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0:56:4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特别是涉及对穿着者的皮肤进行保湿而提高了对穿着者的贴合性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2.为了抑制排泄到一次性尿布的粪便附着于穿着者的皮肤,已知有在顶片的后背侧部位的身体侧面涂布润肤液剂的技术。(专利文献1)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7573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无法充分地对穿着者的胯裆部、腹侧部的皮肤进行保湿,另外,排泄物有可能从一次性尿布的后背侧端部漏出到外部。
8.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尿布,其能够对穿着者的后背侧部、胯裆部以及腹侧部的皮肤进行保湿,使后背侧的端翼与穿着者的后背侧部紧贴而提高贴合感。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如下所述。
11.第一方案的特征在于,在透液性的顶片与非透液性的背片之间设置有吸收体,在所述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形成有端翼部,在形成后背侧的所述端翼部的顶片和背片之间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伸缩的矩形状的伸缩片,所述伸缩片由与所述顶片相对的内侧片、与所述背片相对的外侧片、以及在所述内侧片与外侧片之间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沿宽度方向伸缩的伸缩部件形成,所述伸缩部件借助在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的粘接部固定于所述内侧片的身体相反侧面和外侧片的身体侧面,在所述顶片的身体侧面,在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有从腹侧的所述端翼部朝向后背侧的所述端翼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润肤液部,在俯视时,所述润肤液部中的延伸到后背侧的端翼部的部位重叠地设置于所述粘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部和与所述粘接部相邻的粘接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部。
12.第二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的结构中,将涂布于所述润肤液部的润肤液剂的涂布单位面积重量形成为2g/mm2~20g/mm2。
13.第三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结构中,所述润肤液部中的延伸到后背侧的端翼部的部位的润肤液剂的涂布单位面积重量形成为比所述润肤液部中的延伸到吸收体的部位的润肤液剂的涂布单位面积重量大。
14.第四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第三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案的结构中,在俯视时,所述润肤液部中的延伸到后背侧的端翼部的部位的润肤液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
成为比所述润肤液部中的延伸到吸收体的部位的润肤液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
15.第五方案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第四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案的结构中,所述润肤液剂由水溶性的甘油形成。
16.发明效果
17.根据第一方案,在透液性的顶片和非透液性的背片之间设置有吸收体,在吸收体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形成有端翼部,在形成后背侧的端翼部的顶片和背片之间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伸缩的矩形状的伸缩片,伸缩片由与顶片相对的内侧片、与背片相对的外侧片、以及在内侧片和外侧片之间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沿宽度方向伸缩的伸缩部件形成,伸缩部件借助在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的粘接部固定于内侧片的身体相反侧面和外侧片的身体侧面,在顶片的身体侧面,在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有从腹侧的端翼部朝向后背侧的端翼部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润肤液部,在俯视时,润肤液部中的延伸到后背侧的端翼部的部位重叠地设置于粘接部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部和与粘接部相邻的粘接部的宽度方向的另一侧部,因此能够对穿着者的皮肤进行保湿,另外,能够使形成于后背侧的端翼ef的褶皱的延伸部增高而提高一次性尿布与穿着者的后背侧腰部的贴合性。
