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窃电电能表的制作方法

2022-02-19 23:59: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电能表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窃电电能表。


背景技术:

2.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电能的仪表,又称电度表、火表、千瓦小时表,指测量各种电学量的仪表。
3.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4.电能表采集的用电量、电压、电流等信息通过物联网直接交互,使用简单方便,不仅省去了布线、配套集中器等成本,还提高了数据安全和可靠性。
5.现有技术中,电能表虽然都设有防窃电装置,主要在电能表壳体上加以铅封来防止窃电,但是窃电现象屡屡发生,实际上,窃电者先把表箱铅封采取多种手段打开,进而把表箱内的电能表的表盖或端子盒上的铅封打开,进行线路改接,达到窃电目的后,再将铅封复原,使供电局反窃电人员很难发现窃电行为。
6.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窃电电能表,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窃电电能表;通过设置电子锁和胶囊,一方面使得接线盖不易打开,另一方面使得原来接线更加牢固,从而使得窃电者不易进行电线改接,且在改接时容易留下窃电痕迹,便于供电局反窃电人员发现,从而采取保护措施。
8.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窃电电能表,包括:
9.电能表本体,所述电能表本体一侧开设有卡槽;
10.接线槽,所述接线槽设置在电能表本体下方,所述接线槽内部设置有接线座,所述接线槽内部固连有电子锁,所述接线槽内部设有胶囊,所述胶囊内部装有胶水,所述胶囊通过管道与所述接线座连通,所述胶囊和所述接线座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的手柄与所述电子锁的锁舌通过连杆铰接;
11.接线盖,所述接线盖覆盖在所述接线槽上方,所述接线盖内壁设置有锁孔,所述电子锁的锁舌与所述锁孔卡合。
12.优选的,所述电子锁的锁舌截面为多边形,边数为3~6,所述锁孔与所述电子锁的锁舌相配合。
13.优选的,所述电子锁的锁舌设有多个,所述锁孔与所述电子锁的锁舌数量相同。
14.优选的,所述接线槽内部固连有报警器,所述电子锁锁舌的端部固连有所述报警器的电极,所述接线盖内固连有导电片。
15.优选的,所述接线盖开设有接线孔,所述接线槽在靠近所述接线孔处固连有压线夹,所述接线孔与所述接线座错位设置。
16.优选的,所述接线槽内部设置有绕线柱。
17.优选的,所述绕线柱表面设有凸起的螺旋纹。
18.优选的,所述绕线柱一侧铰接有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另一端转动连结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为柔性材质。
19.优选的,所述绕线柱与接线槽铰接,所述绕线柱内部安装有弹簧柱塞,所述接线槽在所述绕线柱一端固连有所述报警器的触发开关。
20.优选的,所述绕线柱端部的所述报警器的触发开关与电子锁电性连接。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窃电电能表,通过设置电子锁和胶囊,一方面使得接线盖不易打开,另一方面使得原来接线更加牢固,从而使得窃电者不易进行电线改接,且在改接时容易留下窃电痕迹,便于供电局反窃电人员发现,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23.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窃电电能表,通过设置多个锁舌,安装完成后,各个锁舌插在对应的锁孔内,锁舌和锁孔共同作用将接线盖固定在接线槽上,使得接线盖与接线槽连接的更加牢固,不易破坏,从而提高电能表的安全性。
24.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窃电电能表,通过设置报警器,在窃电者进行通过解密卡对电子锁进行破解时,电子锁锁舌进一步伸长,导电片与电极接触,使得报警器电流导通,从而使得报警器被触发报警,发出警报声,警醒窃电者停止窃电行为,并向供电局安全系统发送报警信息,安排人员进行检修,防止窃电,提醒用户和供电局反窃电人员进行检查,且便于确定窃电位置,及时排除用电障碍。
25.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窃电电能表,通过设置绕线柱,将电线缠绕到绕线柱上使得电线连接的更加牢靠,不易使得电线断路,且使得窃电者不易改接,且将电线绕到绕线柱后,在维修人员进行检修时,可以将缠绕的电线解下,避免电线长度限制导致接线困难,便于检修。
