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11:02: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滴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


背景技术:

2.药物分析是运用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学的以及微生物学的方法和技术来研究药物的一门学科,包括药物成品的化学检验,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贮存过程的质量考察,临时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等,分析过程中通常用到药物分析滴定装置,而目前滴定装置对容器内存有一定药物溶液情况下,进一步滴定其它混合药物时,药物滴落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溅射现象,导致实际滴定液与预计注入滴定液容量出现差异,影响药物分析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
4.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包括顶盖板、套筒以及引流机构,所述顶盖板上开设有两个设置于两侧的导向口,所述套筒通过限位块滑动设置于导向口内,套筒的上部通过扭簧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引流机构安装于顶盖板上,并用于对设置于套筒内的两个滴定管进行偏转。
5.优选的,所述引流机构包括手轮、拨板以及抵靠环,所述手轮通过转动柱安装于顶盖板上,所述拨板固定于转动柱的下端,所述抵靠环安装于套筒的外端,抵靠环上的一侧设置限位头,拨板的侧端与抵靠环的侧端面相抵靠,抵靠环的另一侧设置柔性头。
6.优选的,所述顶盖板的侧端呈弧形阶梯状设置。
7.优选的,两个所述导向口在顶盖板上为非对称设置,且导向口的宽度与套筒的外径相配合。
8.优选的,所述套筒上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块之间的间距大于顶盖板的厚度。
9.优选的,所述手轮置于两个滴定管之间,且转动柱固定于拨板的正中位置。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顶盖板内设置引流机构,以及通过在套筒上设置定位件,使得自动完成定位的滴定管能够适应角度的调节,即由手动旋转手轮,经下端的转动柱来带动拨板在两个抵靠环之间转动一定角度,两个滴定管的下端出口能够对应抵靠于容器的内壁两侧,使得滴定管内待滴定分析的滴定药物液能够顺着容器内壁流入底部,避免滴定操作过程中滴定液在容器内发生溅射现象,保证滴定药物分析液注入量的精准性,且两股滴定液顺着相反方向完成预混合,实现多种滴定液的稳定混合。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套筒和引流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顶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14.其中,1-顶盖板,2-套筒,3-引流机构,4-导向口,5-限位块,6-扭簧,7-定位件,31-手轮,32-拨板,33-抵靠环,34-转动柱,35-限位头,36-柔性头。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包括顶盖板1、套筒2以及引流机构3,所述顶盖板1上开设有两个设置于两侧的导向口4,所述套筒2通过限位块5滑动设置于导向口4内,套筒2的上部通过扭簧6设置有定位件7,所述引流机构3安装于顶盖板1上,并用于对设置于套筒2内的两个滴定管进行偏转。
1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顶盖板1的侧端呈弧形阶梯状设置,两个所述导向口4在顶盖板1上为非对称设置,且导向口4的宽度与套筒2的外径相配合,所述套筒2上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块5之间的间距大于顶盖板1的厚度。
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流机构3包括手轮31、拨板32以及抵靠环33,所述手轮31通过转动柱34安装于顶盖板1上,所述拨板32固定于转动柱34的下端,所述抵靠环33安装于套筒2的外端,抵靠环33上的一侧设置限位头35,拨板32的侧端与抵靠环33的侧端面相抵靠,抵靠环33的另一侧设置柔性头36。
19.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柔性头36的材质为橡胶,避免柔性头36对盛装滴定剂溶液的容器内壁造成损伤。
20.此外,所述手轮31置于两个滴定管之间,且转动柱34固定于拨板32的正中位置。
21.工作过程及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操作人员手动提拉定位件7,然后向套筒2内置入滴定管,松开手后在扭簧6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对滴定管完成在套筒2内的定位,对另一侧的滴定管同样定位好后,通过阶梯状侧端的顶盖板1,将该装置安放于盛装滴定剂溶液的容器上端口,此时两个安装有定位好滴定管的套筒2滑动置于4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位于上方的限位块5搭置于顶盖板1的上端,当需要进行单种或多种滴定液混合滴定试验时,通过手动旋转手轮31,经下端的转动柱34来带动拨板32在两个抵靠环33之间转动一定角度,在拨板32侧端的抵推下,推动位于套筒2下部的抵靠环33向拨板32转动的对应方向同步转动,由于两个限位块5的间距大于顶盖板1的厚度,使得套筒2的上部能够在导向口4内实现转动,在柔性头36抵靠至容器内壁后,两个滴定管的下端出口能够对应抵靠于容器的内壁两侧,使得滴定管内待滴定分析的滴定药物液能够顺着容器内壁流入底部,且两股滴定液顺着相反方向完成预混合。
22.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盖板1内设置引流机构3,以及通过在套筒2上设置定位件7,使得自动完成定位的滴定管能够适应角度的调节,即由手动旋转手轮31,经下端的转动柱34来带动拨板32在两个抵靠环33之间转动一定角度,两个滴定管的下端出口能够对应抵靠于容器的内壁两侧,使得滴定管内待滴定分析的滴定药物液能够顺着容器内壁流入底部,避免滴定操作过程中滴定液在容器内发生溅射现象,保证滴定药物分析液注入量的精准性,且两股滴定液顺着相反方向完成预混合,实现多种滴定液的稳定混合。
23.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
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技术特征:
1.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板(1)、套筒(2)以及引流机构(3),所述顶盖板(1)上开设有两个设置于两侧的导向口(4),所述套筒(2)通过限位块(5)滑动设置于导向口(4)内,套筒(2)的上部通过扭簧(6)设置有定位件(7),所述引流机构(3)安装于顶盖板(1)上,并用于对设置于套筒(2)内的两个滴定管进行偏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机构(3)包括手轮(31)、拨板(32)以及抵靠环(33),所述手轮(31)通过转动柱(34)安装于顶盖板(1)上,所述拨板(32)固定于转动柱(34)的下端,所述抵靠环(33)安装于套筒(2)的外端,抵靠环(33)上的一侧设置限位头(35),拨板(32)的侧端与抵靠环(33)的侧端面相抵靠,抵靠环(33)的另一侧设置柔性头(3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板(1)的侧端呈弧形阶梯状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口(4)在顶盖板(1)上为非对称设置,且导向口(4)的宽度与套筒(2)的外径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上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块(5)之间的间距大于顶盖板(1)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31)置于两个滴定管之间,且转动柱(34)固定于拨板(32)的正中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药物分析滴定装置,涉及滴定装置技术领域,包括顶盖板、套筒以及引流机构,所述顶盖板上开设有两个设置于两侧的导向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盖板内设置引流机构,以及通过在套筒上设置定位件,使得自动完成定位的滴定管能够适应角度的调节,即由手动旋转手轮,经下端的转动柱来带动拨板在两个抵靠环之间转动一定角度,两个滴定管的下端出口能够对应抵靠于容器的内壁两侧,使得滴定管内待滴定分析的滴定药物液能够顺着容器内壁流入底部,避免滴定操作过程中滴定液在容器内发生溅射现象,保证滴定药物分析液注入量的精准性,且两股滴定液顺着相反方向完成预混合,实现多种滴定液的稳定混合。实现多种滴定液的稳定混合。实现多种滴定液的稳定混合。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明 邓艳梅 王巍 钱丹华 徐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滁州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1.10.27
技术公布日:2022/3/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