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冷冻装置、温度传感器安装管及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15:43: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公开涉及冷冻装置,特别是具备双制冷剂回路的冷冻装置以及温度传感器安装管及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以往,使用具备双制冷剂回路的冷冻装置,该双制冷剂回路具备高温侧制冷剂回路和低温侧制冷剂回路,利用高温侧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来冷却低温侧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
3.一般地,在冷冻装置中进行压缩机等受控设备的控制,以使得配置有冷却对象物的储存库的温度成为目标温度。
4.现有技术文献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0156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8.在冷冻装置具备双制冷剂回路的情况下,有两个制冷剂回路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如果只检测储存库内的温度,并对受控设备进行控制以使该温度成为目标温度,则有可能未必能够实现高效的运转。
9.本公开的目的在于使冷冻装置更高效地工作。
10.解决问题的方案
11.本公开的冷冻装置具备:高温侧制冷剂回路,供高温侧制冷剂在其中进行循环;低温侧制冷剂回路,供低温侧制冷剂在其中进行循环;以及阶式换热器,利用所述高温侧制冷剂将所述低温侧制冷剂冷却,在所述低温侧制冷剂回路中,在所述阶式换热器的下游侧配置有低温侧减压器,并且在所述阶式换热器与所述低温侧减压器之间的配管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公开,能够使冷冻装置更高效地工作。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的回路图。
15.图2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的主视图。
16.图3是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的纵剖面图。
17.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图。
18.图5是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的主视图。
19.图6是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的纵剖面图。
20.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图。
21.图8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所具备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应予说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一例,本公开不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定。
23.(第一实施方式)
24.图1示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所具备的制冷剂回路的一例。制冷剂回路1例如安装于如储存库的内部温度为-80℃以下的超低温制冷器那样的冷冻装置。
25.制冷剂回路1是双制冷剂回路,具有制冷剂相互独立地进行循环的高温侧制冷剂回路10和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0。
26.高温侧制冷剂回路10具备高温侧压缩机11、高温侧冷凝器12、高温侧减压器13、高温侧蒸发器14、干燥器15以及贮液器16。
27.高温侧蒸发器14是后面说明的阶式换热器30的外管,其包围后述的第二换热器23。
28.以使得从高温侧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高温侧制冷剂)再次返回到高温侧压缩机11的方式,通过规定的配管(高温侧配管)对上述各设备进行连接。高温侧制冷剂按图1中的箭头方向循环。即,在高温侧制冷剂回路10中,高温侧制冷剂在高温侧压缩机11、高温侧冷凝器12、干燥器15、高温侧减压器13、高温侧蒸发器14、贮液器16中按此顺序依次流动,并返回到高温侧压缩机11。应予说明,在高温侧蒸发器14中,可通过高温侧制冷剂回路10中的冷冻循环使温度下降至-40℃左右。
29.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0具备低温侧压缩机21、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23、低温侧减压器24、低温侧蒸发器25以及大表面积部26。
30.以使得从低温侧压缩机21排出的制冷剂(低温侧制冷剂)再次返回到低温侧压缩机21的方式,通过规定的配管(低温侧配管)对上述各设备进行连接。低温侧制冷剂按图1中的箭头方向循环。即,在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0中,低温侧制冷剂在低温侧压缩机21、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23、大表面积部26、低温侧减压器24、低温侧蒸发器25中按此顺序依次流动,并返回到低温侧压缩机21。应予说明,在低温侧蒸发器25中,可通过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0中的冷冻循环,得到-80℃以下的超低温。
31.第一换热器22对在其内部通过的制冷剂进行冷却,此时该制冷剂保持气相状态。应予说明,第一换热器22也可以是使在其内部通过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
32.第二换热器23是阶式换热器30的内管。即,作为内管的第二换热器23被作为外管的高温侧蒸发器14包围。在阶式换热器30内,在高温侧蒸发器14内通过的低温的制冷剂与在第二换热器23内通过的高温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此时,在第二换热器23内通过的高温的制冷剂会冷凝。应予说明,在第一换热器22是冷凝器的情况下,第二换热器23对在其内部通过的液相的制冷剂进行冷却。
33.另外,在位于第二换热器23的下游侧的上游侧配管26a与位于低温侧减压器24的上游侧的下游侧配管26b之间,配置有大表面积部26,低温侧制冷剂在该大表面积部26的内部流动。大表面积部26是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单位长度的表面积比任何一个低温侧配管,