18.根据第二方案,除了第一方案的效果以外,由于将涂布于润肤液部的润肤液剂的涂布单位面积重量形成为2g/mm2~20g/mm2,因此能够高效地对穿着者的皮肤进行保湿。
19.根据第三方案,除了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效果以外,由于润肤液部中的延伸到后背侧的端翼部的部位的润肤液剂的涂布单位面积重量形成为比润肤液部中的延伸到吸收体的部位的润肤液剂的涂布单位面积重量大,因此能够可靠地减弱粘接部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的粘接力,使形成于后背侧的端翼ef的褶皱的延伸部进一步增高,进一步提高一次性尿布与穿着者的后背侧腰部的贴合性。
20.根据第四方案,在第一方案~第三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效果的基础上,在俯视时,润肤液部中的延伸到后背侧的端翼部的部位的润肤液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润肤液部中的延伸到吸收体的部位的润肤液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因此能够扩大与润肤液部重叠的粘接部的一侧部和另一侧部的面积,使形成于后背侧的端翼ef的褶皱的延伸部进一步增高,进一步提高一次性尿布与穿着者的后背侧腰部的贴合性。
21.根据第五方案,除了第一方案~第四方案中任一方案的效果以外,由于润肤液剂由水溶性的甘油形成,因此能够吸取周围空气中的水分,进一步对穿着者的皮肤进行保湿。
附图说明
22.图1是一次性尿布的身体侧的俯视图。
23.图2是一次性尿布的身体相反侧的俯视图。
24.图3是图1的x1-x1剖视图。
25.图4是伸缩片的俯视图。
26.图5是润肤液的涂布方式的说明图。
27.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润肤液的涂布方式的说明图。
28.图7是图6的x2-x2剖视图,是润肤液剂的涂布单位面积重量的说明图。
29.图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润肤液的涂布方式的说明图。
30.图9是图8的x2-x2剖视图,是润肤液剂的涂布单位面积重量的说明图。
31.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润肤液的涂布方式的说明图。
32.图11是图10的x2-x2剖视图,是润肤液剂的涂布单位面积重量的说明图。
33.图12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润肤液的涂布方式的说明图。
34.图13是图12的x2-x2剖视图,是润肤液剂的涂布单位面积重量的说明图。
35.图14是润肤液涂布前的伸缩片的褶皱的形态的说明图。
36.图15是润肤液涂布后的伸缩片的褶皱的形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如图1~图3所示,一次性尿布由设置于身体侧的透液性的顶片10、设置于身体相反侧的非透液性的背片11、以及设置于顶片10与背片11之间的吸收要素20形成。另外,吸收要素20由吸收体21和覆盖吸收体21的包装片22形成。
38.在背片11的身体相反侧设置有外装片12。另外,优选在顶片10与吸收要素20之间设置中间片15,该中间片15使透过了顶片10的排泄物向吸收要素20移动而防止排泄物的倒流。
39.在吸收要素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隔开规定的间隔地设置有立体褶裥30,该立体褶裥30防止排泄物向外部泄漏。立体褶裥30由实质上在宽度方向上连续的褶裥片31和沿着褶裥片31的前后方向以伸长状态固定的细长状的弹性伸缩部件32形成。
40.在立体褶裥30的基部的外侧,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有防止排尿向外部泄漏的平面褶裥40。平面褶裥40由在背片11、褶裥片31、外装片12、背片11和褶裥片31之间沿前后方向以伸长状态固定的细长状的弹性伸缩部件41形成。
41.在吸收要素20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端翼部ef,在吸收要素20的两侧形成有侧翼部sf。
42.在形成后背侧的端翼部ef的顶片11与外装片12之间设置有后述的伸缩片60。
43.在侧翼部sf的后背侧部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粘扣带50。粘扣带50由固定于侧翼sf的基材51和设置于基材51的身体侧的卡定部52形成。
44.在外装片12的身体相反侧的腹侧部设置有矩形状的靶片55,该靶片55在粘扣带50的卡定部52所卡定的前后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间隔且向宽度方向延伸。
45.如图4所示,伸缩片60由与顶片10对置的内侧片61、与外装片12对置的外侧片62、以及在内侧片61与外侧片62之间沿宽度方向以伸长状态固定的细长状的弹性伸缩部件(权利要求中的“伸缩部件”)63形成。
