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模拟自然环境鉴定甘蔗抗螟性的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0:11: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甘蔗抗螟虫实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自然环境鉴定甘蔗抗螟性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2.甘蔗螟虫常称为甘蔗钻心虫。是我国甘蔗作物上危害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类害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甘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降低产量。苗期由蔗螟造成的枯心苗率一般在10%—15%,低者2%—5%,高者可达20%—40%,减少甘蔗单位面积的有效茎。甘蔗拔节后,幼虫钻蛀蔗节,造成螟蛀节,一般为5%—10%,高者达20%—30%。甘蔗伸长期受虫害造成“死尾蔗”。
3.种植抗虫品种是防治甘蔗螟虫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开展甘蔗种质抗螟性研究有助于为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现有的针对甘蔗抗螟虫实验的方法是在一个培养箱中放置甘蔗并接入螟虫,然后观察甘蔗被螟虫为害的程度分析甘蔗对螟虫的抗性。
4.但是现有的装置在进行甘蔗的抗螟虫实验中,不能同时对多品种的甘蔗鉴定螟虫抗性水平的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模拟自然环境鉴定甘蔗抗螟性的实验装置。其优点在于可以同时鉴定多品种的甘蔗的螟虫抗性水平。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自然环境鉴定甘蔗抗螟性的实验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放置箱,所述放置箱内设置有多个培养箱,位于同一个放置箱内相邻的培养箱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隔板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固定安装有通风网板。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位于所述培养箱上方的固定板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花洒,所述框架的一侧底部固定设置有水箱,若干个所述花洒与水箱通过进水管相连通。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培养箱的两端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渗水孔,所述渗水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滤网,所述放置箱的底部内壁与所述培养箱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滤网,所述培养箱的底壁与所述第二隔板的顶壁相接触,所述储水腔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排水筒,所述排水筒的进水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隔板之间,所述框架远离水箱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回收槽,所述回收槽位于所述排水筒的正下方。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培养箱内设置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贯穿所述培养箱的底壁,所述抽水管的底端位于所述储水腔内腔的底部,所述抽水管位于所述第二隔
板远离排水筒的一侧,所述抽水管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上连通设置有多个滴灌头。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水筒内设置有净化筒,所述净化筒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所述净化筒内固定安装有两个隔网,两个所述隔网之间填充有过滤填充物。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排水筒远离放置箱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连通设置有连接口,所述净化筒远离放置箱的一侧为封闭设置,所述净化筒的顶壁和底壁均开设有排水孔,两个所述排水孔分别与两个连接口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排水筒通过第一连通管相连通,第一连通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口上,位于最下方的所述连接口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底端伸入所述回收槽内。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箱与回收槽通过第二连通管相连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使用时,将不同品种的甘蔗幼苗种植在不同高度的培养箱内,在相同时间往不同高度的培养箱内接种螟虫进行对不同品种甘蔗的抗性实验,即可在短时间内统计出不同品种甘蔗的螟虫抗性水平,通过花洒可模拟雨水对甘蔗生长和螟虫的影响,使得模拟效果更贴近显示,通过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过滤填充物可对土壤内渗出的水进行过滤处理,并进行回收利用,较为节能环保,通过抽水管、滴灌管和滴灌头可对经第一滤网初过滤的污水进行回收滴灌利用,从而减小第二滤网和过滤填充物的过滤压力,通过滴灌头可模拟甘蔗种植时的滴灌环境,从而提高模拟实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另一视角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培养箱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放置箱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排水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框架;2、固定板;3、放置箱;4、水箱;5、回收槽;6、进水管;7、花洒;8、培养箱;801、渗水孔;9、把手;10、限位块;11、第二连通管;12、第一隔板;13、通风网板;14、第一滤网;15、第二隔板; 16、第二滤网;17、排水筒;18、净化筒;1801、排水孔;19、连接口;20、隔网;21、过滤填充物;22、第一连通管;23、抽水管;24、滴灌管;25、滴灌头;26、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照图1所示,一种模拟自然环境鉴定甘蔗抗螟性的实验装置,包括框架1,所述框架1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等距离分布的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放置箱3,所述放置箱3内设置有培养箱8,培养箱8内填充有土壤,不同高度的培养箱8内种植有不同品种的甘蔗苗。