特别是上游侧配管26a和下游侧配管26b的都要大的部位。大表面积部26例如是大直径的配管或容器状部件。大直径的配管是指,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单位长度的容积至少比上游侧配管26a和下游侧配管26b的更大的配管。另外,容器状部件例如是吸附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0中的水分的脱水器。另外,大表面积部26也可以是具有与上游侧配管26a和下游侧配管26b的内径相同大小的内径,且壁厚比上游侧配管26a和下游侧配管26b的更厚的配管。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大表面积部26是容器状部件而进行说明。
34.上游侧配管26a从上游侧与大表面积部26连接。上游侧配管26a也可以将第二换热器23和大表面积部26连接。
35.下游侧配管26b从下游侧与大表面积部26连接。下游侧配管26b也可以将大表面积部26和低温侧减压器24连接。
36.另外,向大表面积部26流入的制冷剂是液体。
37.从而,从大表面积部26的上游侧流入并向大表面积部26的下游侧流出的液体状的制冷剂(低温侧制冷剂)在大表面积部26中暂时储存,换言之,在大表面积部26的内部以较低的速度流动。在大表面积部26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检测在其内部通过的制冷剂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t1。
38.高温侧制冷剂回路10和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0也可以各自具有未图示的辅助机器。当这些辅助机器在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0中配置于第二换热器23与低温侧减压器24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这些辅助机器的表面设置温度传感器t1。
39.温度传感器t1的检测值被输入到冷冻装置所具备的控制部40。控制部40基于储存库的设定温度和温度传感器t1的检测值等对以下压缩机及逆变器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控制:高温侧压缩机11、对高温侧压缩机11的转速进行调整的逆变器、低温侧压缩机21、对低温侧压缩机21的转速进行调整的逆变器。应予说明,当然也可以是,冷冻装置还具备温度传感器t1以外的温度传感器,例如检测储存库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并且控制部40基于包括温度传感器t1在内的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对受控设备进行控制。
40.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制冷剂回路1中,在储存库内所配置的冷却对象物由在低温侧蒸发器25内流动的制冷剂,即在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0内循环的制冷剂(低温侧制冷剂)冷却。另外,温度传感器t1设置于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0侧。
41.也就是说,温度传感器t1可以检测直接对冷却对象物的冷却起作用的低温侧制冷剂的温度,而不是检测间接地对冷却对象物的冷却起作用的高温侧制冷剂的温度。由此,通过使用温度传感器t1的检测值对高温侧压缩机11或低温侧压缩机21等受控设备进行控制,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制冷剂回路1的运转。
42.而且,温度传感器t1设置于液相的制冷剂流动的位置,而不是气相或气液混合状态的制冷剂流动的位置,具体地,设置于位于第二换热器23的下游侧且是低温侧减压器24的上游侧的位置的配管部。与气体相比,液体的热传导率更大。因此,在流通的制冷剂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与在气相的制冷剂流动的部位相比,在液相的制冷剂流动的部位能够更迅速地检测出制冷剂的温度变化。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更迅速地检测出低温侧制冷剂回路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变化,进而,能够实现更高效的制冷剂回路1的运转。
43.另外,低温侧蒸发器25是在制冷剂回路1中温度最低的状态的制冷剂流动的部分,配置为包围配置有冷却对象物的储存库,且处于封装于隔热材料之中的状态。因此,若将温
度传感器t1设置于低温侧蒸发器25或者其上游侧或下游侧附近的配管上,则温度传感器t1也被封装于隔热材料之中,从而在进行维护时,需要剥下隔热材料。也就是说,使得难以进行温度传感器t1的维护。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温度传感器t1配置于第二换热器23与低温侧减压器24之间,也就是说,配置于不需要必须被封装在隔热材料之中的部位。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进行温度传感器t1或其安装结构的维护。
44.应予说明,在大表面积部26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虽然高于在低温侧蒸发器25内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但与外部空气相比也足够低。因此,有可能冷凝水或冰附着于大表面积部26即温度传感器t1的周围。若温度传感器t1的周围有冷凝水附着,则有可能导致检测温度不准确。另外,若有冰附着,则有可能导致温度传感器t1损坏。
45.为了预先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使用以与外部空气隔绝的状态容纳温度传感器t1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箭视图,即,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的纵剖面图。
46.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是通过对金属,例如铜制的管道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的一端是开口的,其构成开口端部102。在图2和图3中,示出以使开口端部102位于上侧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状态下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下面,以开口端部102位于上侧为前提进行说明,尽管不言而喻,开口端部102不一定要位于上侧。
47.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的另一端是被密封的,其构成密封端部103。在对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的另一端进行压夹而使其成为两张平板重叠起来的状态后,将相对置的平板状部位焊接在一起,并利用焊接部103a将相对置的部位彼此之间的空隙密封,来形成密封端部103。为了完全地密封,使焊接部103a从平板状部位的左端延伸到右端。
