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2022-03-23 02:13: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医用敷料包括天然纱布、合成纤维类敷料、多聚膜类敷料、发泡多聚类敷料、水胶体类敷料、藻酸盐敷料等。医用敷料,是包伤的用品,用以覆盖疮、伤口或其他损害的医用材料。随着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病理生理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创面愈合过程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从而导致了医用创面敷料的不断改进与发展。新型的创面护理用敷料相对于早期而言,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多种不同性能的医用敷料可供临床护理人员选用。医用敷料不仅能够强力且快速的吸收伤口的创面渗出液,且生产加工过程简便,便于推广和批量生产。
3.然而现目前的医用敷料在保水和修复人体损伤组织两方面无法兼顾,当注重保水时,吸水层的孔径较小,则导致上药层的药物渗出速度就较慢,从而致使伤口愈合速度较慢、愈合效果较差,当吸水层的孔径较大时,上药层的渗出速度虽然较快,但是吸水效果较差,容易导致药物流入渗出的血液或组织液中,从而导致药物无法有效起效。
4.因此,现目前急需提供一种既具有良好吸水效果,又具有良好放药效果的敷料。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此敷料不仅能够有效吸收伤口处的水分、血液和组织液等,避免伤口感染,还不会阻碍放药层中的药物进入伤口中。
6.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有效降低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还能够增大制备效率,便于推广。
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包括吸湿层、粘接层和放药层,吸湿层用于贴合皮肤,粘接层用于粘连贴布,放药层位于吸湿层与粘接层间;吸水层包括高分子吸水树脂和凡士林,放药层包括抗菌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透明质酸钠,粘接层为聚氨酯。其中吸湿层能够与伤者的伤口处进行紧密贴合,从而吸收伤口处的水分、血液和组织液等,进而避免因为残留的水分、血液和组织液等为细菌和病毒的生长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进而避免伤口被杂菌污染,其中吸水层中的高分子吸水树脂能够与水反应从而解离,以形成空间间隔更为宽广的水凝胶分子,此时放药层中的药物能够在水凝胶分子的渗透作用下更容易渗透到伤者的伤口内,从而对伤者的伤口起到杀菌、消炎和修复作用,在避免伤者的伤口感染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伤口处的愈合效率,从而对患者的伤口起到更好的修复作用,而粘接层能够将整个敷料与粘贴布稳固固定,从而使整个敷料能够稳
定固定在粘接层上,以保证完全贴合伤者的伤口处。
9.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抗菌剂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后依次加热、冷却和干燥,得到放药层;将凡士林加热软化后与高分子吸水树脂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加热至熔融状态于真空压缩,即得到吸湿层;将粘接层、放药层和吸湿层依次真空压缩,即得到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该制备方法通过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抗菌剂与透明质酸钠混合,以使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抗菌剂能够均匀分散在透明质酸钠内,从而保证放药层在放药过程中能够均匀放药,之后通过加热、冷却和干燥以使透明质酸钠转变为透明质酸钠凝胶,从而便于抗菌剂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渗透进人体伤口处;通过使高分子吸水树脂与凡士林混合,以使高分子吸水树脂能够位于凡士林的空隙内,当高分子吸水树脂吸水后,其空隙会变大,进而将凡士林撑开,从而使放药层中的有益组分充分渗入到伤者的伤口处,最后通过真空压缩以将吸湿层、放药层和粘接层牢牢固定在一起,以制得最终的敷料,该制备方法不仅简单容易操作,而且便于推广,方便大规模批量生产。
10.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1.一、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此敷料的吸湿层具能够有效吸收伤口处的水分、血液和组织液等,其中吸湿层在吸湿后,其内部的高分子吸水树脂会与水反应并发生溶胀,从而使吸湿层的孔径增大,进而使放药层中的有益组分能够充分通过吸湿层从而进入到伤者的伤口内以充分作用于伤口,进而避免伤口感染,修复伤口。
12.二、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抗菌剂与透明质酸钠混合,以使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抗菌剂能够均匀分散在透明质酸钠内,从而保证放药层在放药过程中能够均匀放药,之后通过加热、冷却和干燥以使透明质酸钠转变为透明质酸钠凝胶,从而便于抗菌剂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渗透进人体伤口处;通过使高分子吸水树脂与凡士林混合,以使高分子吸水树脂能够位于凡士林的空隙内,当高分子吸水树脂吸水后,其空隙会变大,进而将凡士林撑开,从而使放药层中的有益组分充分渗入到伤者的伤口处,最后通过真空压缩以将吸湿层、放药层和粘接层牢牢固定在一起,以制得最终的敷料,该制备方法不仅简单容易操作,而且便于推广,方便大规模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包括吸湿层、粘接层和放药层,吸湿层用于贴合皮肤,粘接层用于粘连贴布,放药层位于吸湿层与粘接层间;吸水层包括高分子吸水树脂和凡士林,放药层包括抗菌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透明质酸钠,
