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冷式马达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12:27: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特别涉及一种水冷式马达。


背景技术:

2.关于马达,近来对马达的输出功率要求愈来愈高,例如用于各式电动车(包含:电动汽车、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辅助自行车等)的马达即被要求高转速和大扭力。
3.在提高输出功率的同时,马达也会相对产生更高且更多的热,导致马达本身甚至是马达附近的各式零组件,都会因为来自马达的高热而故障或损坏。
4.现有虽已有针对马达开发出来的散热产品,但多为气冷式散热,气冷式散热已无法应付高功率输出的马达所产生的高热。即使有用于马达的水冷式散热,但却仍有以下缺失:结构过于复杂以及成本偏高,甚至还有因为管路设计失当等原因所造成的体积过大而太过占用空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式马达,能将定子的热以水冷的方式高效传导至它处,能解决高功率输出马达高热的散热问题。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式马达,包括:一定子,开设有多个管路穿孔,该定子对应每一该管路穿孔具有一孔内壁;以及至少一水冷管,穿插于各该管路穿孔内,该水冷管具有一管外壁,该至少一水冷管的该管外壁贴接于各该孔内壁而导热。
7.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水冷式马达,连接有一泵送结构,该水冷式马达包括:一定子,开设有多个管路穿孔,该定子对应每一该管路穿孔具有一孔内壁;以及至少一水冷管,穿插于各该管路穿孔内,该水冷管具有一管外壁,该至少一水冷管的该管外壁贴接于各该孔内壁而导热,该水冷管的一输入端则连接且连通于所述泵送结构。
8.优选的,其中水冷管数量设置为一个,所述水冷管连续来回弯绕穿插于各所述管路穿孔内。
9.优选的,其中所述定子包含一环形铁芯,各所述管路穿孔开设于所述环形铁芯。
10.优选的,其中所述环形铁芯定义有一中心线且具有彼此相对的二铁芯面,二所述铁芯面皆与所述中心线彼此垂直,每一所述管路穿孔贯穿二所述铁芯面。
11.优选的,还包括一定子中心件,所述定子具有一中心开口,所述定子中心件设置于所述中心开口内且与所述定子彼此卡掣,所述定子中心件开设有至少二定位穿孔,至少一所述水冷管穿插于至少二所述定位穿孔内而定位。
12.优选的,其中所述定子中心件包含一外环和一定子轴套,所述外环为一中空环且与所述定子彼此卡掣,所述定子轴套连接于所述外环内且开设有至少二所述定位穿孔。
13.优选的,还包括一转子、一转子轴套和一轴心,所述转子包含彼此罩状组合的一环体和一盖体,所述转子轴套设置于所述盖体,所述轴心穿插于所述转子轴套和所述定子。
14.优选的,还包括一定子中心件,所述定子具有一中心开口,所述定子中心件设置于
所述中心开口内且与所述定子彼此卡掣,所述定子中心件和所述转子轴套皆开设有至少二定位穿孔,所述至少一水冷管穿插于所述定子中心件的至少二所述定位穿孔内以及所述转子轴套的至少二所述定位穿孔内而定位。
15.优选的,其中所述定子中心件包含一外环和一定子轴套,所述外环为一中空环且与所述定子彼此卡掣,所述定子轴套连接于所述外环内且开设有至少二所述定位穿孔。
16.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功效:能将定子的热以水冷的方式高效传导至它处,因此具有足以应付高功率输出的马达所产生的高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17.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具体说明,本发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18.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水冷式马达中定子和水冷管的立体组合图;
19.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水冷式马达中定子和定子中心件的立体分解图;
20.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依据图2于组合后的侧视图;
21.图4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水冷式马达的立体分解图;
22.图5为本发明依据图4的立体组合图;
23.图6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水冷式马达于组合后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中还显示与泵送结构连接。
24.附图标记:
25.100:马达
26.1:定子
27.11:环形铁芯
28.111,112:铁芯面
29.113:中心开口
30.114:卡掣凹部
31.115:管路穿孔
32.1151:孔内壁
33.12:磁极柱
34.2:水冷管
35.2a:s形管路
36.2a1:纵段
37.2a2:横段
38.21:管外壁
39.23:输入端
40.24:跨接段
41.3:定子中心件
42.31:外环
43.311:卡掣凸部
44.32:定子轴套
45.321:端面
46.322:第一定位穿孔
47.323:套孔
48.33:连接肋
49.4:转子
50.41:环体
51.42:盖体
52.43:容置空间
53.5:转子轴套
54.51:端面
55.52:第二定位穿孔
56.6:轴心
57.7:壳体
58.900:泵送结构
59.l: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60.有关本发明之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将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作为说明用途,并非用于局限本发明保护范围。