48.通过对开口端部102与密封端部103之间的部位进行压夹来形成狭窄部104。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在狭窄部104的内部留有间隙,但是,也可以以不留间隙的方式进行压夹来形成狭窄部104。
49.在开口端部102与狭窄部104之间形成有第一中间部105。第一中间部105是一端变窄的空心管状的部分。
50.在密封端部103与狭窄部104之间形成有第二中间部106。第二中间部106是两端变窄的空心管状的部分。密封端部103与狭窄部104之间的距离,即第二中间部106的长度比焊接部103a的长度大。
51.图3中示出在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中从开口端部插入的温度传感器t1。温度传感器t1载置于狭窄部104之上。应予说明,温度传感器t1也可以被狭窄部104夹持。根据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无论是在载置于狭窄部104之上的情况下,还是在被狭窄部104夹持的情况下,都能够将温度传感器t1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52.图4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图。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通过焊接安装于金属制的大表面积部26。具体地,以形成焊接部105a的方式,第一中间部105被焊接于大表面积部26。
53.另外,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以如下方式被安装:使得在俯视时,配置于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的内部的温度传感器t1,即狭窄部104,位于大表面积部26的中央。通过安装于这样的位置,能够均匀地检测到大表面积部26的表面温度,能够更准确地测定大表面积部26内部的液体的温度。
54.第一中间部105比构成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的其他部分长。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焊接部105a的长度,能够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可靠地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6。应予说明,只要能够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可靠地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6,则不特别地限定焊接部105a的长度和位置。
55.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通过焊接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6时,会产生热量,且该热量会传递到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但是,在密封端部103与狭窄部104之间,确保有足够的距离。具体地,如上所述,密封端部103与狭窄部104之间的距离比焊接部103a的长度大。因此,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通过焊接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6时产生的热量中,向密封端部103传递的热量足够小,密封端部103处的温度上升较小。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发生,即,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通过焊接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6时,密封端部103处的焊接部103a熔化而导致密封端部103的密封变得不充分的情况。
56.在通过焊接被安装后,温度传感器t1经由开口端部102被插入到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的内部。如上所述,温度传感器t1被载置于狭窄部104之上,因此能够将温度传感器t1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57.应予说明,如上所述,温度传感器t1也可以被狭窄部104夹持。在温度传感器t1被狭窄部104夹持的情况下,即使大表面积部26例如由于受到高温侧压缩机11或低温侧压缩机21的影响而振动,温度传感器t1也不会在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的内部跳动,而能够借助于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始终保持与大表面积部26接触的状态。也就是说,能够更准确地测定制冷剂的温度。另外,根据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在被狭窄部104夹持的情况下,也与载置于狭窄部104之上的情况同样地,能够将温度传感器t1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58.在将温度传感器t1被插入后,开口端部102的开口例如通过糊状的密封材料(未图示)被密封。由此,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完全与外部空气隔绝。因此,例如,即使在大表面积部26成为低温或极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周围大气中的水分凝结而产生的水滴附着于温度传感器t1从而温度测定变得不准确的情况、以及有冰附着而导致温度传感器t1损坏的情况。
59.应予说明,对于密封端部103,可以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6之前,利用焊接部103a进行密封,也可以在通过焊接部105a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6之后,利用焊接部103a进行密封。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能够仅将密封端部103焊接来进行密封,因此,与例如使用糊状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对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的下端部进行密封。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6之后对密封端部103进行密封的情况下,若使用糊状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则作业姿势往往变得不稳定,因此有特别大的优势。