粘接层为聚氨酯。其中吸湿层能够与伤者的伤口处进行紧密贴合,从而吸收伤口处的水分、血液和组织液等,进而避免因为残留的水分、血液和组织液等为细菌和病毒的生长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进而避免伤口被杂菌污染,其中吸水层中的高分子吸水树脂能够与水反应从而解离,以形成空间间隔更为宽广的水凝胶分子,此时放药层中的药物能够在水凝胶分子的渗透作用下更容易渗透到伤者的伤口内,从而对伤者的伤口起到杀菌、消炎和修复作用,在避免伤者的伤口感染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伤口处的愈合效率,从而对患者的伤口起到更好的修复作用,而粘接层能够将整个敷料与粘贴布稳固固定,从而使整个敷料能够稳定固定在粘接层上,以保证完全贴合伤者的伤口处,该敷料能够配合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贴敷于创面后,利用人体渗液与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差,形成微循环,达到清理创面的目的。
16.高分子吸水树脂,高分子吸水树脂(简称sap),是一种典型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简称sap。它能吸收其自身重量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水,并具有很强的保水能力,所以它又被称为超强吸水剂或高保水剂。从化学结构上来讲,高吸水性树脂是具有许多亲水基团的低交联度或部分结晶的高分子聚合物,其与水发生反应后,会立即且快速的发生电解,从而解离为带正电和带负电的离子,这种解离出来的正极离子和负极离子均与水间具有较强的亲和作用,具有极强的亲水性和保水性,能够迅速吸收比自身重数百倍甚至数千倍的水,在吸水后,离子间间隙增大,并形成稳定的水凝胶结构,从而使放药层中的有益成分能够穿过水凝胶层,以直接作用于伤者的伤口位置,从而避免伤口感染并立即修复伤口,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吸水能力在10cm2其吸液可以达到130g以上。
17.抗菌剂是指一类用来防治各类病源微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药剂。对病原微生物有杀死作用或抑制生长作用,但又不妨碍植物正常生长的药剂。杀菌剂可根据作用方式、原料来源及化学组成进行分类。国际上,通常是作为防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药剂的总称。其主要分为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等,其中无机抗菌剂主要具有耐温性好、抗菌谱广、有效抑菌时间长、毒副作用低、无抗药性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但是无机抗菌剂制造成本较高且对真菌和霉菌等的效果较差;有机抗菌剂其主要具有杀菌速度快、杀菌能力强、加工方便和色稳定性好等优点,但是其耐热性较差,在溶剂环境中容易析出等;天然抗菌剂则主要具有抗菌效率高的特点,但是天然抗菌剂的产量较少,加工较为困难,且耐热性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由于单一抗菌剂总存在一些缺点进而导致抗菌剂的功能不完全,因此,优选为将上述多种抗菌剂进行结合使用,从而以弥补各种抗菌剂的缺点,进而提升最终所制得的放药层的抗菌效果;聚氨酯(pu),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1937年由奥托
·
拜耳等制出此物。聚氨酯有聚酯型和聚醚型二大类。他们可制成聚氨酯塑料(以泡沫塑料为主)、聚氨酯纤维(中国称为氨纶)、聚氨酯橡胶及弹性体,是制造粘合剂的常用材料。
1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高分子吸水树脂与凡士林的重量比为1:(3-4)。该重量比例区间的高分子吸水树脂与凡士林既不会因为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含量过高、凡士林的含量过低而造成整个吸湿层的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解离,也不会因为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含量过低、凡士林的含量过高而导致整个吸湿层的吸湿效果较差。
1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高分子吸水树脂包括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化学式为c3h5no,分子量为71.08,为无色透明片状晶体,无臭,有毒。溶于水、乙醇,微溶于苯、甲苯。极易升华,易聚合,
因此容易发生聚合反应以生成高分子吸水树脂,所以选用其作为高分子吸水树脂制备的主原料;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主要以氯丙烯和n,n-二甲基十六烷基胺(cta)进行合成,该单体具有较强的疏水效果,能够疏离空气中的少量水分,从而避免空气中的水分与高分子吸水树脂立刻产生反应;过硫酸铵,也称过二硫酸铵,是一种铵盐,化学式为(nh4)2s2o8,分子量为228.201,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通过其强氧化作用,能够为丙烯酰胺和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的交联创造合适的反应条件;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白色粉末状结晶。无气味,吸湿性极小,在其中主要作为交联剂使用,能够促使丙烯酰胺和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发生交联反应。
2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重量比为(95-99):(0.4-0.6):(0.2-0.3):(0.2-0.3)。该比例区间能够使所制得的高分子吸水树脂的空隙大小适宜,既不会因为所制得的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孔隙过大而导致其吸水效率降低,又不会因为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孔隙过小而导致其与凡士林不容易混匀。
2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高分子吸水树脂的水解度为84-90%。盐类的水解达到平衡时,已水解的盐的分子数与溶解在溶液中的盐的分子总数之比叫盐的水解度,该水解度区间能够保证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酰胺的正常交联的同时,又不会因为水解度过高而导致所制得的吸湿层结构不稳定,也不会因为水解度过低而导致所制得的高分子吸水树脂的结构不稳定。
