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医用阀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16:33: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医用阀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1.本技术要求于2019年5月3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2/854,689号的优先权,该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2.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用于医疗装置(具体地内窥镜)的阀。


背景技术:

3.内窥镜包括输送流体(包括空气和水)及在手术部位抽吸的功能。用于输送流体和/或抽吸的管从内窥镜的手柄经过内窥镜的护套而伸至内窥镜的远侧顶端。组合式空气/水阀可用于在手术期间输送空气或水。在手术期间,体液、组织或其它材料可能进入管或者在管中堆积并导致管的堵塞。为了帮助在各手术之间可重复使用内窥镜的后处理,而在内镜检查套组中执行预处理。例如,在将内窥镜从患者中移除之后用水或其它流体经管冲洗,以便从空气和/或抽吸管中除去碎片。用于完成这种预处理的一个选项是可重复使用的清洗阀。在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空气/水阀及清洗阀的情况下,在手术之间这些阀必须经历后处理。因此,对于能够输送空气/水以及执行清洁功能的阀存在着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使用于内窥镜的阀可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近侧阀杆构件,该第一内腔从在近侧阀杆构件的最近侧端的近侧开口延伸至在近侧阀杆构件的最远侧端的远侧开口。远侧阀杆构件可具有带近侧开口的第二内腔,该近侧开口是在远侧阀杆构件的最近侧端。远侧阀杆构件的最近端可被接纳于第一内腔的远侧开口内部。远侧阀杆可相对于近侧阀杆而移动。
5.此外或可替代地,本文中所描述阀的任何实例可包括下列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近侧阀杆构件可包括在第一内腔内部的膜,该膜在近侧开口与近侧开口之间形成不漏流体屏障。在第一构型中,远侧阀杆构件的最近侧端可在膜初始位置的远侧,使得第一内腔不与第二内腔流体连通。在第二构型中,膜可被刺穿并且远侧阀杆的最近侧端可在膜初始位置的近侧,使得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流体连通。远侧阀杆构件可具有肩部,第二构型中该肩部被近侧阀杆构件的最远侧端所接触。近侧阀杆构件可包括经过近侧阀杆构件的壁而形成的第一孔。该第一孔可与第一内腔流体连通。近侧阀杆构件可包括经过近侧阀杆构件的壁而形成的第二孔,并且其中第二孔与第一内腔流体连通。在第二内腔的最远侧端,可将第二内腔封闭。远侧阀杆构件可具有经过远侧阀杆构件的壁而形成的第三孔。第三孔可与第二内腔流体连通。近侧阀杆构件可包括构造成被操作者的手指所接触的按钮。该按钮的近侧表面可在近侧阀杆构件的最近侧端。近侧阀杆构件可包括在按钮的远侧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突片。可将至少一个密封件设置在远侧阀杆构件的外表面上。可将至少两个o形圈密封件设置在远侧阀杆构件的外表面上。可将至少一个o形圈密封件设置在近侧阀杆构件的外表面上。可将单向密封件设置在近侧阀杆构件的外表面上。远侧阀杆的最近侧端可呈锥形。
6.在另一个实例中,使用于内窥镜的阀可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近侧阀杆构件,该第一内腔从在近侧阀杆构件的最近侧端的近侧开口延伸至在近侧阀杆构件的最远侧端的远侧开口。在第一内腔内部的膜可在近侧开口与远侧开口之间形成不透流体屏障。远侧阀杆构件可被接纳于第一内腔的远侧开口内部。在第一构型中,远侧阀杆构件的最近侧端可在膜初始位置的远侧。在第二构型中,膜可被刺穿并且远侧阀杆的最近侧端可在膜初始位置的近侧。远侧阀杆构件可具有带近侧开口的第二内腔,该近侧开口是在远侧阀杆构件的最近侧端。在第一构型中,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不会流体连通。在第二构型中,第一内腔与第二内腔可流体连通。
7.此外或可替代地,本文中所描述阀的任何实例可包括下列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可在第二内腔的最远侧端将第二内腔闭合。远侧阀杆构件可具有经过远侧阀杆构件的壁而形成的孔。该孔可与第二内腔流体连通。近侧阀杆构件可包括经过近侧阀杆构件的壁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和第二孔的每个孔可与第一内腔流体连通。
8.输送空气和水的方法可包括:经由处于第一构型中的阀,将空气输送至医疗装置的空气通道;将该阀从第一构型转换至第二构型,以将水输送至医疗装置的水通道;以及将阀从第二构型转换至第三构型,以将水输送至医疗装置的空气通道。
9.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方法可包括下述特征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覆盖阀的近侧孔,可将阀转换至第一构型。将阀转换至第二构型可包括部分地按下阀。将阀转换至第三构型可包括完全地按下阀。阀可包括具有第一内腔的近侧阀杆构件,该第一内腔从在近侧阀杆构件最近侧端的近侧开口延伸至在近侧阀杆构件最远侧端的远侧开口。在第一内腔内部的膜可在近侧开口与远侧开口之间形成不透流体屏障。远侧阀杆构件可被接纳于第一内腔的远侧开口内部。在第一构型和第二构型中,远侧阀杆构件的最近侧端是在膜初始位置的远侧。从第二构型转换至第三构型可包括刺穿膜并且使远侧阀杆的最近侧端移动至在膜初始位置的近侧的位置。