附图说明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29.图3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30.图4是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31.图中:1、电能表本体;2、接线槽;21、接线座;22、电子锁;23、胶囊;24、报警器;25、触发开关;26、压线夹;27、绕线柱;28、弹簧柱塞;3、接线盖;31、接线孔;32、导电片;5、固定夹;51、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3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防窃电电能表,包括:
34.电能表本体1,所述电能表本体1一侧开设有卡槽;
35.接线槽2,所述接线槽2设置在电能表本体1下方,所述接线槽2内部设置有接线座21,所述接线槽2内部固连有电子锁22,所述接线槽2内部设有胶囊23,所述胶囊23内部装有胶水,所述胶囊23通过管道与所述接线座21连通,所述胶囊23和所述接线座21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阀门,所述阀门的手柄与所述电子锁22的锁舌通过连杆铰接;
36.接线盖3,所述接线盖3覆盖在所述接线槽2上方,所述接线盖3内壁设置有锁孔,所述电子锁22的锁舌与所述锁孔卡合;
37.现有技术中,电能表都设有防窃电装置,主要在电能表壳体上加以铅封来防止窃电,但是窃电现象屡屡发生,实际上,窃电者先把表箱铅封采取多种手段打开,进而把表箱内的电能表的表盖或端子盒上的铅封打开,进行线路改接,达到窃电目的后,再将铅封复原,使供电局反窃电人员很难发现窃电行为;
38.而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胶囊23,在供电局工作人员将电能表安装时,将秘钥卡插入到卡槽中,此时电子锁22的锁舌处于收缩状态,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接线完成后,将接线盖3盖到接线槽2上,将秘钥卡拔出,电子锁22的锁舌伸出与接线盖3上锁孔卡合,从而将接线盖3固定到接线槽2上,此时阀门处于即将打开的状态,窃电者在进行窃电操作时,由于在接线槽2内部设置电子锁22,外部没有锁孔等开口,使得窃电者从外部不易拆卸接线盖3,从而不易改变接线进行窃电,当窃电者暴力拆除接线盖3时,会损坏接线盖3,留下窃电痕迹,便于供电局反窃电人员发现,从而进行维修和采取进一步措施,当窃电者采用解密卡对电子锁22进行破解时,在解密试错的过程中,电子锁22的锁舌会进一步伸长,使得接线盖3与接线槽2连接的更加紧密,此时锁舌伸长通过连杆牵动阀门的手柄转动,使得阀门打开,胶囊23内部的胶水流入到接线座21内,胶水遇到空气凝固,将电线和接线座21进一步固定,使得电线不易拆卸,且将接线座21的导电部位覆盖,不易清除,使得清除时容易留下窃电痕迹,从而不易改接电线,进一步提高防窃电的效果,本发明中,通过设置电子锁22和胶囊23,一方面使得接线盖3不易打开,另一方面使得原来接线更加牢固,从而使得窃电者不易进行电线改接,且在改接时不易清理凝固的胶水,容易留下窃电痕迹,便于供电局反窃电人员发现,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3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子锁22的锁舌截面为多边形,边数为3~6,所述锁孔与所述电子锁22的锁舌相配合;工作时,通过将电子锁22的锁舌设置为多边形,使得锁舌与锁孔卡合时连接的更加紧密,减小锁舌和锁孔的自由度,从而使得接线盖3与接线槽2连接的更加紧密,边数设置为3~6避免边数过多,不会使得趋向圆形,从而确保限制效果,不易转动,从而提高电能表的安全性。
4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子锁22的锁舌设有多个,所述锁孔与所述电子锁22的锁舌数量相同;工作时,通过设置多个锁舌,安装完成后,各个锁舌插在对应的锁孔内,锁舌和锁孔共同作用将接线盖3固定在接线槽2上,使得接线盖3与接线槽2连接的更加牢固,不易破坏,从而提高电能表的安全性。
4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线槽2内部固连有报警器24,所述电子锁22锁舌的端部固连有所述报警器24的电极,所述接线盖3内固连有导电片32;工作时,通过设置报警器24,在窃电者进行通过解密卡对电子锁22进行破解时,电子锁22锁舌进一步伸长,导电片32与电极接触,使得报警器24电流导通,从而使得报警器24被触发报警,发出警报声,警醒窃电者停止窃电行为,并向供电局安全系统发送报警信息,安排人员进行检修,防止窃电,提醒用户和供电局反窃电人员进行检查,且便于确定窃电位置,及时排除用电障碍。
4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线盖3开设有接线孔31,所述接线槽2在靠近所述接线孔31处固连有压线夹26,所述接线孔31与所述接线座21错位设置;工作时,通过将接线孔31与接线座21错位设置,在电能表安装完成后,使得电线在接线槽2内部弯曲,窃电者在进行线路改接时,需要打开接线盖3进行操作,这样容易使得报警器24报警和胶水流出,阻碍窃电者的窃电行为,在对接线槽2外侧的线路进行改接时,会损坏电线的绝缘层,从而留下窃电痕迹,容易被查出。
