的除尘效率所述内芯(3)设置于壳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并固定,所述第一螺旋导流片(4)围绕设置于内芯(3)的外部并与壳体(2)的内侧相固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能加灰尘及时的排出;所述装置本体(1)配合设置有三组灰浆斗(5),所述灰浆斗(5)呈倒锥形设置于壳体(2)的底部,所述灰浆斗(5)的外部还套装有保护壳(7),各个灰浆斗(5)呈直线排列于壳体(2)的下方并与保护壳(7)通过螺栓(10)进行固定。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灰浆斗(5)与壳体(2)支架内的密封性;所述固定密封组件(6)设置于灰浆斗(5)的上方并固定,所述固定密封组件(6)呈扇形且两边互相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密封组件(6)的内部设置有多层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分为上侧橡胶垫(8)、中部橡胶垫(9)及下侧橡胶垫(11)。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固定密封组件(6)的固定;所述固定密封组件(6)的内部还配合设置有两组螺栓(10),所述螺栓(10)贯穿上侧橡胶垫(8)、中部橡胶垫(9)及下侧橡胶垫(11)设置并位于固定密封组件(6)的两侧,所述上侧橡胶垫(8)呈方形设置于螺栓(10)的两侧,所述中部橡胶垫(9)设置于螺栓(10)的中部位置且共设有两层,所述下侧橡胶垫(11)呈l形设置于螺栓(10)的底部位置且两侧与固定密封组件(6)的内侧面相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后期排空装置本体(1)内部的水源;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还配合设置有排浆孔(12),所述排浆孔(12)设置于灰浆斗(5)的一侧并与壳体(2)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壳体(2)配合排浆孔(12)设置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呈梯形设置且与壳体(2)相固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装置本体(1)的密封效果;所述壳体(2)的底部还配合设置有密封条(14),所述密封条(14)的内侧面与壳体(2)的底部相密封,密封条(14)的外侧面与连接块(13)及灰浆斗(5)相连接,所述壳体(2)的脱水端外侧还配合设置有减震压条(15)。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进一步增加除尘效果;所述内芯(3)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第二螺旋导流片(17),所述第二螺旋导流片(17)的旋转弧度与第一螺旋导流片(4)相同且互相之间错开设置,所述第一螺旋导流片(4)与壳体(2)的内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螺旋导流片(17)与内芯(3)一体成型。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装置本体(1)的工作效率;所述第二螺旋导流片(17)还预设有散流结构(18),该散流结构(18)于第二螺旋导流片(17)一体成型,所述散流结构(18)用于提高水流发散效率,所述第一螺旋导流片(4)和第二螺旋导流片(17)皆采用碳化钨材料制成。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视图三。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密封组件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芯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螺旋导流片示意图。
21.其中,1装置本体、2壳体、3内芯、4第一螺旋导流片、5灰浆斗、6固定密封组件、7保
护壳、8上侧橡胶垫、9中部橡胶垫、10螺栓、11下侧橡胶垫、12排浆孔、13连接块、14密封条、15减震压条、16观察口、17第二螺旋导流片、18散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6所示,一种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包括装置本体1,所述装置本体1的一侧为脱水端,另一侧为进口端,所述装置本体1配合设置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配合设置有内芯3,内芯3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片4,所述壳体2的下方配合设置有若干组灰浆斗5,所述灰浆斗5与壳体2之间通过固定密封组件6进行连接固定,所述壳体2的外侧还配合设置有若干组观察口16,所述内芯3设置于壳体2内部的中心位置并固定,所述第一螺旋导流片4围绕设置于内芯3的外部并与壳体2的内侧相固定,所述装置本体1配合设置有三组灰浆斗5,所述灰浆斗5呈倒锥形设置于壳体2的底部,所述灰浆斗5的外部还套装有保护壳7,各个灰浆斗5呈直线排列于壳体2的下方并与保护壳7通过螺栓10进行固定,所述固定密封组件6设置于灰浆斗5的上方并固定,所述固定密封组件6呈扇形且两边互相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密封组件6的内部设置有多层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分为上侧橡胶垫8、中部橡胶垫9及下侧橡胶垫11,所述固定密封组件6的内部还配合设置有两组螺栓10,所述螺栓10贯穿上侧橡胶垫8、中部橡胶垫9及下侧橡胶垫11设置并位于固定密封组件6的两侧,所述上侧橡胶垫8呈方形设置于螺栓10的两侧,所述中部橡胶垫9设置于螺栓10的中部位置且共设有两层,所述下侧橡胶垫11呈l形设置于螺栓10的底部位置且两侧与固定密封组件6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装置本体1的底部还配合设置有排浆孔12,所述排浆孔12设置于灰浆斗5的一侧并与壳体2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壳体2配合排浆孔12设置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呈梯形设置且与壳体2相固定,所述壳体2的底部还配合设置有密封条14,所述密封条14的内侧面与壳体2的底部相密封,密封条14的外侧面与连接块13及灰浆斗5相连接,所述壳体2的脱水端外侧还配合设置有减震压条15,所述内芯3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第二螺旋导流片17,所述第二螺旋导流片17的旋转弧度与第一螺旋导流片4相同且互相之间错开设置,所述第一螺旋导流片4与壳体2的内壁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螺旋导流片17与内芯3一体成型,所述第二螺旋导流片17还预设有散流结构18,该散流结构18于第二螺旋导流片17一体成型,所述散流结构18用于提高水流发散效率,所述第一螺旋导流片4和第二螺旋导流片17皆采用碳化钨材料制成。
23.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含尘气体从除尘器的一端沿斜切方向高速进入,并在壳体2与内芯3支架内的螺旋导流片作螺旋运动前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粒被甩向筒壁,气流冲击水面激起的水滴和尘粒碰撞,把一部分尘粒捕获,携带水滴的气流继续作旋转运动,水滴被甩向器壁形成水膜,又把落在器壁上的尘粒捕获,被捕获的尘粒在灰浆斗5内靠重力沉淀,并通过排浆孔12定期排出,灰浆斗5的额定风速因为14.5m/s,这时阻力最小,允许使用范围11-16m/s,在使用范围内,除尘器阻力上下波动不超过98pa,在除尘器的底部,水位高度应以80~150mm为宜,水平管道上应设泄水管,用于排出因为操作失误而带出的水,除尘效率随入口气速增大和装置本体1直径减小而提高,装置本体1高度对除尘效率影响较大,一半不小于装置本体1直径的5倍。
24.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
征做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