10.可以理解的是,前面的概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只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不是对如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限制。如本文中使用的词语“包括(comprises)”、“包括(comprising)”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图是涵盖非排他性包含,因而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装置不仅包括这些要素,但也可包括未明确地列出的或者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装置所特有的其它要素。词语“示例性”是从“示例的”而不是“理想的”意义上而使用。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近侧的”表示更靠近被操作者接触用以操作阀的表面(例如,按钮)的方向,并且词语“近侧的”表示远离用于操作阀的表面(例如,按钮)的方向。尽管本文中提及了内窥镜,但对内窥镜或内镜检查的提及不应被理解成限制所公开各方面的可能应用。例如,所公开的各方面可适用于十二指肠镜、支气管镜、输尿管镜、结肠镜、导管、诊断或治疗工具或装置、或其它类型的医疗装置。
附图说明
11.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其一部分的附图图解说明了本公开的实例并且连同描述是用来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12.图1a-图1c示出了第一示例性阀的剖视图。
13.图2a-图2c示出了第二示例性阀的剖视图。
14.图3a-图3b及图4a-图4b示出了用于第二示例性阀的示例性密封件。
15.图5a-图5c示出了第三示例性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阀可构造成在手术期间输送空气和水以及在手术之后引导流体以清洗内窥镜的空气通道和水通道。在各实施方案中,阀可以是一次性使用阀,并因此仅在一次手术后和术后即可丢弃,尽管在其它实施例中阀可重复使用。阀可具有多达四种以上的构型。在第一构型中,阀不能输送空气或水至在内窥镜护套中的通道。在第二构型中,阀可仅将空气输送至护套的空气通道。在第三构型中,阀可仅将水输送至护套的水通道。在第四构型中,阀可仅将水输送至空气通道和水通道两者,从而执行空气通道和水通道的预处理清洗。
17.图1a-图1c示出了在阀筒12中的示例性阀10的剖视图。阀筒12可具有表面14,该表面14限定可将阀10插入其中的腔体。阀筒12可包括与供在医疗装置(如内窥镜)中空气或水流入或流出的通道的连接部。例如,阀筒12可具有空气入口16和空气出口18。阀筒12也可具有水入口20和水出口22。从近侧到远侧,出口可采用如下的顺序:空气出口18、空气入口16、水出口22和水入口20。
18.阀10可具有阀杆24。阀杆24可具有近侧构件26和远侧构件28。包括近侧构件26和远侧构件28的阀杆24的各部分可由金属(例如,不锈钢、钛、铝,等)、由聚合物(例如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高密度聚乙烯(hdpe)、尼龙、聚醚醚酮(peek)、热塑性塑料、塑料,等)、或者由任何其它合适材料所制成。近侧构件26和远侧构件28可由相同材料或者由不同材料制成。近侧构件26和/或远侧构件28可由单个的连续材料构成。
19.近侧构件26可包括按钮32。按钮32可与近侧构件26的其余部分形成为一个连续结构,或者按钮32可以是附接到近侧构件26的其余部分的独立结构。按钮32可具有宽于阀筒12的近侧开口的外圆周,使得当按钮32被按下时,按钮32不能通过阀筒12的近侧开口。
20.近侧构件26可具有近侧内腔40。近侧构件26可具有在内腔40周围的大致环形的形状。近侧内腔40可具有在近侧构件26的最近侧端上的最近侧开口41。例如,近侧内腔40可在按钮32的最近侧侧面上开放。近侧开口41是用虚线表示,以表明(如下面所论述)近侧开口41可被操作者(例如,被操作者的食指或拇指)所覆盖。
21.如图1a和图1b中所示,膜42可完全地延伸横跨近侧内腔40朝向近侧内腔40的远端44,或者可替代地,膜42就位于近侧内腔40的最远侧端。膜42可由薄型材料组成。后面将参照图1b-图1c更详细地对膜42的各方面进行论述。
22.近侧孔46可形成于近侧构件26的壁中且完全地延伸穿过该壁,并且可将近侧内腔40流体地连接到在近侧构件26外部的区域。尽管在图1a-图1c中示出了一个近侧孔46,但可使用任意数量的近侧孔。一个或多个空气孔48也可形成于近侧构件26的壁中,并且完全地延伸穿过该壁,并且可将近侧内腔40流体地连接到在近侧构件26外部的区域。尽管图中仅示出了一个空气孔48,但可使用任意合适数量的孔。
23.远侧构件28可包括在远侧构件28的近端上的颈部50。颈部50可具有小于内腔40的直径的外直径。颈部50可向远侧终止于肩部52。颈部50可具有近侧锥形部54。远侧内腔60可穿过远侧构件28(包括颈部50)。远侧内腔60可在远侧构件28的最近侧侧面上开放(例如,在颈部50的最近侧端62上)并且可在远侧构件28的最近端侧封闭。远侧内腔60的直径可小于
近侧内腔40的直径。锥形部54可从初始外直径(在近端)起渐缩,直到其外直径与远侧内腔60的直径大致相同。锥形部54的最近侧端可形成足够尖锐的环形圈,用以在充分力的作用下穿透、刺穿或除去膜42。被锥形部54所切断的膜42的各部分可被流经阀10的流体冲洗掉(下面更详细地对冲洗过程进行论述)或者可留在阀10内部。远侧孔64可形成于远侧构件28的壁中,并且完全地延伸穿过远侧构件28的壁,并且可将远侧内腔60流体地连接到在远侧构件28外部的区域。尽管在图1a-图1c中示出了一个远侧孔64,但可使用任意数量的远侧孔。
24.颈部50可以可滑动地被接纳于近侧内腔40内部,使得远侧内腔60与近侧内腔40流体连通。近侧内腔40和/或颈部50可具有特征(例如,凹口、突起部、突片,等)(未图示),这些特征将颈部50保持在内腔40内部并且防止颈部50的最近侧端62离开近侧内腔40的最远侧端44。