4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接线槽2内部设置有绕线柱27;工作时,通过设置绕线柱27,在电工对电能表进行接线时,首先将电线穿过接线盖3上的接线孔31,接着将电线绕到绕线柱27上,再将电线接到接线座21上,即完成接线,接着盖上接线盖3,开启电子锁22,完成电能表的安装,将电线缠绕到绕线柱27上使得电线连接的更加牢靠,不易使得电线断路,且使得窃电者不易改接,且将电线绕到绕线柱27后,在维修人员进行检修时,可以将缠绕的电线解下,避免电线长度限制导致接线困难,便于检修。
4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绕线柱27表面设有凸起的螺旋纹;工作时,通过在绕线柱27表面设置螺旋凸起,螺旋凸起与电线贴合,使得电线与接线座21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增大电线与接线座21的摩擦力,使得电线和接线座21连接的更加紧密,从而不利于从接线盖3外侧进行拆卸,进而提高接线的安全性。
4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绕线柱27一侧铰接有固定夹5,所述固定夹5另一端转动连结有固定扣51,所述固定扣51为柔性材质;工作时,通过设置固定夹5,在将电线缠绕到固定柱后,转动固定夹5,并将固定扣51安装到固定件上,从而对缠绕在绕线柱27上的电线进一步固定,使得固定的更加牢固,使得接线不易拆卸,从而不易改接窃电。
4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绕线柱27与接线槽2铰接,所述绕线柱27内部安装有弹簧柱塞28,所述接线槽2在所述绕线柱27一端固连有所述报警器24的触发开关25;工作时,通过设置弹簧柱塞28,在接线时转动绕好电线的绕线柱27,并按压弹簧柱塞28,将弹簧柱塞28抵在触发开关25上,此时触发开关25为断开状态,窃电者在窃电时,接线或拉扯电线使得弹簧柱塞28从触发开关25上脱离,使得触发开关25为闭合状态,触发报警器24,从而使得报警器24开始工作,对窃电者进行驱赶,并呼叫维护人员进行防护检修。
4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绕线柱27端部的所述报警器24的触发开关25与电子锁22电性连接;工作时,通过将绕线柱27处的报警器24的触发开关25与电子锁22电性连接,在窃电者进行窃电时,接线或拉扯电线使得弹簧柱塞28从触发开关25上脱离,此时同时触发报警器24和电子锁22,电子锁22触发使得胶囊23中的胶水流入到接线座21处,使得电线与接线座21连接更加牢固,并对接线部位进行防护。
48.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49.工作时,通过设置胶囊23,在供电局工作人员将电能表安装时,将秘钥卡插入到卡
槽中,此时电子锁22的锁舌处于收缩状态,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接线完成后,将接线盖3盖到接线槽2上,将秘钥卡拔出,电子锁22的锁舌伸出与接线盖3上锁孔卡合,从而将接线盖3固定到接线槽2上,此时阀门处于即将打开的状态,窃电者在进行窃电操作时,由于在接线槽2内部设置电子锁22,外部没有锁孔等开口,使得窃电者从外部不易拆卸接线盖3,从而不易改变接线进行窃电,当窃电者暴力拆除接线盖3时,会损坏接线盖3,留下窃电痕迹,便于供电局反窃电人员发现,从而进行维修和采取进一步措施,当窃电者采用解密卡对电子锁22进行破解时,在解密试错的过程中,电子锁22的锁舌会进一步伸长,使得接线盖3与接线槽2连接的更加紧密,此时锁舌伸长通过连杆牵动阀门的手柄转动,使得阀门打开,胶囊23内部的胶水流入到接线座21内,胶水遇到空气凝固,将电线和接线座21进一步固定,使得电线不易拆卸,且将接线座21的导电部位覆盖,不易清除,使得清除时容易留下窃电痕迹,从而不易改接电线,进一步提高防窃电的效果,通过将电子锁22的锁舌设置为多边形,使得锁舌与锁孔卡合时连接的更加紧密,减小锁舌和锁孔的自由度,从而使得接线盖3与接线槽2连接的更加紧密,边数设置为~避免边数过多,不会使得趋向圆形,从而确保限制效果,不易转动,从而提高电能表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多个锁舌,安装完成后,各个锁舌插在对应的锁孔内,锁舌和锁孔共同作用将接线盖3固定在接线槽2上,使得接线盖3与接线槽2连接的更加牢固,不易破坏,从而提高电能表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报警器24,在窃电者进行通过解密卡对电子锁22进行破解时,电子锁22锁舌进一步伸长,导电片32与电极接触,使得报警器24电流导通,从而使得报警器24被触发报警,发出警报声,警醒窃电者停止窃电行为,并向供电局安全系统发送报警信息,安排人员进行检修,防止窃电,提醒用户和供电局反窃电人员进行检查,且便于确定窃电位置,及时排除用电障碍。
5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