61.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冷式马达,包括:一定子1、至少一水冷管2、一转子4以及一轴心6,较佳还包括一定子中心件3、一转子轴套5和见于图6的一壳体7。本发明水冷式马达(以下简称马达)100将水冷结构主要设置于定子1,详如下述。
62.如图1至图3所示,定子1包含一环形铁芯11及多个磁极柱12。环形铁芯11开设有一中心开口113(见图2)且定义有彼此垂直的一轴向和一径向(未标示符号),环形铁芯11还定义有与所述轴向平行且位于环形铁芯11中心的一中心线l(见图1)。各磁极柱12则自环形铁芯11的外周缘沿所述径向凸伸,而且是从环形铁芯11的中心朝环形铁芯11的所述外周缘方向凸伸。
63.环形铁芯11还开设有多个管路穿孔115,使环形铁芯11对应每一管路穿孔115皆具有一孔内壁1151。详细而言,环形铁芯11具有彼此相对的二铁芯面111、112,二铁芯面111、112皆与中心线l彼此垂直,每一管路穿孔115皆为一直线穿孔且直线贯穿二铁芯面111、112,必须说明的是,各管路穿孔115依据环形铁芯11的环形形状而对应中心开口113以至少一圈环绕设置,而且是环绕设置于环形铁芯11的外周缘与内周缘之间。
64.水冷管2可为单纯能供水液流动的水管,也可为热管,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单纯能供水液流动的水管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定水冷管2的数量,可为一根,也可为多根,于本实施例中则以一根水冷管2为例进行说明,且水冷管2具有供水液进出的一输入端(图中未示)和一输出端23(见于图6)。
65.水冷管2具有一管外壁21且穿插于各管路穿孔115内,使管外壁21贴接于各孔内壁1151而导热。较佳而言,如图1所示,水冷管2连续来回弯绕地穿插于各管路穿孔115内;详细
而言,水冷管2借由连续来回弯绕而弯绕成彼此首尾相连的多个s形管路2a(见图1)。
66.每一s形管路2a包含皆未标示元件符号的三横段2a2和二纵段2a1,三横段2a2彼此间隔并排成三排,其中一纵段2a1跨接于第一排横段2a2与第二排横段2a2的一端之间,其中另一纵段2a1则跨接于第二排横段2a2与第三排横段2a2的另一端之间。其中,每一s形管路2a的三横段2a2皆穿插于彼此并排的三个管路穿孔115内;每一s形管路2a的二纵段2a1则分别自二铁芯面111、112裸露,且每一s形管路2a的二纵段2a1皆分别贴近或贴接于二铁芯面111、112。
67.较佳而言,本发明马达100还包括定子中心件3。定子中心件3设置于定子1的中心开口113内且与环形铁芯11彼此卡掣。详细而言,定子中心件3包含一外环31和一定子轴套32,外环31为一中空环,定子轴套32具有彼此相对的二端面321及一套孔323,且套孔323由一端面321朝另一端面321方向贯穿定子轴套32;定子轴套32设置于外环31内,且定子轴套32与外环31之间以多个连接肋33同轴连接;定子轴套32还沿前述轴向或沿前述中心线l方向开设有至少二第一定位穿孔322,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开设两个第一定位穿孔322为例进行说明,水冷管2则穿插于二第一定位穿孔322内而定位于定子中心件3。
68.如图3和图4所示,在多个管路穿孔115中与二第一定位穿孔322相对应的二管路穿孔115,水冷管2借由此相对应的二管路穿孔115而穿出于环形铁芯11的铁芯面111后,还能进一步沿前述径向延伸有二跨接段24而连接且连通于二第一定位穿孔322。
69.本发明并不限定定子中心件3与定子1之间彼此卡掣的结构,于本实施例中则以本段所述为例进行说明:外环31的环外缘凸设有一卡掣凸部311,环形铁芯11的内周缘则凹设有一卡掣凹部114,卡掣凸部311对应卡掣凹部114卡掣,使定子中心件3固定于定子1。当然,卡掣凸部311和卡掣凹部114也可对调设置。
70.借此,定子1的热即能借由水冷管2而传导给在水冷管2内流动的水液,使水液将热带往散热结构(图中未示)散热,如此达到将定子1的热以水冷的方式进行高效传导并进行散热的效果。
71.如图4至图6所示,本发明马达100还包括转子4、转子轴套5和轴心6。
72.转子4包含一环体41和一盖体42,环体41具有彼此连通且彼此相对的二通口(未标示元件符号),盖体42封盖于环体41的其中一通口而彼此组合成罩状,并使转子4具有一容置空间43。
73.转子轴套5沿前述轴向设置于盖体42且具有彼此相对的二端面51。转子轴套5还沿前述轴向或沿前述中心线l方向开设有至少二第二定位穿孔52,于本实施例中则以开设两个第二定位穿孔52为例进行说明,并使第二定位穿孔52直线贯穿转子轴套5的二端面51。前述水冷管2的其中两段则分别穿插于定子中心件3的二第一定位穿孔322内以及转子轴套5的二第二定位穿孔52内,以分别定位于定子中心件3和转子轴套5。
74.轴心6沿前述轴向或沿前述中心线l方向插接于转子轴套5,前述定子1则以定子中心件3的套孔323套接于轴心6,使定子1连同定子中心件3共同容置于转子4的容置空间43内。如图5和图6所示,轴心6设有外螺纹的两端分别凸出于定子中心件3位于马达100左侧的端面321以及凸出于转子轴套5位于马达100右侧的端面51。
75.如图6所示,本发明马达100的水冷管2的输入端23可连接于一泵送结构900,以将水液以泵送结构900经由输入端23输入水冷管2内循环流动。水冷管2还可连接散热结构,以
对来自定子1的热进行水冷式散热。此外,本发明马达100的左侧和右侧还可设置壳体,如图6所示即在右侧设置有壳体7。
76.此外,值得说明的是,本发明马达100借由上述设计,除了可达成定子1的水冷式散热效果,还可达成简化结构和降低成本的效果,甚至还能因为水冷管2皆穿插于定子1、定子中心件3和转子轴套5内以及因为各s形管路2a的二纵段2a1皆贴近或贴接于环形铁芯11的二铁芯面111、112,所以还具有缩小占用空间的效果。
7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凡熟悉该项技艺人士,依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轻易想到的等效变化,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