46.弹性伸缩部件63固定于矩形状的第一粘接部65a和第二粘接部65b,该第一粘接部65a在内侧片61的身体相反侧面,沿宽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该第二粘接部65b在外侧片62的身体面侧,沿宽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由此,如图14所示,能够在伸缩片60的身体侧面和身体相反侧面形成大致山形的褶皱68,使一次性尿布与穿着者的后背侧腰部贴合。第一粘接部65a和第二粘接部65b能够涂布热熔粘接剂而形成。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粘接部65a和第二粘接部65b总称为粘接部65,将粘接部65和与其相邻的粘接部65之间的部位称为非粘接部66。
47.另外,可以代替在内侧片61和外侧片62上形成粘接部65,而在弹性伸缩部件63的外周部以在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的方式形成粘接部65,从而也能够在弹性伸缩部件
63上固定内侧片61和外侧片62。
48.如图5所示,在顶片10的身体侧面的立体褶裥30之间的部位形成有润肤液部70,该润肤液部70在宽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向前后方向延伸。另外,优选的是,润肤液部70从腹侧的端翼部ef形成至后背侧的端翼部ef。由此,能够使一次性尿布与穿着者的接触部平滑地接触,例如使腹侧的端翼部ef和穿着者的腹侧腰部、后背侧的端翼部ef和穿着者的后背侧腰部平滑地接触,能够抑制穿着者的皮肤的外伤。另外,润肤液部70可以通过涂布、转印润肤液剂而形成。
49.优选的是,将润肤液部70的面积率即润肤液部70相对于顶片10的身体侧面的立体褶裥30之间的部位的面积的比例设为20%~70%。在小于20%的情况下,难以在宽度方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地形成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润肤液部70,在超过70%的情况下,有可能过度地对穿着者的皮肤进行保湿。
50.作为润肤液剂,能够使用水溶性的甘油,但优选为利用规定量的水溶液稀释甘油而形成的润肤液剂。由此,能够吸取周围空气中的水分而对穿着者的皮肤进行保湿。另外,能够在甘油中加入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神经酰胺而提高润肤液剂的保湿力,能够根据一次性尿布的使用时期、使用场所来设计最佳的润肤液剂进行使用。进而,也可以添加油性的凡士林等,向皮肤赋予屏障功能。
51.《第一实施方式》
52.接着,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润肤液部70进行说明。
53.如图6所示,润肤液部70在后背侧的端翼部ef中的与伸缩片60的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非粘接部66对置的部位,以向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另外,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左侧部以与形成于非粘接部66的左侧的粘接部65的右侧部重叠的方式形成,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右侧部以与形成于非粘接部66的右侧的粘接部65的左侧部重叠的方式形成。
54.如图7所示,关于润肤液部70的涂布量,以相同的涂布量例如2g/mm2从顶片10的腹侧的端翼部ef涂布到后背侧的端翼部ef。
55.由此,减弱与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左侧部重叠的粘接部65的右侧部以及与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右侧部重叠的粘接部65的左侧部的粘接力,如图15所示,使形成于伸缩片60的身体侧面的褶皱68向身体侧进一步延伸,能够使一次性尿布更加贴合穿着者的后背侧腰部。
56.另外,润肤液部70的涂布量优选为2g/mm2~20g/mm2。在小于2g/mm2的情况下,无法对穿着者的皮肤进行保湿,在超过20g/mm2的情况下,有可能过度地对穿着者的皮肤进行保湿。
57.《第二实施方式》
58.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润肤液部70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润肤液部70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59.如图9所示,润肤液部70例如以2g/mm2的涂布量从顶片10的腹侧的端翼部ef涂布到吸收要素20的后背侧端部,顶片10的后背侧的端翼部ef例如以3g/mm2的涂布量涂布。另外,图8与图6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60.由此,能够可靠地减弱与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左侧部重叠的粘接部65的右侧部的粘接力以及与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右侧部重叠的粘接部65的左侧部的粘接力,使
形成于伸缩片60的身体侧面的褶皱68均等地向身体侧延伸,从而能够使一次性尿布可靠地贴合于穿着者的后背侧腰部。
61.《第三实施方式》