25.阀杆30可配备有一个或多个密封件。例如,在从近侧到近侧的方向上,阀杆30可包括第一密封件72、第二密封件74、第三密封件76和第四密封件78。密封件72、74、76和78可以是例如o形圈。密封件72、74、76和78可由弹性材料构成。阀杆30也可包括单向密封件82,该单向密封件82可由与密封件72、74、76和78相同或不同的材料(例如,弹性材料)制成。单向密封件82可允许流体或其它物质向近侧通过单向密封件82,但由于其柔性和相对于其接触结构的布置而不允许流体或其它物质向近侧通过单向密封件82。可将第一密封件72和第二密封件74设置在近侧构件26上。可将第三密封件76和第四密封件78设置在远侧构件28上。可将单向密封件82设置在近侧构件26上第二密封件74与第三密封件76之间。替代地,可将密封件72、74、76、78及单向密封件82设置在阀杆30的其它部分上或者按不同的顺序设置。可将近侧孔46设置在第一密封件72与第二密封件74之间。可将远侧孔64设置在第三密封件76与第四密封件78之间。
26.密封件72、74、76和78可构造成在密封件72、74、76和78与表面14之间形成可滑动的过盈配合。因此,阀杆30可以相对于表面14移动,但流体(例如水和空气)不能在密封件72、74、76和78与表面14之间移动。因此,密封件72、74、76和78防止在阀10外部的流体在近侧或远侧方向上移动经过密封件72、74、76和78。
27.单向密封件82的内直径可被设计成在近侧构件26的外表面与单向密封件82的内直径之间存在微小的过盈,以便形成紧密密封。单向密封件82的外直径可被设计成与表面14的一部分形成微小的过盈配合。单向密封件82的薄摆片(摆动片)可从近侧构件26以相交于近侧构件26纵向轴线的角度而径向地向外延伸。例如,薄摆片可以以相对于近侧构件26纵向轴线为10度和80度之间的角度而延伸。单向密封件82的摆片可以是可扩张(张开、展开)的,以便当流体(例如,水或空气)在近侧方向上朝向单向密封件82移动时,正压力将使摆片扩张,从而在单向密封件82与表面14之间保持密封。朝向单向密封件82向近侧移动的流体也将形成正压力,但该正压力将产生垂直于近侧构件26纵向轴线的力,用以径向地压缩单向密封件82的摆片。因此,允许流体(例如,空气或水)在单向密封件82与表面14之间向近侧移动经过单向密封件82。
28.图1a示出了处于第一构型和/或第二构型中的阀10。在阀10的第一构型中,空气和水均不被输送至阀10的任何出口并且将经过最近侧开口41排放到大气。
29.在第二构型中,空气被输送至内窥镜的空气通道,但水不被输送至任何通道。第一
构型与第二构型的不同之处可仅在于:在近侧内腔40最近侧端的最近侧开口41在第一构型中保持在开放状态而在第二构型中被封闭(例如,被操作者的拇指或食指)。在第一构型和第二构型中,按钮32不会被按下。阀10可包括如触觉反馈特征(未图示)的特征,用以表明阀10是在阀筒12内部的适当位置。例如,阀10可以包括在近侧构件26外表面上的脊部、凸块或其它突起部。远侧内腔60(和颈部50)的最近侧端62可在膜42的远侧,使得近侧内腔40不与远侧内腔60流体连通。
30.在第一构型和第二构型中,水入口20可在第四密封件78的远侧。水出口22可在第三密封件76与第四密封件78之间。因此,来自水入口20的水不会向近侧移动到第四密封件78。水出口22被第三密封件76和第四密封件78包围,并因此流体(空气和水)不能沿筒12的表面14纵向地移动至水出口22。并且因为膜42是在适当的位置,所以远侧内腔60与近侧内腔40不流体连通。因此,流体不会离开出口22。
31.在第一构型中(例如,在最近侧开口41不被覆盖并且空气和水均不被输送时),如图1a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空气可从空气入口16进入,向近侧经过单向密封件82,然后在阀杆24的近侧构件26的圆周附近经过而流动至空气孔48。空气将进入空气孔48而不是从空气出口18流出,因为通到大气的最近侧开口41提供最小阻力的路径。然后,空气可向近侧从最近侧开口41中排放出。要离开孔46的任何空气将会被捕集在第一密封件72与第二密封件74之间,因此空气将从最近侧开口41中排放出。空气不会向远侧行进经过第三密封件76并因此不会离开水出口22。空气入口16可在第三密封件76的近侧,但在单向密封件82的远侧。虽然从空气入口16进入的空气可能行进经过单向密封件82向远侧朝向空气出口18,但所述最小阻力的路径将用于空气从最近侧开口41中排放,并因此空气将不离开空气出口18。因此,在第一构型中,空气和水均不被输送。
32.在亦如图1a中所示的第二构型中,最近侧开口41可被例如操作者的拇指或食指所覆盖。最近侧开口41也可在下述的第三和第四构型中被覆盖。另外,第二构型可等同于第一构型,例如,相对于彼此及筒12,阀10的全部的结构位于相同位置。因为空气会不再从最近侧开口41中排放出(如图1a中的实线箭头所示),所以从空气入口16进入的空气可向近侧行进经过单向密封件82。因此,从空气入口16进入的空气可穿过空气出口18,以将空气输送至内窥镜的空气通道。来自空气入口16的空气不会向近侧流动经过第二密封件74并因此不会进入近侧孔46。当最近侧开口41被覆盖时,进入孔48的空气不能从最近侧开口41离开。因此,在第二构型中,阀10将把空气输送至内窥镜的空气通道。
33.图1b示出了处于第三构型中的阀10,其中水被输送至内窥镜的水通道但空气不被输送至任何内窥镜通道。为了从第二构型转换至第三构型,可部分地按下按钮32。例如,可按下按钮32,直到在按钮32的远侧表面上的易弯曲结构与筒12的近侧外表面接触。例如,突片94可接触筒12的外表面。诸如突片94之类的特征(结构)的接触会导致向操作者的触觉反馈以表明阀10是处于第三构型中。突片94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使用任何合适的特征。例如,可使用环形的摆片/凸缘、展开的可充张特征、易碎件、或者其它特征。突片94可由与按钮32相同的材料或者由不同材料制成。
34.在从第二构型向第三构型的转换中,作为按钮32被按下的结果,近侧构件26和远侧构件28两者可相对于筒12向远侧平移。膜42可具有充分的弹性,使得作用于按钮32用以将阀10从第二构型转换至第三构型的力不会导致颈部50的最近侧端突破膜42。因此,膜42
可在第三构型中保持完整,并且由膜42作用于颈部50的力可导致远侧构件28与近侧构件26一起向远侧平移。远侧构件28(和近侧构件26)可向远侧平移,直到远侧构件28停靠在筒12的远侧表面上,或者直到突片94接触到筒12的近侧上表面。此外或可替代地,在颈部50外表面与近侧内腔40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会导致远侧构件28与近侧构件26一致地移动。