60.应予说明,作为密封端部103的密封方法,如果采用使密封端部103中的相对置的平板状部位彼此接触来进行密封的方法,则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6后对密封端部103进行密封的情况下,只需简单的作业就能够对密封端部103进行密封。也就是说,只要能够不使用密封材料而进行密封,则也可以不一定要利用焊接部103a进行密封。
61.作为密封端部103的密封方法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密封端部103也可以通过机械接合来密封,机械接合例如包括压夹、以及将密封端部103中的相对置的平板状部位彼
此压接等。密封端部103也可以通过钎焊、超音波熔接以及焊接等材质接合来密封。密封端部103还可以通过粘接等化学接合来密封。
62.通过将机械接合、材质接合以及化学接合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组合来对密封端部103进行密封,从而密封会更加牢固,能够更可靠地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101内的温度传感器t1与外部空气隔绝。
63.(第二实施方式)
64.此外,以往,例如提出了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8-082308号公报)中公开的温度传感器的固定装置。
65.然而,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固定装置需要在向固定装置插入温度传感器后进行压夹作业。因此,存在安装作业较为麻烦这一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固定装置中,温度传感器与外部空气接触。因此,在利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定的部位是低温的情况下,有可能外部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导致温度测定变得不准确。并且,在利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定的部位是极低温的情况下,有可能外部空气中的水分凝固,使得温度传感器损坏。
66.本公开是鉴于这样的状况而完成的,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如下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及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即,能够简单地安装温度传感器且不会损坏温度传感器而能够准确地测定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及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
67.本公开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是金属制,其具备:开口端部,具有供温度传感器插入的开口;密封端部;以及狭窄部,配置于所述开口端部与所述密封端部之间。
68.另外,本公开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具备: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管;以及金属制的被安装物,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管安装于其上,位于开口端部与狭窄部之间的部分通过焊接被安装于所述被安装物。
69.根据本公开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和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能够简单地安装温度传感器,且不会损坏温度传感器而能够准确地测定温度。
7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71.图5是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主视图,图6是图5的a-a剖面箭视图,即本公开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纵剖面图。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是通过对金属,例如铜制的管道进行加工而形成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一端是开口的,其构成开口端部202。在图5和图6中,示出以使开口端部202位于上侧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状态下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下面,以开口端部202位于上侧为前提进行说明,尽管不言而喻,开口端部202不一定要位于上侧。
72.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另一端是被密封的,其构成密封端部203。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另一端压扁而使其成为两张平板重叠起来的状态后,将相对置的平板状部位焊接在一起,并利用焊接部203a将相对置的部位彼此之间的间隙密封,来形成密封端部203。为了完全地密封,使焊接部203a从平板状部位的左端延伸到右端。
73.通过对开口端部202与密封端部203之间的部位进行压夹来形成狭窄部204。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狭窄部204的内部留有间隙,但是,也可以以不留间隙的方式进行压夹来形成狭窄部204。
74.在开口端部202与狭窄部204之间形成有第一中间部205。第一中间部205是一端变
窄的空心管状的部分。
75.在密封端部203与狭窄部204之间形成有第二中间部206。第二中间部206是两端变窄的空心管状的部分。密封端部203与狭窄部204之间的距离,即第二中间部206的长度比焊接部203a的长度大。
76.图6中示出在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中从开口端部插入的温度传感器t2。温度传感器t2载置于狭窄部204之上。
77.图7是表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图。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通过焊接被安装于被安装物即金属制的大表面积部207。具体地,以形成焊接部205a的方式,第一中间部205被焊接于大表面积部207。
78.在此,大表面积部207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单位长度的表面积比从上游侧与大表面积部207连接的配管和从下游侧与大表面积部207连接的配管的都要大。大表面积部207例如是大直径的配管或容器状部件。大直径的配管是指,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单位长度的容积至少比与大表面积部207连接的配管的更大的配管。另外,容器状部件例如是吸附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20中的水分的脱水器。另外,大表面积部207也可以是具有与连接于大表面积部207的配管的内径相同大小的内径,且壁厚比该配管的更厚的配管。在以下的说明中,设为大表面积部207是容器状部件而进行说明。