62.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润肤液部70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润肤液部70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63.如图10所示,将形成于顶片10的后背侧的端翼部ef的身体侧面的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形成于顶片10的腹侧的端翼部ef的身体侧面的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长。另外,图11与图7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64.由此,能够扩大与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左侧部重叠的粘接部65的右侧部的面积以及与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右侧部重叠的粘接部65的左侧部的面积,使形成于伸缩片60的身体侧面的褶皱68进一步向身体侧延伸,能够使一次性尿布进一步贴合于穿着者的后背侧腰部。
65.另外,为了借助粘接剂65将弹性伸缩部件63固定于内侧片61和外侧片62,优选使粘接部65中的不与润肤液部70重叠的面积设为30%~40%以上。
66.《第四实施方式》
67.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的润肤液部70进行说明。对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润肤液部70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说明。
68.如图13所示,润肤液部70例如以2g/mm2的涂布量从顶片10的腹侧的端翼部ef涂布到吸收要素20的后背侧端部,顶片10的后背侧的端翼部ef例如以3g/mm2涂布。另外,图12与图1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69.由此,能够可靠地减弱与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左侧部重叠的粘接部65的右侧部的粘接力以及与润肤液部70的宽度方向的右侧部重叠的粘接部65的左侧部的粘接力,使形成于伸缩片60的身体侧面的褶皱68均等地向身体侧延伸,从而能够使一次性尿布可靠地贴合于穿着者的后背侧腰部。
70.接着,依次对顶片10等的原材料和特征部分进行说明。
71.(顶片)
72.顶片10由有孔或无孔的无纺布、多孔性塑料片等形成。并且,对于其中的无纺布的原料纤维是什么纤维并无特殊限定。例如,可以例示出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等、使用它们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纤维、复合纤维等。并且,无纺布可以是通过任意加工而制造的无纺布。作为加工方法,可以例示公知的方法,例如水刺法、纺粘法、热粘合法、熔喷法、针刺法、热风法、点粘合法等。例如,若追求柔软性、悬垂性则优选水刺法,若追求蓬松性、柔软性,则热粘合法是优选的加工方法。
73.(背片)
74.背片11由在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聚乙烯片等上层叠有无纺布的层压无纺布、夹设防水膜而实质上确保了非透液性的无纺布(在该情况下,由防水膜和无纺布构成背片。)等而形成。当然,除此之外,近年来,从防止闷湿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例示优选使用的具有非透液性和透湿性的材料。作为该具有非透液性和透湿性的原材料的片材,例如可以例示出在聚乙烯、聚丙烯等烯烃系树脂中混炼无机填充剂,成型出片材后沿单轴或双轴方
向拉伸而得到的微多孔性片。进而,通过使用微分散相纤维的无纺布、通过施加热及压力来减小纤维的空隙所带来的防漏性强化、高吸水性树脂或疏水性树脂、防水剂的涂布这样的方法,从而不使用防水膜而制成的非透液性的片材也能够用作背片11。
75.(外装片)
76.外装片12是用于支承吸收要素20并穿着于穿着者的部分。外装片12形成为两侧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缩窄的沙漏形状,此处成为包围穿着者的腿的部位。
77.外装片12优选由无纺布形成。对于无纺布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原材料纤维,除了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烃系、聚酯系、聚酰胺系等合成纤维以外,还可以使用人造丝、铜氨纤维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作为加工法,可以使用水刺法、纺粘法、热粘合法、热风法、针刺法等。但是,在能够兼顾皮肤触感和强度这方面,优选纺粘无纺布、sms无纺布、smms无纺布等长纤维无纺布。除了使用一张无纺布之外,也可以将多张无纺布重叠地使用。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利用粘接剂等将无纺布彼此粘接。在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其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0g/m2~50g/m2,特别优选为15g/m2~30g/m2。
78.(中间片)