35.在第三构型中,第四密封件78可在水入口20的远侧。第三密封件76可在水出口22的远侧。因此,如实线箭头所示,来自水入口20的水不会向近侧移动超过第四密封件78但可移动经过水出口22并经过内窥镜的水通道。尽管水可移动经过远侧孔64,但水不会向近侧移动超过膜42,该膜42可具有充分的弹性以阻止水向近侧移动。因此,水不会进入近侧内腔40。水也不会向近侧移动经过第三密封件76。单向密封件82可在空气入口16的远侧,因此空气不能不通过而进入空气孔48。第二密封件74可在空气入口16的近侧。因此,来自空气入口16的空气不会经过空气孔48或者经过密封件74而移动进入近侧内腔40,因此将不离开空气出口18。并且,因为操作者的食指或拇指仍然覆盖最近侧开口41,所以空气不能进入空气孔48并从最近侧开口41中排放出。结果,在第三构型中,流动到内窥镜护套的仅有的流体是经过水通道的水。
36.可使阀10从第三构型转换返回至第一/第二构型。例如,阀10可具有弹簧(未图示)或者使阀10偏向第一构型的其它特征。可替代地,阀10可从第三构型(或者第一/第二构型)转换至第四构型。
37.如中所示图1c,第四构型有助于水从水入口20经过水出口22和空气出口18两者的冲洗。第四构型可被称为阀10的清洗构型。为了从第三构型移动至第四构型,可将按钮32按下直到突片94被抵靠着筒12的表面倒塌。与转换至第三构型相比,将阀10转换至第四构型会需要明显更多的力。在按钮32在第三构型中被部分地按下时,按钮32可在第四构型中被完全地按下。在第四构型中,突片94会断裂(例如,通过将突片94的近端破裂)或弯曲变平直,从而与按钮32的近侧表面和/或内窥镜筒12的近侧表面平行。为了使突片94弯折或断裂,需要某个最小量的力。
38.因为远侧构件28已在第三构型中抵靠在筒12的远侧表面上,所以当按钮32被完全地按下时,远侧构件28不会连同近侧构件26向远侧平移。近侧构件26相对于远侧构件28的向远侧平移会导致近侧锥形部54刺穿膜42并由此将远侧内腔60与近侧内腔40流体连通。在第四构型中,远侧构件28的近侧锥形部54可在膜42初始位置的近侧。因此,如用实线箭头所示,在阀10的第四构型中,水可从水入口20行进并从水出口22中流出,如在阀10的第三构型中。然而,不同于第三构型,第四构型也允许水行进进入远侧孔64中,经过远侧内腔60,进入近侧内腔40,并从近侧孔46中流出,以便水可在阀杆30与阀筒12的表面之间流动至空气出口18。因为在第四构型中空气孔48可被颈部50覆盖,所以水不会通过空气孔48。
39.在内窥镜是在患者的体腔内部时,不应使用第四构型。阀10可包含用以防止操作者意外地将阀10转换至第四构型的机构。例如,突片94可提供阻力或者其它触觉反馈,以阻止将按钮32按下经过第三构型。在患者手术期间,操作者也可接收来自与处于第三构型中的阀筒12的远侧表面接触的远侧构件28远端的触觉反馈,从而向操作者指示在内窥镜的使用中时按钮32不应被进一步按下。此外或可替代地,其它方法可用于防止阀10意外地转换至第四构型。例如,可变形的机械限动器可提供听觉反馈(例如,“咔哒”声),在转换至第四构型之前阀10可能需要旋转,并且/或者视觉指示器可向操作者提供反馈。
40.因为膜42在第四构型中发生破裂,所以阀10不可在第一、第二或第三构型的任一构型中被再次使用。因此,阀10是一次性使用阀,用于在仅一次预处理清洗步骤期间使用。可替代地,在一次预处理清洗中的使用后,阀10可以仅被用作预处理清洗阀10,而不用于患者手术期间。可替代地,膜42可以是牢固的可重复使用密封件,该密封件可以在使用之后被复位,以便阀10可在多次手术中重复使用。
41.为了使用阀10,操作者可在手术之前将阀10插入内窥镜的阀筒12中。在手术期间,基于操作者在手术期间使用空气或水的愿望,操作者可使用处于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构型中的阀10。在手术之后,可将内窥镜从患者中移除以进行后处理。可将按钮32完全地按下,使得阀10转换至第四构型。阀10可将水冲洗经过空气通道和水通道达预定量的时间(例如,30秒)。在冲洗完成后,操作者可以使按钮32向近侧移动以终止水的流动,或者可以简单地将阀10从阀筒12中移除。可替代地,按钮32可自动地向近侧移动以终止水的流动。内窥镜将会经历进一步的后处理,并且可处置阀10。
42.图2a-图2c描绘了另一个示例性阀100的构型。尽管在本文中提到了相同的阀筒12,但应理解的是阀100可使用于不同的阀筒。图2a示出了处于第一/第二构型中的阀100,图2b示出了处于第三构型中的阀100,并且图2c示出了处于第四构型中的阀100。阀100可具有阀杆102。阀杆102可具有近侧部114和远侧部116。阀杆102的近侧部114可包括按钮120,该按钮120可构造成在阀100的使用中被操作者的食指所接触。弹簧122可设置在按钮120内部的环形槽中并抵接按钮120的面向远侧表面。当把阀100插入筒12中时,弹簧122的远侧表面可抵压在筒12的近侧表面上。
43.阀杆102可具有空气释放内腔128。空气释放内腔128可延伸经过按钮120并且具有在按钮120近侧表面上的最近侧开口130。最近侧开口130是用虚线表示,以表明最近侧开口130可被操作者(例如,被操作者的拇指/的食指)覆盖。空气释放内腔128的远端可经由空气孔126开放到阀杆102的外表面,以便空气释放内腔12与在阀杆102外部的区域流体连通。空气释放内腔128可沿阀杆102的纵向轴线延伸,如阀杆102的中心纵向轴线。
44.阀杆102也可具有水腔134。水腔134可延伸至阀杆102的最远端并且可具有最远侧开口135(参见图2c)。水腔134可具有一个或多个水孔136。水孔136可以是在阀杆102的周向表面上的多个开口。水腔134可经由水孔136与在阀杆102外部的区域流体连通。水腔134可具有远侧部140,该远侧部140低于空气孔126(在空气孔126的远侧)并且沿阀杆102的中心纵向轴线而延伸。在空气释放内腔128的最远端的远侧的点,水腔134可从阀杆102的中心纵向轴线发生转向。水腔134的近侧部142可沿阀杆102与中心偏离的纵向轴线延伸。如图2a中所示,水腔134的近侧部142可包括从阀杆102的中心纵向轴线径向地向外的多个支路(例如,两个支路)。可替代地,水腔134的近侧部142可环状地围绕空气释放内腔128而延伸。水腔134的近侧部142的各支路可与独立的多个孔136连通。可替代地,多个孔136可绕近侧部142周向地延伸,以便近侧部142的各支路共用通向一组孔136的通路。