79.另外,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以如下方式被安装:使得俯视时,配置于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内部的温度传感器t2,即狭窄部204,位于大表面积部207的中央。通过安装于这样的位置,能够均匀地检测到大表面积部207的表面温度,能够更准确地测定大表面积部207内部的液体的温度。
80.第一中间部205比构成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其他部分更长。因此,能够充分地确保焊接部205a的长度,能够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可靠地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07。应予说明,只要能够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可靠地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07即可,不特别地限定焊接部205a的长度和位置。
81.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通过焊接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07时,会产生热量,且该热量会传递到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但是,在密封端部203与狭窄部204之间,确保有足够的距离。具体地,如上所述,密封端部203与狭窄部204之间的距离比焊接部203a的长度大。因此,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通过焊接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07时产生的热量中,向密封端部203传递的热量足够小,密封端部203处的温度上升较小。因此,能够防止如下情况发生,即,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通过焊接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07时,密封端部203处的焊接部203a熔化而导致密封端部203的密封变得不充分的情况。
82.在通过焊接安装后,温度传感器t2经由开口端部202被插入到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内部。如上所述,温度传感器t2被载置于狭窄部204之上,因此能够将温度传感器t2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83.应予说明,温度传感器t2也可以被狭窄部204夹持。在温度传感器t2被狭窄部204夹持的情况下,即使大表面积部207等被安装物是会振动的部件,温度传感器t2也不会在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内部跳动,而能够借助于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始终保持与被安装物接触的状态。也就是说,能够更准确地对测定对象物的温度进行测定。根据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在温度传感器t2被狭窄部204夹持的情况下,也与载置于狭窄部204之上的情况同样
地,能够将温度传感器t2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84.在将温度传感器t2被插入后,开口端部202的开口例如通过糊状的密封材料(未图示)被密封。由此,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完全与外部空气隔绝。因此,例如,即使在大表面积部207等被安装物成为低温或极低温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周围大气中的水分凝结而产生的水滴附着于温度传感器t2从而温度测定变得不准确的情况、以及有冰附着而导致温度传感器t2损坏的情况。
85.应予说明,对于密封端部203,可以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07之前,利用焊接部203a进行密封,也可以在通过焊接部205a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07之后,利用焊接部203a进行密封。在任何一种情况下,都能够仅将密封端部203焊接来进行密封,因此,与例如使用糊状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地对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下端部进行密封。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07之后对密封端部203进行密封的情况下,若使用糊状的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则作业姿势往往变得不稳定,因此有特别大的优势。
86.应予说明,作为密封端部203的密封方法,如果采用使密封端部203中的相对置的平板状部位彼此接触来进行密封的方法,则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安装于大表面积部207后对密封端部203进行密封的情况下,只需简单的作业就能够对密封端部203进行密封。也就是说,只要能够不使用密封材料而进行密封,则也可以不一定要利用焊接部203a进行密封。
87.作为密封端部203的密封方法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密封端部203也可以通过机械接合来密封,机械接合例如包括压夹、以及将密封端部203中的相对置的平板状部位彼此压接等。密封端部203也可以通过钎焊、超音波熔接以及焊接等材质接合来密封。密封端部203还可以通过粘接等化学接合来密封。
88.通过将机械接合、材质接合以及化学接合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组合来对密封端部203进行密封,从而密封会更加牢固,能够更可靠地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内的温度传感器t2与外部空气隔绝。
89.接下来,对应用本公开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及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90.图8示出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冻装置所具备的制冷剂回路的一例。制冷剂回路200例如安装于如储存库的内部温度为-80℃以下的超低温制冷器那样的冷冻装置。
