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给排水工程过楼导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8:43: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楼导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给排水工程过楼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2.在现代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楼宇间进行给排水管道的架设,进行排水管道的安装时,需要首先在建筑物的墙体上开设孔洞,孔洞内铺设给排水管道。
3.由于给排水管道内部水体的流动,造成给排水管道振动,给排水管道不断与孔洞侧壁发生摩擦,长时间情况下,给排水管道会发生破损,给排水管道的内液体的泄露对于墙体结构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安装过楼导管对给排水管道和墙体进行隔离保护。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如下的缺陷:现有技术中对于给排水管道过楼导管的设计方案,将过楼导管的两端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到墙体两侧面,然后在过楼导管内穿过给排水管道,这样并没有实质的解决给排水管道的振动,振动仍然存在使得给排水管道与过楼管道摩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给排水工程过楼导管组件,安装方便,稳定可靠,从源头减少了振动的产生,在过程阻碍了振动的传导,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给排水工程过楼导管组件,包括外管,所述外管设在墙体上打通的孔洞内,在外管内等角度设有连接弹簧,在连接弹簧的自由端设有缓冲水体流速的内管,且内管的两端口设有与给排水管对接的连接部。
7.进一步,考虑到上述外管与墙体孔洞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外管的外侧均匀布置橡胶棒,在橡胶棒的间隙填充有密封胶。
8.进一步,考虑到上述内管需要缓冲水体流速,所述内管为圆柱管结构,在内管的内壁等角度设有螺旋凸起。
9.进一步,考虑到上述外管拆卸的问题,所述连接部为法兰盘结构,且连接部的外径小于外管的内径。
10.进一步,考虑到上述外管与内管之间连接为弹性连接,实现了振动的吸收,但是二者连接稳定性差,所述内管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橡胶塞,橡胶塞为环状结构,且橡胶塞的一端与外管和内管之间的间隙适配。
11.进一步,所述内管为两端口喇叭口状结构。
12.进一步,考虑到上述内管结构在减少振动方面效果为水体沿内管快速流动,所述内管的外侧壁为圆柱结构,所述内管的内侧壁为两端喇叭口状结构。
13.进一步,考虑上述内管水体流动缓冲位置固定,所述内管为圆柱管结构,在内管的内壁等角度设有凹槽,在凹槽内滑动连接有聚流器,所述聚流器为两头喇叭口状结构,在聚
流器的外侧壁设有与凹槽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的端面设有可折弯的顶板,所述滑块的侧面设有定位螺钉,且定位螺钉可以挤压顶板弯曲。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改进内管的结构,使得水体下落时,得到缓存,螺旋凸起结构的内壁,保证水体沿内壁快速流过,喇叭口状结构的内壁,结构强度高与刚度高,保证水体汇集后满管下落,两种方式均可以实现对水体振动的缓冲;本技术通过在内管与外管之间设置连接弹簧,进一步吸收剩余的微小振动,且将内管与外管隔离保护,不会发生摩擦;本技术通过在墙体与外管之间设置橡胶棒与密封胶,再次吸收剩余的微小振动,且将外管与墙体的孔洞隔离保护,其次连接的强度高,结构稳定,另外可以避免墙体热胀冷缩导致外管破裂现象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橡胶塞,可以将外管与内管位置固定的隔离,且可以减少振动的传导;本技术通过在内管设置聚流器,通过调节聚流器的位置实现水体在不同位置的汇聚,同样的通过将水体汇聚后满管下落,达到水体振动的缓冲;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可靠,无振动传导,消音效果好,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二内管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实施例三内管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实施例四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聚流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墙体1、孔洞2、外管3、连接弹簧4、内管5、连接部6、橡胶棒7、密封胶8、螺旋凸起9、橡胶塞10、凹槽11、聚流器12、滑块13、顶板14、定位螺钉15。