45.可折叠(可张合)密封件160可形成阀杆102的环形壁并且可包围水腔134的远侧部140的一部分。可折叠密封件160是由与阀杆102的其余部分相同的材料或者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可折叠密封件160可与阀杆102的其余部分是单一的整体结构。可替代地,可折叠密封件160可包括相对于阀杆102其余部分为独立或另外的结构。在某些实例中,阀杆102的其余部分的材料(除可折叠密封件160外)可在可折叠密封件160的位置是不连续的,并且可折叠
密封件160可结合到与可折叠密封件160相邻的阀杆102的近侧部和远侧部。例如,可折叠密封件160可由具有适当特性(如适当地高硬度值)的柔性聚合物(例如,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可利用例如胶粘剂或其它合适方法,使折叠密封件160结合到阀杆102远侧部116位于可折叠密封件160近侧和远侧的各部分。可替代地,金属薄筒可延伸经过可折叠密封件160的中心,并且可折叠密封件160可结合到该金属薄筒。该金属筒和/或可折叠密封件160可结合到阀杆102远侧部116位于可折叠密封件160近侧和远侧的各部分。该金属的薄筒可具有与水腔134其余部分流体连通的内腔。下面利用图3a-图3b和图4a-图4b更详细地对示例性可折叠密封件160进行描述。提升阀170可在水腔134内部延伸并且可具有近端,该近端是在位于水腔134远侧的远侧部140的远侧内表面。提升阀170可包括轴172和锥形塞174。后面将对提升阀170的其它功能进行描述。轴172可固定地附接到阀杆102。当阀杆102的远侧部116处于第一、第二和第三构型中时,锥形塞174可被抵靠远侧部116,从而在提升阀170与远侧部116的配合表面之间形成密封。当阀杆102的远侧部116处于第四构型中时,远侧部116向近侧位移并且移动离开锥形塞174。此位移使水腔134的最远侧开口135向水入口20和水出口22开放。
46.阀杆102也可配备有多个密封件。例如,阀杆102可包括第一密封件180、第二密封件182和第三密封件184。密封件180、182和184可设置在阀杆102的凹槽中。密封件180、182和184可具有上述密封件72、74、76或78的任何特性。密封件180、182和184可具有与阀筒12的表面14的可滑动过盈配合,使得流体(例如,空气、水)不能在密封件180、182或184与阀筒12的表面14之间向近侧或向远侧移动。可将第一密封件180设置在水孔136的近侧。可将第二密封件182设置在水孔136的远侧及空气孔126的近侧。可将第三密封件184设置在空气孔126和可折叠密封件160的远侧。阀杆102也可具有单向密封件186,该单向密封件186可具有单向密封件82的任何特性。单向密封件186可允许流体(例如,空气和水)向近侧移动经过单向密封件82但不向远侧移动经过单向密封件186。
47.阀杆102也可包括多个粗牙螺纹190。粗牙螺纹190在图2a-图2c中是用虚线表示,因为它们可在阀杆102的周向外表面上。粗牙螺纹190可包括交替的凹口和突起部。
48.图2a示出了处于第一构型和/或第二构型中的阀100。在第一构型和第二构型中,按钮120不会被按下并且弹簧122可处于松弛的伸展状态。可使弹簧122偏向到图2a的构型。第一和第二密封件180、182可在空气出口18的近侧。单向密封件186可在空气出口18与空气入口16之间。可折叠密封件160可在空气入口16与水出口22之间。第三密封件184可在水入口20近侧和水出口22的远侧。可将提升阀170封闭(塞174将开口135闭合),使得流体不能进入水腔134的最远侧开口135。
49.在第一构型中,可使最近侧开口130处于未覆盖的状态。来自水入口20的水不会向近侧移动经过第三密封件184。来自水入口20的水也不会进入水腔134中,因为提升阀170是关闭的。因此,水不能离开而进入内窥镜的通道。如用虚线箭头所示,来自空气入口16的空气将被吸到空气孔126,经过空气释放内腔128从最近侧开口130中流出。空气将被吸入空气孔126而不是向近侧通过单向密封件186因为空气孔126和最近侧开口130提供最小阻力的路径,因为没有对空气离开而流到大气中的阻力。因此,当最近侧开口130未被覆盖时,从空气入口16进入的空气不具有充分的压力以绕过柔性密封件186。
50.在第二构型中,在手术期间可将空气输送至患者的体腔。在第二构型中,最近侧开
口130可被例如操作者的拇指或食指所覆盖。最近侧开口130也可在下述的第三和第四构型中被覆盖。因此,如用实线箭头所示,空气将被阻止离开最近侧开口130。相反,来自空气入口16的空气将向近侧行进经过单向密封件186并从空气出口18中流出。空气不会向近侧行进经过第二密封件182并因此不会从筒12的近侧开口离开。
51.为了将阀100转换至第三构型,可向远侧按下按钮120,从而压缩弹簧122并使阀杆102向远侧移动。在第三构型中,提升阀170保持关闭的状态(塞174处于覆盖开口135的状态)。提升阀170的轴172可在轴172的近端固定地附接到阀杆102。可折叠密封件160可沿轴向/纵轴向方向充分地刚硬,从而允许阀杆102作为一个整体(包括阀杆102的远侧部116)的移动。第一密封件180是在空气出口18近侧,同时第二密封件182是在空气出口18的远侧。第三密封件184可在水入口20的远侧,单向密封件186可在空气入口16的远侧和水出口22的近侧,并且可折叠密封件160可在水出口22的近侧。因此,如实线箭头所示,水可从水入口20进入并从水出口22中流出,因为在水入口20与水出口22之间没有密封件。然而,水不能向近侧移动经过可折叠密封件160。来自空气入口16的空气不会向近侧移动经过第二密封件182或经过单向密封件186进入空气孔126。因此,尽管最近侧开口130可被操作者的食指或拇指所覆盖,但空气不会从空气出口18离开。空气同样不会从水出口22离开,因为空气不能从空气入口16向远侧行进经过单向密封件186。
52.通过释放作用于按钮120的压力,可将阀100转换返回至第一或第二构型。可使弹簧122偏向到第一构型的伸展状态。因此,当按钮120被释放时,按钮120可向远侧移动至第一/第二构型的位置。
53.为了将阀100转换至第四构型,可使按钮120(和阀杆102)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该按钮可与粗牙螺纹190接合并导致阀杆102的远侧部116被向上拉动。粗牙螺纹190可起作用(通过例如内部机构)而将阀杆102的远侧部116向上拉动。远侧部116的向上运动会导致可折叠密封件160发生折叠。可折叠密封件160的折叠会导致提升阀170开放(从开口135中脱离)。在一个替代实施例中,使按钮120旋转可打开一个阀(该阀将空气压力从空气入口16移送至阀100中的最远侧腔,提升阀170和阀杆102的远侧部116的远侧)。此操作可向近侧驱动阀杆102的远侧部116,从而压缩可折叠密封件160并且将水通道134开放到水入口20。代替提升阀170,可使用多孔质弹性体密封件。当该多孔质弹性体是被松开(例如,在图2a和图2b的构型1-3中),孔隙被封闭,并且流体不会通过该多孔质密封件。当该密封件被拉伸时,如在图2c的第四构型中,孔隙将被打开并且流体(如水)可穿过该多孔质弹性体密封件。