22.所述放置箱3内设置的培养箱8为多个,若干个所述培养箱8等距离分布设置在放置箱3内,位于同一个放置箱3内相邻的培养箱8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一隔板12,在使用时,将不同种类的螟虫接种至位于同一高度的放置箱3内不同位置的培养箱8中,即可在统计出不同品种的甘蔗对不同种类的螟虫的抗性水平,进一步的由第一隔板12防止培养箱8内的
螟虫爬往其他培养箱8中影响实验精确度,使得实验结果更加精确完善。
23.所述第一隔板12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固定安装有通风网板13,由通风网板13增加培养箱8之间的空气流通,避免个别培养箱8中的甘蔗幼苗因吸收二氧化碳过少而影响其生长,进一步的影响实验的精确度。
24.进一步的,参考图2所示,位于所述培养箱8上方的固定板2底部均固定安装有花洒7,所述框架1的一侧底部固定设置有水箱4,若干个所述花洒7与水箱4通过进水管6相连通,进水管6通过水泵将水箱4内的水输入花洒 7内,由花洒7为甘蔗补充水和营养元素,在确保甘蔗得到水和营养元素补充能够正常生长的同时,也不会对螟虫造成死亡威胁,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的精确度,通过控制花洒7的出水速度,可模拟下雨对螟虫的影响。
25.更进一步的,参考图2-4所示,所述培养箱8的两端底部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离分布的渗水孔801,所述渗水孔801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滤网14,所述放置箱3的底部内壁与所述培养箱8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二隔板15,所述第二隔板15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滤网16,所述培养箱8的底壁与所述第二隔板15的顶壁相接触,第二滤网16的孔径小于第一滤网14的孔径,所述储水腔的一侧连通设置有排水筒17,所述排水筒17的进水端位于两个所述第二隔板15之间,所述框架1远离水箱4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回收槽5,所述回收槽5位于所述排水筒17的正下方,由渗水孔801将培养箱8内多余的水排入储水腔内的两侧,防止甘蔗根部腐烂,储水腔两侧的水经过第二滤网16二次过滤后,再由排水筒17将放置箱3内的水排出,由回收槽5接收排水管26排出的水,从而实现水的回收利用,通过将第二滤网16安装在第二隔板15的顶部位置,能够使储水腔两侧的污水进行预沉淀后再流入两个第二隔板15之间,避免大颗粒杂质堵塞第二滤网16,从而减小第二滤网16的过滤压力。
26.位于所述培养箱8的两端外壁顶部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0,由限位块10对培养箱8进行限位,从而对培养箱8进行固定。
27.位于培养箱8的两端外壁顶部且在限位块10上端的中心位置处均固定连接有把手9,由把手9更便捷的提拉培养箱8,增加实验员在检测记录实验数据时的便捷度。
28.更进一步的,参考图2-4所示,所述培养箱8内设置有抽水管23,所述抽水管23贯穿所述培养箱8的底壁,所述抽水管23的底端位于所述储水腔内腔的底部,所述抽水管23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5远离排水筒17的一侧,所述抽水管23的顶端连通设置有滴灌管24,滴灌管24平铺在培养箱8内腔的土壤顶端,所述滴灌管24上连通设置有多个滴灌头25,抽水管23上设置有水泵,水泵通过抽水管23可将储水腔内腔的水抽入滴灌管24内,滴灌管24 内的水再通过滴灌头25喷出,从而对培养箱8内的土壤进行滴灌,从而模拟栽培时的滴灌环境。
29.更进一步的,参考图2和图5所示,所述排水筒17内设置有净化筒18,净化筒18与排水筒17卡合连接,所述净化筒18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所述净化筒18内固定安装有两个隔网20,两个所述隔网20之间填充有过滤填充物21,过滤填充物21为鹅卵石、活性炭等吸附性过滤物质,净化筒18的外壁与排水筒17的内壁相贴合,两个第二隔板15之间的水排入净化筒18内,经净化筒18内的过滤填充物21可再次进行过滤。
30.所述排水筒17远离放置箱3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均连通设置有连接口19,所述净化筒18远离放置箱3的一侧为封闭设置,所述净化筒18的顶壁和底壁均开设有排水孔1801,两个所述排水孔1801分别与两个连接口19相连通,相邻两个所述排水筒17通过第一连通管22
相连通,第一连通管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口19上,位于最下方的所述连接口19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排水管26,所述排水管26的底端伸入所述回收槽5内,经过滤填充物 21过滤的水通过排水孔1801流入连接口19内,再通过第一连通管22流入排水管26内,从而准确的将净化后的水输入回收槽5内。
31.所述水箱4与回收槽5通过第二连通管11相连通,从而将回收槽5内的水输入水箱4内,从而实现污水的回收利用,较大程度的减少了水源的浪费,经过三重过滤后的水,能够输入花洒7内进行喷洒,不易造成花洒7堵塞。
32.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不同品种的甘蔗幼苗种植在不同高度的培养箱8 内,在相同时间往不同高度的培养箱8内接种螟虫进行对不同品种甘蔗的抗性实验,即可在短时间内统计出不同品种甘蔗的螟虫抗性水平,通过花洒7 可模拟雨水对甘蔗生长和螟虫的影响,使得模拟效果更贴近显示,通过第一滤网14、第二滤网16和过滤填充物21可对土壤内渗出的水进行过滤处理,并进行回收利用,较为节能环保,通过抽水管23、滴灌管24和滴灌头25可对经第一滤网14初过滤的污水进行回收滴灌利用,从而减小第二滤网16和过滤填充物21的过滤压力,通过滴灌头25可模拟甘蔗种植时的滴灌环境,从而提高模拟实验的准确性;模拟下雨环境时,水通过花洒7落在甘蔗上,并渗入土壤内,由渗水孔801将培养箱8内多余的水排入储水腔内的两侧,防止甘蔗根部腐烂,储水腔两侧的水经过第二滤网16二次过滤后,再由排水筒17将放置箱3内的水排出,由回收槽5接收排水管26排出的水,从而实现水的回收利用,通过将第二滤网16安装在第二隔板15的顶部位置,能够使储水腔两侧的污水进行预沉淀后再流入两个第二隔板15之间,两个第二隔板15之间的水排入净化筒18内,经净化筒18内的过滤填充物21可再次进行过滤,经过滤填充物21过滤的水通过排水孔1801流入连接口19内,再通过第一连通管22流入排水管26内,从而准确的将净化后的水输入回收槽5 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