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实施例一
26.如图1-3所示,一种建筑给排水工程过楼导管组件,包括外管3,所述外管3为圆柱管结构,材质为镀锌管材,所述外管3设在墙体1上打通的孔洞2内,且外管3与墙体1孔洞2间隙配合,在外管3内每隔45
°
安装有一排的连接弹簧4,保证安装内管5时与外管3同心,每个连接弹簧4受力相同,在连接弹簧4的自由端安装有缓冲水体流速的内管5,所述内管5为圆柱管结构,在内管5的内壁每隔60
°
焊接有螺旋凸起9,保证水体沿内壁快速流过,吸收水体振动,避免结构之间发生摩擦,且内管5的两端口焊接有与给排水管对接的连接部6,通过在内管5与外管3之间设置连接弹簧4,吸收剩余的微小振动,且将内管5与外管3隔离保护,不
会发生摩擦。
27.在具体设置上述外管3时,考虑到上述外管3与墙体1孔洞2连接的稳定性,所述外管3的外侧均匀布置橡胶棒7,在橡胶棒7的间隙填充有密封胶8,再次吸收剩余的微小振动,且将外管3与墙体1的孔洞2隔离保护,其次连接的强度高,结构稳定,另外可以避免墙体1热胀冷缩导致外管3破裂现象的问题。
28.在具体设置上述连接部6时,考虑到上述外管3拆装的问题,所述连接部6为法兰盘结构,且连接部6的外径小于外管3的内径,安装时使用密封胶8填充,拆卸时破坏密封胶8即可整体拆除。
29.在具体设置上述内管5与外管3时,考虑到上述外管3与内管5之间连接为弹性连接,实现了振动的吸收,但是二者连接稳定性差,所述内管5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橡胶塞10,橡胶塞10为环状结构,且橡胶塞10的一端与外管3和内管5之间的间隙适配,可以将外管3与内管5位置固定的隔离,且可以减少振动的传导。
30.实施例二
3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主要改进了内管5,所述内管5为两端口喇叭口状结构,通过扩口处理生产,内管5的内壁进行抛光处理,保证水体汇集后满管下落,可以实现对水体振动的缓冲,避免结构之间发生摩擦。
32.实施例三
3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主要改进了内管5,所述内管5的外侧壁为圆柱结构,所述内管5的内侧壁为两端喇叭口状结构,通过钻扩铰处理生产,且内管5的内壁进行抛光处理,保证水体汇集后满管下落,实现对水体振动的缓冲,避免结构之间发生摩擦,并且结构强度高与刚度高,提升了使用寿命。
34.实施例四
35.如图6-7所示,考虑上述内管5水体流动缓冲位置固定,所述内管5为圆柱管结构,在内管5的内壁每隔90
°
加工有凹槽11,凹槽11为门字型结构,在凹槽11内滑动连接有聚流器12,所述聚流器12为两头喇叭口状结构,内壁进行抛光处理,在聚流器12的外侧壁焊接有与凹槽11适配的滑块13,滑块13为方块结构,所述滑块13的端面加工有可折弯的顶板14,通过激光切割一个u型线槽,所述滑块13的侧面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15,上述u型线槽与定位螺栓位置垂直,定位螺钉15旋进的过程中可以挤压顶板14弯曲,卡死滑块13的位置,通过调节聚流器12的位置实现水体在不同位置的汇聚,同样的通过将水体汇聚后满管下落,达到水体振动的缓冲。
36.应用场景及工作原理:在现代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楼宇间进行给排水管道的架设,进行排水管道的安装时,需要首先在建筑物的墙体1上开设孔洞2,选择实施例三的内管5进行组装,然后将本技术安装在孔洞2内,且连接部6的两端与给排水管道通过螺栓固定,最后通过橡胶棒7与密封胶8固定外管3,使用过程中,水体汇集后满管下落,实现对水体振动的缓冲,避免结构之间发生摩擦;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可靠,无振动传导,消音效果好,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37.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