54.在第四构型中,第三密封件184可与水入口20对准。可折叠密封件160可保持在水出口22的近侧。单向密封件186可保持在空气入口16的远侧,并且第二密封件182可保持在空气出口18的远侧。第一密封件180可在空气出口18的近侧。因此,如实线箭头所示,来自水入口20的水可向远侧朝向水腔134的最远侧开口135而移动。因为提升阀170是开放的,所以水可进入水腔134并向近侧行进经过水腔134并经过水孔136。然后,水可在阀杆102的外圆周与阀筒12的表面之间移动并从空气出口18中流出。水也可向近侧移动到水入口20的近侧并移动到水出口22。因此,在第四构型中,水可冲洗内窥镜的空气通道和水通道。
55.可折叠密封件160的折叠可以是不可逆的过程。因此,在将可折叠密封件160转换至第四构型之后,它不会被转换返回至第一、第二或第三构型。
55.为了利用阀100,在手术之前操作者可将阀100插入内窥镜的阀筒12中。在手术期
间,基于操作者在手术期间使用空气或水的要求,操作者可使用处于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构型中的阀100。在手术之后,在将内窥镜从患者中移除进行后处理之后,可使按钮120旋转使得阀100转换至第四构型。阀100可将水冲洗经过空气通道和水通道达预定量的时间(例如,30秒)。在冲洗完成后,操作者可以切断空气和水供给以终止空气和水的流动,或者可以简单地将阀100从阀筒12中移除。内窥镜将可经历进一步的处理,并且阀100可被处置。
57.图3a和图3b示出了可适用于阀100的示例性第一可折叠密封件200。可折叠密封件200可由柔性材料制成,如弹性材料或柔性聚合物(如热塑性弹性体(tpe))。图3a示出了处于第一闭合构型中的可折叠密封件200。图3b示出了处于第二开放构型中的可折叠密封件200。在图3a的闭合构型中,可折叠密封件200的环形壁202向内突出进入可折叠密封件200的中心腔204中。在中心腔204中环形壁202之间的接触防止流体(例如,水)通过中心腔204。
58.通过用流体(如水或空气)使阀200充胀,可将可折叠密封件200转换至开放构型。可将空气从空气入口16中输入并且通过应用可折叠密封件200的阀的近端上的扭转或推动运动而被致动。在第二构型中,可折叠密封件200的壁202发生扩张使得壁202的内表面可相互分离并且使得中心腔204对流体(如水)开放。壁202的周向外表面可具有特征206(例如,突起部),该特征导致壁202与筒12的内表面接合并且阻止流体向近侧流动经过可折叠密封件200的外表面。
59.图4a和图4b示出了另一个示例性可折叠密封件300。可折叠密封件300可由刚性或半刚性材料(如塑料或金属)构成。可折叠密封件300可具有在可折叠密封件300的周向表面附近而形成的多个纵向槽302。纵向槽302可被如弹性体(未图示)的材料所覆盖,以使它们对于流体(如水和空气)是不能渗透的。在图4a中所示的可折叠密封件300的第一构型中,包括槽302的可折叠密封件300的外表面可相对地与可折叠密封件300的纵向轴线平行。
60.在图4b中,已利用例如用于将阀100转换至图2c的第四构型的上述机构,将可折叠密封件300转换至第二构型。在第二构型中,由于由槽302所赋予的柔性,因而可折叠密封件300的环形壁向外凸出。可折叠密封件300的壁的周向外表面可与阀筒12的壁接触,从而阻止流体(如水)向近侧通过可折叠密封件300的外部。然而,流体(如水)可向近侧行进经过可折叠密封件300的近侧开口并经过可折叠密封件300的中心腔。
61.图5a-图5c示出了在阀筒12中的示例性阀500的剖视图。阀500可具有阀杆524。阀杆524可具有近侧构件526和远侧构件528。包括近侧构件526和远侧构件528的阀杆524的各部分可由金属(例如,不锈钢、钛、铝,等)、由聚合物(例如,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高密度聚乙烯(hdpe)、尼龙、聚醚醚酮(peek)、热塑性塑料、塑料,等)、或者由任何其它合适材料所制成。近侧构件526和远侧构件528可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制成。近侧构件526和/或远侧构件528可由单一连续材料构成。
62.近侧构件526可包括按钮532。按钮532可与近侧构件526的其余部分形成为一个连续结构,或者按钮532可以是附接到近侧构件526的其余部分的独立结构。按钮532可具有宽于阀筒12的近侧开口的外圆周,使得当按钮532被按下时,按钮532不能穿过阀筒12的近侧开口。
63.近侧构件526可具有近侧内腔540。近侧构件526可具有在内腔540周围的大致环形形状。近侧内腔540可具有在近侧构件526的最近侧端上的最近侧开口541。例如,近侧内腔540可在按钮532的最近侧侧面上开放。近侧开口541是用虚线表示,以表明如下所述近侧开
口541可被操作者(例如,被操作者的食指或拇指)所覆盖。
64.如图5a和图5b中所示,膜542可朝向近侧内腔540的远端544完全地延伸横跨近侧内腔540。例如,膜542可与近侧内腔540的最远侧端相距小的距离。可替代地,膜542可在近侧内腔540的最远侧端。膜542可由薄型材料构成。下面将参照图5b-图5c对膜542的各方面更详细地进行论述。
65.近侧孔546可形成于近侧构件526的壁并完全地延伸穿过近侧构件526的壁,并且可将近侧内腔540流体地连接到在近侧构件526外部的区域。尽管在图5a-图5c中示出了一个近侧孔546,但可使用任意数量的近侧孔。一个或多个空气孔548也可形成于近侧构件526的壁中,并且完全地延伸穿过近侧构件526的壁,并且可将近侧内腔540流体地连接到在近侧构件526外部的区域。尽管仅示出了一个空气孔548,但可使用任何合适数量的孔。
