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2:09: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输变电工程基础检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外针对输变电施工领域的基础检测,多依赖人工进入基础内部进行检测。输变电工程的基础通常采用人工开孔或机械开挖技术,这些基础通常来说空间都比较狭小,空气流通度不够,工人实地检测时常会因空气中氧气不足而出现窒息现象,也会因空间的狭小而无法真正地进入内部进行实地勘测,这样的测量既存在安全隐患,又不能准确的得到测量数据,给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对于这些问题,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
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内设有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与接收器通信连接,所述设备壳体上端面设有压紧轮、凹槽和线性轮,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设备壳体的中间,所述凹槽的顶端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压紧轮,所述凹槽的底端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线性轮,所述凹槽内设有连接杆,所述设备壳体通过所述压紧轮和所述线性轮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设备壳体左侧面的底部中间设有开口一,所述开口一处设有激光测距仪一,所述所述设备壳体左侧面的右端中间设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二处设有激光测距仪二,所述激光测距仪二的后方设有电路板,所述压紧轮下方设有电池。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若干个,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螺纹丝扣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入基坑底部。
7.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为节串联的v电池。
8.进一步地,所述接收器位于基坑上方。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基础检测中人员安全风险高、检测结果精度差、无法进行事实观测和判断的问题,从而有效减少了人工测量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提升了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的数据及行程三维图像还可以为工程结算阶段提供实质性依据,进而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
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设备壳体,2、压紧轮,3、凹槽,4、线性轮,5、激光测距仪一,6、激光测距仪二。
具体实施方式
1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3.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所述设备壳体1内设有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与接收器通信连接,所述设备壳体1上端面设有压紧轮2、凹槽3和线性轮4,所述凹槽3位于所述设备壳体1的中间,所述凹槽3的顶端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压紧轮2,所述凹槽3的底端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线性轮4,所述凹槽3内设有连接杆,所述设备壳体1通过所述压紧轮2和所述线性轮4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设备壳体1左侧面的底部中间设有开口一,所述开口一处设有激光测距仪一5,所述所述设备壳体1左侧面的右端中间设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二处设有激光测距仪二6,所述激光测距仪二6的后方设有电路板,所述压紧轮2下方设有电池。
14.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1上设有激光测距仪一5和激光测距仪二6的一面向下朝向基坑底部,所述连接杆一端插入基坑底部,连接杆为碳纤维连接杆,连接杆的尺寸可根据基坑尺寸调节增加,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螺纹丝扣连接。
1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采用2节串联的4v电池。
16.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器位于基坑上方。
17.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通过内部结构,为各元件提供存放位置,并确保设备壳体沿着连接杆上平稳移动,所述压紧轮2保持设备壳体与连接杆紧密连接,所述线性轮4保持设备壳体竖直移动。
18.本实施例中,激光测距仪一5通过向坑底发出和接收激光信号,探测基坑深度。
19.本实施例中,激光测距仪二6通过向基坑四周发出和接收激光信号,探测基坑半径。
20.本实施例中,电路板将所述设备壳体1的爬升速度、扫描频率写入电路板,提供设备的运行方式。
21.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壳体1的无线发射装置将深度和半径数字信号传输给基坑上方接收器,接收器接收数字信号后,转化成模拟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相应尺寸。
22.为了方便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通过具体使用方式上对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23.在具体使用时,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所述设备壳体1上设有激光测距仪一5和激光测距仪二6的一面向下朝向基坑底部,通
过让设备壳体1在连接杆上连续滑动,分层探测基坑不同深度下的半径,并将信号发送给基坑上方的接收器,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尺寸。
24.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根据基坑设计深度将连接杆用螺纹旋接,插入基坑底部;2、在显示器中置入基础的设计尺寸、误差精度范围;3、设备壳体通过连接杆持续扫描,进入基坑内部;4、激光测距仪向基础四周发出激光探测信号,并接收返回信号,用来探测基础尺寸;5、在尺寸探测过程中,实时探测基础尺寸与设计尺寸的差距,如超过设计误差精度范围,则在显示器中显示“尺寸偏差过大”字样;6、将尺寸信息导入显示器中,在显示器中显示基础的三维模型图;7、根据测量出的尺寸,套用公式计算出基础的土方量,保存在设备存储器中,并与设计土方量进行对比;8、若对比结果的偏差率在设计要求范围,则可参考做出可进行隐蔽工程覆盖的指令。
25.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基础检测中人员安全风险高、检测结果精度差、无法进行事实观测和判断的问题,从而有效减少了人工测量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提升了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的数据及行程三维图像还可以为工程结算阶段提供实质性依据,进而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壳体(1),所述设备壳体(1)内设有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与接收器通信连接,所述设备壳体(1)上端面设有压紧轮(2)、凹槽(3)和线性轮(4),所述凹槽(3)位于所述设备壳体(1)的中间,所述凹槽(3)的顶端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压紧轮(2),所述凹槽(3)的底端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线性轮(4),所述凹槽(3)内设有连接杆,所述设备壳体(1)通过所述压紧轮(2)和所述线性轮(4)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设备壳体(1)左侧面的底部中间设有开口一,所述开口一处设有激光测距仪一(5),所述所述设备壳体(1)左侧面的右端中间设有开口二,所述开口二处设有激光测距仪二(6),所述激光测距仪二(6)的后方设有电路板,所述压紧轮(2)下方设有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若干个,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螺纹丝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插入基坑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2节串联的4v电池。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器位于基坑上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输变电工程基础全息检测设备,包括设备壳体,所述设备壳体内设有无线发射装置,所述无线发射装置与接收器通信连接,所述设备壳体上端面设有压紧轮、凹槽和线性轮,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设备壳体的中间,所述凹槽的顶端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压紧轮,所述凹槽的底端两侧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线性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基础检测中人员安全风险高、检测结果精度差、无法进行事实观测和判断的问题,从而有效减少了人工测量的安全隐患,同时也提升了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的数据及行程三维图像还可以为工程结算阶段提供实质性依据,进而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 王文东 付金琪 段正阳 杜永军 郎博宇 马博韬 朱晓东 付强 黄珣 蒙春玲 吴炜 袁成浩 郑昕炎 黄文华 王卓 刘芳 贾晓敏 陈鑫 刘杰锋 黄远洋 谷欣龙 王政 张辰禹 郑晓斌 张磊 乔平 赵思远 王光丽 炼晶辉 邹坤 霍威 齐振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华联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工程管理分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3
技术公布日:2022/3/2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