79.中间片15由与顶片10相同的材料形成。中间片15优选接合于顶片10,在其接合中使用热压纹或超声波熔接的情况下,优选为中间片15的原材料具有与顶片10相同程度的熔点的材料。在中间片15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该无纺布的纤维的纤度优选为2.0dtex~5.0dtex程度。
80.(吸收体)
81.吸收体21能够由纤维的集合体而形成。作为该纤维集合体,除了对绵状纸浆、合成纤维等短纤维进行积纤而得到的集合体之外,还能够使用根据需要对醋酸纤维素等合成纤维的丝束(纤维束)进行开纤而得到的长纤维集合体。作为纤维单位面积重量,在对绵状纸浆、短纤维进行积纤的情况下,例如能够设为100g/m2~300g/m2程度,在长纤维集合体的情况下,例如能够设为30g/m2~120g/m2程度。合成纤维的情况下的纤度例如为1dtex~16dtex,优选为1dtex~10dtex,进一步优选为1dtex~5dtex。在长纤维集合体的情况下,长纤维也可以是非卷曲纤维,但优选为卷曲纤维。卷曲纤维的卷曲度例如可以设为每1英寸5个~75个,优选为10个~50个,进一步优选为15个~50个程度。并且,大多情况下使用均匀卷曲的卷曲纤维。
82.吸收体21优选包含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特别优选为,至少在液体接受区域中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sap粒子)相对于纤维的集合体实质上在整个厚度方向上分散。
83.在吸收体21的上部、下部以及中间部没有sap粒子或者即使有也极少的情况下,不能说是“在整个厚度方向上分散”。因此,“在整个厚度方向上分散”除了包含相对于纤维的集合体在整个厚度方向上“均匀地”分散的方式以外,还包括“偏置于”上部、下部以及或者中间部依然是分散于上部、下部以及中间部的各部分的方式。另外,一部分的sap粒子不进入纤维的集合体中而残留在其表面的方式、一部分的sap粒子穿过纤维的集合体而位于包装片22上的方式也不被排除。
84.所谓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除了包含“粒子”之外还包含“粉体”。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粒径可以直接使用在这种吸收性物品中使用的粒子的粒径,优选为100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150μm~400μm。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材料的使用,没有特别地限定,但优选
吸水量为40g/g以上的材料。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存在淀粉系、纤维素系、合成聚合物系等,可以使用淀粉-丙烯酸(盐)接枝共聚物、淀粉-丙烯腈共聚物的皂化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的交联物、丙烯酸(盐)聚合物等。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形状,优选通常使用的粉粒体状,但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
85.作为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优选使用吸水速度为70秒以下特别是40秒以下的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如果吸水速度过慢,则容易发生被供给到吸收体21内的液体返回到吸收体21外的所谓回流。
86.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单位面积重量能够根据该吸收体21的用途所要求的吸收量来适当确定。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可以设为50g/m2~350g/m2。在聚合物的单位面积重量小于50g/m2时,难以确保吸收量。若超过350g/m2,则不仅效果饱和,而且会带来由于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的过量而产生的不平整的不适感。
87.(包装片)
88.包装片22由薄纸、特别是皱纹纸、无纺布、抛光无纺布、开有小孔的片材等形成。但是,期望是高吸收性聚合物粒子不会漏出来的片材。在代替皱纹纸而使用无纺布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亲水性的smms(纺粘/熔喷/熔喷/纺粘)无纺布,其材质可以使用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纤维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g/m2~40g/m2,特别优选为10g/m2~30g/m2。
89.(立体褶裥)
90.作为立体褶裥30的褶裥片31,可以使用防水性无纺布,另外,作为弹性伸缩部件32,可以使用橡胶线等。弹性伸缩部件除了设置多根以外,还可以各设置1根。
91.褶裥片31的身体相反侧面在顶片10的侧部上具有宽度方向的固定始端,从该固定始端起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部分借助热熔粘接剂等固定于背片11的侧部及位于其宽度方向外侧的外装片12的侧部。
92.在腿周围,立体褶裥30的比固定始端靠宽度方向内侧的部分在产品前后方向的两端部处固定于顶片10上,但其间的部分是非固定的自由部分,该自由部分通过弹性伸缩部件32的收缩力而立起。在尿布穿着时,尿布呈船形地穿着于身体,弹性伸缩部件32的收缩力发挥作用,因此,通过弹性伸缩部件32的收缩力,立体褶裥30立起而紧贴于腿周围。其结果,防止了从腿周围的所谓的侧漏。