2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菌剂包括银离子、ab2o4、载银硅酸盐、载银磷酸盐和双乙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银离子为无机抗菌剂,其杀菌原理主要是利用其离子状态渗入到细菌当中,从而与其内部的蛋白结合,使其失去活性,最终使细菌破裂死亡;ab2o4为复合抗菌剂,其名为尖晶石,能够破坏细菌、霉菌和真菌的生物结构,从而使细菌、霉菌和真菌失活;载银硅酸盐和载银磷酸盐为载银纳米抗菌材料,其制备原理主要为利用纳米载体材料的多微孔结构,采用特定的阳离子交换法将阴离子交换进纳米载体的微孔中,然后采用使银离子在微孔中低温脱水和高温稳定等工艺技术制成,从而起到杀菌作用;双乙酸钠的分子式为c4h7nao4,又称二乙酸钠、双醋酸钠,是一种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的新型食品饲料防霉剂、酸味剂和改良剂,对霉菌和真菌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2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放药层的厚度为2-3mm,吸湿层的厚度为1-2mm,粘接层的厚度为1-2mm。其中该放药层的厚度区间能够保证该放药层所含的有益组分充足的同时,还不会导致放药层的厚度过厚而使放药层对吸湿层或粘接层造成挤压;而该吸湿层的厚度区间能够保证吸湿层能够有效吸收伤口处的血液、水分和组织液等,且保证其不会渗入到放药层中,当吸湿层的厚度过高时则会导致放药层中的有益组分难以通过吸湿层渗入到伤者的伤口处;当粘接层的厚度过高或过薄时,都会导致粘接层与贴布的粘接性下降。
24.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抗菌剂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后依次加热、冷却和干燥,得到放药层;将凡士林加热软化后与高分子吸水树脂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加热至熔融状态于真空压缩,即得到吸湿层;将粘接层、放药层和吸湿层依次真空压缩,即得到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该制备方法通过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抗菌剂与透明质酸钠混合,以使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抗菌剂能够均匀分散在透明质酸钠内,从而保证放药层在放药过程中
能够均匀放药,之后通过加热、冷却和干燥以使透明质酸钠转变为透明质酸钠凝胶,从而便于抗菌剂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渗透进人体伤口处;通过使高分子吸水树脂与凡士林混合,以使高分子吸水树脂能够位于凡士林的空隙内,当高分子吸水树脂吸水后,其空隙会变大,进而将凡士林撑开,从而使放药层中的有益组分充分渗入到伤者的伤口处,最后通过真空压缩以将吸湿层、放药层和粘接层牢牢固定在一起,以制得最终的敷料,该制备方法不仅简单容易操作,而且便于推广,方便大规模批量生产。
2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热的温度为50-60℃,冷却的温度为5-10℃,干燥的温度为30-40℃,干燥的时间为2-3h。该加热的温度区间能够使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抗菌剂充分与透明质酸钠混合,进而使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抗菌剂能够充分分散在透明质酸钠内,从而使放药层能够均匀放药,该冷却的温度区间和干燥的温度以及时间区间能够使透明质酸钠充分转化为凝胶状态,从而使抗菌剂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透明质酸钠凝胶中分散。
2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真空压缩的温度为0-5℃,真空压缩的时间为15-20min。该真空压缩的温度区间和时间区间能够使放药层、吸湿层和粘接层稳定的结合在一起,避免不同的层与层之间发生松脱。
27.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8.实施例1
2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包括如下原料,高分子吸水树脂、凡士林、透明质酸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银离子。
3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后制得高分子吸水树脂备用;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抗菌剂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后依次于50℃加热、于5℃冷却,再于30℃干燥2h,得到放药层;将凡士林加热软化后与高分子吸水树脂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加热至熔融状态于真空压缩,即得到吸湿层;将粘接层、放药层和吸湿层依次于0℃真空压缩15min,即得到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
31.实施例2
3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包括如下原料,高分子吸水树脂、凡士林、透明质酸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银离子。
3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后制得高分子吸水树脂备用;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抗菌剂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后依次于60℃加热、于10℃冷却,再于40℃干燥3h,得到放药层;将凡士林加热软化后与高分子吸水树脂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加热至熔融状态于真空压缩,即得到吸湿层;将粘接层、放药层和吸湿层依次于5℃真空压缩20min,即得到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
34.实施例3
3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包括如下原料,高分子吸水树脂、凡士林、透明质酸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
铵、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银离子。
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后制得高分子吸水树脂备用;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抗菌剂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后依次于55℃加热、于8℃冷却,再于35℃干燥2.5h,得到放药层;将凡士林加热软化后与高分子吸水树脂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加热至熔融状态于真空压缩,即得到吸湿层;将粘接层、放药层和吸湿层依次于2.5℃真空压缩18min,即得到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