66.远侧构件528可包括在远侧构件528近端上的颈部550。颈部550可具有小于内腔540的直径的外直径。颈部550可向远侧终止于肩部552。颈部550可具有近侧锥形部554。远侧内腔560可穿过远侧构件528(包括颈部550)。远侧内腔560可在远侧构件528的最近侧侧面(例如,在颈部550的最近侧端562上)开放,并且可在远侧构件528的最远侧侧面上被封闭。远侧内腔560的直径可小于近侧内腔540的直径。锥形部554可从初始外直径(在近端)起渐缩呈锥形,直到其外直径与远侧内腔560的直径大致相同。锥形部554的最近侧端可形成充分尖锐的环形圈,以在充分的力的作用下穿透、刺穿或移除膜542。被锥形部554切断的膜542的各部分可被流动经过阀510的流体冲走(下面对冲洗过程的进一步细节进行论述)或者可留在阀510内部。远侧孔564可在远侧构件528的壁中形成,并且完全地延伸穿过远侧构件528的壁,并且可将远侧内腔560流体地连接到在远侧构件528的外部区域。尽管在图5a-图5c中示出了一个远侧孔564,但可使用任意数量的远侧孔。
67.颈部550可被可滑动地接纳于近侧内腔540内部,使得远侧内腔60与近侧内腔540流体连通。近侧内腔540和/或颈部550可具有特征(例如,凹口、突起部、突片,等)(未图示),这些特征将颈部550保持在内腔540内部并防止颈部550的最近侧端562离开近侧内腔540的最远侧端544。
68.阀杆530可配备有一个或多个密封件。例如,阀杆530可在从近侧到远侧的方向上包括第一密封件572、第二密封件574、第三密封件576和第四密封件578。密封件572、574、576和578可以是例如o形圈。密封件572、574、576和578可由弹性材料构成。阀杆530也可包括单向密封件582,该单向密封件582可由与密封件572、574、576和578相同或不同的材料(例如,弹性材料)制成。单向密封件582由于其柔性和相对于其所接触结构的布置,可允许流体或其它物质向近侧通过单向密封件82但不可允许流体或其它物质向远侧通过单向密封件582。可将第一密封件572和第二密封件574设置在近侧构件526上。可将第三密封件576和第四密封件578设置在远侧构件528上。可将单向密封件582设置在近侧构件526上在第二密封件574与第三密封件576之间。可替代地,可将密封件572、574、576、578和单向密封件582设置在阀杆530的替代部分或者按不同的顺序进行设置。可将近侧孔546设置在第一密封件572与第二密封件574之间。可将远侧孔564设置在第三密封件576与第四密封件578之间。
69.密封件572、574、576和578可构造成在密封件572、574、576和578与表面14之间形成可滑动的过盈配合。因此,阀杆530可以相对于表面14移动,但流体(例如水和空气)可以
不在密封件572、574、576和578与表面14之间移动。因此,密封件572、574、556和578防止在阀510外部的流体在近侧或近侧方向上移动经过密封件572、574、576和578。
70.单向密封件582的内直径可被设计成在近侧构件526的外表面与单向密封件582的内直径之间存在微小的过盈,以便形成紧密密封。单向密封件582的外直径可被设计成与表面14的一部分形成微小的过盈配合。单向密封件582的薄摆片可从近侧构件526以交叉于近侧构件526纵向轴线的角度而径向地向外延伸。例如,薄摆片可以以相对于近侧构件526的纵向轴线在10度和80度之间的角度而延伸。单向密封件582的摆片可以是可扩张(张开)的,以便当流体(例如,水或空气)沿远侧方向朝向单向密封件582移动时,正压力将使摆片扩张,从而保持单向密封件582与表面14之间的密封。向近侧朝向单向密封件582移动的流体也将形成正压力,但该正压力将产生垂直于近侧构件526纵向轴线的力用以径向地压缩单向密封件582的摆片。因此,允许流体(例如,空气或水)在单向密封件582与表面14之间向近侧移动经过单向密封件582。然而,可将阀510的单向密封件582设置在空气孔548远侧,可将阀510的单向密封件582设置在空气孔548的近侧。
71.图5a示出了处于第一构型和/或第二构型中的阀510。在阀510的第一构型中,空气和水均不被输送至阀510的任何出口并且将经过最近侧开口541而排放到大气。
72.在第二构型中,空气被输送至内窥镜的空气通道,但水不被输送至任何通道。第一构型与第二构型的不同之处可仅在于:在近侧内腔540最近侧端的最近侧开口541在第一构型中处于开放状态并且在第二构型中被堵塞(例如,被操作者的拇指或食指)。在第一构型和第二构型中,按钮532不会被向下推动。阀510可包括如触觉反馈特征(未图示)的特征,用以表明阀510是在阀筒12内部的适当位置。例如,阀510可以包括脊部、凸块、或者在近侧构件526外表面上的其它突起部。远侧内腔560(和颈部550)的最近侧端562可在膜542的近侧,使得近侧内腔540不与远侧内腔560流体连通。
73.在第一构型和第二构型中,水入口20可在第四密封件578的远侧。水出口22可在第三密封件76与第四密封件579之间。因此,来自水入口20的水不会移动至第四密封件578的近侧。水出口22被第三密封件76和第四密封件578包围,并因此流体(空气和水)不能沿筒12的表面14而纵向地移动至水出口22。因为膜542是在适当的位置,所以远侧内腔560与近侧内腔540不流体连通。因此,没有流体会离开水出口22。
74.在第一构型中(例如,当最近侧开口541不被覆盖并且空气和水不被输送时),如由图5a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空气可从空气入口16进入然后在阀杆524的近侧构件526的圆周附近通过而流动到空气孔548。空气将进入空气孔548而不是从空气出口18中流出,因为排放到大气的最近侧开口541提供最小阻力的路径。然后,空气可从最近侧开口541中排放出。要离开孔546的任何空气将会被捕集在第一密封件572与第二密封件574之间,因此空气将从最近侧开口541中排放出。空气不会向远侧行进经过第三密封件576并因此不会从水出口522离开。空气入口16可在第三密封件576近侧,但在单向密封件582的远侧。从空气入口16进入的空气将不向近侧朝向空气出口18行进经过单向密封件582,因为最小阻力路径将用于空气从最近侧开口541中排放,并因此空气将不离从空气出口18离开。因此,在第一构型之间,空气和水均不被输送。
75.在亦如图5a中所示的第二构型中,最近侧开口541可例如被操作者的拇指或食指所覆盖。最近侧开口541也可在下述的第三和第四构型中被覆盖。另外,第二构型可等同于
第一构型,例如,阀510的全部的结构是在相对于彼此和筒12的相同位置。因为空气不再能从最近侧开口541中排放出,所以如图1a中的实线箭头所示,从空气入口16进入的空气可向近侧行进经过单向密封件582。因此,从空气入口16进入的空气可穿过空气出口18以将空气输送至内窥镜的空气通道。来自空气入口16的空气不会向近侧通过第二密封件574并因此不会进入近侧孔546。当最近侧开口541被覆盖时,进入孔548的空气不能离开最近侧开口541。因此,在第二构型中,阀510将空气输送至内窥镜的空气通道。