93.(平面褶裥)
94.在褶裥片31与背片11之间,以沿前后方向伸长的状态固定有由橡胶线等构成的腿周围弹性伸缩部件41。腿周围弹性伸缩部件41除了设置多根以外,还可以各设置1根。
95.(粘扣带)
96.粘扣带50的基材51的基部利用热熔粘接剂等固定于褶裥片31与外装片12之间。另外,基材51由无纺布、塑料薄膜、抛光无纺布、纸或它们的复合材料形成。
97.卡定部52由机械紧固件的钩构件形成。钩构件在其外表面侧具有多个卡合突起。作为卡合突起的形状,存在(a)日文假名

字状、(b)j字状、(c)蘑菇状、(d)t字状、(e)双j字状(将j字状的构件背对结合而成的形状)等,但也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当然,也可以设置粘接材料层来作为粘扣带50的卡定部。
98.(靶片)
99.靶片55由表面设置有多个环状线的塑料膜、无纺布等形成。
100.(后背侧伸缩片)
101.伸缩片60是使后背侧的端翼部ef伸缩而使后背侧的端翼部ef紧贴于穿着者的后背周围的伸缩片。如图4所示,后背侧伸缩片60通过内侧片61、外侧片62以及多个细长状的弹性伸缩部件63形成,该内侧片61由无纺布形成,该外侧片62由无纺布形成,该多个细长状的弹性伸缩部件63设置于内侧片61与外侧片62之间,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向宽度方向延伸。另外,弹性伸缩部件63将粗细为470dtex~620dtex的橡胶线以200%~250%的伸长率延伸设置而成。
102.宽度方向上的伸缩片60的两侧部位于左右一对褶裥片的两侧部附近,宽度方向上的弹性伸缩部件63的两侧部位于背片11的两侧部。
103.《说明书中的术语的说明》
104.在说明书中使用以下术语的情况下,只要在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记载,则具有以下含义。
105.·“前后(纵向)方向”是指连结腹侧(前侧)和后背侧(后侧)的方向,“宽度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
106.·“表面侧”是指靠近穿着者的皮肤的一侧,“背面侧”是指远离穿着者的皮肤的一侧。“表面”是指部件的靠近穿着者的皮肤的面,“背面”是指远离穿着者的皮肤的面。
107.·“md方向”及“cd方向”是指制造设备中的流动方向(md方向)及与其正交的横向(cd方向),任一方为产品的前后方向,另一方为产品的宽度方向。无纺布的md方向是无纺布的纤维取向的方向。纤维取向是指无纺布的纤维所沿的方向,例如可以通过根据基于tappi标准法t471的零距离拉伸强度的纤维取向性试验法的测定方法、根据前后方向及宽度方向的拉伸强度比决定纤维取向方向的简易测定方法来判别。
108.·“展开”是指没有收缩或松弛而平坦地展开的状态。
109.·“伸长率”是指将自然长度设为100%时的值。例如,伸长率为200%的含义与伸长倍率为2倍的含义相同。
110.·“凝胶强度”如下测定。向49.0g人工尿中加入1.0g高吸收性聚合物,用搅拌器进行搅拌。将生成的凝胶在40℃
×
60%rh的恒温恒湿槽内放置3小时后返回常温,用卡尺(i.techno engineering公司制造:curdmeter-max me-500)测定凝胶强度。
111.·“人工尿”是将尿素:2wt%、氯化钠:0.8wt%、二水合氯化钙:0.03wt%、七水硫酸镁:0.08wt%、以及离子交换水:97.09wt%混合而成的,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则在温度40度下使用。
112.·“单位面积重量”如下测定。将试样或试验片预备干燥后放置于标准状态(试验场所为温度23
±
1℃、相对湿度50
±
2%)的试验室或装置内,处于成为恒量的状态。预备干燥是指试样或试验片在温度100℃的环境下处于恒量。另外,关于法定水分率为0.0%的纤维,也可以不进行预备干燥。使用试样采集用的模板(100mm
×
100mm),从处于恒量的状态的试验片中切取100mm
×
100mm尺寸的试样。测定试样的重量,以100倍来计算每1平方米的重量,作为单位面积重量。
113.·“厚度”使用自动厚度测定器(kes-g5便携压缩试验机),在载荷:0.098n/cm2及加压面积:2cm2的条件下自动测定。
114.·“吸水量”通过jis k7223-1996“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量试验方法”来测定。
115.·“吸水速度”是使用2g高吸收性聚合物和50g生理盐水来执行jis k7224-1996“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速度试验法”时的“到终点为止的时间”。
116.·
在没有关于试验或测定的环境条件的记载的情况下,其试验或测定在标准状态(试验场所为温度23
±
1℃、相对湿度50
±
2%)的试验室或装置内进行。
117.·
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各部分的尺寸就意味着不是自然长状态而是展开状态下的尺寸。
118.产业上的利用性
119.本发明能够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
120.符号说明
121.10:顶片;11:背片;21:吸收体;60:伸缩片;61:内侧片;62:外侧片;63:弹性伸缩部件(伸缩部件);65:粘接部;66:非粘接部;70:润肤液部;ef:端翼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