37.实施例4
3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包括如下原料,高分子吸水树脂、凡士林、透明质酸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银离子。
3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后制得高分子吸水树脂备用;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抗菌剂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后依次于53℃加热、于7℃冷却,再于34℃干燥2.3h,得到放药层;将凡士林加热软化后与高分子吸水树脂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加热至熔融状态于真空压缩,即得到吸湿层;将粘接层、放药层和吸湿层依次于2.3℃真空压缩17min,即得到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
40.实施例5
4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包括如下原料,高分子吸水树脂、凡士林、透明质酸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银离子。
4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后制得高分子吸水树脂备用;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抗菌剂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后依次于56℃加热、于9℃冷却,再于36℃干燥2.6h,得到放药层;将凡士林加热软化后与高分子吸水树脂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加热至熔融状态于真空压缩,即得到吸湿层;将粘接层、放药层和吸湿层依次于2.8℃真空压缩19min,即得到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
43.实施例6
4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包括如下原料,高分子吸水树脂、凡士林、透明质酸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银离子。
4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丙烯酰胺、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过硫酸铵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混合后制得高分子吸水树脂备用;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抗菌剂和透明质酸钠混合后依次于51℃加热、于6℃冷却,再于32℃干燥2.9h,得到放药层;将凡士林加热软化后与高分子吸水树脂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加热至熔融状态于真空压缩,即得到吸湿层;将粘接层、放药层和吸湿层依次于2.2℃真空压缩16min,即得到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
46.试验例
47.取实施例1-6所制得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和市面上常见的敷料作为对比
例,将其切成5平方厘米的尺寸,然后在20℃,相对湿度为65%的环境下放置24h,使回潮率达到平衡,这时测定干重干重w(g),然后把干重放在足量生理盐水中,在直径为90mm的培养皿中37℃下放置30min后,用镊子夹住敷料的一角在空中悬挂30s后侧的纱布的湿重w1(g)。
48.公式1:单位重量敷料的吸湿性=(w1-w)/w*100%,
49.公式2:单位面积的吸湿性=4(w1-w),单位g/(1000平方厘米)
50.本实验采用公式1称重法测定了单位重量的敷料对生理盐水的吸湿性。取实施例1-6的敷料各一片,试验前去除包装材料,用刀片将敷料从背衬上刮下,泡入足量生理盐水中,在37℃温箱中放置24h,用滤纸吸去敷料表面生理盐水称重,根据公式1计算吸水率,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51.表1敷料在生理盐水中的吸水率
[0052][0053]
根据表1结果所示,本发明所制得的该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吸水效果更好。
[0054]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0055]
一、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此敷料的吸湿层具能够有效吸收伤口处的水分、血液和组织液等,其中吸湿层在吸湿后,其内部的高分子吸水树脂会与水反应并发生溶胀,从而使吸湿层的孔径增大,进而使放药层中的有益组分能够充分通过吸湿层从而进入到伤者的伤口内以充分作用于伤口,进而避免伤口感染,修复伤口。
[0056]
二、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含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抗菌剂与透明质酸钠混合,以使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和抗菌剂能够均匀分散在透明质酸钠内,从而保证放药层在放药过程中能够均匀放药,之后通过加热、冷却和干燥以使透明质酸钠转变为透明质酸钠凝胶,从而便于抗菌剂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渗透进人体伤口处;通过使高分子吸水树脂与凡士林混合,以使高分子吸水树脂能够位于凡士林的空隙内,当高分子吸水树脂吸水后,其空隙会变大,进而将凡士林撑开,从而使放药层中的有益组分充分渗入到伤者的伤口处,最后通过真空压缩以将吸湿层、放药层和粘接层牢牢固定在一起,以制得最终的敷料,该制备方法不仅简单容易操作,而且便于推广,方便大规模批量生产,该敷料能够配合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贴敷于创面后,利用人体渗液与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的渗透压差,形成微循环,达到清理创面的目的。
[0057]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
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