91.制冷剂回路200是双制冷剂回路,具有制冷剂相互独立地进行循环的高温侧制冷剂回路210和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20。
92.高温侧制冷剂回路210具备高温侧压缩机211、高温侧冷凝器212、高温侧减压器213和高温侧蒸发器214、干燥器215以及贮液器216。
93.高温侧蒸发器214是后面说明的级联冷凝器230的外管。
94.以使得从高温侧压缩机211排出的制冷剂再次返回到高温侧压缩机211的方式,通过规定的配管(高温侧配管)对上述各设备进行连接。高温侧制冷剂按图8中的箭头方向循环。即,在高温侧制冷剂回路210中,高温侧制冷剂在高温侧压缩机211、高温侧冷凝器212、干燥器215、高温侧减压器213、高温侧蒸发器214、贮液器216中按此顺序依次流动,并返回到高温侧压缩机211。应予说明,在高温侧蒸发器214中,可通过高温侧制冷剂回路210中的
冷冻循环使温度下降至-40℃左右。
95.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20具备低温侧压缩机221、第一换热器222、第二换热器223、低温侧减压器224、低温侧蒸发器225以及大表面积部207。
96.以使得从低温侧压缩机221排出的制冷剂再次返回到低温侧压缩机221的方式,通过规定的配管(低温侧配管)对上述各设备进行连接。低温侧制冷剂按图8中的箭头方向循环。即,在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20中,低温侧制冷剂在低温侧压缩机221、第一换热器222、第二换热器223、大表面积部207、低温侧减压器224、低温侧蒸发器225中按此顺序依次流动,并返回到低温侧压缩机221。应予说明,在低温侧蒸发器225中,可通过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20中的冷冻循环,得到-80℃以下的超低温。
97.第一换热器222对在其内部通过的制冷剂进行冷却,此时该制冷剂保持气相状态。应予说明,第一换热器222也可以是使在其内部通过的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
98.第二换热器223是级联冷凝器230的内管。即,作为内管的第二换热器223被作为外管的高温侧蒸发器214包围。在级联冷凝器230内,在高温侧蒸发器214内通过的低温的制冷剂与在第二换热器223内通过的高温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此时,在第二换热器223内通过的高温的制冷剂会冷凝。应予说明,在第一换热器222是冷凝器的情况下,第二换热器223对在其内部通过的液相的制冷剂进行冷却。
99.另外,在第二换热器223的下游侧且是低温侧减压器224的上游侧的位置配置有大表面积部207。大表面积部207也可以被由发泡剂构成的隔热材料覆盖。在该情况下,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也被隔热材料覆盖。但是,如上所述,由于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被完全密封,因此,发泡剂不会侵入到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之中。从而,在温度传感器t2与大表面积部207之间不会存在有发泡剂,因此,能够更准确地对测定对象物的温度进行测定。
100.另外,向大表面积部207流入的制冷剂是液体。
101.从而,从大表面积部207的上游侧流入并向大表面积部207的下游侧流出的液体状的制冷剂在大表面积部207中暂时储存,换言之,在大表面积部207的内部以较低的速度流动。而且,能够将在大表面积部207中通过的制冷剂的温度经由大表面积部207、焊接部205a及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迅速地传递到温度传感器t2。
102.高温侧制冷剂回路210和低温侧制冷剂回路220也可以各自具有未图示的辅助机器。另外,也可以将这些辅助机器用作被安装部,将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安装于其上。
103.具备制冷剂回路200的冷冻装置具备控制部240。控制部240基于储存库的设定温度和由温度传感器t2检测到的温度等对高温侧压缩机211和低温侧压缩机221的转速等进行控制。根据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和具备温度传感器安装管201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能够更准确地测定大表面积部207中的制冷剂的温度。因此,能够更适当地对高温侧压缩机211和低温侧压缩机221的转速等进行控制。
104.在2019年7月1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特愿2019-132820和日本专利特愿2019-132828中包含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技术。
105.工业实用性
106.本公开的冷冻装置适合用于极低温制冷器等具备双制冷剂回路的冷冻装置。因此,其工业实用性很大。另外,本公开的温度传感器安装管及温度传感器安装结构能够利用于对具备制冷剂回路的冷冻装置等由金属构成的部件或在其内部存在的物体进行的温度
测定。因此,其工业实用性很大。
107.附图标记说明
108.1 制冷剂回路
109.10 高温侧制冷剂回路
110.11 高温侧压缩机
111.12 高温侧冷凝器
112.13 高温侧减压器
113.14 高温侧蒸发器
114.15 干燥器
115.16 贮液器
116.20 低温侧制冷剂回路
117.21 低温侧压缩机
118.22 第一换热器
119.23 第二换热器
120.24 低温侧减压器
121.25 低温侧蒸发器
122.26 大表面积部
123.26a 上游侧配管
124.26b 下游侧配管
125.30 阶式换热器
126.40 控制部
127.101 温度传感器安装管
128.102 开口端部
129.103 密封端部
130.103a 焊接部
131.104 狭窄部
132.105 第一中间部
133.105a 焊接部
134.106 第二中间部
135.t1 温度传感器
136.200 制冷剂回路
137.201 温度传感器安装管
138.202 开口端部
139.203 密封端部
140.203a 焊接部
141.204 狭窄部
142.205 第一中间部
143.205a 焊接部
144.206 第二中间部
145.207 大表面积部
146.210 高温侧制冷剂回路
147.211 高温侧压缩机
148.212 高温侧冷凝器
149.213 高温侧减压器
150.214 高温侧蒸发器
151.215 干燥器
152.216 贮液器
153.220 低温侧制冷剂回路
154.221 低温侧压缩机
155.222 第一换热器
156.223 第二换热器
157.224 低温侧减压器
158.225 低温侧蒸发器
159.230 级联冷凝器
160.240 控制部
161.t2 温度传感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