76.图5b示出了处于第三构型中的阀510,其中将水输送至内窥镜的水通道但不将空气输送至任何内窥镜通道。为了从第二构型转换至第三构型,可将按钮532部分地按下。例如,可将按钮532按下,直到在按钮532的远侧表面上的易弯曲结构与筒12的近侧外表面接触。例如,突片594可接触筒12的外表面。特征(如突片594)的接触会导致向操作者的触觉反馈,以表明阀510是处于第三构型中。突片594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可使用任何合适的特征。例如,可使用环形摆片/凸缘、扩张的可充张特征、易碎件、或其它特征。突片594可由与按钮532相同的材料或者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77.在从第二构型向第三构型的转换中,近侧构件526和远侧构件528两者均可相对于筒512向近侧平移,结果按钮532被向下按。膜542可具有充分的弹性,使得作用于按钮532用以将阀510从第二构型转换至第三构型的力会不导致颈部550的最近侧端突破膜542。因此,膜542可在第三构型中保持完整,并且由膜542作用于颈部550的力会导致远侧构件528随近侧构件526一起向远侧平移。远侧构件528(和近侧构件526)可向远侧平移,直到远侧构件528抵靠在筒12的远侧表面上,或者直到突片594接触筒12的近侧上表面。此外或可替代地,在颈部50外表面与近侧内腔540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会导致远侧构件528与近侧构件526一致地移动。
78.在第三构型,第四密封件578可在水入口20的远侧。第三密封件576可在水出口22的近侧。因此,如实线箭头所示,来自水入口20的水不会向远侧移动经过第四密封件578,但可移动经过水出口22并经过内窥镜的水通道。尽管水可移动经过近侧孔564,但水不会向近侧移动经过膜542,该膜542可具有充分的弹性以阻止水向近侧运动。因此,水不会进入近侧内腔540。水也不会向近侧移动经过第三密封件576。单向密封件582可在空气入口16的远侧,因此空气不能通过而进入空气孔548。第二密封件574可在空气入口16的近侧。因此,来自空气入口16的空气不会经过空气孔548或经过密封件574而移动进入近侧内腔540,因此将不离开空气出口18。结果,在第三构型中,流动到内窥镜护套的仅有流体是经过水通道的水。
79.可将阀510从第三构型向后转换至第一/第二构型。例如,阀510可具有弹簧(未图示)或者使阀510偏置至第一构型的其它特征。可替代地,可将阀510从第三构型(或第一/第二构型)转换至第四构型。
80.如图5c中所示,第四构型有助于将水从水入口20冲洗经过水出口22和空气出口18两者。第四构型可被称为阀510的清洗构型。为了从第三构型移动至第四构型,可将按钮532按下直到突片594折叠到抵接筒12的表面。与转换至第三构型相比,将阀510转换至第四构型需要明显更大的力。在第三构型中是将按钮532部分地按下,在第四构型中可将按钮532完全地按下。在第四构型中,突片594会断裂(例如,通过在突片594的近端崩裂)或者弯曲变平,从而与按钮532的近侧表面和/或内窥镜筒12的近侧表面平行。为了使突片594弯曲或断
裂,会需要某个最小量的力。
81.因为远侧构件528已在第三构型中停靠在筒12的远侧表面上,所以在按钮532被完全地按下时,远侧构件528不会与近侧构件526一起向近侧平移。近侧构件526相对于远侧构件528向近侧平移会导致近侧锥形部554刺穿膜542并由此将远侧内腔560与近侧内腔540流体地连接。在第四构型中,远侧构件528的近侧锥形部554可在膜542初始位置的近侧。因此,如用实线箭头所示,在阀510的第四构型中,水可从水入口20行进并从水出口22中流出,如在阀510的第三构型中。然而,不同于第三构型,第四构型也允许水行进进入远侧孔564,经过远侧内腔560,进入近侧内腔540,并从近侧孔546中流出,以便水可在阀杆530与筒12的表面之间流动至空气出口18。因为处于第四构型时,空气孔548可被颈部550所覆盖,所以水不会通过空气孔548。
82.当内窥镜在患者的体腔内部时,不应使用第四构型。阀510可包括用以防止操作者意外地将阀510转换至第四构型的机构。例如,突片594可提供对抗将按钮532向下按动经过第三构型的阻力或其它触觉反馈。操作者也可接收来自第三构型中与阀筒12的远侧表面接触的远侧构件528的远端的触觉反馈,从而指示操作者在患者手术期间在内窥镜使用中按钮532不应被进一步按下。此外或可替代地,其它方法可用于防止阀510意外地转换进入第四构型。例如,可变形的机械限动器可提供听觉反馈(例如,“咔哒”声),阀510在转换至第四构型之前可能需要旋转,并且/或者视觉指示器可向操作者提供反馈。
83.因为膜542在第四构型中发生破裂,所以阀510不可在第一、第二或第三构型的任一构型中被再次使用。因此,阀510是在仅一个预处理清洗步骤期间使用的一次性使用阀。可替代地,在一次预处理清洗中的使用之后,阀510可以仅被用作预处理清洗阀510而不在患者手术期间使用。可替代地,膜542可以是牢固的可重复使用密封件,在使用之后,可以将该密封件复位,以便阀510在多次手术中可重复使用。
84.为了使用阀510,在手术之前操作者可将阀510插入内窥镜的阀筒12中。在手术期间,基于在手术期间操作者使用空气或水的要求,操作者可使用处于第一、第二和/或第三构型中的阀510。在手术之后,可将内窥镜从患者中移除以进行后处理。可将按钮532完全地按下,以便阀510转换至第四构型。阀510可将水冲洗经过空气通道和水通道达预定量的时间(例如,30秒)。在冲洗完成后,操作者可以使按钮532向近侧移动以终止水的流动或者可以简单地将阀510从阀筒12中移除。可替代地,按钮532可自动地向近侧移动以终止水的流动。内窥镜将会经历进一步的后处理,并且可设置阀510。
85.虽然本文中参照用于特定用途的说明性实例对本公开的原理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这些实例。熟悉本领域并获得本文中所提供教示的技术人员将认可另外的修改、应用及等同物的替代均落在本文中所描述实例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不被认为受到前面描述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